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书的产生

发布时间:2011-01-07 20:53: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韵书的产生

  韵书的产生是格律诗诞生的必然结果。

    关于韵书的编撰由来已久,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余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另一说是南宋时平水人刘渊编,我比较信服和倾向于金人王文郁编),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

     由于格律诗都押的是平声韵,所以写格律诗首先都是在这三十个平声韵中选定所需的一个韵群,然后在写作中需用韵的地方(律诗术语叫韵脚),都必需用同一韵群声韵,否则就是出韵或走韵。比如《声律启蒙》中“一东”: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其中空、虫、东、宫、红、翁、童、翁、东、风、铜、弓、虹等韵脚地方都是“东韵”韵群里的同韵字。以此类推。词与曲有押仄声韵的,所以按词与曲谱所需可在韵书七十六仄韵中选取韵群。

  《平水韵》韵书里归类的106韵,除了韵脚押韵选用外,句中平仄交替也照其声使用。它的平仄声调与现代汉语有一点差异的地方,现代汉语中一、二声(平、上)是为平声,三、四声(去、入)是为仄声。但新旧声在同一首作品中一般不可混用。

  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入声。

  那么什么是入声呢?就是发音短促,喉咙给阻塞了一下。一类是以塞音t,p,k收尾,另一类是以喉塞音收尾。在闽南语和粤语中,还完整地保留着这四种入声,在吴语中则都退化成了较不明显的收尾了。以t,p,k收尾的入声,并不真地发出t,p,k音。塞音在发音时要先把喉咙阻塞一下,然后再送气爆破出声。在入声中,只有阻塞,没有送气爆破,叫做不完全爆破。

  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比如“乙、亿、邑”,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在普通话读来毫无差别(用闽南语来读,则分得清清楚楚,分别读做ik,it,ip)。

    入声的消失也导致了古、今音声调的不同。一部分古入声字变成了现在的上、去声字,还属于仄声,我们可以不管;但是另有一部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却变成了平声字(阴平或阳平),这就值得我们注意了。前面“天子万福”的“福”字就是这种情况。常见的入声变平声字有:

一画:一

二画:七八十

三画:兀孑勺习夕

四画:仆曰什及

五画:扑出发札失石节白汁匝

六画:竹伏戍伐达杂夹杀夺舌诀决约芍则合宅执吃汐

七画:秃足卒局角驳别折灼伯狄即吸劫匣

八画:叔竺卓帛国学实直责诘佛屈拔刮拉侠狎押胁杰迭择拍迪析极刷

九画:觉(觉悟)急罚

十画:逐读哭烛席敌疾积脊捉剥哲捏酌格核贼鸭

十一画:族渎孰斛淑啄脱掇郭鸽舶职笛袭悉接谍捷辄掐掘

十二画:菊犊赎幅粥琢厥揭渤割葛筏跋滑猾跌凿博晰棘植殖集逼湿黑答插颊

十三画:福牍辐督雹厥歇搏窟锡颐楫睫隔谪叠塌

十四画:漆竭截牒碣摘察辖嫡蜥

十五画:熟蝠膝瘠骼德蝶瞎额

十六画:橘辙薛薄缴激

十七画:擢蟋檄

十九画:蹶

二十画:籍黩嚼

  讲保留有入声的方言的人,要识别这些入声字自然毫无困难,只要用方言来念就行。对讲北方方言的人,可以根据声旁进行归纳帮助识别,比如“福幅辐蝠”“缴激檄”,但大多数还是只能死记硬背。现代人写旧体诗,完全可以根据现代四声来写。但写旧体诗本来就是承袭和保护民族文化,有人愿根据古代四声来写,也无可厚非,那就要特别注意这种入声变平声的字了。用普通话读古诗,碰到这种字怎么办呢?我以为,为了保持声调的和谐,不妨读成去声。去声较低沉,再读得短促一些,听上去就有点象入声了。实际上,这类入声字,有的人就习惯读成去声,如“一、幅、辐”,很多人都读成去声。

  按古韵写格律诗,我们可以《平水韵》韵书对照、查找、选用;按新韵写格律诗,我的方法是将古韵中入声字在今音中变成平声字表列于《平水韵》后,将这部分字按平声字用就可以了,比在《新华字典》里查对还方便一点。

