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警官学院法学院法学学科建设发展5年规划

发布时间:2020-05-27 07:01: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云南警官学院法学院法学学科建设发展5年规划》

2016年12月

学科专业建设是学院工作的龙头,反映和体现学院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

学科发展定位规划是全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学院有序、可持续发展的蓝图。为促进法学学科发展定位和建设,推动法学学科快速发展,结合法学院实际,特制定《法学院法学学科建设发展5年规划》。

一、法学院基本情况

(一)部门简介如下:

法学院前身是云南省政法干校(1978年开始招生)法律教研室,历经云南省人民警察学校、云南省公安专科学校、云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云南警官学院的发展历程,有着三十年的法学教育历史,尤其刑事法律和行政法教学有较强的教学经验积淀。2004年4月,云南警官学院法律系成立,经过7年的发展,

2011年,在法律系基础上正式成立法学院。法学院现有教师31人(含院领导2人),职称结构:教授4人,副教授12人,讲师11人,未定职4人;学历结构: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19人,学士9人,无学位1人;年龄结构:35岁以下0人,36至45岁16人,46岁以上15人,平均年龄46岁;性别结构:男性,10人,女性21人。法学院下设基础法学、行政法律、刑事法律和民商法律共四个教研室。基础法学教研室有9人,行政法律教研室有7人;刑事法律教研室有7人;民商法律教研室有8人。 承担着法学院法学专业的《宪法》、《法理学》、《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经济法》、《中国法制史》、《民事诉讼法》、《知识产权法》、《商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十四门法学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及全院其他系开设的公安法制基础、法学概论、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经济法等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同时承担学院各种办学模式,如在职民警培训、职业继续教育等的法律教学工作。

法学院设院长一名、副院长二名,系秘书一名,并按照课程归属,分设四个教研组。机构组成如下:

法律系机构设置一览表

名称

职务

人数

院长

副院长

2

院办公室(教学秘书)

1

基础法学教研室

7人(副教授3名,讲师4名

行政法教研室

6人(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2名)

刑事法律教研室

8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

民商法教研室

6人(副教授2名,讲师4名)

(二)法学学科和法学专业情况

法学是社会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之一,教育部颁布的12个学科门类中,法学作为一级学科,下设10个二级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法学是大学教育的主要科目之一,按照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9年起,法学类本科只设一个单一的法学专业,按照一个专业(可分不同专业方向)招生。目前,法学院只招收法学一个本科专业,现积极申报本科犯罪学专业和法学专业硕士学位点。

云南警官学院是以法学学科为主的政法类院校,法学学科是云南警官学院重要的基础学科,我院的法学学科有着长期的公安教学形成的深厚底蕴,刑事法律和行政法教学有较强的教学经验积淀,同时,我院法学相邻学科和法学子学科体系庞大,为法学学科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成为我院法学学科发展的突出优势。

法学专业课程设置上,法学院经过几年发展,多次修改培养方案。已建立了一个符合当前教育发展规律的法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除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规定,开设了法学专业十六门核心课程之外,又增设了与公务员考试、国家司法资格考试、法、检公务员考试相关的一些课程。

目前,我院法学学科建设思路基本清晰,学科发展的目标基本明确,学科队伍建设已显成效,师资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基本趋于合理,学术梯队和相对稳定的专业研究方向正在形成,办学层次比过去有所提升,规模也有所扩大,专业设置基本上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和要求,个别课程建设比较成熟,形成了一定的亮点。《警察法学》、《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已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民法》,《经济法》,《刑法》已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

(三)师资队伍情况

我院法学学科建设中,目前,师资队伍初步形成了五个学术团队,其中警察法教学团队、刑事诉讼法教学团队获云南省级教学团队。五个教学团队分别是: 以马敏艾教授为核心的警察法学团队、以向群教授为核心的刑事诉讼法团队、以王萍教授为核心的行政法团队、以白伟教授为核心的刑法团队、以孙学华教授为核心的民法团队。

