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二首中职首页

发布时间:2023-02-04 07:32: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广州市市政建设学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2.能力目标:背诵并默写这首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3.价值取向目标:体会诗人激昂的爱国爱民情怀,激发学生系念国家安危,同情民生疾苦的情感。4.审美目标:让学生感受诗歌激昂的欢快之情。【教学重点】理解诗人听到胜利喜讯后狂喜的原因。【教学难点】1.品味诗人听到胜利喜讯后狂喜的原因。2.体会诗歌的爱国爱民情怀,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教学方法】1.朗读法。以读促理解、感悟。2.情景法。让学生从诗人的角度理解本诗内容。【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课件展示)颠沛流离之中,饱受战乱之苦,谁不企盼和平佳音?二、师生共同朗读此诗,初步体会诗句中抒发的感情。三、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课件展示)此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它写于763年的春天,作者52岁。
自从天宝14年(755)十一月,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及其大将史思明发动叛乱以来,唐王朝与安、史及其余部进行了八年战争。安、史叛军野蛮残暴,到处烧杀抢掠。由于唐王朝的腐败,矛盾重重,指挥不一,长期无力消灭这一割据势力。诗人杜甫与家人也因此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吃尽苦头。763年,史思明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唐王朝军队收回大片失地。正过着飘零生活的杜甫听到此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名作。四、学生再次朗读此诗,进一步领会其中的感情。五、理解诗意(课件展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忽传:忽然传扬消息初闻:刚刚听到涕泪:喜极而流泪【提问】诗人这里为何悲喜交加?【教师明确】悲的是强盛的唐王朝经历“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人民在战乱中生活悲惨,自己也颠沛流离;喜的是现在传来官军胜利的消息,收复了大片失地。(意思相似即可)(二)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却看:再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漫卷:胡乱卷起狂:热情得无拘无束(三)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纵:尽情放任青春:春天的光景,指美好的、有生机的、令人喜悦的事物还乡:回到故乡【提问】诗人年迈,但为何有如此的放任行为?【教师明确】直舒胸臆,这种放任不羁流露了作者不可抑制的狂喜。(意思相似即可)(四)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个动词“即从”、“穿”、“便下”、“向”贯穿诗句,出现了飞驰的画面。说明: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充分表现了杜甫用词的千锤百炼。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二、让学生结合诗人的情感,以第一人称“我”复述全诗的内容。教师可在此过程中作适当提示。(举例开头:我忽然听到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三、总结全诗(课件展示)【提问】(一)诗人为何如此狂喜?【教师明确】因为诗人认为唐王朝军队收复失地使国家重新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自己也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二)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诗人因多年叛乱被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洋溢着诗人热烈的爱国爱民情怀。四、根据板书提示试背诵这首诗。五、布置作业(课件展示)比较陆游的《示儿》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诗的内容体会。1板书设计:忽传却看放歌、纵酒即从„穿„初闻漫卷还乡便下„向„2】参考:《唐宋名篇品鉴》,霍松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1月第一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826dba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8.html

《唐诗二首中职首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