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

发布时间:2018-06-30 13:06: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广东方言  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
  一是音调、音节比较丰富。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现代普通话只有阴平、 阳平、上、去四声,而粤语方言则有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声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 入九声;还有高平和高升两个变调。由于音域宽广,朗诵古诗
  特别上口和押韵。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的深、心、金、簪四字粤语音同韵,而现代汉语却不同韵,所以用粤语方言更铿锵有声。
  二是保持大量的古汉语。由于汉人入粤很早,就语言方面来说,离开中原越早,保留古汉语的成分就越多。有些口语词在中原地区消亡了,却保留在粤语方言仲。如索气 是西晋时的汉语口语,中原地区早不用了,粤语方言一直沿用至今;另一类语词直到今天,还是沿用中原语音来读,如,粤语方言念作。粤语方言中很多是古汉语,例如:
  食(吃)、行(走)、走(跑)、着(穿)、面(脸)、饮(喝)、俾(给)、斟(倒)、怒(骂)、晓(知道)、翼(翅 膀)、晏(迟)、滚水(开水)、倾偈(交谈)、下昼(下午)、趁虚(赶集)等等,都是古汉语。
  三是与吴越(楚)语言有许多相近之处。如:须同苏,逃同徒,酒同走,毛同无,早同祖,等等。粤语称美好事物为,如今苏州、宁波等地仍用此语。粤语的咁多,实为吴越的介多。粤语自称我们为我哋,吴越侬哋是吴越古音。吴越语黄、王读音不分,两广的白话也同样如此。
  四是特殊词汇很多。如能干什么乜嘢等。广州人喜爱创造形象生动的俗语和俚语统称为惯用语。例如:八卦、即爱管闲事,爱讲是非;牛一,戏称生日;手信,送与亲友的礼物;醒水,指机灵;咁串,相当于趾高气扬;执生,指看着办;执笠,指商店倒闭;生猛,指生气勃勃;千祈,指切切不可大意;扮嘢,指卖弄;坳撬,指不顺畅,有龃龉;沙尘,指轻浮,骄纵;纹路,指条理;拍拖,喻为恋爱;拥趸,指坚定的拥护者;俾面,为赏面、给面子的意思,等等。粤地名多用涌、沥、甫等;称小东西用,如刀仔凳仔人仔等;称外国的东西为,如叫老外叫老番等;粤语方言将车船停靠叫作埋站,结账叫做埋单
  五是吸收外来语成分多。唐宋时期吸收阿拉伯语,如邋遢(赃),清至民国时期则大量吸收英语,如波(球),呔(车胎),的士(出租车),花臣(花样),菲林(胶卷),士的(拐杖),士巴拿(扳手),买飞(买票)等。特别近年来,粤语方言的发展变化较大,吸收很多外来语,词汇创造量十分丰富,甚至将英语直译成粤语方言,如将party说成派对show说成大骚cool说成;等等。
  六是词语结构特殊。粤语方言的名词重叠成分多。如口多多(多嘴),心思思(心想),眼白白(睁眼)等;或者将动词、形容词重叠,如搞搞震(搞事),湿湿碎(琐碎)等。
  七是喜欢倒装。如普通话的要紧,粤语方言说成紧要;粤语方言将客人说成人客;将公鸡说成鸡公;将母鸡叫做鸡婆鸡项。等等。这些用词都带有古越语痕迹。
  八是语法颠倒。粤语方言含双宾语的句式,语序排列正好同普通话颠倒。如普通话习惯说我给你送礼物,粤语的习惯说法是我送你礼物俾你;普通话说你先吃,粤语方言说你吃先,等等。粤语方言是主语+谓语+直接宾语(事或物)+间接宾语(人),两个宾语的语法词序与汉语不同,如粤人喜欢说我年纪大过你,中原人则说我年纪比你大
  九是喜用民间俚语。请看下面一段粤语方言:昨天潮流兴”“炒更,今日有兴跳槽。今日老细”“炒你鱿鱼,听日话唔定你会”“波士。所以你要自己执生,就系食自己。上一段话尽管你每只字都认识,但其中的意思只有懂粤语的人才明白,粤语方言的奥妙堪值品味。
  十是颇具特色的歇后语。粤人在日常言语中喜欢掺进生动、幽默、谐趣的歇后语作为口头禅。如:扮猪吃老虎----诈傻扮懵;年晚煎堆----人有我有,等等。一些歇后语的表现手法也非常丰富,有比喻性的,如
  蚕虫师爷----自困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牛嚼牡丹----唔识花共草;有假借性的,如死鸡撑饭盖----死顶半夜食黄瓜----唔知头定尾隔夜油炸鬼----没厘火气;有双关性的,
  如打破沙盆----问到笃二打六----未过斤两黄皮树了哥----唔熟唔食无掩鸡笼----自出自入;有谐音性的,如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有典故性的,如姜太工封神----漏了自己,等等。

