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一些思考

发布时间:2019-08-27 01:12: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一些思考

一、文化的内涵问题

   

    人们的社会生活从重要性方面划分可分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我们讲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正是与这三方面生活相对应的。物质文明是经济生活的文明,政治文明是政治生活的文明,精神文明实际上是文化生活的文明。因此,讲文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问题,实际是与精神生活、精神文明相关的问题。社会的发展与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也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与变革以及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的更替上。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的整个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一贯重视文化事业的建设,将其与经济和政治的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时,也用较多篇幅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指出,所谓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结合。所谓新民主主义文化,毛泽东将其界定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是把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并列提出来的。报告中专设了第六题《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加自觉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样才能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讲发展文化事业,讲文化建设,讲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首先需要弄清文化的内涵。怎样对文化的内容进行界定?它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学界的认识还未统一。一种意见认为,文化就是人化,凡人类所创造的一切都是文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观念文化,如文学、艺术、哲学、法律、教育等;二是制度文化,即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各种组织等;三是物质文化,包括各种物质产品。这是一个大文化概念。但也有学者不赞成这种见解,并进行批评。的确,从逻辑上看,这样界定文化概念,文化会变成除自然物外无所不包的东西。连经济、政治和一切物质产品等都包括到文化概念中了。也有人讲文化特指观念形态的文化,这是日常生活和文化工作中人们一般理解的文化概念,也就是文化部门所领导和管理的文化事业。可是,史学界讲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形态和有关文化史的著作中,往往不限于观念形态的文化,还涉及经济、政治、医学等多个方面。例如,我国20世纪50年代翻译出版的苏联作者柯斯文著的《原始文化史纲》中就涉及工具制造、火的掌握、采集经济、捕鱼业及畜牧业的发展、农业的出现、饮食习俗、衣着和装饰、婚姻状况、交换的产生、社会制度(原始村落、氏族制度、部落间关系等)。当然,也讲了精神文化,如语言、宗教、医药、音乐、艺术、戏剧等。又如范文澜所著的《中国通史简编》中,讲历史上的文化状态和发展时,将统治者的政治经验包括在内;讲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包括了仰韶遗址中发现的石器、骨器、陶器等。周一良等主编的《世界通史》中讲各国不同时期的文化时,不仅包括文学、绘画、雕刻、宗教,也包括科学、建筑等。讲克里特文化,包括了新石器、铜器、墓葬、住房、宫室,还包括了表现生产力水平的手工业和农业、商业贸易等。讲意大利古代文化,包括了驯养动物、制造陶器、铜石并用、农业生产、排水工程、手工业发展、铁器使用、对外贸易、火葬与土葬等。再如郭成康等所著的《唐乾盛世历史报告》中,有《清代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一节,其中讲到17世纪末和18世纪时欧洲兴起一股中国文化热,中国的工艺品,如瓷器、漆器、纺织品、扇子、染料等在欧洲风行一时,中国的园林艺术也传到欧洲。法国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魁奈在18世纪出版了《中国的专制制度》和《自然法则》等书,内容涉及中国文化对欧洲多方面的影响,他称赞中国实行的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的开明君主专制制度符合自然法则”,自然法则是人类立法的基础和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他还称赞中国历代君主重视农业的政策,中国的谷筛、犁也在18世纪传到欧洲。这表明,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制度和政策的影响。

   

    上面列举的事实表明,在历史学和文化史著作中,对文化概念的运用常常是着眼于大文化。不过应当明确,即使阐述某一国家某一历史时期的文化,涉及经济和政治及其制度、涉及物质产品时,也主要是从其所体现的科技水平、经济与政治思想、人文理念、驾驭和利用自然的能力、管理经验和水平等方面着眼的,不是也不应该将经济、政治及其制度和物质产品本身同文化等同。比如,讲原始社会的文化,涉及由采集业、捕鱼业发展到畜牧业、农业,主要是从这种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考察其生产技术水平和发展程度、考察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它们所反映的是人们的智力和知识发展水平。而科技水平、认识水平和智力水平,属于文化范畴。正如我们研究古代文化时,重视考古工作者发掘的石器、骨器、陶器及其它各种古代文物,因为这类文物凝聚着当时人们的知识、智慧、创意、艺术、情趣、技术等文化因素。

   

    研究文化概念的涵义时,需要分清历史与现实的界限,大文化概念适宜于研究古代文化,而不适宜于研究现实社会中的文化。研究当代中外文化,研究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需要把经济、政治及其制度以及生产工具、生活用具都拉进来。现实生活中的诸如飞机制造、高速公路等不属于文化范畴,但在未来几百年几千年后,它们会进入文化研究的范围。因为它们体现着一定时期的科技水平、设计思想、文化内涵等。另一方面,我们在研究当前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问题时,也不应仅从狭窄的涵义上理解文化概念。我国文化部所管辖的文化就是狭义的。教育、卫生、科技、宗教、文物、旅游等也属于文化范畴,但不归文化部管。

