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21-04-07 05:55: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本办法所指“课程建设”包括大课程(课程体系、模块)建设和具体课程(每一门课程)的建设管理,目的在于从师资、大纲、教材、教研活动、教学方法和考核等各个环节规范管理,加强课程教学对实现培养目标、落实培养计划的支持。

一、课程体系建设

(一)公共基础课课程建设。公共基础课建设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外语,大学语文,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规划等课程的建设。这类课程一般有多个教师同时承担教学任务、有些有国家或地区统一的课程体系、大纲和教材。适宜通过教学部门统一规划建设,其建设要求如下:

1、课程体系建设负责人:相关二级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负责人

2、建设内容:

(1)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天华学院对本科生培养目标共性要求和培养计划确定学分数,确定本课程体系开设的课程。(国家有明文规定的除外)

(2)大纲建设。根据确定的课程制定大纲。(国家有明文规定的除外)

(3)教材建设。根据大纲选择各门课程使用的教材和参考教材。

(4)规范考核。根据大纲要求制定各门课程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办法、各考核环节的权重比例。

(5)教研活动。组织公共基础课各学科内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各门课程教学质量及其改进措施。

(6)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合理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二)专业课体系建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意选修课)

1、课程建设负责人:二级学院主管教学的院长或专业负责人

2、建设内容:

(1)课程体系建设。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确定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限定和任意选修课的比例和课程设置。

(2)大纲建设。督促各门课程完成大纲的编制工作,并进行全面的协调,保证大纲之间的合理衔接,使之能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3)教材体系建设。检查并审定各课程选用的教材,建立教材数据库。

(4)审核各课程考核工作。审核各门课程考核标准,规范考核各个环节及其权重分配。

(5)教研活动。组织本专业教师、指导教授和骨干教师研究本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协调并决定课程设置。

(6) 师资队伍建设。对本专业任课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进行规划,并有计划地实施。

(三)通识教育课课程建设

1、课程建设主体:通识学院和教务处

2、建设内容:

(1)制定通识选修课的开设目的和要求。

(2)审核开课课程、开课人资格。

(3)审核课程大纲及其使用教材。

(4)审核考核办法。

二、具体课程建设

具体课程建设的负责人:由教研室或二级学院院长确定负责人(当该课程有两个以上教师时),当该具体课程仅有一位教师时,该教师即是当然负责人。

(一)标准课程建设建设内容(基本建设要素)

1、编写或修订教学大纲,按照大纲要求进行课程教学。

2、遴选本课程使用的教材和参考教材。

3、制定本课程考核要求,对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要求制定明确指标及考核权重分配。

4、按大纲科学命题,有条件的课程应建立试题库。

5、组织同课程教师研讨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6、建设师生互动网络信息化平台,完善网上课程中心。

(二)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学校,市,国家三级建设)

建设办法参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与《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优质课程建设及管理暂行办法》。

三、课程资源库建设

各教学部门要逐步建立所属课程的资源库,特别要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使每门课程(特别是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都有稳定的师资资源,以保证教学计划执行的稳定性。

四、课程中心的建设

各门课程要充分利用课程中心网络平台,建设课程网站,将教学资源共享,构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复习、预习、复习、答疑、解惑的自学平台。充分发挥优质课程、优秀教师的示范性、效益性作用。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优质课程建设及管理暂行办法

为了有计划地重点建设一批课程,推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课程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为支撑,以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主要任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通过优质课程建设,推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基本原则

建设优质课程的目的是通过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优质课程要坚持做好几个结合:

1、要与专业建设相结合。

2、要与学校教学改革与研究相结合。

3、要与师资队伍建设紧密结合。

4、要与专业的招生吸引力、就业前景、社会效益等相结合。

5、要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相结合。

三、建设目标

学校优质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培育一批体现天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效果好、在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创新的课程。课程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质量等方面都达到优秀标准,成为具有优质教师队伍、科学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成效显著的适用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课程。

