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09 09:55: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爱因斯坦的一生及其贡献

120601110 刘玉娇

摘要:对于爱因斯坦,他的一身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对物理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相对论与量子论的创立,阐述了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他以相对论和量子论这两大划时代的科学贡献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全面跟信了人们对时间、空间、物质和能量的看法;其哲学思想和科学思想丰富了人类的思想宝库,他的正义与人道、批判和怀疑进取精神以及高尚的人格,为学术界树立了良好得到的风范。

关键词: 爱因斯坦 光量子 狭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 诺贝尔奖

引言

爱因斯坦是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及之一,他同时又是一位具有深邃洞察力和独立批判精神的思想家,一个关心人类命运和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尚人士。他的一生做出的贡献对人那类来说是巨大的,尤其在物理学方面更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面将简述他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

1. 爱因斯坦的生平

爱因斯坦于1879314日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工厂主的家庭。他很晚才学会说话,他自小沉默寡言,总是喜欢一个人独自看书。上学后爱因斯坦的成绩一般,由于他的犹太血统,孤独的性格和无神论信仰,使得他不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德国当时有一种风,中产阶级的家庭往往邀请一个大学生到家里度周末。因此爱因斯坦家里也来了一个大学生。这个大学生发现爱因斯坦很爱看书,于是就每次来度周末都给他带来各种书籍,包括物理、化学、科普读物等书籍,爱因斯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个大学生的的来访,对爱因斯坦对科学的热爱起了很大的作用,爱因斯坦还有一个常人缺少的优点:它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一优点贯穿了他的一生。

爱因斯坦的父母并不是成功的是生意人,在慕尼黑的工厂破产后,全家前往意大利投靠亲友,把爱因斯坦留在慕尼黑的一所重点中学学习。爱因斯坦不喜欢这所学校的军国主义管理方式和呆板的教学方式,学校也对爱因斯坦的犹太血统、怀疑精神和自由思想感到厌恶。他也对学校感到厌恶,最后他欣然接受了校方的退学的建议爱因斯坦带着对物理学的热爱去瑞士求学,后来如愿进了苏黎世工业大学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后来幸运之神逐渐向爱因斯坦打开了大门,一篇篇重要论文的发表,他的生命开始走向了辉煌。爱因斯坦及物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于一身,199912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世纪伟人”。

2、光量子

1900年底,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发现,如果认为原子吸收和发出电磁辐射时是一份份的,不连续的,理论曲线就会与试验曲线符合。于是,他提出量子说,认为原子吸收和发射辐射时,辐射会以不连续的“量子”形态出现,每个量子的能量与它的频率成正比,比例常数即所谓的普朗克常数。普朗克意识到了这一发现的重要性。他在与儿子一起出去散步的时候谈到:我最近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发现,如果它是正确的,将能与牛顿的成就相媲美。然而,这一发现太不可思议了,具有崇高学术声望的的普朗克不得不谨慎行事,在初次向外披露这一发现时,塔尖的十分保守,以至于一些听报告的人认为这次白来了一趟,普朗克教授什么也没讲出来。1901年,普朗克的论文正式刊登出来,接受了这一不可思议的但又与实验符合极好的新理论。

1905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爱因斯坦,把普朗克的量子论说推广位光子说,并用此解释了光电效应。量子说与光子说的主要差别在哪里呢?原来,普朗克虽然认为原子吸收和发射光子时是一份份的,但却认为辐射在脱离原子时仍然是连续的。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则认为,辐射不仅在原子发射和吸收它时是一份份的,不连续的,而且在脱离原子而独立存在时也是一份份的,不连续的。这就是说辐射无论在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还是在传播过程中都是量子化的。

普朗克迈出了量子论的开创性的一步,然而由于经典力学的约束,他这一步迈得并不彻底。爱因斯坦走了重要的第二步,把量子观念彻底化。让物理界感到震惊的是,在这篇论文问世之后,《物理年鉴》在同一年又在普朗克的支持下发表了爱因斯坦的另外三篇论文。同年7月发表用分子运动解释普朗克运动的论文;9月发表“论运动的电动力学”(即狭义相对论),从今天的观点来看,上述四篇论文差不多都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的。1905年,成了震动世界的一年,一个原来无人知晓的开创了物理的新纪元。

