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诗词赏析

发布时间:2020-03-04 11:41: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八年级上诗词赏析专题(一)

杜甫诗三首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粗字注音。

(1)宗夫如何 岱(  )    (2)决入归鸟 眦(  )

(3)白头更短 搔(  )    (4)浑欲不胜 簪(  )

(5)老翁墙走 逾(  )    (6)三男 邺(  ) 戍(  )

(7)如闻泣幽 咽(  )    (8)老力虽衰 妪(  )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造化神秀 钟:

(2)阴阳割昏晓 阴:      阳:

(3)会当凌绝顶 会当:

(4)欲不胜簪 浑:

(5)吏呼一何怒 一何:

(6)老翁 逾:      走:

(7)急河阳役 应:

(8)独与老翁 别:

3.填空

(1)杜甫是________代大诗人,字________,他被称作________,其诗作被称作________,都收集在________

(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别”是指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壕吏》中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写诗句。

(1)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2)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

(3)吏呼一何怒,_________________

(4)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望岳》一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

(3)《石壕吏》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是李白写的组诗“三吏”、“三别”中的其中一首。(  )

6.翻译下列诗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

8.《石壕吏》中流露出的诗人感情是(  )

A、诗人对老妇一家的同情。

B、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

C、诗人对老妇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诗人对官吏暴虐的愤怒。

9.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10.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吏呼怒,妇啼苦。

天明登前途,与老翁别。

11.有人认为,《石壕吏》中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像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

 

二、阅读

阅读下列诗文,回答文后各题。

(一)

望__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岱宗夫如何(  )

(2)齐鲁青未了(  )

(3)造化钟神秀(  )

(4)会当绝顶(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________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_________________

.《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处处写望,距离是自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是从________________,并由________遥想将来的________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东岳(  )、南岳(  )和西岳(  )(注:括号内填山名),以上所选的诗是歌咏________的。

(二

春望

国破山河在,春草木深。

,恨别鸟惊心。

连三月,

白头更短,欲不胜簪。

.解释诗中加点的字

(1)城: (2)搔:

(3)浑: (4)烽火:

.在诗中空缺处填入原诗句。

.首联写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怀?

.颔联寄        ,表达 之感,运用了 的修辞。

.用衬托手法写由于国破家亡,使人极度悲伤变得更加苍老的诗句是

.本文以   为线索,表达了诗人 之情。

.表达思念亲人的句子是

(三)

石壕吏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________,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________,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________________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给空白处填上完整的诗句。

2.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3.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上这首诗是体现杜甫现实主义的重要诗篇之一,此诗反映的社会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文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写作背景是“______之乱”,这是指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人发动的叛乱。

3.《石壕吏》的姊妹篇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4.翻译句子。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5.“老妪”被抓走了吗?何以为证?

6.有人说唐军镇压“安史之乱”是正义的,老翁逃走是不爱国的表现。你是怎么看的?请谈谈你的理由。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课后题及答案

一、研讨下列问题,并背诵这三首诗

  1、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吏逼问出来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这首诗构思的巧妙。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最好先让学生了解故事发展的全过程,要把学生带到诗的情境中来。例如差吏抓丁为什么要利用夜间?老翁为什么要“逾墙”?“泣幽咽”者是谁?把这类问题弄清楚了,才能进入诗境。

    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可作两种解释:⑴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⑵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哪一种解释?理由是什么?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设题目的是使学生进入诗中境界。应当注意的是,诗可以有多种解读,但须言之成理;教师可以谈谈自己的见解,但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不同见解。

    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

  3、《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这首诗意境深远,初二学生由于阅历尚浅,恐不易领会。设题目的是通过对“望”的角度的分析,初步探知诗的大意。要一层一层地说来,先疏通文意,然后启发学生运用想像来描绘诗中的图景。

    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和“有关资料”。


二、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

  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设题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并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关键是要合理地补充某些情节或细节,从而鲜明地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如果打算改编成短剧,最好采用集体编写的形式,由教师或个别学生先拟出一个提纲,经讨论后确定各部分的内容,然后分配角色,组织演出。在讨论中必定会涉及一系列问题,例如全剧要不要分出场次,分几场为好,诗人是否应当出场,如出场又该如何处理才好,等等,这样讨论下来,才能使学生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不要为演出而演出。


三、古诗中多用对偶句。对偶,又叫“对仗”,俗称“对对子”,是把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法。对偶句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便于记诵。例如“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的《春望》中有哪些对偶句?把它们找出来,仔细体会它们在结构上的特点,并模仿着写一两组对偶句

  “对对子”,这是古诗文的基本功。过去的学塾里设有“对课”,人人必学。我们虽不照搬,但也不可忽视。设题目的在于给学生一点对偶常识,并尝试着写写,有一点实践经验总是好的。如果时间充裕,也无妨让学生从学过的古诗文中多找出一些例句来。试写可以从教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入手,然后设置情境让学生试写全联,以四言对、五言对为限。

  参考答案:《春望》前三联都是对偶句。按:杜甫好用对偶,他的近体诗中对偶句极多,不限于律诗中颔联和颈联,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中两联全是对偶,《八阵图》(“功盖三分国”)中,前一联是对偶。

训练题参考答案

一、1.(1)dài (2)zì (3)sāo (4)zān (5)yú (6)yè shù (7)yè (8)yù

2.(1)聚集 (2)山的北面 山的南面 (3)终当、终要 (4)简直 (5)多么 (6)越过 跑 (7)应征 (8)告别、离别

3.(1)唐 子美 诗圣 诗史 《杜工部集》

(2)《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独与老翁别

4.(1)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2)城春草木深 恨别鸟惊心

(3)妇啼一何苦

(4)如闻泣幽咽

5.(1)√ (2)√ (3)×

6.(1)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远眺,群山定会显得渺小

(2)感伤时势,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为别所恨,听到鸟儿的叫声,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3)差役吆喝得多么凶恶,老婆婆哭泣得多么悲苦

(4)活着的姑且活着,死了的永远完了

7A 8B 9C 10加重感情色彩,渲染出差吏横蛮气势,并为老妇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含蓄地表现了老妇被捉,百姓实在灾难深重。

11.(答题思路)题中想像应确定在“有人认为”吏一步步对老妇的逼问上。两人的表情应根据文中提示的“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为根据展开。

二、(一).(1)泰山 (2)不尽 (3)指天地、大自然 (4)登、乘

.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岳 雄心和气概

.远 近 朝 暮 望 登

.泰山 衡山 华山 泰山

(二)

(1)长安城(2)(3)简直(4)战争 .感时花溅泪,家书抵万金。 .写长安城破败萧条的景象,看到国破家亡之后十分悲痛的情怀。 .情;物;悲切;对偶、拟人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望;忧国伤时,思亲悲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三)

1.老翁逾墙走 存者且偷生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2.A

3.三男邺城戌 二男新战死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新战死‖……无完裙。‖……

第一层:三男全被征。第二层:家中情况。第三层:老妇自请服役。

5.安史之乱中,差吏的横暴、人民所遭受的苦难

(四)

1.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2.安史  安禄山  史思明  3.《新安吏》《潼关吏》

4.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隐约听到(有人)低声地哭。

5.老妇被抓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的诗句可以为证。

6.应从人民遭受苦难之深重的角度,体谅老翁的行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2fc49c60b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5.html

《《杜甫诗三首》诗词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