团队名称

团队带头人

团队成员

主要科研成果

警察法教学团队

马敏艾教授

马才华,副教授 李光懿,副教授

马靖然 副教授 张毅航讲师

见教师档案

刑事诉讼法教学团队

向群教授

刘凌,讲师 宋珊珊,讲师 钟华,讲师

张晓东,副教授

见教师档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团队

王萍教授

马才华,副教授

李光懿,教授 舒忠良,副教授

杨志芳,讲师 黄斌,讲师

见教师档案

刑法教学团队

白伟教授

郝薇,讲师

易春,讲师 黄琪,副教授 赵书妍,讲师

见教师档案

民法教学团队

孙学华教授

陈曦,副教授 孔钜,副教授 潘素梅副教授

吴新梅,副教授 张蓓,讲师 刘松巍,讲师 宋姗姗,讲师

见教师档案

(四)科研情况

近年来,法学院结合本院特点制定了科研指南,调动各种资源,积极为教师科研提供平台,鼓励教师尽量克服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之间的工学矛盾,做到科研、教学两不误。

1、根据公安实战和法学教学的需要,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

我院教师主持、参与了《高危人群管理与防艾资源整合研究》、《艾滋病综合干预支持系统构建》、《云南禁吸戒毒模式研究》、《反跨国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国际合作机制研究——以大湄公河次区域云南边境一线为例》、《大湄公河次区域警务执法合作机制研究》等国家级、省、部、校级课题共计60余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文章近180篇,其中有40余项课题和论文获奖。

2、结合公安警务实战撰写系列教材

根据公安院校招录体制改革精神和学院的发展思路,我院编写并出版了用于在职民警培训的《公安法律法规训练教程》、《警察法》、《公安执法中的民法典型案例分析》、《公安实用民事法律教程》、《法学概轮》《无罪命案判决研究》、《高危人群管理与防艾资源整合》、《预备警官实习指南》等书,弥补了我省公安机关民警培训资料匮乏的状况。同时还出版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两本,一本教材被评为云南省精品教材。2003年至今全院教师共主编、参编的教材、著作近有100余本。(详见附件1)

3、发挥学科优势,为司法实践服务

(1)为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云南省检察院、云南省公安厅联合制订规范性法律文件提供理论支撑

我院曾与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反复论证并共同起草了《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云南省人民检察院、云南省公安厅关于办理偷逃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违法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该文件是全国打击偷逃车辆通行费的首个规范性法律文件。

(2)结合热点问题,深入调研,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首先法学院曾与云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共同组成课题组,对云南省命案高发县、市、区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研。撰写的《云南省命案高发的原因、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调研报告得到了省政法委的重视,成为我省预防、打击此类犯罪的决策依据之一。其次,在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和各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大力支持下,法学院对近几年来全省数百起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但最终人民法院作出无罪判决的案例进行整理、汇总分析,梳理出26起无罪判决的典型命案,并撰写了《无罪“命案”判决研究》一书。该书较好地解决了刑侦民警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困惑和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此外,法学院在省公安厅法制处支持下,曾对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执法质量进行调研,并撰写《和谐社会构建中云南基层执法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调研报告,该报告中对基层公安机关执法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五)培养人才情况

法学院积极倡导“厚德崇法,严谨求实”的系风,树立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教书育人为根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摒弃过去仅注重法学理论知识教育的旧观念,将教学重心转移到培养法律职业人才上,法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法律知识,而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法律素养以及训练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就此,我院凝练出“以规范求质量,以创新谋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

法学院的法学专业从2004年正式招生,2005至2006招收普通法学和警察法学两个方向,2009年增招律师方向,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努力,我院法学专业已在逐步走向成熟,具有一定的水平和实力。专业的发展给法学学科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托。几年来,共培养法学专业学生近3千人,在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中,马将军同学以440分的好成绩名列此次全省在校大学生司法考试中的第一名。近几年来30多名学生考取国内知名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近200名同学通过国家和省级公务员考试并被录用。我院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8%左右,这些实效,表明我们与省内地方高校的法学学科相比在这方面已显现了一定的优势。

