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发布时间:2014-08-11 07:27: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鹧鸪天送人>赏析及答案-辛弃疾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 
2)这首<鹧鸪天送人>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 
赏析参考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惟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赏析题目讲解起二句,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便觉伤感无限。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报国壮志难酬,被迫隐退,被迫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用笔却很浑厚。而且天边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下片前三句中“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离合”只取“离”字义,“悲欢”只取“悲”字义。作者用反问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居然说离别并不是惟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下文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鹧鸪天送人>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还有比它更险恶的,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中的无形的“风波”。 

2008高考陕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2)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解析】本题选用宋潘大临的五言诗《江间作四首(其三)》为鉴赏材料。

潘大临(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家贫。江西派诗人,善诗,但作品多散佚。与苏轼、黄庭坚等人多有交往,曾随苏轼同游过赤壁。一生未见任什么官职,终老于江湖。诗《江间作》一名《江上晚步》,共四首,此处所选为第三首,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

诗的前两联由眼前“西山”“赤壁”险峻幽僻的景色转入怀古,从“赤壁”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当年三国时赤壁之战的历史,但当年的争斗俱已成往事,那时的“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如今只有“大江东去”,于是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第三联诗人从怀古中又回到了现实,眼前之间白鹭栖息在沙滩,大雁翱翔于天空。这一联中的炼字极显功力。一个“拳”字,形象地写出了白鹭在沙滩上栖息的神态;一个“退”字,别致、生动地显出鸿雁在天空飞行的状态。《春秋僖公十六年》中就已有“六鹢退飞”一语,杜预注:“高飞遇风而退。”这里用“退”来写高空翱翔的鸿雁,是因为天空辽阔,观察的参照物可能不一,加上高空风疾,于是会觉得大雁不是在往前飞,而似乎在朝后退!诗人在赞叹宿鹭、飞鸿闲适自由的同时,诗人最后一联写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再联想到“波流万世功”,就发出了“最羡渔竿客”的呼声,表达了自己的希望:在烟雨朦胧中,驾着一叶小舟,自在地听着雨点敲打着归舟的篷帆。这充分表现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一种无比向往!

对诗歌的鉴赏,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考生的答案不一定要求与参考答案一致。如考生认为第三联两句中最传神的不是“拳”、“退”二字,而是其他的字,如“明”等,只要能分析得当、言之成理,也应酌情给

文言文翻译:

寇恂字子冀,上谷郡昌平县人,世代都是有声望的族姓。寇恂早时候曾担任郡里的功曹,太守耿况很器重他。

王莽灭亡后,更始登上帝位,派使者去收取郡国,说:“先投降的人就保存他的爵位。”寇恂跟随耿况在上谷郡的边界上迎接使者,耿况把印绶上交给使者,使者收下了,过了一个晚上还没有归还的意思。寇恂带兵进去面见使者,请求将印绶交还给耿况。使者不还,说:“我是天子的使者,功曹想威胁我吗?”寇恂说:“我不敢威胁使君,只是暗自担忧您的计划不周全。现在天下刚刚平定,国家的信用还未宣扬,使君您接受使命,带着符节俯临四方,郡国的人无不伸长了脖子竖起了耳朵,望风而动,准备归顺。如今刚刚到了上谷郡就要先毁弃信义,打击归附之心,催生叛离的裂痕,又将凭借什么来号令其他的郡国呢?况且耿府君在上谷郡,一直都为官吏百姓所拥戴,现在如果更换太守,即使能找到贤才也不能在仓促间安定局面,用了不贤能的人则只能更加混乱。为使君考虑,不如恢复耿况的爵位来安定百姓。”使者不吭声,寇恂叱令左右的人用使者的命令召见耿况。耿况来了,寇恂上前拿了印绶给耿况带上。使者不得已,只好用更始帝的名义任命耿况,耿况接受后就回去了。

等到王郎起兵时,派将士攻取上谷郡,威逼耿况火速发兵。寇恂与门下掾闵业一同劝耿况说:“邯郸突然兴起,还不值得信任归向。过去王莽当权时,难以对付的只有刘伯升。现在听说大司马刘公,是刘伯升的弟弟,尊重贤才,善待士人,士人大多归附他,我们也可前去攀附。”耿况说:“邯郸现在兵力强盛,以我们的力量无法抵抗,怎么办?”寇恂回答说:“现在上谷郡完好充实,张弓持箭的骑兵有上万人,凭借大郡的实力,可以自由地选择去向。我请求您允许我到东面联合渔阳郡,齐心协力,共同抗敌,邯郸就不难对付了。”耿况赞同他的计划,就派寇恂到了渔阳郡,谋划与彭宠结盟的事宜。寇恂从渔阳回来,到了昌平县,袭击了邯郸来的使者,并杀死了他,抢了他的军队,然后和耿况的儿子耿弇等一起到南边的广阿投奔光武。光武任寇恂为偏将军,号为承义侯,跟从光武攻打群贼。寇恂多次和邓禹谋划计议,邓禹认为他是个奇才,送上牛酒和他一同痛饮交欢。

光武帝(刘秀)南下平定河内,询问邓禹说:“各位将领谁可以派去戍守河内?”邓禹说:“从前汉高祖任用萧何守关中,最终成就大业。现在河内靠着黄河天险,地势险要,居民殷富,人口众多,北边直通上党,南边紧靠洛阳。寇恂文武兼备,具有管理百姓、统帅军队的才能,除这个人外再无人可派遣。”于是任命寇恂担任河内太守,代理大将军事务。光武对寇恂说:“河内郡完好富庶,我要依靠它发展势力。过去高祖留下萧何镇守关中,现在我委任您管理河内郡,坚守阵地,转运军需,给足军粮,训练好士卒战马,防备其他势力的入侵,不要让他们向北度过黄河。”寇恂下达文书到各个属县,讲武练兵,演练射箭,砍伐淇园的竹子,造了一百多万箭,养了两匹战马,收了四百万斛的租赋,全部供给军队。

11. A 12. B 13. D 14. C
  11.解析:迫,近,接近。
  12.解析:B项都是介词,把。A项,前,副词,却;后,副词,于是。C项,前
  介词,给,替;后,动词,作为。D项,前,表反问语气,怎么,难道;后,表期望语气,千万,一定。
  13.解析:反映寇恂的执法严格;反映寇恂的宽容大度;说的是贾复,而不是寇恂。
  14.解析:寇恂杀死皇甫文是因为他是高峻的心腹,可以使高峻计无所出,丧失其胆。
  15.l)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
  (2)现在河内地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防线,人口众多。
  (3)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解析:(l,意动用法;问于邓禹,状语后置;使,派遣。
  解析:(2,黄河;固,名词,坚固的防线。
  解析:(3,使动用法;,转折关系,却;无乃……,固定句式,恐怕……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7a782d36529647d26285200.html

《鹧鸪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