客家话版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

莲塘背,割韭菜;韭菜花,结亲家;

亲家面前一口塘,打条鲩鱼八尺长;

大头拿来熬汤食,尾巴拿来入学堂;

入个学堂四方方,搬条凳子读文章;

文章读哩几多本?三十零二本;

一本丢落塘,一本丢落井;

井里起银杆,银杆好架桥;

桥上好食饭,桥下好洗碗;

一洗洗到乌舌嬷,拿给阿婆养鸡嬷。

(注:乌舌嬷指的是油嘴滑舌、爱耍贫嘴之人)

粤语版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

听朝阿妈要赶插秧罗,阿爷睇牛去上山岗,啊

虾仔你快高长大罗,帮手阿爷去睇牛羊,呀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

听朝阿妈要捕鱼虾罗,阿嫲织网要织到天光,啊

虾仔你快高长大罗,划艇撇网更在行。

月光光,照地堂,年三十晚,摘槟榔,

五谷丰收堆满仓罗,老老嫩嫩喜喜洋洋,啊

虾仔你快啲眯埋眼罗,一觉瞓到大天光,啊

现代汉语的来历

正宗的古汉语

中国2支正统汉语的一支是闽南语原名河洛话,另一支是客家话。

上海话归属的吴语(叫吴语不是因为原来吴国使用这个语言,而是因为现在的吴语区和原来吴国差不多)是原百越族语被河洛话影响后形成的(福州话则是从吴语里分出来的)

而粤语,是南越族的语言被河洛话和客家语影响后形成的。

北方方言特别是北京话,则是河洛话被满语蒙语大量入侵后形成的。是最偏离古汉语的一支。

关于现在北京话(北方方言)的来源:

目前的北京话,乃是汉语在五胡乱华以后,受到北方胡人以政治、军事力量之影响与压迫而改变音调的结果。南北朝时,北朝统治者是以鲜卑语为北齐之国语,唐代以后,五代十国期间,胡人大量移居中原,北方胡汉杂处通婚以致音调、语法越变越烈。到南宋偏安时期 中原已成「胡汉语」天下,换而言之,变种汉语已成定型。辽、金、元三朝代皆以北京为国都北京官话渐渐形成。明成祖迁都北京时,北京话已成为汉语系中胡化最深的一支,后满人入关,满人虽习汉语,却使得北京话成为满大人官话,西洋人称为Mandarin ,清代汉语与唐代汉语相比亦即完全走样,音调不仅大变汉字意义亦多不同。

北方方言与北京话又有不同,音调并没有变得那么变态,没有儿话音等特征。

关于现在广东话的来源

广东话有三大方言,粤方言、闽南方言和客家方言。先讲三大方言的来源,三大方言的来源都来源于中原的汉语,来源于河南、陕西一带的汉语,因为移民的时间、路线不同形成不同的方言。