公安实战部门培养培训工作,近年来,我院20余位教师参与了在职民警培训工作的授课任务,为局长班及科所队长班、文山州刑警支队、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安厅交警总队、云南省森林警察总队、昆明海关缉私部门、云南省铁路部门、昭通市公安局、陆良县公安局等单位的警察培训班进行专题授课,内容涉及刑事、行政执法热点、难点问题,对立法的前沿理论进行了介绍,得到好评。一批教师参加了学院送教下乡活动,深受基层公安机关的欢迎。

二、法学院学科建设规划

(一)学科建设目标

法学院今后的法学学科建设,必须坚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和思路,扬长避短,发掘潜力,认真制定学科建设规划,优化法学学科结构布局和资源配置,夯实学科基础,突出学科特色,不断提升学科综合实力。

法学学科建设要以加强学科特色建设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龙头,坚持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强化资源配置的导向和激励机制。第一,科学谋划学科发展布局,突出学科特色。根据新近发布的《中国法治发展报告》披露:截至2008年11月,全国设立法学院系的高校共有634所,法学本科在校生就有30万人左右。我国高等法学教育的急速扩张,无疑也导致了学科竞争的加剧。我们的学科建设只有突出特色,才能有核心竞争力。第二,结合公安教育改革的需求,从全局上把握学科发展的走向,通过全面分析、准确定位和科学策划,使学科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在未来3年中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国内同领域享有一定的知名度。第三、努力申办法学专业硕士点。针对行政法、刑法学、诉讼法,进一步明确方向和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加强建设。对于公安执法领域、禁毒法领域已经形成的研究成果,要不断深化,力求取得新的突破。同时要发挥优势,突出强调学科间的交叉研究,要在法学与侦查学、治安学的结合上下工夫,实现研究方法的创新,按照“加强交叉研究、深化现有优势领域、拓宽辐射范围”的思路进行建设。

根据教育部关于高校专业设置的规定,“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应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设置”,专业设置的原则是: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性原则;突出特色、注重内涵建设的重点发展原则;与学科建设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规模兼顾效益的和谐发展原则。结合法学院实际,法学院专业建设应遵循“打牢学科基础建设,巩固优势学科方向、发展特色专业方向”的原则进行。重点建设法学学科中的法学专业,犯罪学专业、规划建设具有我院特色法学硕士专业。5年内,法学院法学学科仍以遵循教育部规定,设置一个法学专业、一个犯罪学专业为宜,法学硕士点可考虑设置刑法学、行政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三个专业。

(二)5年内具体建设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争取5年内,法学专业的学生培养人数,本科生年招生人数控制在150人左右,在校生达到450人,硕士研究生年招生人数为20人左右,在校生达到60人,该规模保持相对稳定。同时结合公安院校教学体制改革,搞好公安职业化培训教育。

重点学科建设目标,保持和发扬刑事法和行政法重点学科方向的研究和发展,在传统重点学科方向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发展其他专业方面,如民法、犯罪学、禁毒法等,结合我院其他系法学子学科的优势,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力求实现弱势学科变强,优势学科更强。以争取法学学科硕士点授予权为契机,5年使法学学科综合发展为我院的重点学科。

(1)法学本科专业建设

法学专业建设,基本遵循前述法学学科建设的规划和目标,特别应注意法学专业的课程建设,对于高校来说,课程是专业的细胞,专业教育通过课程来实现,课程是专业内涵建设的抓手。应充分认识课程改革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课程的整合、重组,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法学院,通过优化课程体法学院,促进法学专业内涵建设。在法学院法学专业建设中,为使我们培养的法学人才更具有社会竞争力,我们将对课程体法学院优化,除开齐教育部规定的16门核心课程外,将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及政法工作特点,开设一些具有我院特色的课程。

(2)犯罪学本科专业建设

当前,国际国内的各种犯罪活动处于高发之势,社会治安形势依然是严峻的。云南在打击和预防犯罪的力量上还显不足,需要犯罪学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增设犯罪学专业势在必行。

