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20-10-24 12:19: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历史七年级

第一学习 中华文明的起源

1中国境内的早期人 ()

2原始农耕文化的 .()

3远古的 .()

第二学习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4夏朝和商朝 ()

5西周的兴 ()

6春秋争霸 ()

7战国争 ()

8商鞅变 .()

第三学习题统一国家的建立

9秦朝的统一 ...()

10秦末农民起 ..()

11汉武帝的文治武 ..()

12张骞通西 ..()

13两汉时期的对 ..()

第四学习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4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

15南方的初步开 ..()

1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

第五学习 中国古代文化

17青铜工艺的杰出成 .()

18卓越的工程 ..() 19科学技术的重大成 ..() 20汉字的 ..()

21活跃的学术 ..()

22文学、史学与宗教 ..()

23多姿多彩的艺术 ..()

0

1-1 1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一、 元谋人

时间: 170 万年前

地点: 云南省元谋县

历史地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牙齿化石、使用粗糙石器

二、 北京人

时间: 70 万年-20 万年前

地点: 北京西南的周口店

体貌特征:(与现代人的区别)

1、手脚已经分工,上肢与现代人极为相似;

2、下肢与现代人也无多大区别,不过微微有点弯曲;

3、前额低平,眉骨突出,嘴巴前伸,牙齿粗大与现代人有明显差别。

4、个子比现代人稍矮,骨骼粗壮

5、北京人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特征,但任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北京人复原头像

生产生活情况 : 旧石器

1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如:用简陋工具猎取动物,从事采集,维持所需食物

2 、北京人住山洞里,会使用自然火,会保存火种,吃熟食

三、 山顶洞人

时间:约 18000年前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

特征:没有猿类的特征,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上一样,

生产生活情况 :

1、使用的工具仍然比较粗糙,但已经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有孔器物

2、人工取火,还用兽皮等缝制衣服,抵御寒冷。

3、山顶洞人已有爱美的意识,

0

1-2 2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一、 河姆渡遗址

时间:约 7000 年前

地点: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一带

特点:在我国南方留下一处重要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生产生活情况: 新石器

1 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骨、木、石质及陶质工具

2 河姆渡原始居民从事原始农业生产,在湖泊和沼泽边种植水稻

3 饲养水牛、猪、狗等家禽

4 木头制成简陋的小船

5 居住在木头建造的房子里 干栏式建筑

二、 半坡遗址

时间:约 6000 年前

地点: 陕西西安半坡

生产生活情况:

1、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用石铲、石刀等工具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植粟(粮食作物)

麻、蔬菜

2、饲养猪、狗、羊、牛、鸡等家禽和家畜,经营原始的畜牧业,

3、把粟加工小米,用麻纺织麻布,改善生活,

4、制造多种样式的陶器,彩陶

5、住在半地穴式房子

三、 大汶口遗址

时间:约 6000-4500

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生产生活情况:种植粟, 饲养猪、牛、羊, 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0

1-3 3 远古的传说

一、炎帝与黄帝的传说

黄河流域的两个重要部落

A 炎帝 姓姜,他制作来耜,与民耕种被尊称炎帝神农 ;他遍尝百草,发现很多

治病的药物

B 黄帝 姓姬,创制历法,指导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播种、收割;还制作加工谷物

和蒸煮食物用具

为争夺土地和财富,双方激战于阪泉(今河北涿 zhuo 鹿东南),三场恶战,黄帝取胜

----- 黄炎联盟与蚩尤(战败被杀)战于涿鹿

黄炎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 构成华夏族的主干, 华夏族是汉族的祖先

二、禅让的传说

禹相继接替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是经过部落 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 ------- 禅让

三、治水的传说 父子 坚持不懈 公而忘私 勇于创新

人物 方法 结果

鲧(gun 堵塞 失败

疏导 成功

2-4 4 夏朝和商朝 一、夏朝 ---- 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时间: 约公元前 2070

建立者: 。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统治地区: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禹死----- 启继承,从此, 王位世袭制 代替了禅让制

