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汉》阅读练习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9-07-13 17:55: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8题。

流浪汉

候发山

父亲去世后,小康就正式接管了店铺。店面不大,经营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相机。这些家伙,也贼值钱,好的,也是成千上万,甚至十几万,不亚于一台小汽车。

小康每天早上来到店门口,总能看到一个流浪汉蜷曲在店外边。他的年龄在六十岁左右,胳膊腿健全,不残疾,长长的头发像是被糨子给糊住了,一绺一绺的,脸上黑一块紫一块的,好似被紫外线灼伤了的藏族同胞,身上的衣服长一片短一截的,类似时下流行的混搭,自打套在身上怕是没脱下洗过,已经看不清本来的色彩……眼下是秋天,他却穿着羽绒服,还是女式的。走近了,还能闻到他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刺鼻的味道。这个流浪汉也不傻,只要看见小康来,就知趣地走开了,走得远远的,一整天都不见他的踪影。

难道这个流浪汉打算伺机偷盗?想到这里,小康着急了。然而,媳妇正在坐月子,母亲又有病,他白天不在家,晚上总不能守在店里不回去啊?父亲活着的时候,也不是常常住在店里。有几个晚上,小康不放心,悄悄来到店铺门口,每次都是看到流浪汉睡在门口,没有什么反常的行为。但老话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虽然不能排除怀疑,还是把他撵走的好,免得夜长梦多。

这天早上,小康来到时,流浪汉还在门口酣睡。小康也不理会,越过流浪汉,悄悄打开门,扫地时故意把尘土往他身上扫。即便这样,流浪汉还没有醒,小康就用扫帚去撩拨流浪汉的脸,他这才醒过来,讪讪着走开了。小康挥舞着扫帚,捂着嘴朝他叫道:滚!滚得远远的。

小康以为,他这一下,流浪汉肯定会流浪到别处了。第二天清晨,远远地,小康就看见那个流浪汉还在店铺门口,靠着防盗门,半躺半坐,优哉游哉的,好像自己是店老板。小康气不打一处来,走到跟前,抬脚去踢他,同时把手里半瓶矿泉水泼到他身上,一边怒吼着:滚!滚!滚!那架势,仿佛他跟流浪汉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

流浪汉诧异地看着小康,不明白他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

看什么看?你聋吗?滚!小康把矿泉水瓶子朝流浪汉摔去。流浪汉下意识地躲了一下,走了。

此后,小康再没见到过那个流浪汉。

大约过了半个月,小康的店铺被盗了,丢了五部高档相机,每台都在一万元以上。

小康的脑海里立马出现了那个流浪汉的影子,他断定是流浪汉在报复。当警察赶到后,小康就说出了自己的怀疑。

怀疑归怀疑,警察要的是证据。幸亏店铺对面有家面包房,人家在外面装了两个摄像头,有一个刚好照到小康的店门口。

警察打开监控,根据监控拍到的画面,短短时间内便抓获了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交代,他早就盯上了小康家的相机专卖店,因为流浪汉的缘故,才一直没有下手。

面包房的监控录像证明了犯罪嫌疑人所言不虚。小康一边看监控一边泪流不止:小偷光顾那几次,每次来都是因为流浪汉睡在门口,他才没有得逞。有一个晚上,月黑风急,昏黄的路灯像是睁着惺忪睡眼的醉汉,街上少有行人。那个小偷又鬼鬼祟祟地出现了,拿着刀子威逼流浪汉离开。流浪汉头一低,不管不顾朝小偷身上撞去。不怕人横,就怕人不要命,这话不错。见此情形,小偷转身逃了……

流浪汉为什么要这么做?

面包房老板的话让小康如梦初醒:小康的父亲在世时,时常买面包给流浪汉!小康转遍了大街小巷的旮旯角落,没有找到那个流浪汉。

大叔,您在哪儿呢?店里清闲的时候,小康常常盯着门口自言自语。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对流浪汉外貌的描写,有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为下文刻画流浪汉与小偷对抗、保护小康店铺的高大形象做了铺垫。

B小说写小康多次朝流浪汉发火,既凸显了小康对流浪汉的猜疑和冷漠,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小说写小康的父亲时运用正面描写,他虽然没有出场,却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为小说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D作者善于设置悬念,环环相扣,直到小说结尾才抖开包袱,使真相大白,实在是匠心独运。

7小说中的流浪汉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8小说以小康的自言自语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6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C项,“小说写小康的父亲时运用正面描写”解读错误,描写小康的父亲应为“侧面描写”。故选C

7.【参考答案】①衣着邋遢,生活落魄。流浪汉头发长时间不洗,身上的衣服长一片短一截也看不清本来的色彩,秋天穿着女式羽绒服;生活上也常靠别人救济。②知恩图报。小康的父亲常给流浪汉买面包,流浪汉便怀着感恩之心为小康守护店铺;③宽容隐忍。他在面对小康恶语相加、粗暴无礼时,选择默默离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来说,要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了故事情节就抓住了分析人物的突破点;要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通过典型环境可以揭露人物的典型形象;要分析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都是用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此外,还要注意人物形象的衣着、外貌、神态等外在形象。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小说中的流浪汉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首先他的外在形象,“长长的头发像是被糨子给糊住了,一绺一绺的”“身上的衣服长一片短一截的,类似时下流行的混搭,自打套在身上怕是没脱下洗过,已经看不清本来的色彩”“眼下是秋天,他却穿着羽绒服,还是女式的”“走近了,还能闻到他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刺鼻的味道”,说明他衣着邋遢,穷困潦倒,生活落魄;其次内在形象,“小康的父亲在世时,时常买面包给流浪汉”“那个小偷……拿着刀子威逼流浪汉离开。流浪汉头一低,不管不顾朝小偷身上撞去。……小偷转身逃了”说明流浪汉知恩图报;“小康就用扫帚去撩拨流浪汉的脸,他这才醒过来,讪讪着走了”“流浪汉诧异地看着小康,……小康把矿泉水瓶子朝流浪汉摔去。流浪汉下意识地躲了一下,走了”,说明流浪汉隐忍宽容。把以上材料概括整理,分条作答即可。

8.【参考答案】①丰富了人物形象。小康对流浪汉态度的巨大变化,由猜疑误解,到主动去寻找,去思念,表现出小康灵魂深处的善的觉醒,从而使小康的形象富于变化,更加丰满。②深化文章的主旨。结尾处小康的自言自语,让读者感受到流浪汉不惧险恶、知恩图报的美好品德对小康心灵的感化作用,使小说意蕴更为丰厚深沉。③在结构上与文章开头相照应。小康对大叔的呼唤,是他人性的回归。说明在内心深处,他真正继承了父亲生意“慈悲为怀”的经营理念,在真正意义上“接管了店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情节作用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小说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本题要求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以小康的自言自语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本题主要从人物形象塑造、主题和小说结构方面考虑。首先从主题方面,救结尾处小康的自言自语是小康人性回归的表现,侧面表明流浪汉知恩图报、不惧危险的美好品质对小康的感化,深化了小说主题;从人物形象方面,救结尾处小康的自言自语表明小康对流浪汉态度由猜疑误解,到主动去寻找,去思念,发生巨大转变,在转变中表现小康人性中善念增强,让人物形象更立体,丰富了人物形象;从结构来看,小康的自言自语呼应小说开头,表明他真正理解了父亲“慈悲为怀”的经营理念,真正意义上接管了店铺,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3f79cb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d3.html

《《流浪汉》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