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目录
学校概况....................................................................5报告说明....................................................................6第一章2020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8
一、2020届毕业生规模结构................................................8
(一)性别与生源结构.................................................8(二)各院系/专业结构................................................9二、2020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和就业率.......................................11(一)2020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析.....................................11(二)毕业生总体就业率..............................................14(三)分院系/专业就业率.............................................14(四)不同困难生类别就业情况........................................16三、2020届毕业生就业特征分布...........................................17
(一)就业单位性质分布..............................................17(二)就业单位行业分布..............................................18(三)工作职位类别分布..............................................19(四)就业地域分布..................................................20
第二章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关分析.........................................24
一、2020届毕业生就业过程分析...........................................24
(一)求职影响因素分析..............................................24(二)就业途径......................................................24二、单位就业相关分析....................................................25
(一)就业现状满意度................................................25(二)工作岗位与专业相关度..........................................26(三)薪资水平......................................................27(四)职业匹配度....................................................28(五)工作稳定度....................................................29(六)工作强度......................................................29(七)工作其他方面的评价............................................30
第三章2020届毕业生专项就业分析.............................................31
一、2020届毕业生创业情况分析...........................................31
(一)创业的基本情况................................................31(二)创业的原因....................................................31(三)创业的反馈....................................................32二、2020届毕业生国内升学分析...........................................33
(一)国内升学基本情况..............................................33(二)国内升学的原因及升学一致性....................................35三、2020届毕业生出国/境情况分析........................................36
(一)出国/境基本情况...............................................36(二)出国/境的原因.................................................38四、2020届毕业生未就业情况分析.........................................39

2


(一)未就业基本情况................................................39(二)未就业原因....................................................40

3


(三)未就业反馈....................................................40
第四章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43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43二、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43三、做好疫情期间稳就业工作,提升服务效能................................44四、拓展就业市场,搭建招聘平台..........................................45五、深化协同育人,聚合优势资源..........................................45六、强化双创建设,深化就创融合..........................................46七、建立长效机制,实施精准帮扶..........................................46八、严格就业统计,落实就业核查..........................................47第五章2018-2020届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49
一、就业率趋势分析......................................................49
(一)毕业生就业率变化分析..........................................49(二)毕业生分届别分性别就业率变化分析..............................49二、就业流向趋势分析....................................................50
(一)升学、出国(境)变化分析......................................50(二)就业单位性质、行业变化分析....................................51三、就业调研数据趋势分析................................................52第六章2020届毕业生对教育教学的评价与建议...................................54
一、对专业就业市场的反馈................................................54二、对母校就业创业服务的评价与建议......................................54
(一)对母校就业服务的评价..........................................54(二)对母校就业服务的建议..........................................55三、对母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反馈............................................56
(一)对母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评价......................................56(二)对母校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评价与建议............................56(三)对母校的推荐度................................................58
第七章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和学校的评价..........................................59
一、单位疫情下的校园招聘市场............................................59
(一)用人单位基本情况..............................................59(二)疫情对用人单位校招的影响......................................61(三)招聘基本情况..................................................61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63(一)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63
(二)对毕业生的各项表现评价........................................63三、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与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66
(一)对高校就业服务的评价..........................................66(二)对高校就业服务的反馈..........................................66(三)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反馈..........................................67
第八章2020届毕业生教育教学反馈.............................................68
一、总结...............................................................68
(一)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基本稳定......................................68(二)毕业生就业质量良好............................................68
4



(三)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卓有成效................................69(四)毕业生留陕就业情况良好........................................69二、建议...............................................................69
(一)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69(二)加强社会实践,提升毕业生综合实力..............................70(三)加强就业指导,提升毕业生求职技能..............................70

5



学校概况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博通资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新型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学院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百年名校优质的学科资源、雄厚的师资力量、规范而严格的教学管理优势,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设有电气与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系、机械工程系、经济系、管理系、外语系、艺术系、护理系、传播系、土木建筑工程系等10个系,4个教学部,17个研究所,33个本科招生专业,形成了以工科类、经管类专业为支撑,以艺术、文学、医学类专业相配合协调的多学科结构。
学院秉承西安交通大学优良的办学传统,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计划,构建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育人为宗旨,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保证基础,强化实践,注重能力,提升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以培养基础好、技能强、素质高的可持续发展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着力构建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按学科大类打好基础,按就业方向安排模块,使学生横向可转移、纵向可提升,形成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拓展提升体系”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继续弘扬好、传承好“西迁精神”,扎实进“125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的实现,步开展“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切实保证人才队伍质量提升工程、教学改革成果培育工程、科技研发推进工程、办学资源拓展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五项工程落地生根。经过十到二十年的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一所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独立学院运行机制优势充分发挥,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优势突出,育人环境优良,校园设施先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应用型大学!

