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技巧(学生版)

发布时间:2018-05-28 11:32: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考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纲分析

1、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 2、对诗歌行文线索的考查 3、对关键句子结构作用的考查

(结构作用)提问方式

1某句诗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2某句诗,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解题要点

1、描绘或解说诗句(描写或叙述)2、确定诗句在诗中所处的位置,确定其在全诗中的结构作用

3、对抒发诗人的何种情感起到作用

古诗词的结构是体现诗歌形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人感情的重要手段。赏析其结构形式要整体分析诗的结构特点,体会诗人这样写的意图和对诗词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篇章结构一览表

全局 起承转合、层层深入、先抑后扬、对比、线索

首尾 首尾呼应、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中转 铺垫、照应、承上启下/过渡

先后 先叙后议、先实后虚、先写景后抒情、先咏古后议论抒情

【高考例题导航】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时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一、起、承、转、合

、“起”

   “起”定基调.在古诗词中,句就是开头,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方式多样,地位很重要。其作用主要有两种:点明题旨,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

常见的首句结构作用有:

a) 交待人、时、地、事、环境;

b) 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奠定基调;

c) 统领全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线索,照应题目等。

d) 与其他诗句构成对比、衬托等。

e) 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在诗中的作用。

边练边悟4 (2006·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 坡

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古诗词中,句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与句自然衔接,是的延伸、拓展。的形式有总接、分承、明顺、暗接、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其主要作用是:承上启下,铺垫下文③前后照应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叙事、点题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写景:广阔,浩荡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抒情 :一、孤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抒情:国势动荡

分析颔联的作用:

紧承首联的叙事进一步写景,描绘了洞庭湖的烟波浩渺、浩荡气势,视野开阔,同时为下文抒发老病孤愁、国忧家恨做了铺垫。

边练边悟5 (2011·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中,句在绝句里是第三句,在律诗中指颈联,在词曲中多指过片句十分关键,往往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由浅入深,从正到反,思路的转换体现诗意的跳宕转折。抓住这句特点对解读诗意也很关键。

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

关注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思路,它也是我们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诗歌的句最为关键,而诗歌命题也常在句上做文章。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颈联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分析下列诗句都是哪一方面的转折

贺之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转一般在第三句,但也有特例。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边练边悟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湖楼晚景

苏 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第三句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说说它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古诗词中,是结句,全诗不论写景、抒情、叙事、阐理,句水到渠成,往往是诗歌主旨或诗人感情的凝聚之处。句的作用一般有三种:呼应开篇或诗题,圆合首尾;对比前文或总结全诗,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味无穷。古诗词的方式很多,但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直笔明接,即直接抒情、言志、阐理;二是曲笔收束,用折射、暗示、象征等方法曲折表达作者的感情、寄托诗歌的主旨。

边练边悟7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碛中作

岑 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试赏析本诗末句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篇章结构特点

1)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

2)绝句的四句、律诗的四联在写作上的要求起承转合。

起,用一个话头,引出下面想说的话。

承,即紧承上句()的诗意,进一步描写或铺陈,要承接得自然、紧密;

转,意思的递进或转折,是指诗的内容宕开一笔,使诗内容更加丰富或境界更加开阔;

合,对全诗的收束,要对前面的描写起到收束的作用,要得有力,并传达出诗的思想感情,一般要在此句()点出诗意或主题。

——明点、暗示——

——正衬、反衬——

——突出、铺垫——

——直抒、间抒——

考点精练1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诗歌的首联在全诗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

考点精练2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考点精练3

从军行 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最后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二、情景关系

古人云:作诗无他端,只”“二字。我们读诗、赏诗也一样,只要抓住了”“,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在正常情况下,旧体诗、词的基本章法是先写景,后抒情。对于近体诗来说,绝句的一、二两句,律诗的一、二两联,词的上片是写景的;绝句的三、四两句(尤其是末句),律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下片是抒情部分。而词,又特别强调上下片间的过渡(过片)。当然,也有少数诗作是先抒情后写景的。

按照景与情的先后顺序:a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 b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1、先景后情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2、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升华主题,耐人寻味。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写景句结束全诗的一种方法。它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结句写景,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从而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例: 村行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考点精练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4分)

三、其他结构特点

(一)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 常见手法铺垫 、照应、过渡(承上启下)层层深入 、抑扬、线索

1、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运用铺垫,有助于渲染气氛,蓄积气势,凸现主要形象,突出主旨,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坡①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贵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貌)。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照应在古典诗歌中的运用可分为三类,即首尾照应、扣题照应、伏笔照应。照应可以使诗歌前后贯串,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对表情达意起到很大的作用。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分析本诗的诗句间是如何照应的。

3、过渡(即承上启下)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找出诗中承上启下的语句,并具体说明。

4、层层深入:

就是指诗歌在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抑扬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是行文结构方式之一,指不从正面平铺直叙,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或褒扬,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抑扬按形式可分为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两种。

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的表达效果:欲擒故纵,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设置悬念,形成波澜。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 贾生:指贾宜。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正室,汉文帝于此接见贾宜。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线索

线索是勾连全诗的脉络,从内容上来说,它在诗歌中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等。线索有理清诗文结构,揭示主题,使行文富于变化的作用。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二)古诗词主旨的体现 内容体现主旨的手法: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

1.开门见山 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这个就是诗歌的主题,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请具体分析诗歌开门见山手法的使用。

2.卒章显志

卒章显志是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例一: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例二:《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

3.以小见大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试分析以小见大手法在本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4.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注:这是诗人游览越中,有感而发写下的。春秋时,吴越两国争霸。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这首诗歌在结构上有鲜明的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巩固练习

1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杜审言,唐代诗人,唐中宗时曾被贬到极为偏远的降州。这首诗是他被贬的途中所作。

1、简析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2 鹊桥仙 夜闻杜鹃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①惊残:惊醒。②故乡:即家乡。

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3

临江仙  朱敦儒①

直自凤凰城破②后,擘钗破镜分飞③。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 ①朱敦儒:两宋之交时的词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后十四年。  ②指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兵攻占。③擘钗破镜: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离散。

这首词在表情达意上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

4

舟中晓望①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②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③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④标。

注:①这首《舟中晓望》,记录了诗人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②舳舻,一种方长船。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③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④赤城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标,山顶。

这首诗在结构上很有特点,既开门见山,又首尾呼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88dbab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4.html

《高考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技巧(学生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