每专业和学科每年遴选1 门重点课程,通过2 年的时间完成学校优质课程建设目标。

从2012 年起,争取每年能有10 门课程成为校级精品课程,8-10 门课程获得上海市重点课。程项目支持,3—5 年内有2—3 门优质课程达到市级精品课程的标准。

四、建设内容

1、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各专业根据专业的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本专业优质课程建设工作。各申报课程要对照目标要求,制订改革与建设方案。通过优质课程建设,带动整个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从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工作水平。

2、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质课程一定要由有丰富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主讲。主讲教师负责优质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工作,要通过优质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鼓励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参加优质课程建设。

3、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建设是优质课程建设的核心,优质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科学性、先进性:要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应用优秀教改成果,并能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2)国际化:有开阔的国际视野,紧密追踪学科国际化发展动态,能用国际化的育人理念和教育思想组织教学,使用或部分使用国外教材或讲义,逐步过渡到全英语教学,在培育国际化竞争人才方面大胆尝试,并取得有效成果。

4、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优质课程要充分利用我院课程中心和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和探索型学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方式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重视教材建设:优质课程主讲教师可以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6、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实践教学是优质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改革(要特别重视配套实践基地建设)。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应用型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五、申报程序

1、申报范围

申报课程主要为建设基础好、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组织科学,学生受益面广的课程,课程建设与改革至少经过一轮教学实践检验。

2、申报条件

(1)课程负责人必须为课程主讲教师,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教学效果良好,有较强的课程管理和教学研究能力。

(2)课程教学队伍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高,人员稳定、结构合理、有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人员一般不少于3 人,原则上要求有课程网站负责人员。

3、申报步骤

(1)由课程建设小组填写《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学院优质课程申报表》(附件2),一式两份,经二级学院(部)审核通过后提交科研处。

4、申报时间

自2012 年起,每学年申报立项评审一次。

六、评审及管理

(1)优质课程由教务处、科研处委托学校学科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质量管理处评审,在集体评议的基础上,确定是否立项。每年立项的项目不超过20 门。

(2)优质课程建设采用项目管理方式,按年度听取汇报、对照指标检查,到期结题验收。学院将根据各课程在各阶段任务完成情况决定是否续拨经费,对建设任务迟缓,建设效果不明显或出现教学事故的课程,学校将终止经费资助或缓拨,直至撤销立项。

(3)优质课程建设结束后学院进行检查验收。凡通过学校优质课程审核(审核标准见附件2),学校将认定为优质课程,做合格结题处理。

(4)学校设立专项经费对优质课程建设予以资助,每门课程资助额度为1 万元,分期划拔,第一期经费5000 元,立项后发放;第二期经费5000 元,在结题验收后发放。

(5)经费使用范围

课件建设,试题库建设;

购置图书、资料,少量添置、更新教具或仪器(不含设备);

经学校批准论证的特色教材建设;

调研费;

项目验收评审费。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本办法由教务处、科研处负责解释。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双语教学管理暂行办法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质量人才,推进和规范我校双语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特制定本办法。

一、双语教学内涵

1、双语教学是指以外语或外语与母语结合使用而进行的非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活动。我院双语教学是指用英语或中英文结合使用而进行的非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活动。

2、我校的双语教学要求具有完备的中英文教学大纲,具有中英文教案;使用英文教材;并且在每个课时的教学过程中使用英语讲授课程内容的时间占课时的50%以上。

3、在双语教学中,必须以确保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前提。应将专业学习放在第一位,外语主要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于专业学习之中,不应降低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质量。

二、双语教学管理

(一)教师要求

1、教师应为本专业骨干教师,承担过该课程的汉语教学任务,能够准确把握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及知识体系。

2、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有出国学习或外语进修等经历,能较流利地用英语讲授该门课程、指导学生用英语解答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用英文书写的作业,能做出正确的解答和批阅。