  韵书是写格律诗必不可少的工具书和圭臬。律韵格在创作中的应用

  一、格律诗的类别

  格律诗一般有三类,即律诗、排律和绝句。就字数来说,一般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六言律诗也有,但后来很少用,已基本淘汰。

  律诗:八句,以每两句为一联进行声律和词性的对仗,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每联尾字必需用同韵群的字押韵,即八句四韵,也有首联起句就入韵的格式,叫首句入韵式,即成八句五韵。颔联和颈联除了声律的交替和对仗外,词性也要以对偶句形式对仗;首联和尾联词性可对仗也可不对仗。

  排律:以律诗的要求,十句以上的格律诗叫排律。

  绝句:四句两联,首句入韵式三韵脚,首句不入韵式两韵脚。绝句最初叫截句,即截取律诗四句单独成诗之意。一、二句词性不对仗,三、四句词性对仗的截句是截取律诗前半部分;一、二句词性对仗,三、四句词性不对仗的截句是截取律诗后半部分;一、二句和三、四句词性都对仗的截句是截取律诗中间部分。后因为截句再不可加句,只能是四句,就改称为绝句。

  二、对联的基本原理

  对联是由律诗的颔联或颈联的形式单独提出来而成的一种联体。它完全遵从律诗颔联或颈联的格式,包括声律的交替、对替和词性的对仗,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的定律。所以说对联是律诗中的精华,也叫诗中之诗。现代对联发展有九言以上的中、长联,但它基本的声律交替、对替、词性对仗、字数相等、内容相联、结构相称、节奏相应的六条就是律诗颔联或颈联定律的延续。

  三、词、曲的律格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1)每首词都有词调名。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称为词调。词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2)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为最多。一片即是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每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词的韵位则是依据曲度,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4)句式长短不一。诗也有长短句,但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词则大量地使用长短句,这是为了更能合乐调的曲度。

  (5)字声配合严密。词的字声组织变化很多,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以求协律和好听。

  (6)已经固定下来的词调,有专门的词谱,最著名的和权威的是清代汇编的《钦定词谱》,汇聚了近千种词牌。但比较常用的词牌也只不过百多种而已。如限用平韵的词调有:《十六字令》、《南歌子》、《渔歌子》、《忆江南》、《捣练子》、《浪淘沙》、《江南春》、《忆王孙》、《江城子》、《长相思》、《醉太平》、《玉胡蝶》,《浣溪沙》、《巫山一段云》、《采桑子》、《阮郎归》、《朝中措》、《眼儿媚》、《人月圆》、《柳梢青》、《太常引》、《少年游》、《临江仙》、《鹧鸪天》、《小重山》、《一剪梅》、《唐多令》、《破阵子》、《行香子》、《风八松》、《八六子》、《满庭芳》、《喝火令》、《金人捧露盘》、《水调歌头》、《凤凰台上忆吹箫》、《汉宫春》、《八声甘州》、《扬州慢》、《高阳台》、《锦堂春慢》、《寿春楼》、《忆旧游》、《夜飞鹊》、《望海潮》、《沁园春》、《多丽》、《六州歌头》等。

1限用仄韵的词调有:《如梦令》、《归自谣》、《天仙子》、《生查子》、《醉花间》、《点绛唇》、《霜天晓角》、《伤春怨》、《卜算子》、《谒金门》、《好事近》、《忆少年》、《忆秦娥》、《烛影摇红》、《醉花阴》、《望江东》、《木兰花》、《鹊桥仙》、《夜游宫》、《踏莎行》、《钗头凤》、《蝶恋花》、《渔家傲》、《苏幕遮》、《淡黄柳》、《锦缠道》、《酷相思》、《解风令》、《青玉案》、《千秋岁》、《离亭燕》、《粉蝶儿》、《御街行》、《祝英台近》、《蓦山溪》、《洞汕歌》、《惜红衣》、《法曲献 仙音》、《满江红》、《天香》、《声声慢》、《黄莺儿》、《剑器近》、《醉蓬莱》、《暗香》、《长亭怨慢》、《双双燕》、《宴山亭》、《念奴娇》、《绕佛阁》、《绛都春》、《桂枝香》、《翠楼吟》、《霓裳中序第一》、《水龙吟》、《石州慢》、《瑞鹤汕》、《宴清都》、《齐天乐》、《雨霖铃》、《眉妩》、《永遇乐》、《二郎神》、《拜星月慢》、《西河》、《西吴曲》、《望远行》、《疏影》、《摸鱼儿》、《贺新郎》、《兰陵王》、《六丑》、《夜半乐》、《宝鼎现》、《莺啼序》等。

