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寓言隐喻类材料作文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寓言隐喻类材料作文
所谓寓言隐喻类材料作文, 是指命题者给出一段寓言故事作为材料, 要求学生根据寓言 故事的寓意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作文。 纵观这几十年的高考作文, 这种命题方式是占有 一席之地的, 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寓言类材料作文与一般的材料作文不同之处就在于 寓意含蓄深刻,需要学生自主挖掘,而且侧面多,角度多,立意也多,这常常使考生不明所 指、无从理解, 作文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可是, 再难写的作文我们也可以找出它的内在规 律,确定它的审题立意, 寻找它的写作技巧, 从而让我们在高考写作中轻松自如。 学生要写 好寓言类材料作文,就必须审好题、立好意。下面我们就谈谈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立意探索】
一、分析形象,理解寓意。
先读材料所述的寓言故事, 分清故事的主客体, 故事的隐喻性和象征义。 必要时要理顺 其中要素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寓言具有哲理性、 讽喻性的特点, 大都是凭借生动具体的艺术 形象,让学生在领会寓意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知道善恶、认识美丑。理清寓言中主客体的 象特征和性格特征, 是把握寓意的前提和关键。 考生必须学会从分析主客体的形象特征和 格特征入手, 来理解寓言,把握寓意。 寓言类材料作文只要看懂了寓言, 抓住了寓言的寓 意,确立了作文的立意,写起来同其他话题或命题作文并无差别。
二、由此即彼,对接现实。
寓意通常带有讽喻和象征的作用,阅读材料和审题时,不妨由此及彼、 由物及人、 由现 象到本质, 进行拓展和联想, 以此来确定材料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审题时要充分发挥考 生自己的想象力,由假托的故事做相似联想,联想人生、社会等。需要注意的是,读寓言类 料,考生不能被寓言本身的情节所吸引, 那样极容易依据浅显的故事本身而写成一篇主旨 化,或者仅是故事再现的文章。
三、巧选角度,挂靠热点。
寓言类材料, 可以由多个角度入手来构思作文, 写作时不可能也不应该面面俱到, 但一 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话说、材料最丰富、感受最深、觉得最好写的一个来写。如能依 身边和新近发生的实事为依托, 放眼国家、 社会甚至整个人类来找好典型, 再联系寓言的 个角度来写,则一定具有说服力,文章就会较有意蕴。
总之, 对于这寓言类材料作文, 我们其实不用慌张,不要被它的深刻含义所吓倒, 只要 我们抓住了它的主要对象,以及它们各自有什么相应的行为、 特征、思想或结果等等, 再联 系现实,挂靠热点,我们就能够轻松地找到它们的突破点,确定我们的写作角度。
文题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 钥匙来了, 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 那大锁就啪的一声打 开了。铁棒奇怪地问: “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中的锁、铁棒和钥匙都具有象征意义。认真阅读材料,联系实 际,写一篇文章。
【立意分析】
这是一道象征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所涉及到的事物或现象已经超脱了其自身的文本含 义,带有某种象征意味。这就要求习作者能从“此”物见出“彼” 意,透过其表象看到它 的象征义,进而由“个类”事物引申到“共类”事物,由一种现象扩展到普遍现象。
一、遵循规律 力戒蛮干
钥匙了解锁的“心” ,熟悉锁的机理, 所以能轻而易举地打开锁,而铁棒不懂锁的机理, 找不到开锁的方法, 只能乱砸硬撬。 这就告诉我们,按规律办事, 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 法,事半功倍;无视规律,意志至上,胡来蛮干,只能把事情越搞越糟。因此,大到国家建 设,小到个人求学,凡事都要从找规律着手,善于看实质,学会抓关键,力戒蛮干。