(二)教材要求

双语教学教材采取“引进”和“自编”的办法。

1、原则上应选用最近三年内出版的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的外文原版教材,应优先选用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引进的原版教材。

2、学院鼓励教师编写有特色的、符合我院学生实际情况、适宜课程教学的双语教材,并可以在校级科研立项建设项目中优先立项。

(三)课程审核

1、第一次开设双语课程的教师应试讲,教务处将会同质量管理处组织专家听课,评课结果为“合格”的课程,可按照双语授课并按学校相关规定计算教学工作量。

2、为了确保教学质量,课程所在二级学院(部)要组织专家在开课前对任课教师提交的双语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和教案进行审核。

3、审核认定后,每学期各二级学院(部)将下一学期拟开设的双语课程随《教学任务书》一同报教务处备案,报送材料包括:《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双语课程申报表》、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

(四)教学要求

1、备课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应尽可能了解学生的外语基础,结合学生的先修课程及本课程的自身特点,撰写双语教学大纲、教案。如需要,应在此基础上制作双语教学课件。

2、教学语言要求:双语教学除了基本概念和原理、重点、难点等内容可用汉语讲解或解释外,应在保证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外语水平的实际状况,循序渐进地采用外语进行教学,逐步提高使用外语的比重。

3、考核要求: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应注重和鼓励学生运用外语回答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和完成书面作业;期中、期末试卷应以学科知识与能力为主,可以采用外语命题,也可以采用双语命题,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外语水平要求有一定比例的题目用外语作答。作为专业课的考核,学生在外语拼写、语法方面的错误可不作为扣分的主要因素。

(五)质量监控

1、开课二级学院(部)要经常对双语课程进行检查或不定期抽查,通过不定期地随班听课、收集学生反馈信息、检查教案等方式来综合评价双语教学情况,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教学意见。

2、教务处将对双语课程的检查、评估列为期中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

3、质量管理处应加强对双语课程教学效果与质量的监控,其方式包括督导听课、学生问卷调查等。调查评估的结果应向教师反馈。

4、经综合评定不符合双语教学规范,达不到双语教学效果的,须改用汉语教学。

三、工作量计算

双语教学工作量计算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下列情况教学工作量只能按一般课程二级学院数1.0 计算:

1、开课前未经学校审核批准的课程;

2、经学校检查不符合双语教学要求的课程;

四、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通识教育选修课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为稳定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管理,切实提高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全面提高素质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特制订通识教育选修课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如下:

1、开课宗旨与课程教学要求

通识教育选修课是为开阔学生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养和思维方式而设置的任意选修课。课程开设的目的不在于系统知识的掌握,而在于对某一学科领域思维方式、结构要素及其研究方法的介绍,也可以是对一些重大学术、学科和社会问题的解构以展示对复杂问题的切入视角和处理问题的手段。

(1)非专业性。通识教育选修课是面向全院学生的课程,具有非专业的属性,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是要教给学生系统的专业知识,因此要考虑到非专业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及其接受可能,课程也可以面向一个大类的学生例如理工科或者文科等等。

(2)综合性。通识教育选修课着重在揭示学科与学科之间关系,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综合。能启发学生从本专业出发,理解本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与经济社会活动关系。

(3)拓展性。通识教育选修课可以是拓展性地向学生介绍当代人文社科、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新进展、新发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可以讲述经典名著,传承历史的精华。

(4)养成性。通识教育选修课可以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养成性课程。重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审美观点和科学意识与做人品质。

(5)发展性。为要考研的学生提供提高基础的平台。

2、课程学分

原则上每门课程16--30 课时,1-2 个学分。

3、考核方式

(1)考勤

(2)作业

(3)小论文

(4)小论文加课堂讨论(推荐)

(5)笔试

4、选课限制条件(先修课程、限制选修专业)