3 创世纪的狭义相对论

建立相对论是爱因斯坦一生中最伟大的成就,1900年前后,在人们头脑中“以太观念占统治地位,大家都认为光波是以太的弹性震动,麦克斯韦就是从以太的弹性理论导出他著名的电磁方程组的。一个需要弄清的问题是,地球相对于以太是否运动?那是哥白尼的日心说和牛顿的绝对空间观都已被普遍接受。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不应该先对于绝对空间静止。比较合理的想法是:以太相对于绝对空间静止,地球相对于以太运动。天文学的光行差现象支持这一观点。但是,精密的迈克尔逊实验却没有测到这一运动。斐索实验也与光行差现象矛盾。洛伦兹和费兹杰惹各自独立地注意到,如果假定钢尺在相对以太运动的方向上会有如下的长度收缩,则迈克尔逊实验检测不出地球相对于以太的运动速度,这样,迈克尔逊实验与光行差现象的矛盾就可以消除。式中V是钢尺相对于以太的运动速度,C是光速,lo是钢尺静止时的长度,l是刚吃相对于以太运动时的长度。洛伦兹注意到,从当时公认的伽利略变换T=X-VT Y=Y Z=Z T=T3)不仅能推出(20式,而且不能使麦克斯韦方程组再次变换下不变。洛伦兹1904年给出了一个新的惯性之间的变换 关系此关系可以使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在坐标变换下不变,而且可以推出洛伦兹收缩公式(2)。变换四称为洛伦兹变换,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质量公式m= ρv (5) 和质能方程 E=mc^2 (6)均已有人给出。但是首先正确阐述相对论的是爱因斯坦。这是因为,只有爱因斯坦在两个基本观念上同时实现了突破。

“光速不变原理”不仅是说真空中的光速均匀各向同性,是一个常数C。更重要的是说在任何惯性系中测量,真空中的光速都是同一个常数C,那么以光速V向着光源运动的观测者测到的光速将是(C+V)。而以速度V背离光源运动的观测者测到的光速将是(C-V)。爱因斯坦提出的“光速不变原理”则是说,上述三个观测者测得的光速都是C。也就是说,在爱因斯坦看来,光速是绝对的,对任何观测者都一样,与光源相对于观测者的运动无关。