二、尊重生命 以人为本
钥匙了解锁心, 以其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心,轻轻拨动,这是对锁的理解和尊重,而锁的 放则是其对这种尊重的回报; 铁棒不懂锁的心, 乱砸硬撬, 企图以强力来打开它,锁则以 己的毁坏相抗争。 人就是一把把的锁, 只有把握内心情感脉络, 才能打开对方封闭的心灵 锁。我们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而以人为本就得理解人,尊重一切生命。
三、提升自我 奉献社会
金属经过精加工而成为钥匙, 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开锁, 而只经过粗加工成为铁棒, 就只 能砸锁和撬锁, 后天不同的加工使它们有了属性上的差别, 因而功用大小就不一样。 同样是 人,有人对社会的贡献特别大, 有人对社会的贡献很一般,原因是后天的学习问题,我们每 个人都应当努力学习,改造自我,提高自己,为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
四、恪守自我 顺其自然 当锁孔堵塞无法打开时, “砸”“撬”就不失为一种手段, 这时铁棒就有了用武之地。 “砸” 和“撬”也是对当前规律的一种尊重, 是方法的一种必然选择。 更何况, 除了砸锁撬锁之外, 铁棒还有其它功用。钥匙有钥匙的能耐,铁棒有铁棒的作用,不必用钥匙的标准衡量铁棒, 铁棒也无须向钥匙看齐。天生万物,各得其宜,人应当恪守自我,各安本分。
五、认清自我 谨防昏热
钥匙是开锁的工具, 但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 如果换成另外的锁, 钥匙就像铁棒一样, 对锁无能为力, 甚至连铁棒都不如, 因为铁棒虽然不能把锁打开, 但它凭借自己的重量和长 度,把锁砸开撬开,而钥匙就没有这样的能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 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认清自我,谨防头脑发昏。
六、官场多机巧 骗术讨人欢
可以来一点逆向思维: “锁”自然要靠“钥匙”来打开,但最了解“心”的“钥匙”一 是正面形象么?懂得官场“机巧” 、轻易地讨得领导欢心的人,难道不应该成为我们讽刺 和鞭挞的对象么?而那些 “费了那么大的力气” 、苦干实干的人往往打不开领导的“心” ,得 到上级的肯定和表扬,这不值得我们深思么?
范文精选】

对话与对抗
某生
公元 2008 11 3 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一行 70 余人踏上宝岛台湾,开始了 人久盼的协商之旅,举世瞩目,神州欢呼。结束对抗,增强沟通,这是两岸同胞的福音,这 是人类理智的胜利。
在历史面前, 人类常常是知错不改的孩子, 视敢于对抗为英雄, 以为靠武力就能让人臣 服脚下。 诺亚方舟上的鸽子衔回橄榄枝, 却依旧不能让人类停止厮杀。 总有一些人还像在原 始森林里时一样天真,以为蛮力就可以改变一切, 披上种种神圣的外衣,假神之名宣战,祸 人民。
巴基斯坦主动请缨的“人体炮弹” ,以色列哭泣的孩子,车臣的黑衣少妇,都以为痛苦 根源在于敌手,而不是自己心底的欲望。征服的欲望是森林里的火,一旦燃就势不可挡。 为什么总是没有人明白, 神的慈爱是让众生平等 ,让众人拥抱。 以神之名争夺一座耶路撒冷, 到了又怎么样?神在天上注目, 看到一片废墟, 他的世界他的人民牺牲于战火之中, 他真 会开心?如果会,那他就不是神,而是撒旦。
大锁再牢固,一把配套的钥匙就能打开; 铁棒再坚硬,一只小锁也撬不开。 辩证法告诉 我们,矛盾是普遍的。矛盾就是麻烦,就是锁;麻烦之锁,也只有和平的钥匙才能打开。可 什么人类为什么不懂这简单的道理,偏要用铁捧去撬去砸而不使用唾手可得的和平的锁 钥?历史一再重复这种悲剧, 而哭泣之后人类又慢慢地忘记哭泣的理由, 重新捡起地上的石 头互相斗殴。
爱因斯坦说: “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使用的是什么武器,但第四次世界大战一定是 使用石头。”人类的先进文明如果是为了助长心中征服的欲望,那么人类终将会毁于自己的 上。 世纪伟人敲响的警钟日渐微弱, 战争的叫嚣伴着炮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震荡。 日本 拜靖国神社,涂改教科书;美国轰炸南斯拉夫,攻打伊拉克
所幸的是中国人醒了,他们在世界讲坛上高声疾呼,放下武器,用锁钥代替铁棒, 用对 代替对抗,并且尝试着用自己倡导的这种方法来处理两岸同胞的历史麻烦。
这是中国的明智,也是世界的曙光!