(1)限制本专业学生选修

(2)明确先修课程

(3)其他要求

5、遴选程序

先由各二级学院教师按照要求申报课程,经各二级学院初审送通识学院,通识学院会同教务处、质量管理处组织遴选,课程确定后由通识教学部负责建设,由通识教学部和教务处统一管理。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网络课程建设规范(试行)

为促进我校网络课程建设,规范网络课程建设工作,提高我校网络课程质量,根据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卓越网络课程中心的特点,特制订本规范。

一、网络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网络课程的建设要基于网络教学的特点,将课程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整合,以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便于教师通过网络进行讲授和从事相关教学活动(如网上辅导、答疑和提交作业等)的双重作用。

(二)网络课程的建设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越性,大量搜集和利用各种媒体素材,拓展课程相关的知识资源,利用网络的时空优势和技术手段,营造师生间互动和学生间互动的环境,建立网络学习的成绩评价体系,从而充分体现网络课程载体的多样性、媒体间的互补性以及授受主体间的交互性的特点。

(三)网络课程必须注重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网络教学环境的设计以及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实施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结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知识表现形式,设计能够促进建构知识的学习策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增强文化素养方面的目的。

二、网络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网络课程总体上由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活动三部分构成。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介绍:包括课程的性质、地位、教学内容、教学特点、学习方式等基本信息。

2.教学大纲:以知识点为单位的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难点(按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发布)。

3.教学进度:以时间为单位的学习进度安排(按培养计划的统一要求发布)。

4.教师信息:本课程任课教师的基本信息,包括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实验实习指导教师等人员的姓名、照片、性别、职称、研究方向、教学情况、科研情况、获奖情况、办公地点、与联系方式等。

5.课程指定教材: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等内容,有条件的可提供有配套的电子版教材。

6.考核办法:课程的考核方式、计分方式、课程学分等。

7.学习指导:讲明本课程学习要求、学习难点、学习特点,并对如何学习本课程给出指导性意见。

(二)课程教学资源

1.电子教案:以课时或教学章节为单位,提供教师讲稿或者与讲课配套的黑板板书内容(或者投影内容)。一门课程可以提供多位教师的电子教案供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电子教案可采用html 网页文档、Word 文档、PowerPoint 幻灯片、pdf 文档等格式。

2.网络课件:

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辅助教学软件,根据运行平台划分,可分为网络版的课件和单机运行的课件,网络版的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单机运行的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运行,以上均泛称网络课件。

网络课件的设计应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教学模式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模式的特点,起到辅助教师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扩展学生兴趣和提供课程参考资料的作用。

网络课件至少应满足以下要求:

(1)课件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方法,模块的划分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知识点或教学单元为基本单元。课件应根据教学需要采用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课件中采用的声音素材应统一使用ram、wma 或mp3 格式;图片素材使用jpg 和gif 格式;动画素材使用gif 和flash 文件格式;视频素材格式见教学录像要求部分。

(2)课件必须提供导航功能,以方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导航设计要清晰、明确、简单,符合学生认知心理。课程导航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①菜单导航:按课件功能结构设置菜单(如知识要点、难点讲解、自我测试、案例分析、参考资料等),链接到各功能模块的入口;

②课程结构说明:以表格的方式列出:教学单元、教学活动、学习时数、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并指明学生所处的知识层次和位置;

③课程目录结构:课件的网页组织要反映课程的目录层次结构和网状结构。网页间的联系要便于学习者对知识结构的掌握。在网页中应有到课程起始页(Home)、前一页、后一页、上一层、相关内容的超链接,可提供由关键词(基本概念)和目录树查找相关知识点网页的快速跳转功能。

④直接导航:对一些重要的导航点,如当前学习单元、当前学习目标、学习单元的结束、前进、后退等,在主界面的导航中心提供直接的导航,只需用鼠标单击导航上的超链接,便可直接进入对应的界面之中。