夏朝 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修筑城堡和宫殿

、青铜铸造器物

凿井灌溉

二、商朝的建立于迁都

商朝 时间:约公元前 1600 ; 战争:战于鸣条;夏朝最后一位王是夏桀 Jie

建立者 : 成汤

迁都: 约公元前 1300 年,商王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

四、 商朝的盛衰

势力范围: 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

经济发展: 1、农业生产规模已相当大,种植的粮食有粟、稻、麦等

2、畜牧业发达,饲养有马、牛、羊、猪、犬、鸡等

3、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已狠发达

4、商业也发展到一定水平;交易以 海贝、骨贝、玉贝、铜贝等作货币

0

2-5 5 西周的兴亡

一、西周的建立

时间: 月公元前 1046 人物:周武王姬

战争:牧野 之战; 临阵倒戈 反戈一击

都城:周武王推翻商纣王统治,建立西周,镐 Hao

二、分封制

分封制重要性: 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

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这一制度历史上称为 ----分封制 ,重要有:鲁、齐、燕、

晋、宋等,

古人对西周政治格局描述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诸侯的权利与义务: 1、国君享有统治和管理所辖区域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2、他们必须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

3、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

4、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

三、西周的结束

原因: 西周末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都尖锐起来。

时间:公元前 771 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2-6 6 课春秋争霸

一、春秋五霸

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迁都洛阳

春秋时期 (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春秋五霸 :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helv )和越王勾践

古人描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二、齐桓公首霸 (齐国,今山东北部)

任管仲为相,管仲改革的内容: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

齐桓公打出尊敬周王和阻止周边民族对中原侵犯的旗号,团结一些诸侯国,

1、在北方阻止了山戎、北狄( di )对中原进让扰: --------------

------ 历史称(尊王攘 rang

2 、齐桓公以霸主身份在葵丘(今河南民权县东北)大会诸侯,周王派

人送去物品表示慰问 ---- 葵丘会盟

三、楚争霸

晋楚军队在 城濮(pu)( 今山东鄄 juan 城西南 ) 决战,

时间:公元前 632 年,晋文公,

相关成语:退避三舍

楚庄王 -- - bi )之战,胜晋军,

相关成语:问鼎中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五、 吴越争霸 越王勾践 : 卧薪尝胆

吴王阖闾( helv )称霸原因: 1、改革内政,壮大军队,建设城郭,

2、任用著名军事家孙武为将军,使吴实力大增

0

2-7 7 战国争雄

一、战国七雄

时间:(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

临淄 (今山东淄博)

ying (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区)

ji (今北京)

(今河南)

邯郸(今河北邯郸)

大梁(今河南开封)

咸阳(今陕西咸阳)

二、战国时期的战争

特点: 1、战争不断;

2 、青铜兵器得到改进,铁兵器出现,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称为主要兵种;

3 、组织庞大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坚固的城防工事;

4 、交战双方投入兵力越来越多,战争规模很大,

5 、发生了围魏救赵和长平之战等著名战役,出现孙膑、白起等著名军事家

围魏救赵 - 时间: 公元前 354 年,孙膑 - 齐国

战争: 桂陵之战

双方:

战术: 批亢( kang)捣虚

长平之战 -- 时间: 公元前 260

双方: 赵(败)

战术: 反间计

成语:纸上谈兵

三、 合纵与连横 ------ 之争成为战国纷争的重要内容

合纵: -- 合众势以攻一强 包括几国出兵联合进攻秦国

连横: -- 秦国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 事一强以攻众弱

研究纵横之术最突出是: 张仪(秦)、苏秦(齐)

0

2-8 8 商鞅变法

一、秦孝公求贤

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 战国前期,铁器的普遍使用

和牛耕的推广, 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商鞅变法的原因

1、政治落后, 当年各方各国都看不起秦国, 认为它是边远地方的一个野蛮国家,

连会盟都很少让它参加,

2、魏国军队渡过黄河,张玲秦国大片土地,秦国无力还击

二、商鞅主持变法

时间:公元前 356

支持者:秦孝公

主要内容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2、重农商。

3、奖励军功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不论出身,按功劳大小,赏给

jie 位或官职,赠给土地和房宅。贵族及后代没有军功,就不能获

得爵位和享受特权。 -- (最能触犯贵族利益)

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

5、严明法令。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法

三、秦国的变化

性质---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1 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 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3 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都江堰和郑国渠两大水利工程。

4 为秦统一天下,垫定基础

0

3-9 9 课秦朝的统一

一、秦王扫六合

秦灭六国简表

公元前 230 --------------10 -------------- 公元前 221

统一时间: 公元前 221 年,都城:咸阳

历史意义: 1、秦的统一,结束了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2、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权力: 秦始皇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权力,国家重大事务由他决定。