爱因斯坦能够从纷乱的理论探讨和试验资料中,认识到应该把光速看做是绝对的,并坚持提出这一全新的观念,是难能可贵的。

爱因斯坦以“相对性原理”和“光速的绝对性”为基石,建立起狭义相对论的理论体系,并得到大量重要的让人难以理解的结论。其中,他指出“同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也是观念上的重要突破。即“同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两个事件是否同时发生,则都认为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即任何观测者都会有同样的结论。爱因斯坦突破了这一观念,指出“同时”也是相对,只不过我们通常接触到的参考系,运动速度较小,“同时的相对性”不明显。当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同事的相对性”将明显的现出来。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划时代论文充满了难懂的革命性新思想,而只用了当时大学本科生就能看懂的数学工具,并且没有引用任何参考文献。如果放在今天,这样的文章恐怕很难通过审稿。一般的审稿人不是看不懂其中的物理内容,就是会轻视作者的数学水平,或者因作者不引用文献而误认为文章的内容跟不上世界潮流,显得没有水平。爱因斯坦很幸运,这篇文章被送给水平高、思想活跃而又不压制年轻人的普朗克审稿,一下就被推荐发表在德国物理年鉴上。此后,他又连续发表几篇论文,建立起狭义相对论的 全部构架。狭义相对论的几个重要结论。狭义相对论建立的基础有两个,一个是相对性原理,就是物理规律在所有的惯性系当中都一样;另外一个是光速不变原理,光速在任何一个惯性系中都是同一个常数c,与观测者相对于光源的运动速度无关。在这两条原理的基础上,爱因斯坦建立了整个理论的框架。从这个框架能得出什么结论呢?一个是“同时”这个概念是相对的。比如说有两个捣乱的小伙子在车上放炮仗,一个在车厢前面,一个在车厢后面,一同点燃,最后警察来了解情况,车上的人会说他们俩是“同时”点的炮,车下的人会怎么认为呢?当然也会认为是“同时”点的,对不对?但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却告诉我们:如果电车的速度达到了接近光速的时候,车上的人认为车头车尾“同时”发生的两件事,车下的人就会认为不是在同一个时间发生的,这就是“同时”的相对性。另外一个是运动的钟会变慢。例如说我所在的这个参考系,有一列钟,我把它们互相都对准。你所在的参考系,也有一列钟互相对准。这两列钟平行放置,相向运动。这两列钟相对运动的时候,我的任何一个指定的钟跟你的每个钟都只对一次,然后就跑过去了,你那列钟中的任何一个,也与我这列钟的每一个只遭遇一次,那么你会觉得我的指定钟慢了。我也会觉得你的指定钟慢了。同样的,如果双方各有一把尺子,平行放置,相对运动。两把尺子相遇一下过去,我“同时”量你的尺子就会觉得你的尺子缩短了,你“同时”量我的尺子也会认为我的缩短了。双方都认为对方的钟慢,对方的尺子缩短。还有就是E=mc2,这个公式是研制原子弹的理论基础之一,它的意思是说,任何一个物体都有两种性质,一个是能量,一个是质量。比如说我这里有个茶杯,我说它有能量,但不是指杯中水的热能,水的热能很少,而是指水和茶杯总质量对应的固有能。这个固有能一旦全部释放出来,全部转化为热能和光能,可以把一座城市全炸掉。所以上面那个公式是核能的一个基础。最后讲一下“双生子佯谬”。这是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前面谈到,两个人在惯性系中做相对运动,双方都说对方的钟慢了,这两个钟相遇一次就再也不碰面了。有人说让其中一个钟“回来”,可一回来它就要偏离惯性运动,不是惯性系中的钟了。最初相对论只在惯性系当中讨论问题。但是,法国的物理学家郎之万讨论了一个问题,就是双胞胎兄弟的问题。比如说哥哥坐火箭做星际旅行,绕了一圈以后返回。返回后,哥哥好像觉得没过几年,而弟弟已经从年轻人变成一个老头了。真是天上方七日,地下已千年了,也就是说,去星际航行的人感觉自己的时间似乎变慢了。这就叫“双生子佯谬”。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人想到银河系中心去旅行,我们的地球位于偏离银河系中心约3万光年的空间中。设想有人坐火箭到银河系中心附近的一颗行星去旅行,然后再返回来。设计的方案是这样:用两倍的重力加速度加速,而且一直维持不变;加速到距目的地中点的时候,再以两倍的重力加速度减速,到达那颗星;然后采用同样的方式回来。那么飞船上的人经过了多少年呢?飞船上的人一共经过40年,20岁的小伙子走了,回来60岁,还行。那么地球上已过了多少年呢?地球上已过了6万年。所以如果有人完成这样一次旅行的话,地球上的人肯定要开一个盛大的庆祝会,欢迎自己6万年前的祖先回来了。我讲的这些都是有科学依据的,都是用相对论严格计算出来的。最后回到我报告的主题。上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至今已经过去100年了。今天的中国再次走到世界的前列,如何使中国成为一个创新型大国,如何使中国的年轻人成长为创新型人才,回顾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和物理学的革命,我觉得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第一是爱因斯坦对学校教育的普遍批评和对阿劳中学的高度赞扬;第二是 “奥林匹亚科学院”,这个年轻人自由结合、自由探讨的读书俱乐部对爱因斯坦的重要影响