(3)课件的界面友好、直观易用:软件界面要美观,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操作要简单,不需要大量的预备技能;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恰当。

(4)技术成熟,使用方便。网络课件在设计时应尽可能采用成熟的技术,使用比较广泛的开发工具,尽可能开发成无需安装就能直接在网络上运行的HTML 页面或脚本程序。

(5)教学视频:电视教学片或教师课堂授课的实况录像。

教学视频可参考《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技术要求附后。

三、网络课程的分级标准

(一)D 类标准:课程在Blackboard 平台上开设网上课程,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师信息、教学进度安排等课程基本信息上网,有常见问题及解答、参考资料及课程相关资源链接等课程基本教学资源上网,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以课程公告、邮件等形式集中发布教学信息进行最基本的互动教学活动。

一般上网课程必须达到D 类标准。

(二)C 类标准:在D 类标准的基础上,将电子教案上网,并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布置和解答作业、辅导、答疑等互动教学活动。

校级优质课程不得低于C 类标准。

(三)B 类标准:在C 类标准的基础上,将电子教材、案例、素材库、教学视频等课程教学资源上网,并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提交和批改作业、在线讨论、在线单元测试等互动教学活动。

校级精品课程不得低于B 类标准。

(四)A 类标准:在实现B 类标准的基础上,将交互式网络课件、试题库等课程教学资源上网,实现在线课程测试,建成完整的网络课程。

申报市级以上精品课程必须达到A 类标准。

各级课程必须在上网发布后一年内达到规定的标准。

附录:

《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

(1)录像中音频素材采集的技术要求:采样频率不低于11KHz;量化位数大于为8位;存储格式为WAV、MP3、MIDI 或流式音频格式;音频数据都要制作成流式媒体格式(rm、wma 或m3u);音频播放流畅。

(2)录像中视频素材采集的技术标准:视频采集使用Y、U、V 分量采样模式,采样基准频率为13.5MHz;彩色视频素材每帧图像颜色数不低于256 色;黑白视频素材每帧图像灰度级不低于128 级;存储格式为AVI 格式、QuickTime 格式、MPEG 格式或流式媒体格式之一;所有视频数据都需要制作成流式媒体格式(rm、ra、wmv 或asf 格式);视频类素材中的音频与视频图像有良好的同步。

(3)视频上网发布标准服务器端视频文件建议使用rm(或rmvb)、wmv、asf 格式(推荐采用rmvb 格式),编码方式采用MPEG—4 标准,使用流媒体服务器对外发布。建议视频格式总比特率至少在300—500kbps 之间、帧速度为30fps、画面大小为320x240 像素。(说明:目前BB 平台可直接上传嵌入课件的视频格式为QuickTime 格式和MPEG 格式,对于wmv 和rm 格式,可用附件形式上传,用户下载后播放。)客户端应能够通过Windows MediaPlayer 或者RealOne Player 等常用媒体播放器播放网络音视频课件,并可对音视频课件实现播放、暂停、停止、跳跃等功能。

4.习题:根据教学要求,每一个教学单元均应有配套的习题。习题可分为作业题、讨论题以及思考题。一般每章应该有不少于1 套习题(每周配套一套习题);每章(每周)应该有1 个讨论习题;每章至少布置1 道思考题。

5.实验(实训)指导:对于有实验(实训)要求的课程,应该以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实训)为基础,为每一个实验(实训)配套相应的指导。或者提供电子版实验(实训)指导书。

6.案例库(素材库):案例是指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的事件或现象。

(1)案例的编写要求

①必须要有现实的指导和教学意义。

②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

③案例必须以电子文本的方式提供,统一制作成HTML 网页。案例所提供的有关媒体素材,必须符合媒体素材库的要求。

(2)案例的组成

①事实描述:案例发生的现象描述、原因、经过等,要求内容真实、详尽。

②相关背景资料:介绍案例发生的大环境的背景资料。

③分析与评价:由专家给出的分析和评价,要切中主题,有实际导向意义。

④相关应用领域:案例可应用的场合或领域。

⑤教学建议:案例在教学中使用的方法、注意事项和建议。

7.试题库:试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是在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教育测量工具。