开展犯罪学本科专业教育,是满足公安机关及社会打击和预防犯罪后备力量建设的长远目标与现实的需求;是适应社会治理犯罪工作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艰巨性对犯罪学专业人才的专业化要求;是促进刑事科学发展与建设的要求。

云南警官学院作为云南唯一公安本科院校,具有云南在打击和预防犯罪进行综合训练及培养基地的硬件优势;具有一支长期从事犯罪学教学、研究、训练的专业师资队伍;具有犯罪学专业教学研究经验和科研成果积淀。开展犯罪学本科专业教育,对公安队伍建设打击和预防犯罪的后备力量,维护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该专业正在申报待批之中。

(3)法学硕士专业建设

第一、刑法学专业方向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广博的理论基础与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能够适应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具有独立从事法学研究、教学和法律实务能力的专门人才。要求具有坚实的刑法学及相关学科理论基础、全面的部门法知识和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有较强的从事科研以及司法实务工作的能力。

目前,云南警官学院刑法学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方面均已形成梯队,结构合理,今后要进一步提升教师学历结构,充分发挥学科的综合优势和学术群体作用,进一步加强现有教学团队的竞争实力,为高质量完成硕士研究生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专业拟在准备申报阶段之中。

第二、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方向

它是法学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是法学重要组成部分,属公法范畴。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宪法学、比较宪法学、中国行政法学、比较行政法学。其中中国宪法学方向主要研究中国宪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和在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体问题;比较宪法学方向主要研究西方国家和非西方国家的宪法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和宪法案例,既作国别性的研究,亦作比较性的研究;中国行政法学方向主要研究中国行政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和实践问题;比较行政法学方向主要研究西方国家和非西方国家的宪法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和重大案例,既作国别性的研究,亦作比较性的研究。我们将立足自身的教学和科研现状,从法制建设特别是公安法制建设的人才需求出发,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合司法机关、政府职能部门及高等院校工作的高级法律应用型人才,该专业拟在准备申报阶段之中。

第三、诉讼法学专业方向

诉讼法学是法学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之一。此专业以培养具有良好的法律伦理和先进的法律理念,精通诉讼法基本理论,能够自觉运用诉讼法原理和知识分析、研究和解决司法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能够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司法实务工作的专门人才为目标。

本专业要求掌握比较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诉讼法学知识;熟悉诉讼、司法认证、电子证据等专业领域的法学知识和技术,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独立进行诉讼法学科研工作。

科学研究目标,2015年11月,我们成立了云南省警察法学研究会,为法学学科建设和法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科研工作主要针对公安司法实践或者法学理论前沿中出现的新的法律问题及时展开研究,提高科研能力并形成一批理论和实践成果,努力争取一些较大和有影响力的科研项目。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如法学专业招生规模按前述思路发展,我们5年内需引进3名左右具有法学专业博士学位的法学高级人才,以满足教学需要。同时进一步提升现有教师学历和职称结构。争取5年内,逐步自主培养1-2名法学博士,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争取达到8人。

我们将根据法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及我院建设和发展的具体需要,结合我系、院现有法学学科的特点和基础,科学制订法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争取将法学学科建设成我院的重点学科。

(三)学科建设具体内容

确定学科发展方向,必须扬长避短,结合学校总体定位,借助学校公安特色,进一步建设刑法、刑事诉讼、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经济法等精品课程,凝练“公安执法研究”方向;从法学和相关子学科侦查学、治安学、禁毒学相互支撑的角度出发,努力开创前沿性、学科交叉型的新兴研究方向,凝炼“禁毒法学”研究方向,将两个学科方向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在省内具有优势地位的学科点。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学科建设:

第一、 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流的学科,就需要汇聚优秀的人才队伍。构建一支合理的学术梯队是重点学科建设的根本所在。在学术队伍建设上,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在现有的五个学术团队的基础上,建立犯罪学教学团队,以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为龙头,充分发挥他们的指导性、带动性和示范性作用。鼓励、支持教师访问学习、职称晋升、攻读并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使本学科梯队成员的职称、学历、学位结构更加合理,整体实力更加雄厚,形成高素质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预备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素质,要严格落实学校关于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的管理办法,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形成以科研项目、研究方向为纽带的学术梯队,力争5年内引进或打造在全国同专业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围绕学科带头人形成结构合理、战斗力较强的学术梯队。重视加强现有师资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拓宽培训渠道,提高整体素质。每年坚持选派一定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内一流大学从事学习研修,并从平台建设、组建团队、科研条件等方面提供支持。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和中青年教师的骨干作用,为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施展才干提供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