   

    毛泽东著作中论述的文化是观念形态上的文化。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讲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观念形态的文化,大都属于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范围,包括诸如文学、艺术、教育、戏剧、音乐、曲艺、图书、报刊、舞蹈、广播、电影、电视、宗教等。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有的具有阶级性或特定的社会属性,有的并不具有。如曲艺、宗教等并不存在姓社姓资或专属于哪个阶级的问题。

   

    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在《辞海》、《辞源》、《词典》一类辞书中都有解释,但其解释是否准确、科学还值得斟酌。如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版),承袭了《辞海》、《辞源》对文化的解释,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这是文化定义的首要和主要内容,但它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创造物质财富属于物质生产范畴,是经济的内容,并不直接构成文化的内容。农民养猪、养鸡也是在制造物质财富,难以说是文化,没有猪文化、鸡文化的说法。第二,说文化是精神财富,那么,不良文化、反动文化是否也属于精神财富?精神财富应该是对社会有益的、积极向上的、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或者说,属于精神财富的才属于文化。然而不能否认,还存在不是精神财富而是精神垃圾的不良文化,不能将其排除在文化概念之外。第三,存在逻辑上的矛盾。前面说,文化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后面又说特指精神财富,两层意思互不一致。《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解释的第二点为考古学用词,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第三点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从三个层面界定文化涵义,有其方便和实用之处,但三方面内容还可以包括于更一般的文化涵义或定义之中。

   

    如果概括地讲,文化是指与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相关的活动。以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作为文化的内涵,就把当代纯粹的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排除在外了,这可以避免理解上的歧义。另一方面,当我们从历史发展角度考察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改组社会经济、实现制度变迁时,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又会进入文化研究的范畴。因为它体现着当时人们的认识和知识水平、科技水平、驾驭自然和社会经济的水平,乃至文化艺术水平。比如从古代的农具、服饰、器具上就可以反映出这种水平。把精神生活特别提出来,将为自然景观纳入文化范畴提供支持。自然景观是客观存在,不直接等于文化,但它被人们赋予人文情怀,供人欣赏,令人陶冶于山水之间时,就成为精神、文化生活的部分内容。如旅游业中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开发以及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提供的各种服务等,可纳入文化范畴,弥补了属于精神生产的文化内容的不足。另外,将精神生产与精神生活并列提出来,还拓展了将文化解释为狭义的观念形态的文化之不足,将非观念形态文化也包括在内。

   

    二、文化既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又可以相对独立发展  

   

    文化,特别是观念形态的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讲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在中国,有帝国主义的文化,这是反映帝国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统治和半统治中国的东西。……又有半封建文化,这是反映半封建政治和半封建经济的东西……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这里指的是意识形态的文化同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主要是指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毛泽东论述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是科学的,但也需要丰富和发展。

   

    还可以从经济发展水平即经济实力来看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或历史阶段,难以大规模和高水平地发展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经济收入较低的社会成员,没有能力参与国内外的旅游活动,不利于发展旅游文化。贫困地区的农民甚至无力供养子女读完小学或中学。

   

    但是,又不能把经济决定文化的作用绝对化。文化也会反过来促进经济和政治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文化对经济也有决定作用,而且,文化也可能相对独立地发展,在特定条件下甚至可以超越经济政治的制约。以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为例。直到16世纪,意大利的经济发展还很缓慢和落后,政治上也四分五裂,当时,英国等欧洲主要国家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而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还只局限于城市商业和少数手工业部门,南部和西北部仍保持着闭塞的封建经济。但在14-15世纪,意大利就出现了文艺复兴,人们用新的世界观反对神学,反对经院哲学和僧侣主义,指导文学、艺术及科学技术的发展。16世纪前期,文艺复兴继续推进,意大利一直是欧洲人文主义的中心,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绘画方面如达·芬奇、拉斐尔等。达·芬奇的《蒙娜丽纱》、拉斐尔的圣母像,是名扬世界的传世之宝。文学方面,如杰出的诗人阿里奥斯特等。政治思想方面,出现了如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康帕内拉,其名著有《太阳城》。

   

    从中国来看,从古到今,文化的发展都有超越经济制约相对独立发展的许多事例。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并没有独特的发展,但当时诸子百家,群星璨烂,开展百家争鸣,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孙子兵法,至今为兵家经典,甚至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

   

    秦朝共15,但进行了一系列有文化意义的建设。筑长城、兴水利、造宫室,有利于汉族的发展。据范文澜的看法,汉族正是从秦朝开始壮大的。在既有的经济条件下,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推动会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始皇焚书坑儒”,又损害了文化的发展,从反面体现了政府的作用。