  有些词调可以押平韵,又可以押仄韵,但若押仄韵则必须是入声、不可用上、去声。如《霜天晓角》、《庆春宫》、《忆秦娥》、《庆佳节》、《江城于》、《柳梢青》、《望梅花》、《声声慢》、《看花回》、《两同心》、《南歌子》等。

  还有些词调是平仄韵转换格,即词牌中既有平声韵,又有仄声韵,互相转换。如《菩萨蛮》、《南乡子》、《虞美人》、《清平乐》、《昭君怨》等。

  曲:“曲”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含意,唐人所谓曲,即我们现代的词,元人所谓词,才是后来的文学曲。在文学史上,以元代的曲地位最高,有唐诗宋词元曲之称。元曲的盛行,一方面是由于宋末的词过于典雅,脱离了民众。女贞和蒙古民族相继进入中原,他们的音乐随之输入,于是金元之乐与民间的俗谣俚曲相结合,成为新的文学形式——曲子。后来文人纷纷创作,造成了元曲创作的盛况。散曲中最先产生小令,由小令合调,再变为套曲,加上动作,说白,安排情节,搬上舞台,就成为戏曲。元代戏曲的发展,又促成了元曲的辉煌。

  另一方面,也是词的发展已至顶峰,难有人能超越和突破,新的和薄弱领域的创造,成功和成名的机率比超越顶峰而成名的机率大的多,那个文人能不懂这个道理?更何况元代戏剧的发展需求大量的戏曲去服务和支持,因此形成了元曲的发展,创造出了中国韵3.  文学的第三个辉煌和顶峰。

  曲通常分为南曲和北曲,是与词的体裁较相近的一种长短句式的诗。但曲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有些曲牌还可以增句,用韵与近体诗(格律诗)和词不同,语言较通俗,接近口语。曲分为戏曲(即剧曲,包括杂剧、传奇等)、散曲两类。曲牌有南北都有的曲牌和南曲牌、北曲牌共百多个,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诗词的基本律格要求和写作方法

一、律诗的基本律格要求和写作方法

  律诗有几个基本要求和禁忌,分述如下:

  基本要求:

  (1)出句中平仄交替(律诗的首、颔、颈、尾联,上句通称为出句,下句通称为对句)律诗要求每句中以每两个字为一个音节的平仄交替,如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首句不入韵)与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首句入韵)和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首句不入韵)等。

  (2)对句中平仄与出句相对(即对立或相反)。即出句中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首句不入韵)与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首句入韵)和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首句不入韵)。对句都需替对成仄仄平平仄仄平(出句平起首句入韵,因出句与对句都入韵,都需落脚平声字,这种情况就叫头对脚不对)和平平仄仄仄平平(出句仄起首句入韵,因对句也需入韵,也是头对脚不对)。

  (3)三、五、七句的出句需与上句粘连。粘连,指前一联对句和后一联出句的平仄必须相同而相粘,即平粘平,仄粘仄。粘连一般都是头粘脚不粘,因前一联对句都是平声韵脚,而粘句尾字都需仄声而不需押韵。如上一联对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下一联出句就需粘连成仄仄平平平仄仄。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粘连后为何中间是三平调?这就牵涉到下面需讲的律诗的禁忌问题,在此遇到,不防先讲一讲。律诗的三连调(即连接的三个平声或三个仄声)是不允许在尾部出现的,即所说的三平尾和三仄尾禁忌。那么,遇到这相粘的尾不粘,其它全粘,就势必出现三平尾或三仄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应用律诗另外的允许的原则,那就是一、三、五可不论平仄的原则。为了避免出现三平尾或三仄尾,就把第五字应粘的也不粘而成对,这样,三连调就永远在句中了。

