刀鳅鱼为什么不能吃

发布时间:2020-04-24 01:52: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刀鳅鱼为什么不能吃

  刀鳅鱼是一种淡水鱼,在南方地区比较多见,这种鱼的特点是晚上出来觅食,白天躲在石缝中,所以捕捉的难度很高。刀鳅鱼的外形不是很好看,但这种鱼经过烹饪之后,鲜香可口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不过,有种说法是刀鳅鱼是不能吃的。那么,刀鳅鱼为什么不能吃?下面咱们就来看看吧。
  刀鳅鱼(即刺鳅)又称钢鳅、刀鳅、石锥,是一种淡水鱼,分布于我国南方及淮河、京杭运河南四湖等流域,体型细而长,背上有倒刺,嘴巴又尖又细。
  刀鳅鱼,体细长,前端稍侧扁,肛门以后扁薄。头长而尖。吻稍长,但不及眼后头长,吻端向前伸出成吻突,其长度约等于眼径。前鼻孔呈管状,位于吻的两侧;后鼻孔圆形,近眼前缘。眼位于头部的侧上方,表面覆以薄皮,眼下前方有一倒生的小刺,埋于皮内。口下位,口裂几成三角形,口角达眼前缘或稍超过。上下颌具绒毛状齿,呈带状排列。胸鳍小而圆,无腹鳍,背鳍和臀鳍分别与尾鳍相连。背鳍前方有1排各自独立的硬棘,约为31-33枚;臀鳍具棘3枚;尾鳍略尖。体鳞细小,侧线不显著。体背黄褐色,腹部淡黄。头部从眼上向后有2条淡色线条,沿体背纵伸至尾鳍基。体背、腹侧有许多网状花纹,背鳍、臀鳍与尾鳍的基部网纹更为明显,体侧有30余条褐色垂直条斑。有些个体条斑上端色较深黑,有部分个体近腹侧的条斑之间杂以短斑。背棘基黑褐色,胸鳍淡黄色或灰黄,其余各鳍灰色,臀鳍下缘常饰以白边。
  淡水鱼,栖息于砾石底的江河溪流中,常藏匿于石缝或洞穴中,分布于淮河以南的各水系。在南方分布很广生活于多水草的浅水区。以小型无脊椎动物和部分植物为食,适水温为24-28℃,喜好弱酸性的软水,是属夜行性的,故白天均潜伏砂中,只留鼻与口在外,或隐藏于暗处,静待夜晚的来临,始出来活动觅食。
  棘鳅,原产于印度以东的东南亚之广大区域,台湾亦产,分布于台北桃园一带。本鱼的体形极长,颇似鳗鱼,又因眼前下方有小棘,背鳍前部亦有许多分离的小棘,故英文名之为“棘鳗”。咖啡色的身体上,有3-10个不规则的圆形黑斑,口小吻长,且可自由扭转,用此口吻在砂中挖采食物。
  刺鳅肌肉含高蛋白和低脂肪,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EpA与DHA含量均较高,矿物元素含量丰富,有较佳的食用口感和较好的营养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12cade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8.html

《刀鳅鱼为什么不能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