6



报告说明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既是民生,也是国计,事关广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关高等教育健康发展。2020年,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稳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拓宽就业创业渠道,优化就业创业服务与指导,多措并举,力促毕业生充分就业,就业质量稳步提升。为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积极发挥就业状况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作用,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预警机制,健全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根据《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精神,遵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文件要求,学校编制和正式发布《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内容包括2020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举措、就业质量相关分析、就业发展趋势分析、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部分。
报告数据来源于三个方面:
1.《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数据库》。该数据库详细记录
了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2020届全体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包括毕业生个人及其就业单位详细情况。
2.《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问卷》。该数据来本
校的统一调研。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为1036份,调研统一截止时间为2020831日。
就业意向的调查包含毕业生的就业地区、就业单位类型、就业薪资待遇等方面的期望,以及毕业生的就业心态;
择业过程的调查内容包括求职经历分析(获得机会数/求职成本/求职周期就业信息来源、成功择业的重要因素等方面;
就业质量调查内容包括就业现状满意情况、工作与专业相关情况、人职匹配情况、工作稳定情况、工作压力情况,以及工作稳定情况和薪酬待遇方面;

7


就业专项分析调查包含创业、继续深造情况和未就业的原因等方面。就业对教育教学的评价及反馈,对学校就业服务的评价及建议等方面。
3.《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企业调研》。调研截止10
25日,调研回收有效问卷268份。调查内容包括用人单位招聘基本情况、毕业生就业能力评价、满意度评价以及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反馈意见等。

8



第一章2020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2020届毕业生规模结构

(一)性别与生源结构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2020届毕业生共2731人。其中男生毕业生1219人,占比44.64%;女生毕业生1512人,占比为55.36%。男女比例为:1:1.24
分生源地来看,陕西省内生源1947人,占比71.29%;外省生源784人,占28.71%。省内省外生源比例1:0.40。详见以下图表。


省外28.71%
女生55.36%
男:女1:1.24
男生44.64%
省内:省外1:0.40
陕西省71.29%


1-12020届毕业生性别结构(左)和生源结构(右)
1-12020届毕业生性别与生源结构
单位:人数(人),比例(%
生源陕西省外省总体河南省甘肃省江苏省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四川省

8633561219343749362122911
10844281512其他省份生源5642283642243128
9
总计194778427319079777263464039
比例71.2928.71100.003.302.892.822.642.311.681.461.43



福建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青海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
湖南省安徽省浙江省天津市云南省贵州省吉林省重庆市湖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广东省上海市北京市江西省总计

2410717147799535
625331
1219
152323998754774714111321512
39333026231514141312109776644422731
1.431.211.100.950.840.550.510.510.480.440.370.330.260.260.220.220.150.150.150.07100.00
(二)各院系/专业结构
分院系来看,2020届毕业生分布在10个院系中,毕业生人数较多的院系有管理系(80329.40%和电信系(40314.76%,人数较少的为传播系(78人,2.86%。详见下表。
1-22020届毕业生各院系人数及比例
单位:人数(人),比例(%
院系管理系电信系经济系护理系机械系计算机系艺术系土建系外语系传播系总计

人数803403382253211197173121110782731
10
比例29.4014.7613.999.267.737.216.334.434.032.86100.00


分专业来看,2020届毕业生分布在36个专业中,毕业生人数较多的有会计学专业(435人,15.93%、护理学专业(253人,9.26%)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77.58%。详见下表。
1-32020届毕业生各专业人数及比例
单位:人数(人),比例(%
所在院系

管理系
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小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电信系
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兴)
小计

经济系
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政学经济统计学
小计

计数项:专业
435126736145402380320713024222040317411364313822532531524910211595035292419756433524
比例15.934.612.672.231.651.460.8429.407.584.760.880.810.7314.766.374.142.341.1413.999.269.265.571.790.377.732.161.831.281.060.887.212.051.571.280.88

护理系

机械系
护理学小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能源与动力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小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小计


计算机系

艺术系
环境设计书法学视觉传达设计
动画

11




中国画小计土木工程
土建系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小计英语
外语系
商务英语日语小计网络与新媒体
传播系总计
传播学小计
1517398231215535201104533782731
0.556.333.590.844.432.011.280.734.031.651.212.86100.00





二、2020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和就业率

就业率是反映大学生就业情况和社会对学校毕业生需求程度的重要指标和参考依据。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格核查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通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及就业统计分类:就业率=协议合同就业率+创业率+灵活就业率+升学率。协议合同就业率=协议合同就业数/毕业生总数;创业率=自主创业数/毕业生总数;灵活就业率=灵活就业数/毕业生总数;升学率=升学数/毕业生总数;未就业率=未就业数/毕业生总数。
(一)2020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析
从毕业生就业去向来看,截止到2020111日,2020届毕业生协议合同就业率为64.48%,自主创业就业率为0.51%,升学率为4.43%,灵活就业率为9.45%,未就业率为21.13%。详见下图。