  (4)偶数句为押韵韵脚。律诗必需押韵,韵脚就是每个偶数句的尾字,首句也入韵的,就增加了一个奇数的韵脚。律诗成五韵脚,绝句成三韵脚。

  (5)律诗的起式。前边已间接介绍了律诗有四种起式,即首句平起入韵式;首句平起不入韵式;首句仄起入韵式;首句仄起不入韵式;每一种起式,按照律诗平仄交替、相对、相粘的规则,即可推出全诗的固定的平仄格式。所谓平起或仄起,是以首句第二字是平声或仄声来确定的,首句第二字是平声,该律诗就是平起;首句第二字是仄声,该律诗就是仄起。入韵与不入韵,是由首句尾字是平声或仄声决定的,首句尾字是平声,该律诗就首句是入韵式;首句尾字是仄声,该律诗就首句是不入韵式。

  (6)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为何要“二四六分明”?就是中文里一般以两个字为一词组,是除单音词外的组成句子和文章的最基本单位。这两两为一的词组,在律诗中应用,就是一个音节,每个音节须同声调,音节与音节之间须变声调,形成了律诗的节奏和顿挫交替。四言句两个音节,五言句两个半音节,余类推。为了顿挫抑扬和节奏的和谐而将每音节的后字称为“音步”,音步是节奏和顿挫交替点,不可错乱。音步若错乱,就打乱了律句的步调,破坏了律句的和谐,故二四六音步必须分明,也即平仄必须交替。

  再说“一、三、五不论”。为何有“一、三、五不论”之说?就是一、三、五字不在音节的音步上,在不破坏所有音节的前题下,五言一、二音节中的一、三字中,可有一个字不论平仄;七言律句中可有特定的两个字不论平仄。因第一个字在对句中不参于交替,影响不大,第一字平仄不协的情况下,允许三、五字还有一字不论平仄,但绝不允许三、五两字同时不论平仄。因七言是五言的延续,七言中三、五两字同时不论平仄,就等于打乱了五言的所有音步。一个音节的平仄不谐,对整句的顿挫抑扬和节奏的和谐影响不大,若一、三、五个字都可不论平仄,则五、七言句打乱了所有的“音节”,“音节”既乱,“音步”何存?律格即不成为律格了。比如 “平平平仄仄平仄”就是打乱了“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的二、三两个音节,仅存第一“音节”,后五言就不合五言中“平平仄平仄”拗就句型(由于该律格在律体诗中使用的频律相当高,故也叫律格化的拗句)的不可变定式,故“平平平仄仄平仄”句型,按律诗律句不可。

  (7)律格的变体。律诗中有一种出现频率很高的,与常规律格有质的区别的律格,就是变体“平平仄平仄”,延伸为七言是“仄仄平平仄平仄”。历代虽不承认“仄仄平平仄平仄”是正格,但相延成袭地使用。究竟“仄仄平平仄平仄”的律格能够生存的原因和产生的理论依据是啥么?迄今为止没有定论!就连近代诗词格律大师王力先生在其《诗词格律》中,也仅以“特殊律格”而一笔代过。其实,“仄仄平平仄平仄”是本句自救的拗就的律格,而不应当是“特殊律格”。它是由正格“仄仄平平平仄仄”拗救就而成的变体。与正格“仄仄平平平仄仄”相比,“仄仄平平仄平仄”显然是三,四字平仄颠倒,属拗体。但究竟是三字拗四字去救,还是四字拗三字去救,历代没人说清楚过。而现代诗词学术权威人士却大多认为是三字拗,四字救。实际上,按平仄规律,应是四字拗,三字救。因四字是音步,三字不是音步,本就可平可仄,但为救四字之拗,必须改平为仄,是为拗就,不可改动。故也是律格中的不可改动的,合乎常规律格的拗就的固定格式。再者,二、四、六字大拗,无论本句救或对句救,都是前一字救,为的是保持律节的平衡,也即同一音节的平衡。若后字救,非但不能补救本音节的平衡,同时又破坏了下一音节的平衡;若同位字救(二字救四字或六字救四字)也是非但不能补救本音节的平衡,同时又破坏了下一音节或上一音节的平衡;若一、三、五字拗,本就是小拗,更无须用音步的二、四、六更大代价去救,也即无舍重就轻的道理。 “仄仄平平仄平仄”句式做为常规