第二、科研建设

科研方面,警察法学研究会既是我们学科建设的成果,也是我们今后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把云南省警察法学研究会作为法学研究的主战场和主阵地,落实每年年会制度。保持警察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研究现有特色及部分问题研究的领先地位,凝练出我院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学科建设方向。选定方向带头人,打破院部和教研室界限,对现有的学术资源加以整合,聚集相关人才组成研究团队。同时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拓展研究领域,注重与民商法学、证据学等学科的结合,形成相互支撑与交叉,开创新兴的研究方向。具体有如下做法:

1)联合公安法制部门,创建协同创新中心,为云南省法治化公安建设重点支持在公安执法研究方向禁毒法研究方向的科研立项,争取在国家社科基金、公安部、云南省社科基金等各个层级拿到科研项目。争取每年科研经费达到50万。

2)鼓励与法学学科方向相关的横向课题的科研立项。力争在未来5年内实现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一项、省部级课题立项三项、教研、教改课题立项五项。

(3)在未来3年内,力争每年5人次以上参加国内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一次。5年内,力争以法学院为主办单位举办1次全国法学研讨会,全院教师5年内发表各类论文30篇。

(4)针对公安类院校的法学教材存在的不足,应组织教师精心编写,推出一批集法律性、理论性、实践性、可操作性为一体的公安实战教材。5年内争取完成3本教材建设。

第三、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课程建设中,原有的省级精品课程《警察法学》在向国家级精品课程冲刺;《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将进一步加强建设;原有院级精品课程《民法》、《经济法》、《刑法》将逐步建设,积极申报省级精品课程。争取做到每一名教授主持一门省级精品课程。结合现有的精品课程基础,逐步提升法学各门课程的精品意识。

法学重点学科建设中,在原有的五个教学团队基础上,再积极建设一个犯罪学教学团队;在原有的《警察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省级教学团队基础上,争取5年内在4个教学团队中充实,提升建设1个省级教学团队。逐步形成梯队式富有战斗力的教学队伍。以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为龙头,要努力推进法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扩大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比例,以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中心,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积极探索法学教学改革之路,争取更多的教学成果获奖。

第四、人才培养建设

人才培养方面,我们拟在5年内使法学专业在校的本科生人数控制在800人,硕士在学人数达到60人。面对激烈竞争的法学专业,我们必须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使之具有核心竞争力。结合我院法学学科的特色和专长,在法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增设一些公安执法的相关课程,使之与法学专业培养方向相互融合,在知识结构上交叉、渗透,体现综合性、专业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自己的特色,按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功底不浅,知识面较宽,社会适应性较强,具备应用型、复合型的基本条件。

第五,学术交流平台建设

我院与院外其他学校或研究机构、实战部门联系一贯紧密,教师多人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学校进修、做访问学者进行交流,并聘请多名知名法学专家为客座教授,到我院讲学。同时,结合法学研究和运用,以法学院为主体申请成立了云南省法学会警察法学研究会。法学院与云南省警察学会、云南省公安厅法制处、云南省刑警总队;云南省高级检察院、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云南省地方各级公安机关多次联合进行法学研究和法律实务培训,并建立多个稳固的实习基地。

下一步,为形成法学研究和教育的合力,将进一步加强与省外高校的交流和联系;结合公安实战,继续与全省各级公安机关联合开展各级各类培训班教学;以法学院学生实习基地的建立为依托,加强与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和多家律师事务所的联系,以加强教学针对性和人才培养。同时要积极加强与云南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一是要加强学术互访,互相交流专家学者讲学、组织学术讲座;二是共同组织、承办省内的大型学术会议及其他校际学术交流活动,锻炼队伍,扩大影响。以提升我院法学学科在全国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第六,工作条件建设