4 广义相对论

相对论发表之后,爱因斯坦很快认识到自己的理论有两个严重困难。牛顿把惯性系定义为相对于绝对空间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相对论不承认有绝对空间,这就给惯性系的定义造成了困难。整个相对论建立在惯性系的基础上,惯性系却无法定义,理论的基石出现了问题。此外,虽然电磁理论与相对论相容,万有引力却纳不进相对论的框架。当时只知道两种力,其中一种力的理论就与相对论有矛盾,此困难可想而知。不过,当时只有爱因斯坦认识到了上述困难。

爱因斯坦独自对这两个苦难展开了研究。几年之后他就认识到不应就事论事,而是应独辟蹊径。在经过反复考虑之后,他决定不去勉强定义惯性系,而是暂时躲开这一困难,他决定取消惯性系在物理学中的特殊地位,把相对原理推广为“广义相对性原理”物理规律在所有参考系中都相同。这样,就可以不必定义惯性系,也就躲开了这一困难。但是,非惯性系中有惯性力,如何处理惯性力呢?他很快从马赫对水桶实验的讨论得到启发,认识到引力与惯性力可能有相同来源(马赫原理)。在用牛顿理论对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进行分析自后,他悟出了等效原理(惯性场局域不可区分)。最大的突破在于他猜出了王全安有引力不是真正的力,而是一种几何效应。补物理规律的本质看做几何,这是任何其他人完全想不到的事。他猜测物质的存在会引起时空的弯曲,万有引力正是时空弯曲的表现。他基本上一个人独立完成了新理论的构建。他把新理论看作相对论的推广,命名为广义相对论。认识到万有引力是几何效应,认识到物质的存在会影响时空的几何,会使时空弯曲,而弯曲的时空又会反过来影响物质的运动,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飞跃。在广义相对论看来,由于万有引力不是真正的力,地球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和太空中的行星绕日运动都是惯性运动,他们在时空中描出的轨迹,是直线在弯曲时空中的推广——短程线。不过,需要说民的是,由于四维时空中的几何实际上是伪欧几里得的,做惯性运动的质点,描出的短程线,不是两点间的最短线,而是最长线。当时空恢复平直时,短程线就成为正常的直线。严格而美妙的物理体系和高深难的黎曼几何及张量分析,精密的实验证实,再加上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和光子说的巨大影响使广义相对论一下子得到了科学界的承认。爱因斯坦的威望也达到了顶峰时期。实际上,广义相对论的建立比狭义相对论漫长得多。最初,爱因斯坦企图把万有引力纳入狭义相对论的框架,反复地失败是他认识到此路不通。反复思考后他产生了等效原理的思想。爱因斯坦曾回忆这一思想产生的重要时刻:“有一天,突破口突然找到了。当时我正做在伯尔尼专利局办公室里,脑子忽然闪了一个念头,如果一个人正在自由下落,他绝望不会感到自己有重量。我吃了一惊,这个简单的理想实验给我的印象太深了。”

5、对统一场论的漫长探索

1925~1955年这三十年中,除了关于量子论完备性问题、引力波以及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外,爱因斯坦几乎把他全部的创造精力都用在了统一场论的探索。后来 ,在两个助手的协助下,他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进一步揭示了空间、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统一性,这是广义相对论的重大成果。可是在统一场方面,他始终没有成功。但他从没有放弃过,一直到他临终的时候,他还在继续准备统一场的数学计算。历史的发展没有辜负他,由于70年代和80年代一系列的实验有力的支持电弱统一理论,统一场的思想以新的形势显示它的生命力,为物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

