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椿树介绍

发布时间:2020-01-08 08:10: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臭椿树介绍

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原名(chū),又名椿树和木砻树,因叶基部腺点发散臭味而得名。属于苦木科,是一种落叶树。它原产于中国东北部、中部和台湾。生长在气候温和的地带。这种树木生长迅速,可以在25年内达到15米的高度。此物种寿命较短,极少生存超过50年。

中文名称:

臭椿

别称:

臭椿皮、大果臭椿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无患子目

科:

苦木科

属:

臭椿属

种:

臭椿

拉丁文名称:

Ailanthus altissima

物种名源

形态特征

生态习性

地理分布

繁殖培育

经济价值

园林用途

产地分布

处方别名

与香椿区别

物种名源

形态特征

生态习性

地理分布

繁殖培育

经济价值

园林用途

产地分布

处方别名

与香椿区别

展开

编辑本段

物种名源

  臭椿,古称樗,叶片有臭味,很明显,樗得名于“臭”,“樗”字与“臭”字读音相近,“樗树”就是“臭树”,表示树叶有臭味的一类树。“椿”字又“樗”字读音相近,是“樗”字读音发生变化后新造的字,所以“椿树”同样就是“臭树”。

编辑本段

形态特征

  

  

臭椿

臭椿属共约10~15种,主产亚洲东南部。中国有6种3变种1变型。落叶乔木,树高可达30米,胸径1米以上,树冠呈扁球形或伞形。树皮灰白色或灰黑色,平滑,稍有浅裂纹。枝条粗壮。小枝粗壮。叶痕大,倒卵形,中上部全缘,近基部有1-2对粗锯齿,齿顶有腺点,内具9个维管束痕。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近基部具少数粗齿,卵状披针形,叶总柄基部膨大,齿端有1腺点,有臭味。雌雄同株或雌雄异株。圆锥花序顶生,花小,杂性,白绿色,花瓣5~6,雄蕊10。翅果,有扁平膜质的翅,长椭圆形。种子位于中央。[1]

编辑本段

生态习性

  

  

臭椿

喜光,不耐阴。适应性强,除黏土外,各种土壤和中性、酸性及钙质土都能生长,适生于深厚、肥沃、湿润的砂质土壤。耐寒,耐旱,不耐水湿,长期积水会烂根死亡。深根性。对烟尘与二氧化硫的抗性较强,病虫害较少。能耐干旱及盐碱,且生长速,对有毒气体的抗性较强,可作城市、工矿区和农村绿化树种。 根皮和茎作药用,有燥湿清热、消炎止血的效用;茎皮含树胶;叶可饲春蚕,浸出液可作土农药;种子含脂肪油30—35%,为半干性油,残渣可作肥料; 根含苦楝素、脂肪油及鞣质。用种子或根糵苗分株繁殖。[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961963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c.html

《臭椿树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