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

发布时间:2020-01-19 11:59: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庖丁解牛》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读准字音,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特殊句式。

方法与过程: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段,理清层次及运用两个对比写出庖丁高超的技巧。

难点::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这个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作者简介

庄子,名 时期 国人,著名的思想家, 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 并称为 。他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即隐归,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

庄子的散文,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庄子》现存33:《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内篇》一般认定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二、关于课文出处

这篇课文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原意是讲养身之道。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庄周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回避矛盾,寻求解脱,就须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以求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反映了没落阶级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在本文中,庄子的本意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那么,如何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

三、解题

庖: 。解牛: 。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说明只有掌握了事物的规律,才有好的效果。

四、展示预习成果

1、给下面字词注音及解释

) ) ) ) ) ) ) ) )

2、熟读课文,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庖丁为( )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膝之所踦( ,砉然向然( ),奏刀騞然,莫不中( )音。合于( )《桑林》之舞,乃( )中( )《经首》之会( )。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 )至此乎?

庖丁释( )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 )也进( )乎技矣。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 )大,导( )大窾,因( )其固然,技经肯綮 之未尝,而况( )大軱乎!良庖 )更( )刀,割也;族 )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 ,而刀刃者无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 )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 ,每至于族 ,吾见其难为 ,怵然为 戒,视为 止,行为 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 )地。提刀而立,为 之四顾,为 之踌躇满志;善 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 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第二课时

一、划分本文层次,归纳大意。

本文共4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二、课文分析

(一)、联系第一段,思考讨论

1、第一段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时,是从哪些方面突出描写庖丁的技术高超的?

2、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细致生动,有什么表达效果?

3、作者侧重描摹他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又对这声音用了哪两个拟声词和哪两个两个比喻?

(二)、联系第二段,思考讨论

1、这自然就引出了什么话题?

(三)、联系第三段,思考讨论

1、庖丁解牛追求的是什么?

2、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秘密究竟在哪?目的何在?

(四)、文惠君说通过庖丁解牛的启发得到了“养生之道”,所谓“养生之道”指什么?除了养生外,读庄子的庖丁解牛还给我们什么启示?

(五)文言知识归纳:

1.实词

盖: “合盖隆起,皆隐尊中”(《张衡传》)(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赤壁之战》)(

“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 (《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答司马谏议书》)(

“技盖至此乎”(

善: 善哉”( “善刀而藏之”( “素善留侯张良”(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族: “族庖月更刀”(  

   “每至于族”(

2.古今异义

天理: 固然

虽然: 至于:

3.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4.特殊句式:

“臣之所好者,道也。”

“技经肯綮之未尝”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5.虚词: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

1)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③视为止,行为迟(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2)乎

①技盖至此乎?( ②进乎技矣(

③依乎天理( ④而况大軱乎!(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然

①奏刀騞然( ②因其固然(

③虽然,每至于族……( ④怵然为戒(

4)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④虽然,每至于族(

6、从下面句子中归纳成语,并解释。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五、拓展训练

不责碎玉吏

韩魏公在大名①,有人献玉盏两只,表里无瑕,世之绝宝也。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酌酒对客。俄为一吏触倒,玉盏俱碎,坐客愕然,吏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亦自有数,吏误之,非故也,何罪之有?’坐客叹服。”

【注释】 ①大名,地名,北宋时大名府又称北京。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表里无瑕( 坐客愕然

2、用“/”划出下句的朗读节奏

俄为一吏触倒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凡物之成毁,亦自有数

何罪之有(

4、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韩魏公对两只玉盏的珍爱?

5、谈谈你对韩魏公的看法?

《庖丁解牛》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周 、战国、宋、道家、老子、“老庄

三、解题

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四、展示预习成果

2、字词正音及解释

yǐ(支撑,接触) huā(象声词) xì(同隙,空隙) kuǎn() qìng(结合处)

gū(大骨) xíng(磨刀石) chù(害怕,恐惧) huò(象声词)

3、划分本文层次,归纳大意。

本文共4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段):描写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突出庖丁的技术高超。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

第三部分(末段):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4、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

1)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2)乎

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可不译。)

③依乎天理(同②)

④而况大軱乎!(表疑问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3)然

①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

②因其固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③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3)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动词后缀。)

第二课时

一、联系第一段,思考讨论

1、第一段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时,是从哪些方面突出描写庖丁的技术高超的?