广东说粤语的人,大部分是从陆路从河南、陕西沿着湖北、湖南、江西过来的,很多人是翻过梅岭,然后在南熊的珠玑巷,慢慢到这里来。还有跟当第地土著语言融合起来形成粤语。

讲闽南话的人也是东进,到福州然后到漳州等等。

客家人偏东一些,也是走陆路的,湖北湖南进入江西,在江西和福建、广东三省交汇的地方发展,然后到粤东北这个地区五华等地方发展。

现代粤方言

粤语近似古汉语这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在语音方面,粤语保留许多古老发音,例如粤语中“我”和“饿”两字有舌根鼻音声母 ng-(保留中古疑母的原始发音)。在声调方面,粤语完整保留中古汉语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调类格局,而且还从阴入中衍生出一个中入调,是保留古汉语入声最为完整的语言,对于朗诵及研究中国古诗词等文学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粤语包含-p-t-k-n-m-ng六种韵尾,没有北方方言所具有的卷舌音、儿化、轻声等现象(这些北方方言特征都是在中古以后发展形成的,粤语并没有跟随北方方言发生这些变化)。在词汇方面,粤语保留较多古词古义,措辞古雅。在北方方言中,这些古词已被废弃不用或很少用。如粤语中“粘”说“黐”,用“差人”来表示“警员”等等。粤语的许多词语——包括语气助词,都可以直接在古汉语的典籍中找到来源。例如广州话常于句末的语气助词“忌”(现常常被写作“嘅”),见《诗经·国风·郑风·大叔于田》“叔善射忌,又良御忌”。又如“打碥炉”(吃火锅),“碥炉”为一种古炊具;“牙烟”(即“崖烟”,意危险,古文中原意为“悬崖边的炊烟”,就是说“悬崖边的小屋”——自然就很危险了);“濿淅”(现粤语中意为“遇到麻烦”、“麻烦”;来源于古书中形容衣衫尽湿在水中行走的声音——想象一下在水中行走的滋味,就不难发现粤语词生动)等词。在语法方面,修饰成分后置、在人名前加“阿”表示亲昵、“公鸡”倒置成“鸡公”等等,这些都是古汉语特征的遗留。

粤语中也仍然含有许多古代“南越语”的成分,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如在粤语中“呢”表示“这”,“唔”表示“不”,“虾”表示“欺负”,“边”表示“哪” 等等。这都是“古越语”底层词的遗留。古越语底层在粤语中非常重要,若抽去则粤语会严重“残废”,无法正常实现表达和沟通的语言功能。

现代闽南方言:

闽南话最接近河洛话,最古老的话:

一、河洛话原本是商朝时的官话,商传至纣王为西方狄族(即周族)所灭,留在河洛一带的商民,上阶层者被迫迁至洛邑当奴工,营建新都成周,下阶层者被分配至卫、鲁、齐国当农奴,在东方尚存的几支顽强商族只好退回江南,利用丰富的资源发展工商业,而居东南沿海者则形成越族后裔,河洛语之口音即源于商代,读书音源自古代汉语,故河洛语应称为「商汉语」或「古汉语」此种语言乃最具汉人本色之语言。

二、闽南语的发源地是在黄河、洛水流域,俗称“河洛话”,这是因为西晋时中原一带的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大姓为避战乱南下,在无名江边定居,并把这条江定名为“晋江”,以示不忘自己是晋朝人。这样也把河洛话带到福建,并演变为闽北、闽中和闽南三种方言语系。在闽南人移民台湾后,把闽南话带到台湾。

现代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一般认为其是魏晋时代流传下来的,经过南北朝的发展,最终在唐代定型。由于客家人为避战乱南迁至山区,与外界交流相对较少,客家方言也因此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至今。因此,客家方言在民间也被称为"唐音"

客家方言的发音也较为独特,有六个音调,平、入声分阴阳,上、去声不分,保留了六个古入声的韵尾。因此,一些唐代诗句用普通话读起来显得很不押韵,但用客家话读起来就顺畅得多。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这句古诗,斜在普通话里读"xie",与""字不押韵,而客家则读"xia"

客家话还大量地保存了古汉语的词汇。如一些名、动词的转换,一些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的用法,在客家方言里却仍然完好地保存着。如"吃饭"的表述,客家人仍用名词""表示,"吃早饭"就被称为"食朝"

由于客家祖先有不少是两晋和唐朝时的贵族,客家方言还带有古代“雅言”的部分。

附:日语和粤语的关系

日语借汉语词的时候,有一个层次是汉代的,有一个层次是唐代的,就是这里面的两个层次,汉代的语言层次跟潮州话,刚才说魏晋南北朝汉代这个时候比较接近,然后还有一个层次读音就很像是广州话了,所以不能理解为日语跟广州话很接近,而是日语借了很多汉语的单词,可能在汉代是第一拨,然后在唐代是第二拨,这两拨就是汉音和唐音,汉音接近潮州话,唐音接近广州话。比如说“新闻”“农民”“国旗”等等,日语和广州话只是音调不同。韩国的话也是一样的,比如说 “金”,但是不能因此说汕头话跟日语太接近或者说什么,只是说日语的汉语借词,某些话正好跟汕头话撞上了。到日本任何一个地方,日本说潮州话、客家话、粤语都会的话,日语很容易学会。日语越高深的,汉语越多,你越容易看懂。

广东话一些词语的由来

  “巴闭”嘅由来——“巴闭”来自广州话,好耐好耐以前系学习自印度话,汉朝嘅时候广洲已经同东南亚及中东等国家人民做生意,啲印度商人好鬼嘈,成日叫:“BAPRE,BAPRE!”,呢句嘅意思系“我的天呀!”,于是广州人就学佢地噉讲,讲下讲下就变成今日嘅“巴闭”喇!

