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100

发布时间:2020-02-19 21:24: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100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 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断雁:失群的雁,这里是失群孤雁的叫声。侵晓:破晓

1)诗中________________等物象表明这是一首羁旅诗。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案】 1)断雁;家书、或者旅馆

2)抒发作者羁旅的孤寂心情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人羁旅他乡,没有亲人作伴,只能面对着寒灯,听着断雁的鸣叫声,内心很是忧伤,旅途的孤寂之情跃然纸上。诗人更是在半睡半醒、迷迷糊糊中见到了家乡美丽的风光,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

【解析】【分析】(1)诗中的具体物象有很多,如旅馆寒灯断雁家书等。

2 这是羁旅怀乡之作。离家久远,目睹旅馆门外的渔船即加以艳羡。幽恨乡愁、委实凄绝。颈联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意思曲折多层,实乃千锤百炼的警句。 首联与颔联极言乡关遥远,幽愁满怀。梦见自己回到家中,因路途遥远,梦醒时分天已大明,家书须隔年才能寄到旅馆,可见离家之远,表达出对家乡深沉的思念。 颈联与尾联看似跳出了乡愁,艳羡门外沧江鱼船的清闲自在,其实是借他乡之物,更曲折地表达出诗人思乡之情。全诗层层推进,写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1)物象即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通读全诗,具体物象较多。

2)此题考查诗歌表情达意。做此类题,可以抓住重点诗句或词语进行分析。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___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____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阴阴;又

2)思乡。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要仔细阅读每一句内容,了解诗句的意思,明确描写的对象,并能够概括其特征。阴阴写的是杨柳的特点,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任何一首诗歌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故答案为:(1)阴阴  

2)思乡。

【点评】谐音,汉人送客至灞桥,折柳赠别。在古代诗歌中是典型的意象,多表达怀人思乡,惜别留恋之意。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等等。另外,柳还可以是美好家园的象征,如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幂无重数

3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1)本诗的作者是唐朝的著名诗人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作者过去放任邻妇扑枣,因为这位妇人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其实是暗示吴郎应该让她打点枣。

B. 颔联紧接一二句,叙述邻妇扑枣是因为生活太贫困,目的是希望吴郎能够多多体谅,对邻妇更加亲善友好。

C. 尾联看似与诗歌主题无关,实则欲借邻妇的诉苦,揭示当时百姓贫困的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D. 本诗具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展现诗人的心理和情感,语言沉郁顿挫而又不乏幽默。

【答案】 1)杜甫

2D

【解析】【分析】(1)《又呈吴郎》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通过了劝吴郎让寡妇打枣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关爱。

2D项,不乏幽默错误,选项对诗歌的语言风格理解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杜甫;⑵D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桑茶坑道中

(南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         

1)诗歌第二句用两个字,描绘了初春时桑茶坑道中________的情景。

2)根据诗歌前三句,推断诗歌最后一句应该是(  

A. 一牛吃过柳阴西                        B. 不脱蓑衣卧月明                        C. 收篙停棹坐船中

【答案】 1)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春意盎然、富有生机

2A

【解析】【分析】(1草满花堤水满溪用两个字,描绘了初春时桑茶坑道中嫩草与春花铺满地,欣欣向荣、春意盎然的景象。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2)首先要读懂诗歌前三句的意境,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由雨而晴,由湿而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于风中摇曳,大自然充满了春的律;第三句写出了牧童柳荫下酣睡的自然悠闲的,所以第四句应该是一牛吃过柳阴西,这样就形成了这首诗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原始朴素的美感。另外由童子角度考虑,下文也应该是一牛一牛吃过柳阴西这是因为童子柳阴眠正着。这是情节的前因后果。故选A

故答案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春意盎然、富有生机

⑵A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作答。

本题考查诗歌的意思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对诗歌的内容要理解,并进行合理的推测,要结合语句的前后关系进行分析理解。

