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顺拾椹6

发布时间:2011-03-18 13:51: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蔡顺拾椹》

善行:

1.蔡顺照顾母亲的细节:背着母亲逃亡。修补房屋。搀扶母亲。自己不盖被,将被子全部给母亲盖。出门前叮嘱母亲“桌上还有些水果,饿了您就吃点吧。娘,外面很乱,您就在家歇着,我找到吃的马上就回来,您别担心。”善意的谎言“我不饿,我吃了好多馒头”。蔡顺只要母亲有馒头吃,再累也没关系。赤眉军来了,沮丧的心情,顺只是担心母亲没有吃的。将桑椹按颜色分开----孝敬母亲,“冬则温,夏则清” “出必告,反必面”无微不至的照顾母亲,不让母亲劳心,费力一点点。有承担,有责任。一心想着照顾母亲忘记了自己的温饱与安危。

1、 老板赶蔡顺走,顺说“我不是来要饭的,我能干很多活,我吃的很少,只要一个馒头,你就当是做件善事。”----智慧,有自知之明。一心为母,没有想自己的饥饱。

2、 给母亲菜粥时说“娘,孩儿让娘受苦了”反求诸己的态度,顺并未怨天尤人。

3、 娘对顺的关怀细节:顺修补房屋时娘的反映。吃馒头,喝粥分给顺一半。给顺盖被时说“辛苦孩子了”。走前叮嘱“快去快回”盼儿归时说“儿啊!外面这么乱,你在哪啊?有没有危险啊,天都快黑了,老天保佑让我儿快点回来吧!”安慰儿子“傻孩子,别难过,都会过去的。”善意的谎言“娘不饿替娘吃点”----时刻想着儿子,知道儿子心里所想。(母慈)

4、 给儿子菜粥时说“娘不饿,替娘吃点儿”----知道儿子心里所想,只有这样说顺才会吃,善体儿心(智慧与慈爱)

5、 赤眉军向顺要桑椹时,顺说:“我可以带你们到桑林采摘,但是篮子里的我不能给你们,我必须带回去给我娘吃。”----孝养母心,怕母担心“出必告,反必面”。他做事有原则,有正义感。顺的心中只有母亲,第一念头只是想到母亲没有考虑其他。

6、 面对赤眉军不卑不亢,沉着冷静的鞠躬----懂礼,临危不惧。

7、 拒绝赤眉军所给财物,谷米时说“谢谢您的好意,不过您的这些东西我不能收,娘从小就教导我不义之财不取,不义之物不受。您的这些东西是一路收刮而来的,不知道有多少户人家因此而受难,我和我娘也是因为躲避战乱才来谋生,因为战祸有多少家庭流离失所,又有多少母亲因此挨饿,谁没有母亲呢?谁又愿意看见自己的母亲每天担惊受怕,挂念着在远方征战的儿子?如果真有孝心就回家照顾自己的母亲吧,不要再平添战乱了”----“父母教,须敬听。”“德有伤,贻亲羞。”人穷志不穷,为人廉洁。“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是兄。”智,仁,勇三达德。

8、 赤眉军的头领说:“蔡顺,你的孝心真是难能可贵,我赏你牛羊各一头,谷米一担,还有一些银俩,希望你能好好照顾好你的母亲。”----“人之初,性本善。”

9、 赤眉军被蔡顺感动了,说:“兄弟们想娘了就回家吧!应该谢谢你,你让我们重新找回了孝心,我也要回家照顾娘以尽孝道。”----“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知恩报恩。蔡顺以至诚无求的心感化了赤眉军,做了一件利益天下人民及国家的大善事。

蔡顺拾椹

《德育課本》:

蔡顺丧父。世乱岁荒。拾椹奉母。赤黑分筐。

【原文】

汉蔡顺、少孤。事母孝。遭王莽乱。拾桑椹。盛以异器。赤眉贼问其故。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之。赠牛米不受。母丧。未及葬。里中灾。火逼其舍。顺抱柩号哭。火遂越烧他室。母生平畏雷。每雷震。顺必圜冢泣呼。