网络试题库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试题管理:试题的查、录、删、改。录入试题时分两种情况:单题录入和批量录入。单题录入指通过程序的录入界面一道一道地录入;批量录入指将利用字处理软件将大量的试题处理成一定格式的文档,录入程序处理此格式的文档,一次性将所有试题录入题库中。

(2)组卷:按照一定的组卷条件,组成符合学生和教师使用的试卷。它应具备三个方面的功能:个人组卷、考试组卷和组卷策略的存储和使用。个人组卷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针对自己的知识缺陷,组出符合自己练习的试卷;考试组卷指能组出正式考试的试卷,它应具备三种组卷策略:智能组卷、绝对评价组卷、相对评价组卷。组卷策略的存储和使用是指具备预先存储组卷参数的功能,对于一些典型的组卷方式,用户便无需每次都要输入组卷参数。

(3)统计分析:题库不应只是一个管理试题和组卷的工具,而且应该能够应用于教学过程中进行测量和评价,以促进师生间进行更好的交流。学生在考试中的得分,可提供大量的教育过程信息,统计分析功能就是要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将隐含于其中的教育过程信息明晰化。具体的说,统计分析应具备三项功能:学生分析、试卷分析、试题分析。学生分析是指通过分析学生历次考试成绩及试卷中各题的得分,了解学生的进步情况、学习障碍、知识单元的掌握情况等等。试卷分析指分析某次考试的效度、信度、得分分布等信息。试题分析指通过考试成绩及参与考试的样本,对出现异常反应的试题提出警告,以及对专家估计的试题属性值进行自动校正等等。

(4)试卷库管理功能:能够存储系统自动组成的试卷,也可存储外来试卷,供用户查询使用。

8.参考资料及网络资源链接:

以章为单位配套相应的参考资料目录,每章应该配套不少于5 篇文章的参考资料,课程参考书籍不少于5 本。提供与本课程有关的、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和知识拓展的相关网络素材。具体包括相关论文链接、相关网站链接、相关新闻链接、相关背景知识链接、相关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讨论的链接等。

(三)网络教学活动

网络教学活动包括课程信息发布系统、作业提交和管理系统、辅导答疑系统、学习讨论系统和在线测试系统。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是网络课程的重要特点。

1.课程信息发布与反馈系统:

通过通知公告、E-mail 发布课程信息。通过“数字收发箱”使学生和老师可以交换文件,实现信息交流与反馈。

2.作业发布与管理系统:

(1)提供基于WEB 的发布作业功能,作业布置应有一定的智能性,能根据学员的学习内容自动布置作业,也可人工选择作业的知识范围;

(2)提供基于WEB 的学生完成、提交作业功能;

(3)提供基于WEB 的教师批改并、点评作业功能;

(4)提供基于WEB 的作业资源库的管理功能。

要求每位教师至少通过网络布置、批改作业10 次。

3.辅导、答疑系统:

每门网络课程应配备丰富、完整的答疑资料库内容。并提供答疑网页界面,并能够对问题与解答进行网页发布。

要求每位教师每个教学周期答疑不少于50 人次。

4.课程学习讨论系统:

提供基于Web 的讨论组内容浏览、提交、管理等功能。即通过设计网上教学活动,提供个别化的学习协商交流机会,学习者之间可进行问题的探讨与协商,教师也可以将网络作为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指导学生的工具,营造学习氛围,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由此发生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各种形式的同步、异步交互,是整个网络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要求每个教学周期内,教师主持讨论专题不少于2 个。

5.学习评价系统:

网络课程要按知识模块设置有效的在线学习作业和练习,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同时提供及时的学习评价与反馈,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深入学习。