12




升学4.43%
灵活就业9.45%

自主创业0.51%


未就业21.13%

协议合同就业
64.48%


1-22020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近一步分析2020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协议合同就业的毕业生有1761人,其中包含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国家基层项目、地方基层项目、应征义务兵以及出国、出境工作;灵活就业258人,包含其他录用形式就业以及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共14人;升学共121人,包含国内升学和出国、出境升学。详见下表。
1-42020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单位:人数(人),比例(%
类别

毕业去向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协议合同就业
国家基层项目地方基层项目应征义务兵出国、出境工作

人数1590
人数比例就业人数就业率

143
11
176164.482

1412526148635577
25814121577
9.450.514.4321.13
--




215478.87
灵活就业自主创业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自由职业创业升学出国、出境升学
未就业
总体
升学未就业
--
27312731100.00%
注:依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格核查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通知》中的统计标准计算的。

具体各专业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如下表所示。

13


1-5各专业2020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单位:比例(%
专业会计学护理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财务管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金融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
网络工程工商管理物流管理能源与动力工程
财政学市场营销软件工程英语物联网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商务英语环境设计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经济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测控技术与仪器
行政管理网络与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
日语动画自动化书法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传播学中国画总计
灵活就业0.2310.289.660.0017.1110.009.208.160.0017.700.004.110.0010.2010.942.228.5716.363.452.508.5730.368.703.230.009.090.0040.0031.4320.0020.8316.6732.560.0042.4220.009.45
升学3.221.984.353.973.296.926.326.123.802.656.008.226.566.120.002.220.009.090.000.0014.293.574.350.0012.500.008.702.220.0010.000.0012.5011.630.0012.126.674.43
协议合同就业
76.7867.5972.9577.7863.8270.0045.4070.4178.4844.2592.0058.9068.8571.4353.1375.5688.5754.5582.7657.5060.0035.7178.2658.0675.0081.8269.5733.3342.8660.0041.6737.5020.9380.0021.2120.0064.48
自主创业0.000.400.001.591.320.000.001.022.530.882.000.000.000.000.002.220.001.8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330.000.006.670.51
未就业19.7719.7613.0416.6714.4713.0839.0814.2915.1934.510.0028.7724.5912.2435.9417.782.8618.1813.7940.0017.1430.368.7038.7112.509.0921.7424.4425.7110.0037.5033.3332.5620.0024.2446.6721.13

14



(二)毕业生总体就业率
截止2020111日,学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78.87%,其中男性毕业生就业率为80.07%,女性毕业生就业率为77.91%。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届毕业生就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整体来看,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仍保持在78.00%以上,毕业生就业情况较为稳定。详见下图。



男性毕业生就业率
总体就业率
1-3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
女性毕业生就业率

(三)分院系/专业就业率
分院系来看,2020届毕业生中,计算机系、土建系和机械系就业率较高,分别为91.88%86.78%85.78%。详见下图。
100.00%
91.88%
86.78%85.78%85.61%90.00%83.64%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

80.24%78.58%
75.64%


67.63%
62.83%






1-4各系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
15



分专业来看,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00%及以上的专业有5个,分别是网络工程专业(100.00%、软件工程专业(97.14%、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91.30%、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90.91%)和日语专业(90.00%。详见下表。
1-6各专业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
单位:人数(人),比例(%
所在院系

专业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就业人数
25342018011316161055218349243746203813043513450252141741061921841829451539
16
专业总人数
3345222071302024126732343540456125310152495935502924641131743123982035552456
就业率75.7675.5690.9186.9686.9280.0066.6783.3371.2378.2680.2360.0082.2275.4180.2480.0085.5387.7686.4497.14100.0086.2187.5064.0665.4960.9261.2991.3085.7190.0082.8681.8262.5069.64
传播系
电信系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兴)
自动化


财务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
管理系
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护理系
护理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机械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能源与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计算机系
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经济系
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经济统计学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土木工程日语
外语系
商务英语英语动画环境设计

土建系


艺术系





总计

视觉传达设计
书法学中国画

262982154
3543152731
74.2967.4453.3378.87
(四)不同困难生类别就业情况
2020届毕业生中,困难生有55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0.32%。其中家庭困难毕业生435人,就业358人,就业率为82.30%;就业困难和家庭困难毕业120人,就业107人,就业率为89.17%。困难生就业率高于非困难生就业率,说明学校充分重视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相关帮扶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详见下图。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0
非困难生
就业人数总人数就业率
1689217677.62%