中央官职: 他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检察。

地方: 推行郡县制,全国分为 36 郡,郡下面设置县,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都有皇

帝任免,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 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建立

四、 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以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 ---- 为全国通行的货币

颁布了全国通用的长度、 容量和重要的计量标准 --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制度

统一字体 ----小篆

0

3-10 10 课秦末农民起义

一、秦的暴政

公元前 213 年,李斯建议吧《秦记》以外民间收藏的《诗》 《书》记述六国历史的书籍

和诸子百家著作,全部收缴销毁 焚书;

公元前 213 460 多个方士和仇视他的儒生在咸阳活埋 坑儒

焚书坑儒 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

经济上暴政 农民要把收获的大部分作为赋税交给政府, 还要被征发去服兵役和

徭役

政治上暴政 秦朝刑罚极端严酷,成千上万的人被割鼻、斩脚、处死、 ,被投入

监牢、罚做苦役更是不计其数。

二、大泽乡起义 ---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公元前 209 年,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

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占领陈县(河南淮阳) ,建立张楚政权向西攻入函谷关距咸阳很近的戏(陕西临潼)

- 退回函谷关

三、秦朝的灭亡

巨鹿(河北平乡)之战 --- 项羽歼灭秦军主力

公元前 207 年刘邦起义,子婴投降,秦灭亡

3-11 11 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一、尊儒术兴太学

公元前 202 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汉朝分为西汉 (公元前 202 公元 9 年),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东汉(公元 25 220 年),都城洛阳

汉武帝在位 (公元前 140 公元前 87 年),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提出大一统的人物 ---- 董仲舒认为上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儿子,

万物要一统天下,国家要一统于皇帝。

实现大一统的措施:

1 、思想文化领域:罢黜 chu 百家, 独尊儒术,他重视儒学,

重用儒生,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特殊地位。

2 、在都城长安办太学,让博士主持教学,招收弟子员

二、巩固国家统一

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 使王国的力量分散、消弱,难以同中央对抗;

取消了一些王、侯的资格。结果是 -- 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整理财政 --- 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

三、开发边疆

汉武帝把军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大力扩建军队,起用有才干的将领。

设置河西四郡 管辖从今甘肃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辽阔地区。把 西南夷

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

0

3-12 12 课张骞通西域

一、神秘的西域

西域 -- 汉朝时,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和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以

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被称为西域。 西域也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

的地区

二、张骞出使西域

第一次: 公元前 138 年,张骞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

失败原因: 大月氏的生活已经安定下来,日子过得不错,不愿再和远在东方的匈

奴作战, 公元前 126 年,返回长安

第二次: 公元前 119 年,为了给匈奴更沉重的打击,联络乌孙国王,进攻匈奴,

失败原因: 当时乌孙国内动乱,无法与汉朝合作

三、西域都护的设置

内地传出物品: 丝绸、铁器等和铁器制作及凿井技术传到西域

西域传入物品: 骏马、瓜果、蔬菜、音乐、舞蹈、魔术等

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西域正

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3-13 13 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一、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 一条以长安为起点的重要商路, 经过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 翻越葱

岭,通向西亚和欧洲。 在这条商路上, 汉朝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

南方丝绸之路 --- 以成都为起点,经今四川南部和云南境内,通往缅甸、印度,

以及更远的地方。

海上丝绸之路 ------ 从徐闻(今属广东)乘船出海,经漫长航行,到达今缅甸、

印度、斯里兰卡的一些地方。

二、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

汉朝时,一些中国人从海上或渡过鸭绿江到了朝鲜半岛,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公元 57 年,日本列岛南部的倭奴国派使臣来到洛阳, 与东汉王朝通好, 汉光帝赠给

委奴国王金印一枚 ---- 被作为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物( 历史意义 )。

三、汉与欧洲的往来

公元 97 年甘英出使大秦, 到达今波斯湾。 历史意义 -- 了解沿途以及欧洲的一些情

况;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

166 年,大秦安敦尼王朝皇帝的名义向东汉皇帝赠送象牙、犀牛角等礼品。 历史

意义---- 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0

4-14 14 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

200 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河南)对垒,以少胜多,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208 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湖北) ,以少胜多,胜曹操