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对工作条件进行建设:

1)建设“观摩法庭”,“模拟法庭”和“法学模拟仿真教学实验室”,购置“观摩法庭”、“模拟法庭”、“法学模拟仿真教学实验室”的控制系统、相应的基本设备、案例数据和软件资料等。使我院法学专业的学生接受全面的法律技能培训教育,改变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和职业培训模式,使法学教育和职业培训从重视专业知识的系统讲授,转变为重视培养学生从事法律职业所必需的业务能力和实际解决案件的能力;

(2)以原有的法学专业学生实习单位为基础,从中选取2-4个,扩展建设成为法学研究、沟通、交流、实践的基地;

(3)加强法学学科资料室建设,建立一个信息资源丰富的资料库,为教职工提供综合、全面、前沿的学术资料与学术信息资源;

(4)依托警察法学研究会,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设备和场地,立足于本专业特色,依托我院其他专业的优势,着重研究警察法学相关问题,如警察维权问题;警察执法保障问题;禁毒立法、执法等方面的问题;公安执法过程中法律热点和难点问题等。法学研究所为专业研究提供平台,对公安司法实践或者理论前沿中出现的新的法律问题及时展开研讨;

(5)对法学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配备如手提电脑等教学硬件设施,提高工作效率。

三、法学院学科建设发展措施

我院法学学科建设,要完成质的变化和飞跃,还须加大建设力度。但我们有基础存在、平台存在、队伍的潜在能量存在,我们对通过努力较快提升水平,实现学科建设的发展目标充满信心。学院对法学学科建设很重视,把这个学科的发展作为一个新的增长点,领导关心、政策倾斜、指导具体、扶植有力,这样的内部环境对法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十分有利,法学院全体教师增强责任感、危机感和使命感,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上统一认识,大家人人思考、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在学科建设的规划设计、目标定位、具体措施、操作步骤等核心内容上形成共识,提出以下建设措施:

(一)对现有的法学专业进一步科学定位,精心打造,准确凝炼,夯实基础。利用我院优势、与公安类其他学科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法学专业人才;

(二)充分体现我院法学学科的特色和亮点,重点建设、优先发展,从加强课程建设入手,优化人才资源组合,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组织与管理,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将《警察法学》由省级精品课跃升为国家级、部级精品课,尽快提升精品课程的对外影响和竞争力,使其成为我院法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集中优势兵力加强对特色学术方向的研究,搞出一批有较高层次和水平的方向性成果,为申报法学专业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奠定基础。

(三)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适应学科发展需要、有一定学术地位和影响的师资队伍。在教学团队的基础上,明确学科梯队成员的研究方向,加强校内外学术交流,落实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的激励及约束机制,提高学科梯队的战斗力。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请进来,就是我们要通过积极联系、沟通,把一些国内知名的法学专家聘为我们系的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使我们的学科建设得到有力的外援。走出去,就是每年都要选派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师尽可能多地参加全国的有关学术会议,争取话语权,扩大学术影响,在同行中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大兴科学研究之风,营造好的学术氛围,多出成果,出精品成果。进一步加强科研课题的申报力度。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盲目申报的落后方法,选准方向,落实任务,团队攻关。鼓励教师围绕公安实战中的法律问题进行重点研究,搞出一批有分量有价值的成果。从科研方面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力争通过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项目的集体研究,带动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

(五)法学是实践着的科学,法学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丰富的法治实践。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主动融入公安工作的法治实践,进一步加强与各级各类公安机关的联系与合作,让广大教师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完善理论、提高水平

(六推进调研考察,借他山之石攻玉。在重点学科专业建设过程中,推进调研与考察,应有计划地走访一两个学科建设搞得好的兄弟院校的法学院系,以便了解信息,学习经验,吸取他们的学科建设与科研建设的成功经验与管理模式, 少走弯路

云南警官学院法学院 2016-1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261d3aaac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b.html

《云南警官学院法学院法学学科建设发展5年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