   

    文化的发展会推动经济发展。从历史上看,不同地区的文化与经济的发展,不是直线式的、均衡的,有时会出现此消彼长的变化。山东的齐鲁儒学文化,汉代后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轴心,但在近代,随着列强侵入山东和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齐鲁文化失去其轴心地位。根据范文澜的考证,西晋以前,长江流域的文化和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流域;而在南北朝时代,南方文化又超过北方,经济也逐渐发展起来;唐代以后,黄河流域的经济和文化都落后于长江流域。

   

    如前所述,文化的内容是多层次的。有的文化受经济制约的作用大,有的则受经济的制约作用小。比如,教育的规模与涵盖面大小、医疗卫生事业的规模与涵盖面大小,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但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医学家的出现,又可以超越经济的制约。如孔子的出现、华佗的出现,并不能够用经济发展去说明。文学的发展、哲学的发展,也可以超越经济的制约。西汉乐府歌辞的发展;东汉末和魏晋五言诗的高度发达;战国末屈原创造了辞赋,传到汉朝后非常发达,称楚辞;东汉盛行书法,王羲之集书法技术之大成,被称为书圣;南朝书画同时发达,书画技术精湛,书画理论也为后世艺术家所遵从。

   

    近些年来在中央的倡导下,全国许多省市都在着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些省市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发展目标。这自然会引出一个问题:文化强省市与经济强省市的关系是怎样的?是否只有经济强省市才有条件建立文化强省市?比如山西的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近几年来颇有气势和影响。有人在有意无意之间会产生疑问:山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后列,经济决定文化,经济弱省怎么能够建设文化强省呢?这就需要既弄清经济、政治与文化的整体关系,又要弄清不同层次的文化与经济的不同关系。的确,山西的经济发展,人均GDP与发达省市相比有较大差别,但山西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却处于国内前列,有些方面已显示出领先趋势,这与山西的具体条件有关。

   

    山西具有丰富的地上历史文物。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省查明的旧石器时代文物遗址200多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遗址500多处,保存下来的宋、辽时期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5,占全国总数的72%以上。元代以前的木构建筑有400多处。明、清代的建筑更多。全省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9,居全国之首。山西的人文景观资源也很丰厚,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政府支持,相继开发,不断增多。除平遥古城、应县木塔等外,晋商大院(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大院)的开发,对于晋商文化发掘具有重要意义。山西拥有的独特的、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山西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环节。历史文化的开发与发展,固然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支持,但自然文化资源的存在,如壶口瀑布,自然文化资源和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相融合的五台山圣地,是自古形成的,并不依存于当前特定的经济条件。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如晋商文化的开发,以晋商的历史存在与发展为基础。平遥古城的开发以平遥古城的历史存在为基础。它们都不依存于当前特定的经济条件。同样,文学、艺术、书画、曲艺、戏剧、音乐等的发展,如前所述,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山西除具有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和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外,还有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的许多地区如太行山等是八路军的敌后根据地,这种资源的存在同样不依存于经济的发展程度。

   

    正是文化与经济的这种辩证关系和山西的具体文化资源,使山西获得了广阔的发展文化产业的空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有不同的空间选择,可以将重点选择和一般选择结合起来。山西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调整不合理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并将其提到战略意义的高度,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方针。并根据山西文化资源丰厚的特点,把开发已有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龙头。

   

    发展旅游业,也是发展旅游文化。旅游文化实际上是指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有三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如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四川的九寨沟、山西的壶口瀑布、桂林的山水等;另一类是人文历史旅游资源,如世界著名的万里长城、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山西的平遥古城、晋祠、应县木塔等;第三类是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历史旅游资源的结合。如泰山、黄山、五台山、绵山、恒山等旅游景点。奇山异石是自然形成的,但古刹和其他景点建设又是人文的。本来,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自然景观并非由人类所创造,其本身并非文化,但如前所述,经过人类开发,成为旅游景点,游人寄情于其间,作为天然艺术来欣赏,或是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便赋予了自然景观以文化涵义。如黄河大合唱的著名乐曲与歌词的磅礴气势,汲取了壶口瀑布的景象。黄河母亲的雕塑赋予了自然以文化的涵义。青山绿水是自然景观,但游人作为天然图景咏怀,就具有了文化的内涵。如清诗人袁牧泛舟桐江时的诗作:“桐江春水绿如油,两岸青山送客舟。明秀渐多奇险少,分别山色近杭州。诗情画意,寄情于山水之间,就表现为文化。

   

    人文历史景观资源是通过人的创建形成的。人文景观形成的历史越长,其文化内涵越重。现代人塑座神庙,求神拜佛,并无多少文化意义,只表明其文化低下。但千年古刹就具有久远的文化积淀。历史文化资源如经过古代著名诗人咏叹,也会加重其文化内涵。如苏州寒山寺古刹,因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中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名句而名扬中外,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成为重要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山西的绵山,原是自然文化资源,由于介子推的故事和许多文人的有关诗文,增加了其文化内涵,后经利用私人资本的开发,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文化景区。