作者描写了一个场面:庖丁解牛。作者是以动作、声音描写为主,庖丁的技术高超。总的动作描写是“解”,然后分别描写手“触”、肩“倚”、足“履”、膝“踦”。

2、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细致生动,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这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

3、作者侧重描摹他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又对这声音用了哪两个拟声词和哪两个两个比喻?

描摹声音时,用了两个拟声词:“砉”、“騞”;两个比喻是“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表现了一个至高境界。

二、联系第二段,思考讨论

1、这自然就引出了什么话题?

明确:技盖至此乎

2、重点字词

乎: “技盖至此乎”   语气词表疑问

   “依乎天理”   介词相当于“于”

   “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 助词,用于词尾不译

盖: “合盖隆起,皆隐尊中”(《张衡传》) 器物的盖子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赤壁之战》) 胜过、压倒。

“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表肯定判断。原来是。

“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 (《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 表推测性判断。大概。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答司马谏议书》)语气词,用在句首,不译。

“技盖至此乎” 疑问代词。通“盍”。何,怎么。

三、联系第三段,思考讨论

1、庖丁解牛追求的是什么?

明确:解牛之道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2、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秘密究竟在哪?目的何在?

课文第3段记叙庖丁的“经验之谈”。庖丁的话可分六层。

第一层:“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句话是庖丁“经验之谈”的总纲,概括了下面谈话全部内容。

第二层:从庖丁多年解牛的感受上谈的。当初解牛,所见皆全牛,与一般人所见的一样;三年之后,未见全牛,说明他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东西。这是至高境界。

第三层:详细说明对这种境界的感受。“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能达到这种娴熟境界的原因是“依乎天理”,即依照牛的天然构造。

第四层:庖丁从用刀的结果谈解牛的娴熟。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而庖丁所用之刀,用了19年,解了数千头牛,其刃却如“新发于硎”,从用刀的结果表现庖丁解牛技艺娴熟。庖丁解释用刀结果不同之原因:良庖是“割也”;族庖是“折也”;而自己用刀则是“以无厚入有间”,于是才“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第五层:写庖丁虽有高超的技艺,却从不掉以轻心。每当“见其难为”,则“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第六层:写庖丁解牛成功之后那怡然自得的神情:“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明确:突出“道”之重要

3、重点字词

善: 善哉” 表示同意的答应词  

  “善刀而藏之” 通“缮”,修治,擦拭

“素善留侯张良” 交好,友好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擅长,善于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喜好,羡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做好

族: “族庖月更刀”   众,一般的

   “每至于族” 丛聚,集结之处

古今异义

天理 古:天然结构  今:常指天然的道理

固然 古:本来的样子 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虽然 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  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至于 古: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了 今:a.达到某种程度 b.另提一事

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岁”、“月”,名词做状语

特殊句式:

“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

“技经肯綮之未尝” “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 技未尝经肯綮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

四、读庄子的庖丁解牛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机理,自然懂得何处下刀。生活也一样,如果能透解了、领悟了生活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真正获得轻松。 ②硬碰硬撞,只会两败俱伤。 反复练习,就熟能生巧,得心应手。 做事要循序渐进。 做事,或者做人,抓关键。把要点的地方解开了,枝节的地方自然迎刃而解。 疱丁解牛,虽然游刃有余,但是每次解牛的时候,他总是小心谨慎。解完牛,虽然踌躇满志,但不露锋芒,随即把刀揩干净收藏起来。这心里上的警觉和行为上的收敛便是自处之道。

五、拓展训练

翻译

  韩魏公在北京时,有人献给他两只用玉作的杯子,里外都没有任何的暇疵,是世上少有的宝物。每一次设宴召集客人,都要特意放置一张桌子,用锦衣覆盖在桌面上。然后把玉杯放在上面。当着客人倒入酒,不久被一个仆人碰倒,玉杯全都碎了,全场的客人都很惊愕,仆人跪在地上等待韩魏公治罪。韩魏公神色不变,笑着对全场客人说:“凡是东西形成、毁坏,也都自有它的定数,你是失手,不是故意,有什么罪过呢?全场客人都叹服。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污点,毛病; 惊讶的样子。

2、(俄/为一吏/触倒)

3、凡物之成毁,亦自有数(凡是东西形成、毁坏,也都自有它的定数)

何罪之有(有什么罪过呢)

4、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韩魏公对两只玉盏的珍爱?(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

5、谈谈你对韩魏公的看法?要点:韩魏公有度量,能宽容下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3cda49973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90.html

《《庖丁解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