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辩论基本打法精编版

发布时间:2019-02-25 02:30: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政策辩论强调务实。因为脱胎于法庭式辩论、议会制辩论,政策辩论通过多年的打磨,形成了一套较为高效、完整的思维模式。在接触政策辩论前,我们必须要达成几个共识。

第一,小政府理念。小政府理念推崇政府扮演社会守夜人的角色。即,通过公众授权,对社会提供法治、秩序、福利保障等公共产品无需政府参与的社会领域,政府就不应该进入该领域。即,只在最必要的情况下,才能同意公权介入私权。

第二,任何一个政策的通过,都不能仅停留在应然层面,而必然涉及到实然层面。也即,一件事是否应该做,不但要考虑价值层面,更需要讨论,这件事能不能做得下去,这件事做后产生的结果如何等一系列问题。例如,学习生活中申请课题立项时,除了在科学、节约等理念下,承诺完成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还要说明,科研工作的具体步骤、人力资源、花费、时间等内容审批课题的人才可能会同意立项。

第三,政策辩论要求专业的意见。很多政策本身,往往需要最顶尖的学者给出学术意见,而做出选择的,却是非此专业领域的职业政客或选民。因此政策辩论本身,也将非常重视证据。校园辩论赛双方往往都是大学生,专业千差万别,但作为团队,对于政策的理解和认知,应于普通民众。也即,辩手应借鉴辩题领域最新发展动向,如请教专业人士,查阅文献书籍,设计调查等手段,尽可能使得数据资料专业、可靠。因此必须重视该领域的知识搜集、积累、汇总。拒绝没有资料的臆想和编造。

第四、此时此地原则。此时此地意味着,即便辩题没有指定时间、属地,我们依然按照当今、中国(或某市、或某校)去处理辩题。因此,当我们说同性恋应否合法化的问题,其具体指向,一定指的是当今,而非50年以后。一定指的是中国,而非某个其他国家。

也因此,如果出题人想明确我们的讨论属地,也应尽可能将辩题补充完整或给出题解。如注明“我校应否开放通宵自习教室以此和全国范围内高校开放通宵自习教室相区别。

在这几个前提之下,我们来了解一个公共决策的诞生过程。一般分为需、根、解、损四个部分。

一般而言,现状存在问题,社会部分乃至全部无承受这种弊害,就需要我们改变现状。因此,一般正方是声明要变动政策的一方。

那么,需求性往往在问,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我们会承受怎么样的弊害?这种弊害我们是否可以忍耐?如果确有弊害,且我们无法忍受弊害,需求性得证。

当我们明确证成需求性后,我们需要本着小政府原则,问第二个问题。这个弊害为什么需要我们去干预才能消失,现状下为什么这种弊害不会自动消失呢?

中国人固有的思想一般认为,社会只要出了问题,政府就应该解决。但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还可能诉诸市场,可能诉诸道德。比如景区门票价格过高,即便政府什么都不做,游客用脚投票,依然可以让高价景区被迫降价以吸引游客否则就会危及其生存

为了让政府尽可能的不进入私权空间,我们就只能忍受,当除了政策推行外,再无解决办法时,才可以让公权进入。

当我们证成了根属性后,我们需要相对具体的解释我们的解决方案。首先,方案必须能解决需求性中提出的弊害。其次,方案应有可行性,如时间成本、人力成本、金钱成本等,必须要确实做得到。这一点可以借鉴试点经验,可以借鉴国外经验。

一般而言,政策辩论的立论,应初步完成上述需、根、解的说明工作,术语称为“初步方案”。现在,政策能否推行,只一步,就是损益比部分。因为任何一种政策的变动,都会造成某些人利益受益,某些人利益。因此,基于功利主义思想,接纳此种政策,只能是在社会受益变得更大(或受损更小)的情况下。因此,最后一步应说明,本政策推广后,带来的净收益要比反方所持立场的净收益,要更大。

这里,我们习惯运用成本受益法,将变动进行换算。如,直接换算成钱、人力资源等,再行比较。

一个政策,在无其他方案下,只有通过了以上四步检验,才能判定可以通过。

辩题:应不应该恢复五一黄金周。

需求性:现状下,五一只有三天假期,这对社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么?这种影响我们能够忍受么?

根属性:上述不好的影响政府不介入时为什么不能自行消失?有什么因素阻碍了其消失?