   

    山西的人文景观资源也很丰厚,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政府支持,相继开发,不断增多。如晋商大院(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大院等)的开发,对于晋商文化发掘具有重要意义。以晋商经营管理特点和兴衰为依托的话剧、舞剧、电视连续剧、专著等相继问世,产生了广泛影响。

   

    山西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业,对开发和发展上述三类旅游资源文化应该同等对待。山西省发展旅游业的思路也是这样做的,提出了整合优势资源,实施精品战略,主打三大品牌,建设十大景区的方针。三大品牌是指佛教古建文化晋商民俗文化黄河根祖文化。十大景区包括云岗石窟、恒山、五台山、芦芽山、晋祠、绵山、平遥古城、壶口瀑布、关帝庙、黄鹤楼等。

   

    山西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成果日益丰富、广泛和引人注目,中央大报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有评价。反映晋商文化的话剧《立秋》和舞剧《一把酸枣》,在北京、广州等各地演出产生了轰动效应。成果的取得还得力于有关组织者和策划者的战略目光和创新精神,也得力于吸引和凝聚了一批潜心于文化事业并发挥其才能的专家学者。

   

    山西要建设文化强省,需要开发和整合自己已有优势的人文历史文化资源,而且要继续有所突破和创新。但是,如果从长远考虑,就不能仅限于这个方面。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既要扬其所长,也要补其所短。在中国历史上,山西曾出现过许多杰出的人物,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杰出人物。但就山西目前的文化发展情况来看,教育、科技、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的发展水平,与发达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建设文化强省,也需要发展这些方面的文化。比如,山西的科教领域,院士和博士生导师较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的数量都处于全国的后列。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科教的发展。从国家的发展来说,是科教兴国;从省市的发展来说,是科教兴省,科教兴市。如果将这方面的问题考虑在内,山西建设文化强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可从战略上分两步走。第一步,着重开发和发展人文历史文化;第二步,在发展人文历史文化的同时,着力发展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教育,缩小与发达省市的差距,并力争逐步处于前列。这就需要山西各级领导整体考虑,相互配合,提出发展战略,出台并落实具体措施和有关政策。

   

    建设文化强省,还需要发展产品的品牌。山西的名牌产品少,汾酒是一种品牌,也是名牌。山西老陈醋也有名,但缺少品牌。镇江香醋就是一种品牌。酒有酒文化,食有食文化,企业有企业文化。山西也要鼓励发展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体现着企业的价值观。如海尔的价值观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协作的价值高于独立单干的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的价值。我去河南一家企业考察,该企业管理奉行以人为本,以德治厂的文化精神,企业搞得很好。

   

    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进行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并把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精神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把文化的力量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联系在了一起。

   

    进行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首先是要发展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关于先进文化的内容,十六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的作用,是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发展先进文化要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统领社会主义文化;二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既提倡多样化,又弘扬主旋律;三是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四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主要是指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振兴中华。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服务提供精神、道德支撑力量。

   

    进行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对各种文化进行鉴别:哪些是先进的,哪些是健康有益的,哪些是落后的,哪些是腐朽的(包括反动的)。凡属先进文化,需大力发展;凡属健康有益文化,要大力支持;对落后文化要予以改造;对腐朽文化要予以抵制。封建迷信文化就是落后文化,如算命、看风水等。腐朽文化如提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文化,宣扬暴力淫秽的东西。前些时,国内出现了模仿《共产党宣言》而公开发表的享乐主义者宣言。据调查,少年犯中有70%以上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暴力型和奸淫型少年犯有不少人看过凶杀淫秽录像和黄色书刊。

   

    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过程中,要注意已经出现的崇媚外国文化、照搬照套倾向。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既要克服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也要克服对西方经济学的教条主义。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宣传所谓经济人假说,说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从私利出发,所以私有制优越于公有制;宣传新自由主义,主张私有化和经济完全自由化,这些理论宣传产生了很大的消极作用。我们需要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既借鉴汲取对我有用的合理部分,又不盲目照搬、搞全盘西化。这需要拓宽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

   

    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要运用法律对文化品牌实施保护。近年来,我国的许多文化品牌被国外抢注。如少林文化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却被国外许多企业抢先注册。据对11个国家的调查,存在大规模抢注少林少林寺商标的现象,仅美国西海岸就有三所少林寺。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一方面要运用法律手段保护我国的文化品牌,对我国的文化品牌加强商标注册管理;另一方面要不断开发和培育这些文化品牌,挖掘和提升其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塑造世界级的文化品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5f167e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f9.html

《关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一些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