姜书鉴曰。人子于丁艰之际。躬当大事。处常且难。不幸遇卒变。惟有出万死一生之计耳。君仲母柩逼于火。抱而号哭。辟患不为。非天性激发乎。至諴感神。火越他宅。所全者大。拾椹犹其余事耳。

《后汉书.蔡顺传》

蔡顺少年孤,事母孝。岁荒,粮食不足,顺日拾桑椹,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蔡顺:“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

网上资料:

1蔡顺拾桑砖雕

【蔡顺拾桑砖雕描述】

  蔡顺拾桑砖雕,北宋,高19.5cm,宽26cm,厚2.8cm

  砖为长方形,砖面内凹凿成壸门状,正中上刻蔡顺”2字。图中右侧一人,头裹巾,巾带飘动,身穿圆领袍,衣上有花纹,腰间束带,足穿长筒靴,左足抬起,右足下垂,坐于石台上,身后立一披甲持刀的护卫。左侧者身穿交领上衣,腰后束系袋子,下穿裤,躬身拱手,作恭谦状,其前有一袋米和两只牛蹄,身后为一盛满桑葚的竹篮。画面背景有山石树木点缀。

  拾葚供亲是二十四孝故事之一。蔡顺因家贫无粮可食,拾桑以供母。每次都将拾到的桑葚分成两部分,黑者奉母,白者自食。一次在山中拾桑,路遇赤眉军。赤眉军本想抢劫蔡顺,却为其孝行所感动,遂赠其牛蹄与米。从画面上看,右方高大者当为起义军的首领,左侧恭谦者应是蔡顺。为了表彰孝行,在正统道学家眼里的绿林贼子都成了歌颂的对象,真是孝感天地了。

2

现今社会知道二十四孝的人,已经不多了;知道二十四孝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在今日社会,似乎已是一个过时的词,人老珠黄,激不起众人的欲望了。我们读《二十四孝》,感觉那似乎是十分遥远的故事。其实细细想来,它好像又近在咫尺,离我们并不远。

一个大眼睛小男孩儿吃力地端着一盆水花四溅的洗脚水, 用稚嫩的嗓音说:妈妈,洗脚。每当看完这则央视播出的公益广告,许多人眼眶里面都是湿湿的。它不只是在传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一理念,更重要的是在传播孝道,传播在今日中国如何孝敬父母的重大主题。

600多年前的元朝,一个叫郭居敬,编写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在我国流传数百年,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它对封建社会中国人的伦理道德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这本书就是《二十四孝》。
郭居敬选辑虞舜以下24位孝子的感人故事,为每个故事配上一首诗,用来做儿童的启蒙读物。《二十四孝》的名称就是由此而来的。《二十四孝》所列榜样十分典型:从时间上看,有虞、周、汉、魏、晋、唐、宋时期的;从层次地位上看,有帝王、大夫、书生、百姓;从年龄上看,有成年人和儿童;从内容上看,有至贫孝亲的、有危难救亲的、有显贵孝亲的。

今天看来,《二十四孝》尽管有愚孝的成分,个别内容中有封建迷信的色彩和戕害人性的说教,但总体内容还是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敬老养亲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淳朴中蕴含着真挚。这24个孝子中有2个与汝南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华美德