6、爱因斯坦与物理学革命

物理学上空的两朵“乌云”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测量的科学,你的理论再好,如果不能跟实验相符,理论肯定被否定。反过来,你的理论让人感到非常牵强,但是能够解释实验,大家还是可以接受。1900427日,英国皇家学会为迎接新世纪的来临,开了一次庆祝会。在这个会上,当时德高望重的物理学权威开尔文勋爵发表了一个很著名的演说,他说“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未来的物理学家只需要做些修修补补的工作就行了”。这是因为,当时经典力学、热学、电磁学和波动光学都已经建立起来,物理学家们充满了信心,认为物理学已经基本完成任务了。但是另一方面,开尔文还是有一双慧眼。他说,现在存在两个问题,“明朗的天空还有两朵乌云:一朵与黑体辐射有关,另一朵与迈克耳孙实验有关”。直到现在我们仍经常谈起“两朵乌云”,因为在开尔文讲了此话不久,从这两朵乌云里头诞生了量子论和相对论。当年年底就从第一朵乌云中诞生了量子论,是由普朗克提出来的。 5年之后从另一朵乌云中诞生了相对论,是由爱因斯坦提出来的。同年,爱因斯坦把普朗克的量子论发展成了今天的光量子理论。我们现在来看看第一朵乌云。第一朵乌云是黑体辐射。 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国战败以后给了德国一大笔战争赔款,并且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省割让给德国。这两个省至关重要,因为它们靠着德国的鲁尔区,鲁尔区产煤,没有铁,而法国这两个省有铁,没有煤,现在都归了德国了,而且德国又得到了一大笔战争赔款。当时德国的统治集团就想用这笔钱来发展钢铁工业,力图把德国从一个以生产土豆为主的国家变成一个以生产钢铁为主的国家。但是,炼钢需要控制炉温,炉温怎么控制呢?你不能塞一个温度计进去,那一下就烧化了。怎么办呢?就在炉子上开一个小孔,看它射出来的热辐射,根据这种热辐射在不同的波长的能量密度分布,可以得到一些实验点,这些点连起来成为一条实验曲线,根据这条实验曲线的高矮、胖瘦、形状,就可以判定炉温。这种热辐射就叫黑体辐射。为什么黑体辐射会表现出这样一根曲线呢?当时物理学家们都搞不清楚。那时人们认为每一个辐射源 (原子)都像一个谐振子一样:吸收辐射,振动就加剧;放出辐射,振动就变缓慢。当时英国也在发展钢铁工业。英国的瑞利和金斯根据这样的一种物理构想,得到了一根理论曲线。这根曲线在长波波段与实验点符合得很好,但短波波段趋向无穷大,这就是著名的紫外光灾难。德国的维恩提出的模型跟他们的模型不大一样,但也得到了一条曲线,它在短波波段与实验点符合得不错,而在长波波段这根曲线就偏离了实验点。这就是当年开尔文谈到的黑体辐射困难。当时德国的理论物理学家普朗克也研究这个问题,但始终不能得到一个很好的结果。有一次,他偶然发现,假如认为谐振子放出辐射和吸收辐射是一份一份的,不是连续的,那么就可以得到一根曲线,这根曲线跟实验点很好地相符。当时已经知道热辐射与光辐射本质相同,它们都是电磁波,都是连续的。怎么可能变成“一份一份”不连续的呢?所以普朗克对自己的这个发现很犹豫,一方面觉得很惊喜,另一方面也很担心。因为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测量的科学,你的理论再好,如果不能跟实验相符,理论肯定被否定。反过来,你的理论让人感到非常牵强,但是能够解释实验,大家还是可以接受。所以,人们带着很大的怀疑接受了普朗克的这个理论。当时普朗克是这么认为的:“热辐射从原子里射出来的时候是一份一份的,吸收的时候也是一份一份的,但是辐射脱离原子之后,在空间中传播的时候还是连续的,不是一份一份的。”他这样解释自己的观点,但大家都听不懂。有一个记者问他:“普朗克教授,您一会儿说辐射是连续的,一会儿又说它是不连续的,那么它到底是连续的还是不连续的?”普朗克说:“有一个湖,湖里头有很多的水,旁边有一个水缸,里头也有水,有人用小碗把缸里头的水一碗一碗地舀到湖里,你说这水是连续的呢还是不连续的?”这个解答清楚地说明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5年之后,德国的《物理年鉴》收到了一篇论文,作者是个年轻人,名叫爱因斯坦,当时大家完全没有听说过他。这篇文章说:光辐射在脱离了原子以后依然是一份一份的。普朗克虽然不同意这个观点,但是这个理论能够解释光电效应,所以他表现出大家风范,一方面同意发表这篇论文,另一方面写信给爱因斯坦,还很虚心地向他请教。爱因斯坦随后又连续写了几篇论文,包括相对论的论文,普朗克都予以高度赞扬。 1913年,普朗克在推荐爱因斯坦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的信中对其科学贡献作出高度评价,但同时他写道,“我们也不能对一个年轻人有太多的苛求,我们还是应该允许他有一些错误。比如他对光量子的解释好像就是不大对的。但是,这丝毫掩盖不了他的光辉……”。1921年,诺贝尔奖评委会开始评奖,大家都认为应该给爱因斯坦发奖,理由是什么?很多人认为是相对论,但有一些人说相对论根本看不懂啊,万一是错的怎么办呢?于是大家讨论了半天,最后达成一个妥协,以爱因斯坦解释光电效应和在物理学其他方面的成就授予他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委会的秘书在给爱因斯坦写信通知他获奖时写道:“这次给你授奖没有考虑你在相对论 (即狭义相对论)和引力论(即广义相对论)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就是说,没有因为发现相对论而给他授奖。爱因斯坦的“丰收年”爱因斯坦于1905年陆续完成了5篇论文。除去那篇博士论文之外,其余4篇都是可以得诺贝尔奖的,都非常重要,影响深远。