【点评】 锁象征人类的矛盾和麻烦,铁棒象征战争手段,钥匙象征和平对话,类比恰当,切合题 意。文章从处理两岸关系入手, 从战争与和平的角度展开议论,占据了立意的制高点, 旁征 博引,连类取譬,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堪称美文。
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人带鸡蛋在市场贩售 , 他在纸板上写着: “新鲜鸡蛋在此销售。 ” 有人过来对他说: “老兄,何必加‘新鲜'两个字,难道你卖的鸡蛋不新鲜吗?”他一 想有道理,就把“新鲜”两个字涂掉了。不久,又有人对他说: “为什么要加‘在此'呢? 你不在这里卖,还会去哪儿卖?”他也觉得有道理,又把“在此”涂掉了。一会儿,一个老 太太过来对他说: “‘销'是多余的,不是卖的,难道会是送的吗?”他又把“销售”擦掉 了。这时来了一个人,对他说: “你真是多此一举,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鸡蛋,何必写上‘鸡 '两个字呢?”
结果他涂掉了所有的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

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分析】
“他” 基于做广告的目的写了一句话, 四位路人给他提出了建议。 从称谓上看, “他” 为老兄,可见是善意的;从语气看,他们提建议的语气都很坚决。于是, “他”觉得这些建 议都有道理, 就采纳了。 但这些建议其实背离了 “他” 原来的目的。 结果很荒谬, 事与愿违, 用作广告的这一句话就全被涂掉了。可见, “他”是一个缺少主见的人,容易被别人的看法 左右;而“他”觉得别人的建议是合理的,原因就在于“他”做事的目标不明确,因此在权 衡他人意见时没有主见。
这是一个哲理故事,整体上揭示了坚持主见与采纳他人建议的辩证关系,具体可以从 “他”、路人和材料整体三个角度切入。从“他”的角度看,立意可以有:做事要有主见, 要被他人的意见左右; 做事要有明确而坚定的目标; 不要因别人的善意而失去自己的目标; 学会从实现目标的角度来权衡他人的看法。从路人的角度看,立意可以有:多点自我思考, 点自以为是;学会提富有建设性的建议。从材料的整体看
,立意可以有:正确处理主见与
建议的关系;如果背离了最初的目标,局部的合理性可能转变为整体的荒谬性。
范文精选】
周围的聪明人
某生
“新鲜鸡蛋在此销售” , 这是一条简洁明了的告示。先有路人批评多了“新鲜”二字, 后有路人批评多了“在此”二字,再有路人建议取消“销售”二字,最后有路人建议干脆涂 仅剩的“鸡蛋”二字,于是一条好端端的告示就彻底消失了。 如果再有路人批评他懒得连 一条告示也不写,他该怎么办呢?
不说卖蛋人的无主见, 单说这些路人, 批评能不能多点自我思考, 少点自以为是呢?你 那点意见固然有一定的道理, 可卖蛋人的初衷也未必就没有道理, 何必以一己之见去否定别 人的行为呢?
日前,复旦大学 177 名学生给上海高院写“求情信” ,为“复旦投毒案”犯罪嫌疑人求 情“免死”,立即遭到网民的批评,有人骂他们是“善恶不分” ,有人说他们是“干扰司法” 而当年药家鑫被判死刑时, 他所在的学校表态支持法院判决, 网上立刻有人指责他们是急于 划清界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求情不是,求法也不是。其实,这并奇怪,这就是自 由,这就叫百花齐放。
不过, 问题还有另一面。 改革开放让国人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言论自由, 而互联网的出 现又为这种自由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但是,面对自由, 我们会享用吗?不谈网络推手的别有 用心, 就是许多并无恶意的人们,也往往好批评而欠思考,在他们的思维里,似乎只有敢于 评,只有敢于发表不同声音, 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 才能说明自己的深刻。 至于愤青一族, 用成见看待社会,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变批评为批判,视批判为革命,以发泄为能事,其 害就更不可小视了。
