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庄子(4):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辨

发布时间:2019-06-24 12:21: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遥望庄子(4):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辨

1

庄子在《逍遥游》篇中,用了很大的篇幅论述“有用无用”之辨。

先说到“尧让天下于许由”的事。

尧帝因为觉得自己的光亮和日月比起来,就像一个小火把一样,而感到十分惭愧,要把天下让给许由。

许由何许人也?许由,字武仲,尧舜时代的一位贤人,当时一位高尚清节之士。传说他曾是尧、舜、禹的老师,后人因此称其为“三代宗师”。

尧帝在位时,他率领许姓部落在今天河北省的行唐县许由村一带活动。今天的河北行唐,是许由的故里,而成为中国最古老的县之一。

尧帝得知许由贤德,便想禅让帝位给许由。许由听到后,认为这简直是对他的一种耻辱,便跑到颍水河边洗他的耳朵,从此隐居山林,死后葬于箕山之巅。因此,他也成为中国古代隐士中最早名声显赫的一位。

庄子在《逍遥游》篇中这样写道:许由曰:“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许由是说,鹪鹩在深林中筑巢,只要一根树枝;鼹鼠在河里饮水,只要喝饱肚子。天下对于我,有什么用!

2

庄子没有直接就此事发表评论,他是借一个叫“连叔”的人的口说:“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庄子是说,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他们用身上的尘垢糟粕就能将儒家尊崇的尧、舜陶铸出来,天下对他们有什么用?他们又哪肯纷纷扰扰,以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业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庄子又借“连叔”的口打了一个通俗的比方。他说,有个宋国人,采购了一批精美的帽子,要到越国去卖,而越人的风俗是剪光长发,身刺花纹,帽子对他们毫无用处。

并由此说,尧虽然治理天下百姓,使海内政治清平,人民生活幸福,但如果他见到这些得道的人,一定会神情怅然,而忘掉自己所拥有的天下。

庄子借用这样的对话和故事,是为了进一步说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想引导世人去体悟,天下“无用”不是真的无用,不是我们世俗人们功利眼中的“有用无用”。

世界万物皆有其本性,而“有用无用”只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结论。人们因为有了偏见好恶,才有了“有用无用”的概念。若能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心中没有任何自我执着的意识,行止上化育万物而不为己功,居位上让国泰民安而百姓不知有之,完全顺应自然的规律,有用无用又有何差别?

3

这是庄子关于“有用无用”的第一层分辨。

庄子并未就此“罢休”,为了说清“有用无用”之辨,极会讲故事的庄子,又开始拿他的好友惠子“开涮”。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粒大葫芦种子,我种下后结出了一个巨大的葫芦,可以容纳五石。这么大的葫芦,用它来盛水,因质地太脆而无法承受水的重量,把它一剖两半做成瓢,又太平浅了,无法容纳东西。我想来想去,只好把这个虚大无用的东西砸了。

庄子听后,立马批评惠子。天下没有你这么傻的人,你太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了!你有一个可容纳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腰间而漂游江河湖海呢?你的眼光太短见了,思想太僵化了,心地太浅陋狭隘了!

庄子越说越来劲,又开始对惠子大讲他肚子里的故事。

他说,宋国有一个人,他的家族世世代代都是以漂洗丝絮为职业,他特别擅长制作一种防止手脚冻裂的药膏。

有个客人听说他有这个本领,跑去请求用一百两黄金来买他的药方。这个宋国人便召集全家商量说:我家世世代代靠这种药从事漂洗丝絮,一年所得也不过几两金子,没什么大用,现在卖掉这个药方,马上就可以得到一百两黄金,我们把它卖掉吧。

这个客人买到药方以后,立刻就去游说吴王。而当时吴国正逢越国设难,吴王就命他为将,他便选择在冬天的时候跟越国展开水战,吴国将士因为用了这个防止手脚冻裂的药膏,而大败越国。回来之后,吴王割地封侯奖赏了他。

庄子说,同样是一个防止手脚冻裂的药方,有人能靠它得到割地封赏,有人却只会用于漂洗丝絮,这是因为使用方法不同啊,不知道无用的大用啊。

4

惠子听到这里,估计都快要郁闷死了。但惠子也很有意思,还要跟庄子说道说道。

惠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人们都叫它“臭椿”,它的树干上有许多疙疙瘩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不合规矩和取材的需要。它长在路边,连木匠都不看它一眼,大家都鄙弃它,大而无用。

也难怪庄子经常挖苦、批评惠子,不挨批才怪?

庄子说,你难道没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它们低着身子,匍匐在地,等待那些出洞觅食和游玩的小动物,东跳西窜,不避高下,不承想会落入到捕猎的机关陷阱,而死于网中。你再看那犛牛,庞大的身躯就像天边的云,本领非常大,但是却不能捕捉老鼠。

如今你有这么大的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你为什么不把它栽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然后悠然自得地徘徊在它的旁边,逍遥自在地躺在它的底下。这该有多舒服啊!

还有,大树因此也不会遭到斧头的砍伐,世上也没有什么东西会伤害它。它就是因为没有什么用处,一生才没有遭受什么困苦啊。

5

庄子在这里至少讲到了四层意思:一是从不同的维度,看到了这颗无人问津的大树的直接用处;二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了世人眼中有用的无用之处,比如善于捕食的野猫和黄鼠狼,比如大如天边之云的犛牛;三是用不同的思维方式,看到事物了的辩证之处,一切事物既是无用又是有用,既是有用又是无用;四是用超越世俗的智慧,看到了无用的最大用处,比如被木匠和世人鄙弃的臭椿,却因此免除了斧头的伤害。

我觉得庄子远远不止是在引导人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也远远不止是教育人们学会套用哲学的公式,辩证地看待世间的事物和现象。我觉得仅仅做到这些并非难事,稍有逻辑的人应该都可以。

庄子是智慧的庄子,庄子是通透的庄子。

他说的“有用”并非真的有用,比如宋人卖往越国的那批精美的帽子;他说的“有用”又是真的有用,比如那个能防止手脚冻裂的药方。

他说的“无用”并非真的无用,比如惠子手头那个巨大的葫芦,比如那颗世人鄙弃的臭椿;他说的“无用”又是真的无用,比如齐威王要给他的高官厚禄,比如惠子视之如宝的相位。

世人说有用,他便说无用;世人说无用,他便说有用。

6

这是庄子关于“有用无用”的第二层分辨。

庄子如此良苦用心,就是试图开导人们,小用不如大用,大用不如无用,只有“无所可用”,才能“物无害者”(没有什么东西会伤害它),才能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处,享受绝对自由的逍遥游。

庄子的逍遥,是“无待”的逍遥。这样的逍遥,不是他的肉体不受物理的、化学的、自然的条件限制而能上天入地,而是他在精神上打破了常人知性的遮蔽,不再受“成心”的限制,而悠闲自得于他的逍遥世界。

这种境界,世间几人能懂?更别说做到。

看看世间,多少人终其一生,用从头到尾的时间,以功利的标准看“有用无用”,并热衷于事物的“有用”,而终生被其奴役。

又有多少人,被头上的那点“有用”的光环和身边那点“有用”的利益累得半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9a5ee8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3d.html

《遥望庄子(4):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