7、诺贝尔奖

爱因斯坦在1917年刚提出宇宙学模型时,就因为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无法给出静态宇宙而人为地在方程中加入了一个宇宙常数项,通常记作以.实际上,这一项相当于一个斥力,用以抵消引力以获得静态宇宙.1929年,哈勃发现宇宙不是静态而是正在膨胀,使爱因斯坦放弃了宇宙常数j.在发现了宇宙加速膨胀的今天,这个宇宙常数正好可以解释加速膨胀,因而再一次被启用.宇宙常数可以很自然地被看作真空能量,通常叫做暗能量.这是一种整个宇宙无处不在、均匀分布而密度十分微小的“物质”,与通常物质根本不同,它所对应的压强是负的,这是宇宙斥力的根源.暗能量密度虽然十分微小,整个宇宙的总和却占了压倒优势.现在已经可以算出,宇宙中,通常的可见物质只占4%,暗物质占3 ,而暗能量却占73!这里可以看到天体物理中有许多非常微妙的物理问题.天体物理学家GEHale1913年就出现在诺贝尔奖候选人的名单上,以后又多次被推荐,却也频频落选.其实,诺贝尔奖委员会一直在辩论一件事:诺贝尔物理学奖究竟应该指大物理还是小物理?也就是说,天体物理、宇宙物理、大气物理、物理化学等是否也包括在内?到了1923年,Hale再度被推荐.这时,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比如基金开支、人员变动等,在诺贝尔奖委员会中,这个问题再度尖锐化 SArrhenius说了一个奇怪的理由:天体物理已经有了迅速发展,几乎包括了天文学全部,天体物理学几乎等同于天文学,而天文学并不包括在诺贝尔奖的范围内.那年,正是这样否定了Hale的得奖,也将天体物理排除出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范围.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对HetheAEddington、哈勃、MSahaHNRussell等著名天体物理学家的提名也一概被否定.大家知道,HBethe主要是一位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但因为他的恒星能源理论属于天体物理,对他20世纪40年代的频频提名也一概被否定.直到1967年,在许多著名物理学家的不断压力下,才以“对核反应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对他的恒星能源的发现”的名义授予他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哈勃,虽也被许多物理学家频频提名,终因他的贡献与“主流”物理相比更偏向于天体物理而未能获奖.可见,只有物理味道特别浓的天体物理成就才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奖。诺贝尔奖对于中国大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嘲讽。14亿人,至今没有一个能够取得。不过,我觉得这未尝不是一件幸事、好事。“诺贝尔情结”就像“GDP情结”一样,都是害人不浅的东西。承认自己落后,就应该知道数字不可能掩盖事实。如果我们有勇气去认识事实的真相,哪怕GDP少一点,哪怕不得诺贝尔奖,那又怎么样?至少我们从今以后,不再被谎言所支配。我们完全可以重新开始的,不再被过去所羁绊。