  “混吉”嘅由来——原来系因为以前嘅小型饭店,只要你去帮衬就会免费奉送一碗清汤,饭店每日所售嘅鸡鸭鹅猪牛肉,都系用呢一锅水整熟既,所以汤入面有肉味,然后落一堆味精,就系一碗清汤啦!因为系清汤,所以入面乜料都冇,即系空空如也,香港人觉得“空”等于“凶”,所以就改成“吉”,所以碗汤就叫做“吉水”。当时,有好多穷人,入到饭店,一坐低,伙记就摞一碗“吉水”嚟,啲穷人一口气饮完,静鸡鸡就走咗去,因为呢碗汤系免费,所以饭店唔可以捉佢,所以伙记就叫呢种混骗嘅行为叫做“混吉”!

    “大耳窿”嘅由来——原来开阜初,香港洋人印(度)人大集会,而放贵利嘅多数系“白头摩啰”,呢啲“摩啰差”戴白头巾,所以人人都叫佢地做“白头摩啰”。白头摩罗扮相古怪,爱戴一只大如铜元的耳环,所以耳朵要穿个耳洞,港人觉得可憎,称佢哋为“大耳窿”。不过,另有一说,当时放贵利,都系放小额款项如三几毫纸畀劳苦大众,为使人哋知到佢哋有钱借,就将一个银元塞喺耳仔嘅耳窿,作为记号,令人认得。

    “十三点”嘅由来——“十三点”是上海市井俚语,因为解放之后大量上海人南移,才变成趣怪广州话。“十三点”初时意谓“敲乱钟”,原来旧时的时钟,每逢一小时便报时一次,例如下午四时,钟摆便会敲响四下,五点敲五下,至多系十二点,也不过敲十二下,但居然敲出十三响,唔通有十三点不咩?当然系出咗问题,正如俗语所讲癫癫地!所以,《十三点》就系代表人既性格《癫癫地》。

  “捉黄脚鸡”嘅由来——原来呢个搞笑俗语系出自广东的农村,农民养鸡,专养雌鸡而唔中意养雄鸡,因为雌鸡可以生鸡蛋,所以价钱不错。所以如果要拜神,当然先□雄鸡黎拜,点捉雄鸡?农民先将谷撒在门外,群鸡就会“鸡咁脚”嚟食谷,当班雌鸡食紧谷嘅时候,班雄鸡就“色心起”!懒得去食谷,一扑就扑上雌鸡背上,交配......呢个时候,正系捉雄鸡的最好时候,那色鬼当时并冇防范,农民捉住它的鸡脚,咁就得啦!雄鸡的双脚呈深蛋黄色,而雌鸡就系浅黄色,所以很容易辨认!“捉黄脚鸡”一词就系咁样来的,而且真系十分传神!

“放飞机”嘅由来——何为放飞机呢?话说旧香港。有一日,就要上演飞机飞行。系香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飞机睇!仲要系部水上飞机添!全香港万众期待:有人要放飞机睇啊!第一日到来,因为打风,冇得开,众人失望而归;第二日,天朗气清,各人以为有嘢睇,点知个飞机师病咗,要推到第三日。而第三日呢,到部机个引擎出事,修理唔到。跟住就——bye bye喇!所以啲人就用放飞机嚟形容讲咗去做,又唔做嘅人嘅行为嘞!

***呃鬼食豆腐***

呃:骗、欺骗 你呃我啊?:你骗我吗?

食:广州话中很常用的动词,食饭:吃饭; 食嘢:吃东西

讲起这个词就有一段故事:

以前有一个书生(什麽地方的人就有待查证),他的口才非常厉害,而且骗人的功夫毫不含糊。有一晚,有一只鬼到了他的家里,这只鬼已经很久没有吃人了要把他吃掉。但这个书生毫不害怕,就对这只鬼说:“你要吃我啊?我已经很多天没有洗澡了,我的肉又酸又臭,不好吃的。不如你吃我锅里的豆腐吧,豆腐比我的肉嫩多了。”谁知道这只鬼很笨,对他的话信以为真,把豆腐给吃掉。 还说很好吃。第二天,他又把他的经历添油加醋地告诉村里的村民。那些村民就说:“你啊,真是连鬼都让你骗到不吃人,改吃豆腐了。”

到了现代,广州人经常说:“你呃鬼食豆腐啊?”意思就是对你地话极之不信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51d38a2d1f34693daef3efe.html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