解决力:应恢复五一黄金周。进而每年法定假日的具体数量要调整么?不放假的岗位哪些?以及其他应对黄金周的措施有哪些

损益比:恢复五一黄金周,会带来的社会总收益要比现在获得的社会受益高

介绍完一般性论点后我们基本了解了一个政策落地的大体思路。那么作为反方,我们就有几种选择。

第一种,维持现状。所谓维持现状,就是保持既定政策、现有制度不做任何变动。这样做的好处是,反方没有任何变动成本。因此,只要场面上交锋得出,正方带来的利益小于等于反方,那么反方自然胜利。

第二种,修正现状。所谓修正现状,是反方也认为现在的政策有所不足,对政策进行小修小补。因其虽有变动,但变动并不剧烈,因此,变动成本较小,相较于正方,依然存在一定的推定利益。

第三种,相抗计划。也即,大幅度改变政策制度。这是因为,某些政策上的缺陷是无法回避的,是无法维持现状或通过小修小补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正方是改革方案中的一种,还有若干种方案可以做比较。这时候,反方相当于另一个正方,需要完成对反方所提方案的需根解损的责任。双方优劣全在于所有交锋点上的互博。

那么,如何判断反方的声称是对原计划的修补还是相抗计划呢?一般可以看价值和损益比交锋。从价值判断,如果反方提出的方案,与原方案的价值相违背,则是相抗计划;如果与原方案基本保持一致,则是修正现状;从损益比交锋判断,如果反方能提出比正方更贴近现状的部分,则可判为修正现状。否则,可判定为相抗计划。

目前一般情况下都要求反方负起一定的举证责任。以纯粹“检视者”立场出发的反方并未能够得到评委的青睐。

政策辩论中的质询,往往伴随不同环节,拥有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初步了解质询的意义,更多质询的技战术要求将在以后单独介绍。

政策辩论比赛而已,质询有重意义。

第一,澄清论述,防止对方变换立场。一般而言,确认立场应在对方立论后的首轮盘问中进行。其意义在于,对重要定义、逻辑、事实进行重述。一方面,我们可以检查自己是否完整听清楚对方的表达,一方面,也是让对方尽可能清晰的解释其论证思路,完整暴露其立场,并由对方之口,防止其转移立场或变更论证方式。

对立论进行框定即可在此完成。如,正方提出应废死刑的三个理由:1、不人道;2、比较血腥;3、世界大潮流为废除死刑。那么反方可以用以下方式对其立场进行框定。

反方:您方今天有三个论点,是么?

正方:是的。

反方:第一点我没听错的话是死刑本身不人道,所以应该废止,对么?

正方:是的。

反方:那么第二点是死刑比较血腥,对么?

正方:是的。

反方:死刑血腥意味着不人道,对么?

正方:是的。

反方:因此不人道和血腥其实说的是一回事。那么您的第三点是世界潮流,对么?

正方:是的。

反方:为什么是世界潮流呢?是否还是因为死刑直接终止了人的生命,非常不人道?

正方:是的。

反方:因此今天对方的三条立论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告诉我们,死刑不人道嘛。谢谢。

在这个例子里,反方通过不断确认、整合立场,将正方看起来的三条立论通过正方自己承认,最后总结为一条。在后续的反驳里,将大大节省本方的时间和精力。

质询的第二个作用为对对方所举出的数据进行详细检验,将造假的、证据等级低下的证据挑拣出来,让对方无法轻易通过造假、不认真备赛骗取胜利。

质询的第三个作用为清理过多语言修饰,直接暴露原始逻辑和价值,通过设置两难问题暴露其真实立场,确认主战场,并把不相关的说辞排除在比赛之外。

质询的第四个作用:起到削弱可信度的作用。政策辩论通常对数据进行质疑,令其数据看上去并不可靠。

反方:您今天用的这套统计数据是出自哪里?

正方:是出自一篇新闻。

反方:哦,那您没有查到原始论文是么?

正方:是的。

反方:那也就是说您的这个统计,我们并不清楚样本量对么?很可能只有50人参与了调查,是么?

正方:我们需要回去查证,起码这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反方:是的,但目前我们也只好把这个统计数据当作可靠性较低的一种说法嘛。

一般而言,政策辩论依照需根解损的要求,要分别给出不同方向的数据。如需求性,正方需要展示证明存在弊害的数据,反方则要说明此数据并非已成为一个问题。解决力里,则要对具体方案的时间、金钱等进行说明,并解释其确实可以改善弊害。损益比中,则要求双方对方案的效果进行说明。

一般而言,损益比中,我们通常使用可以量化的数据。成本收益计算往往将金钱作为一个标准。而在较为特殊的辩题中,如死亡率、文盲率、犯罪率、幸福指数、CPI等,皆可以作为说明数据。

虽然在专业的政策辩论评委眼里,其小政府理念、应然实然并重、此时此地原则等不证自明,但对于不熟悉政策辩论的学校或评委来讲,并非公认的判罚依据。这时候,持此理念的辩手有义务通过举例、类比等方法说明这一思维的由来和必然性。辩手可以视之为价值战场处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850a47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b.html

《政策辩论基本打法精编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