最近正在浏览两本新书:《量子物理学史话》(辽宁教育出版社)和《爱因斯坦传》(中央编译出版社),发现牛顿和爱因斯坦并非像我们平时所想象的那么完美和伟大。在某些方面,这两位科学巨人,却一样的卑劣。牛顿说过,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出成就的。但是,牛顿和爱因斯坦却都在自己的成就上,故意隐匿了其他人的贡献。更为严重的是,他们一样地阻止别人公开事情的真相。例如牛顿,竟然涉嫌销毁了胡克的学术成果甚至肖像。在光的性质问题的争论上,由于牛顿的皇家学会会长的权威地位和万有引力定律,“微粒说”将“波动说”压制了一个多世纪。

我们知道,经典物理学和相对论物理学是两种不同的科学理论“范式”(这个概念是库恩的总结)。它们都是划时代的。但是,尽管牛顿和爱因斯坦几乎可以分别完全代表经典物理学和相对论物理学,但它们的产生并非此二君闭门造车的产物。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有胡克的贡献,他们之间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的通信可以证明这一点。而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贡献的,不仅有他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还有他的一些大学期间的朋友。爱因斯坦的数学能力一般,他的狭义相对论的数学公式,是他的老师帮忙的结果。但是,牛顿和爱因斯坦对这些人的贡献,在自己的著作中都只字未提。他们都想将理论成果独吞。而且他们都在成名、掌权之后,隐匿甚至毁坏事情的真相。

不过,历史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清晰起来的。即使再多的真相被掩盖,我们今天也能够知道,经典物理学和相对论物理学不能算是某个人的贡献,在这些领域的贡献者可谓群星璀璨、光辉满天。而且,批判的道路在继续延伸。没有人可以霸占任何理论一辈子。经典物理学之后是相对论,相对论之后,有今天的霍金提出的“万有理论”。然而,所有这些理论,都是有历史局限性的。只要历史在继续,我们的认识斗争就会继续下去。谁都不可能代表“真理”。

中国人的遗憾是:我们的眼睛已经被近距离的太阳刺痛了、灼伤了,以致我们无法看清楚满天的星斗在熠熠生辉。星星之所以看起来只有那么一点点闪亮,是因为它们距离我们过于遥远,而且他们都在我们的宇宙内继续远离我们而去,因为我们的宇宙正在膨胀之中。由于我们认识不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不再仰望头上的星空。当然,我们更加失去了审视我们自己内心的道德的勇气。所以,我们不敢讲真话。在科学面前玩假,就不可能认识真正的“规律”。我们的一些“科学家”写论文,居然是在政治理论的指引下得出“科学结论”的!我们的人民之所以不幸福,是因为我们都在图一个“结果”。

谁都清楚,高潮之后,就是平静或者虚脱。幸福就是一个不断操作的程序和过程,一旦“结果”出现,只能说明一个过程已经终结,而新的旅途也可以正在开始。中国人似乎只会搞内耗,将一个理论稀释得如同木乃伊一样。中国人对于所谓“国学”的态度,正反映了我们这个民族,已经基本丧失了重新开始的能力。一个精神阳痿的民族,必然是崇尚诺贝尔奖却无法获取的民族。于是,他的优秀儿女只能外嫁。

迷恋诺贝尔奖固然不是过错,但是如果我们认为诺贝尔奖只是一个结果,那就大错特错了。同样,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也不一定就真的那么神奇。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理论贡献。光的波粒二像性理论的得出,以及对光的性质的实际利用,都有普通人的贡献在内。即使那些远古的神话、传说,也包涵了无穷无尽的科学理论资源。即使是一个农民,你也可以在他那里获得生活的启示,甚至关系到中国未来命运的重大决策,一个农民也许说得比所有的政治家们好。而权威,往往只能带来不幸的后果。还是马克思的座右铭上的话有道理:怀疑一切!中国人要想获得幸福生活,必须学会自己思考。我们需要的不是权威,而是对于权威的质疑。我们的幸福来自对天赋的权利的把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710874201f69e314332944e.html

《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的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