5古诗文阅读

《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答案】 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分析】《天净沙秋》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后两句用了”“绿”“”“”“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这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仿照《天净沙秋思》的赏析,据此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同样的景物,甚至同样的词语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有时甚至有天壤之别,这取决于诗人的情感,也取决于诗人的写作写作背景、人生取向。

6读辛弃疾的《西江月》,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词中的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2路转溪桥忽见写的是哪里的景象?(用词中的一句调整语序后问答)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中的景物描写都反映了夜行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 1)夏季。从鸣蝉”“蛙声”“稻花可以看出。

2)社林边(的)旧时茅店。(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明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小溪上的石桥,再拐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突然出现在眼前。)

3)反映出了夜行人平静、欢快的心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体味意象。这首词的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写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描写的景象。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的路径尽管很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3)本题考查体会诗词抒发的思想感情。这首词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词中围绕着夜行的特点,展现出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景色及作者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

故答案为:(1)夏季。从鸣蝉”“蛙声”“稻花可以看出。

2)社林边(的)旧时茅店。(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明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小溪上的石桥,在拐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突然出现在眼前。)

3)反映出了夜行人平静、欢快的心情。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体味意象。答题时应注意,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2)本题考查理解诗词描写的景象。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明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3)本题考查体会诗词抒发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先要通读全词,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请你将五,六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和愿望?

【答案】 1)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2)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开:打开,开启。轩:窗户。面:面对。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又到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故答案为:(1)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2)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________的意思是________

2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请你简要分析。

【答案】 1)曲牌名;思绪

2)全诗除了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来写的,此情此景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忧伤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根据对这首曲子的积累答题即可。

2)结合这首曲子的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全曲中,暗喻题中字的最直接的意象是:枯藤、老树、西风;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鸦,与天涯相互呼应的是人家,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意物是人家。体现全文主旨的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将哀物与喜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想愁绪。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曲牌名;思绪

全诗除了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来写的,此情此景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忧伤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对有关的常识的积累能力。曲牌是传统填词制谱用的曲调调名的统称。俗称"牌子"。古代词曲创作,原是"选词配乐",后来逐渐将其中动听的曲调筛选保留,依照原词及曲调的格律填制新词,这些被保留的曲调仍多沿用原曲名称。明代以前所形成的戏曲声腔,如昆山腔﹑弋阳腔,以及由明清俗曲发展成的戏曲剧种,大多以曲牌为唱腔的组成单位,通称作"曲牌体"唱腔。

⑵ 本题考查赏析情景交融写法的能力。情景交融法,是指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作文,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情色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9阅读下面两首李白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第一首诗中,诗人在暮春时节,听到友人被贬谪的消息,又无法与友人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________,向友人遥致思念;第二首诗中,作者同样是与友人分别,用________来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

2)在古诗文中,还有许多歌颂友谊,抒发怀友之情的句子,请你再写出连续的两句。(本套试题中出现的诗词除外。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答案】 1)明月;地点转换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分析】(1)第一首诗结合对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的理解可填写第一空。第二首诗中: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地点的转换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

2)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歌颂友谊,抒发怀友之情的句子即可。注意不要有错别字。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故答案为:明月 地点转换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注意结合重点诗句的理解把握。

本题考查诗句的积累,注意内容是歌颂友谊,抒发怀友之情的,写出连续两句。

10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野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 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湾:水流湾曲的地方。

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2)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解析】【分析】(1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的意思是:无边秋色,森森寒意透露在晴日照耀着的水湾;远远近近,映入眼中的是无数层叠起伏的峰峦。诗中所绘是在秋季,有山有水,描绘了一副满天秋色,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2)本诗所写景物冷晴湾”“青山,景色明朗,尤其要注意的是诗人用了一个字,将这些结合起来理解,即可了解诗人的惊喜、闲适之情。

故答案为: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点评】此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3aa8a75af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4.html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10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