蔡顺桑椹感强寇

蔡顺是西汉时汝南郡人,父亲早亡,长年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日渐年迈,蔡顺更是处处体贴入微,讨母亲欢心,乡亲邻里都称他为孝子。西汉末年王莽称帝,刀兵四起,烽火连连,又加上天灾,田地干涸,五谷不收,乡亲百姓大多背井离乡,出外求生。留在本地的人中,若是老弱心善的,多是饥饿而死,而那些懒惰狡诈之人多沦为盗贼。蔡顺因母亲经不起逃荒之苦,便陪伴母亲留于乡间。家中无粮,蔡顺无奈之下只好每日到林中拾取桑椹以求果腹。桑椹有红黑两种,蔡顺总是将它分装在两个提篮中。一日,蔡顺在林中被一群强盗抓住。强盗头目见两只提篮中红黑分明,不解其意,追问是何缘故。蔡顺告知:红色桑椹味酸,黑色桑椹味甜,酸者自食,甜者供与老母。强盗头目听后竟被蔡顺的孝心感动了,命令手下送给蔡顺三斗白米和一对牛腿,以解救他母子二人的饥饿之苦。孝子之心连盗贼也能感化。真令人叹服。

据史料记载,蔡顺,字君仲,西汉末年汝南郡人。他少年丧父,侍母至孝,因躲避王莽兵祸逃难来到了椹涧。谁知这里也因连年兵祸,土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母子二人日子过得很艰难。为了能活下去,蔡顺留母亲在家,自己天天外出讨饭,讨到好一些的食物带回家让母亲吃,自己只吃些野菜剩粥充饥。
后来,樊崇率领的赤眉农民起义军打到许昌,把军营安在椹涧境内的熊耳山进行整编。当时老百姓因害怕军队抢掠,逃的逃,躲的躲。这样,本来就以要饭为生的蔡顺生活更加艰难了,经常是跑了很远,还讨不到一口吃的。太阳落山了,蔡顺还没有返家。母亲惦念儿子,就坐在村头等候。故而今菜园村西的三冈上还存有等子寺遗迹。
又是一年青黄不接的时候,蔡顺饥肠辘辘地跑到下午,还是没能讨到吃的。忽然,他发现一片桑林,地上落有不少桑葚,便如获至宝,忙捡拾起来。他把黑紫色的和青红色的分开放入篮中,欢欢喜喜地往家赶。不料回家途中他遇到一队赤眉军。军士们见他篮内的桑果按颜色分作两处,好生奇怪,问其缘故。蔡顺说:黑紫色的是成熟的果子,味道甜,带回家给母亲吃;青红色的发酸,留着自己吃。母亲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分开来她好拿。
好人总有好报。赤眉军看蔡顺人好心诚,就送给他白米两斗、牛蹄一只,让其带回家孝敬老人,以表敬意。
眉军士兵看到蔡顺如此孝敬母亲,不禁思念起家乡的亲人,也就不想再四处征战,想回到父母身边尽孝。于是,士兵们就在营寨旁的小河边洗掉眉毛上涂的红颜色,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因此,当地群众就称这条河为洗眉河
这就是《二十四孝》等书中记载的拾葚供亲的故事。

3《蔡顺拾椹》观后感

生活就像品茶,只有沉下心来,细细回味的人,才能从苦涩的味道中品出清香与甘甜。一颗安静的心,就像那宁静平和的水面,更能照出周围的世界。当我静下心来,认真观看了《德育动漫》的故事时,才更感受到其中的仁爱道义,《蔡顺拾椹》便是一则:

椹涧旁的小茅屋里,蔡顺与母亲相伴生活的日子,虽然衣食无着,却充盈着母子天性的无间与纯然。战乱的年代,一间小小的茅屋阻挡了世事的动荡,勾画出一幅和谐的母子相亲图。

屋顶上,蔡顺细心地用稻草铺置漏处,母亲坐在屋檐下,看着儿子,满眼慈爱。夕阳西下,母子所及处,一片暖融融的金黄。为了生计,年幼的蔡顺告别母亲,独自外出觅活:「娘,您在家好好休息,桌上有些野果,饿了您就吃点,我会尽快回来。」母亲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满心的不舍。

