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79938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代儒宗马一浮 郭继民
学者刘梦溪曾以高人逸士评价马一浮。马一浮幼年时的本是仙人种,移来高士家诗句似乎预示了其高人的走向。
马一浮幼年时即智慧过人。初始随母亲学文,母丧后,他的父亲请名士郑举人来教。后举人辞馆,理由是这孩子才智超过老师。父亲从此不再延师,听任自学。马一浮一生阅书无数,过目不忘,被喻为中国20世纪的读书种子。青年马一浮在赴美期间,广泛涉猎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学、社会学等著作。后转赴日本学习日文和德文,并携德文版《资本论》回国,是将《资本论》原版引入中国的第一人。
中国当时的世界地位及西方人对中国的歧视促其写下了沧海飘零国恨多”“国命真如秋后草的诗句并最终东归。回国后,马一浮依旧热衷西学,翻译了《堂吉诃德》《政治罪恶论》等著作。自1906年起,他正式转向国学,并在广化寺潜心读书。三年内,他读完了36 400余册的《四库全书》,并做了大量笔记,为其日后的国学研究夯实了基础。
马一浮的诗歌造诣极高,11岁的神童诗到临终的绝笔诗,皆融入其性情与学问。他11即能依照限韵作出好诗。临终作《拟告别亲友》诗虽短短四十言,但集儒、释、道为一体,诗歌情感真挚,非有真性情者不能作出。熊十力早年曾评价说:“马一浮的学问,能百家之奥。其特别之表现在诗,后人能读者几乎等于零。
马一浮的书法亦精纯,他擅长草书,精于篆隶,风格凝练,法度谨严。书法家沙孟海曾说:“玩马先生遗墨,可以全面了解他对历史碑帖服习之精到,体会之深刻,见解之卓越,鉴别之审,今世无第二人。
1907年他曾表达了这样的心愿:“欲为儒宗,著秦汉以来学术之流派;为文宗,记羲画以降文艺之盛衰。自此之后,他以传承儒学、续接圣贤血脉为己任,不为时局、世俗所动,成一代醇儒。梁漱溟评价他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
蔡元培曾请马一浮去北京大学任教,因不同意北大反孔、废经的教学理念,马一浮婉拒之。抗战期间,他为了保留一点儒家的种子,以传统儒家礼教的模式创办了一所书院——复性书
院。他提倡精英教育,纯然以求学问道、传承圣贤血脉为目的,并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因此谋职或就业。此主张与熊十力产生了分歧。马一浮研儒,不在于义理,而在于复。马一浮尝言,“我不会做官,只会读书”,可谓其志坚性醇的体现。
马一浮认为,儒学的真谛在于指归自己。他真切指出:圣贤唯有指归自己一路是真血脉。真儒者在于切身践行居敬存诚、涵养察识的功夫,而不在于言说。如果不是实下工夫、自治病痛、向上提持、自显性德本体的生命进路,那么多学何益,多说何益?
他的学术要旨就是艺统摄一切学术。他认为,“六艺皆史的主张流毒天下,误尽苍生”,“学者须知,六艺本是人性分内所具的事,不是圣人旋安排出来的。若把六经堪称史学甚至是考据学,那么心性之学就将蜕变,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马一浮所说的统摄”,指融会贯通之义,它不仅仅是发生于六艺之间,即所谓《易》统《礼》《乐》,《春秋》统《诗》《书》等,而且六艺还可以统摄西学。西方哲学所说的真、善、美,皆包含在六艺之中。《诗》是至善,《礼》《乐》是至美,《春秋》是至真……若是西方有圣人出,行出来也是这个六艺之道,但是名言不同而已。虽然其观点值得商榷,但是他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马一浮终生追求并践行《易经》中语默动静,贞夫一也的境界,纵观其洁净精微的人生历程,他已进入化境之中,正可谓:“性醇智商,道深行逸。默然不说,其声如雷。斯人已逝,精义常存。一代宗师,千古国粹。 相关链接
马一浮除精通诗、书外,亦精于篆刻艺术,通于画理。沙孟海评价其印风:“朴茂高雅,用汉法……古意新姿,韵味无穷。至于绘事,马一浮虽少践行,但也提出了卓然洞见。他认,绘事需要有两种准备:一是对艺术史的考察,二是对艺术理论的理解。作为游于艺绘事最终应归于仁”,以达到以胸中至美至善之理想,改正现实之丑恶
他为我们树立了一种气质清明的文化典范,一个不沾尘俗、彻底刊落习气的纯粹学者的典范。他在纷乱的时代开启了一种文化境界,这就是语默动静,贞夫一也的境界。 6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马一浮读书之多,无人能及。曾经读完36 400余册的《四库全书》,这为他的国学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53a206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0.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