  诗律一种拗就的句型,它的语音结构和节奏都与常规律格发生了质的变化。正是由于这种质的变化,历代理论研究时不能将其熔入常规律格理论之中,又找不出新的理论依据与常规律格溶合,只得将其推进“一种特殊律格”的含糊类别里去了。下边就以“仄仄平平仄平仄”句式语音结构和节奏论析其在律格中的适用性。“仄仄平平仄平仄”句型与常规律格声律结构和节奏有两点质的区别。

  其一,“仄仄平平仄平仄”句式的声律结构,在音步的最重要的交替点上,也就是五言的二、四字位,七言的四、六字位变成了同声调,这就打破了在常规律格中紧连的音步不允许同声调的定义(也就是二、四或四六音步同声犯忌的说法),破坏了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可以说是打破了律格的本质。这也就是历代诗律理论上无法解说清和不承认其是律诗正格的根本原因所在。

  其二,“仄仄平平仄平仄”句式即声律节奏也由二二一交替变成了二一一一交替,在音步交替的重点加快了节奏,也可比喻为将音乐的2/1节拍改变为4/1节拍。在律诗的八句中只有这一句的节拍与众不同,朗诵中一下就能感觉出来,故将其归入拗句。但古人在律诗的创作和朗诵中,由于千篇一律的流畅与顺口,难免产生一种“单调”感,故在创作中有意无意加入了一种变化而打破了这种单调,反而在一路顺畅的吟诵中能起到提神,警觉和体会到另外一种声律美感。这就是为何历代不承认“仄仄平平仄平仄”句式是律诗正格而又相沿成袭地使用的原因所在。因“仄仄平平仄平仄”句式在诗律中与众不谐而称为拗句,为了迅速回归到正格上来,常规诗律中“仄仄平平仄平仄”句式的对句还是以“平平仄仄仄平平”或平平平仄仄平平为正格。

  禁忌

  前边已交代过,格律诗一般不允许三平尾或三仄尾出现。还有一个大忌,就是不允许有孤平句出现。

  “孤平”这个词组作为律诗的专用术语和禁忌,由于历代对其的解释都是“就事论事”式的照搬句例,没有从它为何是“律诗大忌”和适用范围上解说清楚,因而造成了新学习者对其认识上的分歧。就连王力大师在其《诗词格律》中,也不知是没有深入研究还是觉的没详细解说的必要,也仅仅是“就事论事”式的照搬历代句例解释“孤平”。现抄录王力大师《诗词格律》和《诗词曲词典》中对“孤平”解释如下,以利综合对比分析:

《  诗词格律》:孤平的避忌,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注意避免孤平。在词曲中用到同类句子的时候,也注意避免孤平。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在唐人的律诗中,绝对没有孤平的句子。毛主席的诗词也从来没有孤平的句子。试看《长征》第二句  《诗词曲词典》:“孤平”,诗律术语。律诗大忌。五律中“平平仄仄平”句型的第一字、七律中“仄仄平平仄平”句型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否则就是“犯孤平”,也就是说,除了韵脚之外,只余一个平声,是不许可的。倘若用了仄声字,则要采取“拗救”的办法。

  由上,在诗律中可分析出“孤平”的以下几个概念:

  (1)“孤平”是“律诗大忌”,所谓“大忌”即不允许出现,不允许出现就不存在对句再去救“孤平”。

  (2)“孤平”是特指五言“平平仄仄平”和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而言的,也即说明“一、三、五不论”的说法在这两种句形中不适用。

  (3)五言“平平仄仄平”和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形在律诗中是“韵脚”句,除五言平起首句入韵和七言仄起首句入韵式在首联出句用以外,其余都在对句使用。

  (4)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需将仄声字换成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必须自救。