母子之间,原本是同呼吸,共心跳的一体,只是当我们呱呱坠地时,断开了与母亲肉体上的联系,及至长大,心里开始承载各种各样的希冀与梦想,并企图斩断父母对自己丝丝缕缕的牵绊,以为少了这份阻挠,从此以后可以自由翱翔。我们的人长大了,心却淡漠了。待到看见蔡顺母子心心相印,毫无杂质的牵挂时,仿佛听见自己冰冻的心破碎的声音,瞬间忆起了那颗从小到大一直包容我们,迁就我们,呵护我们,无论我们身在何地都想着、忆着、念着我们的母亲的心。想到这些,泪水伴着忏悔润湿了眼眶。

天黑了,在街边兜兜转转找寻工作的蔡顺,忽然感到一阵失魂落魄,「母亲」,他想到了倚门深盼着自己的母亲,便飞快地往家的方向跑。离家老远,就看见母亲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寻觅自己,一阵揪心的疼痛,泪水夺眶而出,蔡顺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诉说着自己的不孝。看到这里,满是辛酸,我离家太远又太久了,一度以为自己早就放下了对家的那份眷恋,也模糊了记忆深处那个倚门深盼的身影。但是没有想到,它只是被完好地尘封在心匣子里,当用钥匙转动锁孔,「砰」地一声打开它时,那份母子情深的依恋光鲜如昨。

和平的年代,感受不到温饱、安定的珍贵,在那动荡的年代里,连吃饭都是个问题,蔡顺所要顾虑的,是如何让母亲不挨饿。他们居住在椹涧,倒也不是徒有虚名,蔡顺看到满地桑椹时的喜悦,不亚于常人看到满地黄金。他小心翼翼地捡起它们,一颗颗整齐地置于篮中,黑紫色的给母亲,青红色的自己吃。捡了满满一篮,轻轻松松地往回走。孰料一队赤眉军生生地挡住了他的去路。

「我们想吃桑椹。」头领在马上喝道。蔡顺退后一步,紧紧地护着篮子,用全身的力量说着两个字:「不行。」「为什么把不同颜色的桑椹分开放?」细心的头领觉察到了异样。蔡顺大义凛然地答道:「黑紫色的给母亲,青红色的我自己吃。」头领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撞击了一下,他想起了身在家乡的那个苍老的身影。自己在马背上讨生活,当初不也是为了让母亲有个安稳的居所,有口热饭吃吗?而今看到年少的蔡顺用自己的双手实践孝行,做得正正当当,光明磊落。

「我是不是真的错了。」他想到,「我离家千里,背负起这个反叛的名号,到底利益了谁?黎民百姓总是闻风而逃,远在家乡的母亲,却是杳无音信。为什么我南征北战无数场都不曾心软过,却在蔡顺面前气势全无。他为什么可以那么镇定,完全不把我放在眼里?」头领凝视着蔡顺,企图从他小小的身躯里找到那股强大力量的来源。忽然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感,因为他看到蔡顺眼里没有他这个头领,甚至没有他自己,心心念念所系的只是一篮子桑椹。心理的防线瞬间崩溃了。这感觉很奇妙,铁甲铜盔裹藏下的坚硬在一点点瓦解,心慢慢舒展开来。他听见自己柔和地说道:「兄弟们,我们都离家太久了,想父母的就回去看看吧,我也应该回家照顾母亲了。」说罢,挥鞭斩落了这段混沌的岁月,向家的方向,那个温馨的去处驰骋而去。

我想蔡顺在几十年后想起自己的这段经历,至多也就是淡然一笑罢了,因为他只是做了他最想做的事情,至于在旁人看来不可思议的经历,我想永远都比不上他与母亲共享一碗野菜汤和一个馒头来得温馨与恬淡。

好的故事总能唤起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切的情感,让久旱的心灵浸润于芬芳的甘露中。虽然时代瞬息万变,但朴实无华的真心即使隔了千年的时光,也丝毫没有减弱,有着一股直击人心的力量。

推荐观看:中华德育故事《蔡顺拾椹》

http://www.dfg.cn/gb/yspd/dfyy/dygsh.htm

谢吴老师供稿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5eced1da300a6c30c229f83.html

《蔡顺拾椹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