赤壁之战后,曹操再也无力南下,势力被局限在北方。孙权巩固了在江南的

地位。刘备先据荆州(湖北、湖南部分)大部分地方,后又进入益州(四

川成都)。曹操、孙权、刘备三分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

二、魏、蜀、吴的建立

220 年,曹丕称帝,改国号为魏,建都洛阳

221 年,刘备称帝,国号为汉,建都成都,历史称蜀

229 年,孙权称帝,国号为吴,建都建业(南京)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三、魏、蜀、吴的关系

诸葛亮外交策略 连吴制魏

0

4-15 15 课南方初步开发

一、吴蜀时期南方的开发

(一)吴国:

原因 1、三国时期,吴国和蜀国控制着北方,

2、饱受战乱之苦的北方人民携带着工具、种子和简单的日常用品,大批迁往江南。

他们和当地的山越、南越等少数民族一起,开发和利用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

富的资 源。

3、孙吴政权组织军队和百姓屯田,开垦荒地,推广牛耕,促进了江南农业的发展

表现 1 长江沿岸和太湖周围的稻田产量明显提高。

2、在江南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织造麻布,会稽(浙江绍兴)一带的 越布 是著名

特产,丝织业有一定发展。瓷器制作技术有了提高, --- 青瓷,侯官(福建) -

临海(浙江) -番禺(广州)是吴国三大造船中心。

3230 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乘船到达夷洲(台湾)

(二)蜀国

刘备死后, 丞相诸葛亮辅助后主刘禅治理蜀国, 他采取措施恢复和发展成都平原的经

济,稳妥的处理民族关系,使南中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二、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

西晋 司马炎 265 -316 洛阳

东晋 司马睿 317 -420

刘裕 420 -479

原因: 1、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

2、南方的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

3、社会相对安定

表现: 1 、优越自然条件

2 、广种水稻,并推广种植原产北方的麦、豆等作物

3 、南方的手工业有明显的发展,纺绵、制瓷、矿冶、造船等技术有很大提高

4 、南方商业的兴旺和城市的繁荣

0

4-16 16 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一、少数民族内迁

从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氐、羯 jie 、羌 qiang 等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北

朝时,内迁的少说民族中,以鲜卑族拓跋部的影响最大。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原因: 1、北魏统一北方后,各族人民的交往增多,民族融合的趋势明显增强。

2 、但鲜卑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激化了社会矛盾。

3、北魏政权面临着危机

改革内容 : 1、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施一系列新的制度,加强对经济

和官吏的管理。

2、迁都都城。 494 年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都洛阳

3、大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

迁都原因: A 北魏都城平城所处位置偏北,周围农业不太发达。

B 为了解决粮食供应问题,加强对南部区域的控制,更好的吸收汉族文化

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

1、改用汉姓,将自己的姓名由拓跋宏改为元宏

2、改穿汉服

3、与汉族通婚

4、学说汉语,规定 30 岁以下的鲜卑官吏在朝廷上必须说汉语

5、他还完善学校教育制度,让更多的鲜卑贵族子弟系统学习汉族文化。

三、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意义:

1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2 促进北魏政治经济的发展

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改变游牧方式, 学习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定居下来,

成为农业居民;汉族人民则从少数民族那里学到不少畜牧业生产的经验和畜产品加

工制作技术。在生活上,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彼此影响,少数民族穿汉族服装,汉族

人吃少数民族食物,成为时尚。

0

5-17 17 科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一、巧夺天工的青铜冶铸技术

青铜是以铜为主要成分的合金, 因呈青灰色被称为青铜; 夏、 商、 西周时, 青铜在生产、

军事、生活中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青铜时期。

冶炼和铸造青铜器过程 ---- 把铜、锡、铅等几种金属按一定比例放入耐高温的坩 gan 埚里,

加热溶化金属,然后将合金溶液注入陶范里,冷却后撤去陶范。

商朝后期铸造的 司母戊鼎高 133 厘米,重 832.8 千克

二、种类繁多的青铜器物

按用途分: 有食器、酒器、乐器、车马器、兵器、工具等十多类

三、精湛绝伦的青铜艺术

河南出土的 司母戊鼎 雄伟端庄,气势凛然,代表了商朝青铜器的典型风格

湖南出土的 四羊方尊 ,四面各有一条龙,四角各铸一只羊,结构巧妙,制作精细,

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

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 青铜立人、青铜人头像、人面像和青铜树

等,造型奇异,风格独特,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0

5-18 18 课卓越的工程

一、都江堰和郑国渠

战国后期, 秦国蜀手李冰,在 成都的岷江修都江堰 ----- 选址合理,设计科学,

无坝引水, 自流灌溉, 工省效宏。

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组成 渠道:

渠首:主要工程是 分水堤(俗称金刚堤) 、进水口(俗称

宝瓶口)、和飞沙堰

分水堤 ---- 筑在岷江之中, 把岷江分为外江和内江; 外江是岷江主流, 内江提供灌溉用水

战国后期, 秦国在咸阳修建郑国渠 (灌溉关中平原的农田)

二、秦长城

目的 防御匈奴,巩固北方边防

起止--- 秦长城西起临洮 tao (今甘肃)东至辽东,

特点---- 全长万余里,蜿蜒起伏,雄伟壮丽。

历史意义 --- 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

三、灵渠

秦灭六国后不久, 即发动征服越族、 统一五岭以南地区的战争。 为保障粮食等物资的供应,

秦军和民工 开凿了灵渠,联通 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0

5-19 19 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一、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西汉,用 造纸,成本高 ---- 世界最早 造纸术

东汉, 蔡伦 改进,用树皮、麻头、破抹布和旧渔网等原料,成本低

历史意义 ---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是我国古代人

民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

二、数学研究的硕果

《九章算术》东汉,数学名著,在世界上都是最早提出 -------

内容: 1、关于负数的概念

2、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

3、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祖冲之 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比西方早 1100

三、医学、农学和地理学的成就

研究领域 主要成就

5-20 20 课汉字的演变

一、甲骨文

甲骨文 商朝,把文字刻写在龟甲上

1 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

2 甲骨卜辞真实地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多方面的情况,

3 为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可靠地文字材料,

4 从商朝开始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地文字记载

二、金文

商朝的一些青铜器上,刻有文字 --- 金文

历史地位 ---- 为后人研究商周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三、小篆和隶书 通用字体小篆

四、草书、楷书和行书 三国两晋时,草书楷书行书趋向成熟

草书潇洒,楷书端庄,行书介于两者之间,流畅便捷

0

5-21 21 活跃的学术思想

一、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诹邑( zouyi )人,(今山东)

思想家 1、提出的学说,认为统治者要做到体贴人民,人民敬重和服从统治者

2、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对中国文化有深远

的影响

家教育 1、创办私学, 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 扩大了教育对象, 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2、编订《诗》 《书》《春秋》等书作为教材

3、在教学中进行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孔子死后,弟子们将他的谈话以及他与门人的问答编成《论语》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原因:战国时期,社会正经历着深刻变化。最重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还有纵横家、兵家、农家

代表人物

《孟子》

《荀子》

庄周 庄子》

墨家 墨翟 《墨子》

法家 韩非 《韩非子》

兵家 孙膑 《孙膑兵法》

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区别:

1、墨子 ------ 认为,应把对外反对大国侵略小国的战争,对内互利互爱,举用贤才等,作为国家

的基本政策

2、孟子 -----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治人要实行仁政 ,让农民有一定数量的土

地,有足够的劳动时间。

3、荀子 ------- 强调,必须把结合起来,才能治理国家。

4、韩非------ 认为应大大加强国君的权力, 让国君充分凭借自己的地位和权势, 用法律统治人民。

5、庄周 ----- 不如不治 ,根本就用不着考虑治国治民的办法,最好的选择是重新回到

原始时代

对于天和鬼的看法上分歧:

1 墨家 ------ 认为天是有意志,鬼神是存在的。

2 荀子 ------ 天的变化是有规律,人力可以征服自然。荀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

0

5-22 22 课文学、史学与宗教

一、大诗人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人代表作《离骚》 、《天问》

二、司马迁与《史记》 ------ 西汉,史学家

《史记》 ----记述了从远古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 我国古代第

一部记传体通史 著作,全书共 130 篇,50 多万字,

三、佛教的传入 -----西汉末年东汉初年, 产生于古代印度的佛教经西域传入我国内地。

四、道教的兴起 ------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正是创立,尊奉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为教主

5-23 23 课多姿多彩的艺术

一、战国编钟 ----- 湖北随州战国墓中出土一套编钟

二、秦始黄陵兵马俑

三、王羲之(书圣)的书法 ---- 作品《兰亭序》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四、顾恺之的绘画 ---- 东晋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

作品《女史箴 zhen 图》《洛神赋图》

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54b77d7ca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d6.html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