  (5)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需将仄声字换成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必须自救。为啥么本句必须自救?综合分析(仅个人分析认定,目前尚未发现相同论述),“孤平”在诗律中的“大忌”是与声律韵格的“韵格”相悖的。我们知道,律诗一般是押平声韵的,所以五言“平平仄仄平”和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都是“韵脚”句,律诗在“韵脚”句上的声律平衡要求相对严格,“一、三、五不论”的说法不能在“韵脚”句的“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仄平”中适用。因为如果这种“韵脚”句若“一、三、五不论”,就等于打破了这种“韵脚”句的声律平衡,本句自救就是为了保持这两种“韵脚”句的声律平衡,以达“韵脚”句声律的流畅和谐。其实,按声律的原理要求,孤平句只所以在律诗中犯忌,就是除了韵脚的平声字外,整句中没有连续紧连的两个平声字在一起,朗诵的起伏过大而不平稳,与其它韵脚句不协调而不允许出现。清嘉庆十年进士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 “‘上’声韵,韵上应用仄字者,‘去’为妙。‘去’‘入’韵,则‘上’为妙‘平’声韵,韵上应用仄字者,‘去’为妙,‘入’次之。叠则聱牙,邻则无力。”

  请注意“‘平’声韵,韵上应用仄字者,‘去’为妙,‘入’次之。叠则聱牙,邻则无力”。“平平仄仄平”句若成“仄平仄仄平”,除了第一字的小拗外,韵上两仄声的“叠则聱牙,邻则无力”就显得尤其突出,无论这两仄声是“去去”或“去入”、“入去”,“聱牙”和“无力”都因首字的小拗而更突出。本句自救成“仄平平仄平”,就没有了韵上两仄声的“叠则聱牙,邻则无力”感觉,故利弊相抵,平衡保持,韵律流畅。再者,律诗八句中有四或五句是“韵脚”句,押韵是“韵脚”句之间的连贯性四或五句的声韵关系,不仅仅是两对句之间的事,保持了“韵脚”句的声律平衡,就保证了律诗整体的声律平衡,所以, “韵脚”句的声律平衡不可打破。“韵脚”句的声律平衡的不可打破,即是律诗整体的二、四、六分明原则的总汇。 律诗的写作方法

  了解了以上内容,就律诗声律韵格而言,我们已掌握了它的写作方法。下面再用具体创作实例来加深大家的理解。今年中秋,笔者创作了一首《中秋情思》的七绝,首句“琼海无涯云载愁” ,根据起句第二字“海”是仄声字,尾字“愁”是平声字,该律诗应是首句仄起入韵式。按首句仄起入韵式韵格和出句交替的原则推出它的韵格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按对句相对的原则推出它对句的韵格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按下句相粘的原则推出它下联起句的韵格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按对句相对的原则推出它下联对句的韵格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按首句尾字“愁”入韵,查“愁”字在《平水韵部》属“十一尤”韵,开列“十一尤”韵群如后,以便选用: “尤邮优忧流留榴骝刘由油游猷悠攸牛修羞秋周州洲舟酬仇柔俦畴筹稠邱抽湫遒收鸠不愁休囚求裘球浮谋牟眸矛侯猴喉讴沤鸥瓯楼娄陬偷头投钩沟幽彪疣绸浏瘤犹啾酋售蹂揉搜叟邹貅泅球逑俅蜉桴罘欧搂抠髅蝼兜句妯惆呕缪繇偻篓馗区 ”。这样,律格开列如下,并照格索韵创作如下(平、仄表示应该使用的标准声韵;○标示所用字是平声,●标示所用字是仄声,△标示平声韵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 

琼海无涯云载愁

○●○○○●△ 其中一、五字可平可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故属允许,不算出律。

乡思有线月波抽。

○⊙●●●○△

平平仄仄平平仄

柳边深巷慈颜盼,

●○⊙●○○● 其中一字也是允许可平可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天际盈轮是逸舟。

○●○○●●△ 其中一字也是允许可仄可平。

 本七绝中“愁、抽、舟”同归“十一尤”韵群,就声律韵格而言,全合格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3a3da63caaedd3383c4d322.html

《韵书的产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