马云有一段微博,指出“我们周围聪明人真多” ,他们“不批评指责,不上纲上线,会 得自己毫无观点。站左,右边骂。靠右,左边怒。站中,两边骂。养了几盆花就当园艺专 家,看了点网络传闻就开始评点世界走向。 ”真是入木三分,一针见血。

据说, 马克思最喜欢的座右铭是怀疑一切。 怀疑是探索精神的体现, 但是怀疑不是简单 的否定,彻底的批判,而是对对象的重新审视,是思考,是探究,它与什么都不相信的随意 评完全是两回事。没有怀疑精神,人云亦云,那是可悲的;什么都不相信,盲目怀疑,轻 率否定,随意批评,同样是可悲的。
我们不能剥夺人们批评的权利, 那是多少先烈圣贤牺牲与奋斗为我们争得的权利, 而且 批评还是一种监督,是一种防范,是真理的助推器。但是,对于批评者来说,我们要学会批 评,高扬理性的大旗,担起肩头的责任,做一个负责的批评者,不做马云所说的聪明人。
【点评】
文章先简述材料,略评卖蛋者,然后将笔锋转向“路人” ,联系种种随意批评的现象, 掘思想根源,分析社会危害,最后提出正面主张,全文思路清晰,论述集中。在阐述过程 中,注意运用辩证说理的方法,辩证全面,很有说服力。文章在材料使用上有两个特点,一 是选择热点素材, 比如为死刑犯求情、 马云所论及的愤青问题, 都是当前社会关注度极高的 问题;二是典型性事例和普遍性事例相结合, 比如对复旦的求情和药家鑫所在的学校表态的 批评,具体典型,而愤青只概述普遍性的现象,并无具体人物或事例。
文题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一片曾经丰饶的土地逐渐变得贫瘠,许多动物陆续离开了这里。
小鸟对蚯蚓说: “我也要走了,你不走吗?”蚯蚓说: “我还是想留在这里。 ”小鸟拍 翅膀,依依不舍地飞走了。蚯蚓看了看小鸟的背影,继续埋头松土。
甲虫从远方赶来,和蚯蚓一起忙碌起来。
几年之后, 小鸟回来了, 带着一群伙伴, 它们嘴里衔着各种各样的种子。小鸟惊讶地发 现,这片土地已经变得松软,还长出了小草。蚯蚓说: “你离开的这段时间,甲虫和我一起 土堆肥,这里渐渐变好了。
小鸟和伙伴们把种子播撒在大地上。大地上开满了鲜花,蝴蝶和蜜蜂也来了。
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 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立意分析】
分析这则寓言材料的时候, 我们需要注意两个时间点: 第一个时间点是 “一片曾经丰饶 的土地逐渐变得贫瘠” ,对应的事件是 “许多动物陆续离开了这里” ;第二个时间点是 “大 上开满了鲜花” ,对应的事件是“蝴蝶和蜜蜂也来了” 。在材料中,不同动物的做法也不尽相 同,小鸟先是离开了,后来衔着种子,带着一群伙伴回来,蚯蚓一直在埋头松土,甲虫从 方赶来和蚯蚓一同忙碌。 事实上这也是我们在解决材料作文的思路, 把时间和事件, 人物 事件捋顺, 观点和立意的方向也就在其中。 特别是面对这种哲理故事, 需要读懂每一个事 背后代表的深层意蕴。
土地变得贫瘠, 象征着环境恶化, 结合整则材料, 这里的环境其实指社会环境更多一些, 如果写环保类会容易导致偏题。 同时这一点也是整个材料的背景, 三种动物的行为都是依托 于这一背景来实现。
从小鸟的角度来看, 它也一样选择离开这片贫瘠的土地, 但是最终在它寻找到好的环境, 找到好的方法的时候, 它并没有忘却自己的故乡, 依然想着回来。 这可以让我们想到许多归

国华侨。从甲虫的角度来看,它更象征着周围的帮助,例如历史上我们非常熟悉的白求恩, 们在最艰难的时期所获得的国际上的帮助, 投身落后地区的村官、大学生、教师们。 从蚯 的角度来看, 它象征着一种坚守的精神,我虽然知道这个地方贫瘠, 这个地方落后, 可我 先尽我的力量去改造它,去改变它,我也不知道要多久的时间。 这种坚守,能让我们联想 “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清末民初实业家张謇,还有两弹元勋邓稼先等等。
再看到两个时间节点,环境不好,人才不断流失,环境变化,人才纷纷来投,而我们也 知道, 蜜蜂和蝴蝶都有传粉之能, 慢慢就会让环境越发繁荣, 所以这一点也可以给我们提 一个立意:优质的环境对人才引进很重要, 而人才又能改造优化环境,两者缺一不可,互 为成全。
立意角度较多,理解了每一个事物的含义,结合现实情况,去看个人、城市、社会乃至 家,整体的立意就能较为深刻。但不建议走环保路线,落笔点难抓,易于跑题。
1.从整体上来立意:
其实就是根据寓意, 结合现实来提出自己一个观点就可以了。 比如: 个体通过自己合适 的方式方法回馈母体,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家一起生活,要一起努力协作,建设 大家共同家园;等等。
2.从某个角度来立意:
从小鸟的角度来立意,可以有: 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服务。 从蚯蚓的角度来立意,可 以有:坚守 + 努力,定会改变。从甲虫的角度来立意,可以有:来了,就要融合,就要发展。
从大地的角度来立意,可以有:包容万物,定会迎来改变。 范文精选】
为杨振宁一辩 某生
读着小鸟飞离贫瘠的土地而后复归的故事, 颇有感触, 让我一下子想到杨振宁。 去年杨 振宁、 姚期智两位院士转入中国国籍,曾引发舆论热议, 时至今日,网上仍然不时传出对两 位院士的贬斥之声, 责问他们当初为什么要放弃中国国籍, 为什么不能像邓稼先一样在祖国 最困难的时候坚守在国内。这种论调高则高也,不过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让人难以信服。 诚然,当许多动物陆续离开这里的时候,蚯蚓坚持留在这里,和远方赶来的甲虫一起, 辛勤地忙碌着,让家乡的土地变得松软起来,他们是建设家乡的头等功臣,谁也不能忘记。 但是, 小鸟在离开家乡的时候是依依不舍的, 几年以后是带着一群伙伴回来的, 而且它们嘴 里衔着各种各样的种子。 当这块土地重新开满鲜花, 蝴蝶和蜜蜂也来了的时候, 我们应当知 道,这块土地的重新繁荣,是蚯蚓、甲虫和小鸟共同作用的结果。
同样, 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 那些坚守在祖国这块土地上的无名劳动者, 有名的杰出人 物,甚至那些视中国为第二故乡的国际友人, 他们是建设祖国的一等功臣, 他们的名字永远 地刻在历史纪念册上。 但是杨振宁在离开祖国求学和发展的过程中, 甚至在加入美国国籍的 时候,也没有忘记祖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祖国人才培养方面做过许多有益的工作, 退休之后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 带着极为丰富的智慧主动回国工作, 并终于选择转入中国 籍,这其实也是一种可贵的爱国精神,同样不容否定。
在判断爱国与否的问题上, 人们常常陷入一种唯心的机械论, 似乎坚守故土才是爱国的,

出国的或是出国不归的就难以称得上爱国。 按照这样的逻辑, 故事里的甲虫也并不可敬, 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家乡坚守, 要到这里和蚯蚓一同奋斗呢?那些来华援助我国经济建设的外 国专家也不可敬, 他们为什么不在自己国家里好好工作呢?人是现实的, 首先要解决自身的 生存和发展问题, 小鸟飞离这里是为了寻找生存发展之所, 甲虫到这里来也是因为这里适合 它的生存和发展, 走出去或是被请进来, 决定因素往往不是爱国与否, 而是怎样更有利于自 己的生存和发展, 自己的生存都解决不了, 何谈爱国?当杨振宁以超级物理大师身份回国的

时候,他对祖国的贡献就与一般人不可同日而语了。
中华民族这块曾经丰饶的土地一度贫瘠了, 如今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四化大业需 要大家一起出力,我们欢迎更多的杨振宁从海外归来,加入我们的新长征队伍。
【点评】文章先高度概括寓言故事,引出人们对杨振宁的非议,表明态度,领起全文; 着分析寓言故事里诸角色的作用, 突出小鸟的价值所在, 作为类比论证; 然后对照现实进 分析,肯定杨振宁归国的意义;再揭示非议杨振宁错误的实质, 指出其机械论的本质;最 后站在时代高度号召作结。文章针对非议杨振宁展开议论,取材独特, 角度新颖。 将对寓言 故事的分析和对杨振宁的辩护融为一体,以虚证实,说理充分,论证有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962d69329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d.html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寓言隐喻类材料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