在线测验功能可以使教师测试学生的知识水平、评估学生的进步以及从学生那里收集信息,记录和管理所有学生的成绩。

系统应具有课程统计功能,教师可以生成有关课程使用情况和活动情况的报告,查看特定学生的使用情况,以确定该学生是否正在使用课程。这些报告可以图表的形式出现。

三、网络课程的发布形式

(一)基于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网络课程。

(二)用于展示课程建设成果的课程网页或网站。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课程自主学习平台。

(四)网络虚拟实验室。

(五)教师或学生建立相关学科或课程的学习网站、博客和网络讨论社区。

网络课程的主要形式是在学校构建的Blackboard 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布网络课程,校级以上精品课程还必须建立相应课程的申报、展示网站。有条件的课程可建立课程自主学习平台和网络虚拟实验室,鼓励教师和学生建立个人学习网站和学术讨论社区。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关于加强教材建设的意见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成果的凝结与体现,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为切实做好我院教材建设工作,现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5 号)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院实际,提出 “十二五”期间加强教材建设的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以服务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提高教材质量为核心,以创新教材建设的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实施教材精品战略、加强教材分类指导、完善教材评价选用制度为着力点”的教材建设方针。以特色学科为龙头,以品牌专业为主线,以课程建设为基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各级规划教材的建设,凸现特色、锤炼精品,构建具有学科优势特色、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需要的高质量课程教材体系。

二、“十二五”教材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继续完善和规范教材建设与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提高教材的编写和选用质量;加大教材建设经费投入,结合精品课程建设、重点课程建设与优质课程建设,有计划建设精品教材与重点建设教材50 部,并争取公开出版。鼓励并支持具有先进教学思想和学术造诣较高的教师积极参加教材编写工作,通过所积累的教学实践经验积极编写适合课堂教学的教材、辅助教材和电子教材等;鼓励编写适应优势学科、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的特色教材;鼓励引进国外大学优秀教材;鼓励编写反映最新技术动态的实践类应用性教材。围绕学校教学水平提升目标,依托品牌特色专业,重点在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中华传统优秀文学、创新设计思维、康复治疗与设备、智能型应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及实践类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教材。

三、健全教材建设规章制度,加强教材管理工作

1、建立教材出版管理制度,规范教材出版工作

加强对立项教材的过程管理,实行教材立项、阶段检查、目标审核制度,加强教材质量监督。积极组织教师完成各级各类规划教材的编写任务,保证立项教材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凡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立项任务者,两年内不得再申报新的课题。

2、加强教材出版、选用管理,保证高质量优秀教材进课堂

建立教材出版、选用管理制度,加强对优秀教材的宣传推介,保证进入课堂教材的水平和质量。

3、提高教材管理信息化水平

在教材计划、征订、发行等各个环节中采取信息化管理手段,高效准确处理各项教材数据,建立推介教材选用库、征订数据采集库和学生教材发放数据库。

4、建立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教材质量跟踪

采取多种形式调查了解教师、学生对使用教材质量的评价,及时反馈质量信息,确保教材的质量。设立教材质量档案,为选用和评选优秀教材提供依据。

四、加大教材建设经费投入,积极资助高水平教材的出版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实施教材建设支撑计划,加大教材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学校计划平均每年投入20 万元作为教材建设专项资金,并加强与出版社之间的合作,共同设立出版基金,力求增加教材建设总经费的投入。

五、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编写高质量教材的积极性

对参与各类教材编写并出版的教师,学校将按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给予不同的奖励;在骨干教师培养、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方面,将教材建设成果与教学、科研成果同等对待,激励教师编写高质量教材的积极性。开展院级优秀教材的评选,对于获奖教材给予一定的奖励,并积极将我校的优秀教材向外推荐评选各级优秀教材奖。对在教材建设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二级学院(部),学校也将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奖励和表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60e08f1f2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26.html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