家庭困难35843582.30%


就业困难和家庭困难
10712089.17%
100.00%90.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
总计2154273178.87%


1-52020届不同困难类别毕业生就业情况
2020届毕业生中,汉族毕业生2664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97.55%,汉族毕业生就业率为78.94%;少数民族毕业生6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45%,少数民族就业率为76.12%。详见下图。

17


30002500200015001000500




0就业人数总人数就业率
汉族2103266478.94%
少数民族
516776.12%
总计2154273178.87%
100.00%90.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

1-62020届不同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

三、2020届毕业生就业特征分布

本部分主要分析毕业生的就业特征,包含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就业行业分布、就业工作职位分布和就业地域分布等。分析的毕业生主要是毕业去向为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1590人)和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143人),以及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的毕业生(252人),只分析这类毕业生共1985人。
(一)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从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来看,2020届毕业生在“其他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最多,占比74.86%;其次是“国有企业”,占比16.17%。详见下图。
0.00%

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74.86%


国有企业

其他企业其他事业单位医疗卫生单位中初教育单位
其他机关
高等教育单位
三资企业城镇社区
部队
3.17%2.72%1.01%0.71%0.65%0.35%0.25%0.05%0.05%


16.17%
0.00%

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
1-72020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18



(二)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从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来看,2020届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为“批发和零售15.01%13.05%)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64%。详见下表。

0.00%
4.00%8.00%12.00%16.00%20.00%

批发和零售业
15.01%
建筑业
13.05%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1.6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9.92%
教育
9.67%
制造业
8.97%
卫生和社会工作
6.55%

金融业
3.98%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3.3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7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57%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47%
房地产业
2.42%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81%
住宿和餐饮业
1.51%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46%
农、林、牧、渔业
1.41%
采矿业
0.96%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0.55%

0.00%
4.00%
8.00%
12.00%
16.00%

1-82020届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19
20.00%



(三)工作职位类别分布
从毕业生工作职位类别来看,2020届毕业生主要工作职位类别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34.46%、“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0.60%)和“经济业务人员”16.22%。详见下图。

0.00%


10.00%


20.00%


30.00%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16.22%





34.46%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20.60%

经济业务人员

教学人员


8.26%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6.05%4.99%3.93%

工程技术人员

金融业务人员

其他人员
1.46%1.36%
1.11%0.71%0.71%0.10%0.05%


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

新闻出版和文化工作人员

文学艺术工作人员

科学研究人员

法律专业人员

0.00%

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
1-92020届毕业生工作职位类别分布

20



(四)就业地域分布
1.就业地域分布
1

学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占比74.46%。也有一部分毕业生选择在泛渤海湾地区、泛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泛珠江三角洲地区就业,比分别为8.97%6.05%5.09%。毕业生在西南地区、中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就业的人数较少,占比之和为5.44%。详见下图及下表。

80.00%

70.00%

74.46%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8.97%
6.05%
5.09%
2.37%2.27%
0.81%
0.00%

1-102020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11
为便于统计分析,根据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特点,我们把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及港澳台划分为以下7个就业区
域,即:
1.泛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海南、湖南、香港、澳门;2.泛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台湾;3.泛渤海湾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内蒙古自治区、山西;4.西南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自治区;5.中部地区,包括湖北、河南;
6.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7.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辽宁。

21


1-72020届毕业生就业省份分布
单位:人数(人),比例(%
经济区域


省份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泛珠江三角洲地区
福建省海南省湖南省合计

上海市江苏省
泛长江三角洲地区
浙江省江西省安徽省合计


人数5742251310130522855120678261735251787277647351045141525812181478133161985
比例2.870.201.110.250.655.091.512.621.410.250.256.053.380.401.310.861.761.268.970.351.360.350.302.371.760.502.2771.281.260.400.600.9174.460.650.150.81100.00


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
泛渤海湾地区
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
山西省合计

西南地区
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合计

河南省
中部地区
湖北省合计陕西省甘肃省
西北地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合计



东北地区
总体
辽宁省吉林省合计

22


2.毕业生留陕就业情况

2020届毕业生在陕西省内就业的共有1415人,占比71.28%。进一步分析省内就业的毕业生,2020届留省就业的毕业生中,超过半数的毕业生选择在西安就业,占比为50.18%;其次是榆林(5.64%,第三是咸阳(4.43%。超过七成的毕业生选择留在本省就业,说明学校为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详见下表。
1-82020届毕业生留陕就业情况
单位:人数(人),比例(%
陕西省内就业
西安市榆林市咸阳市宝鸡市渭南市延安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铜川市总计

人数99611288474636342217171415
2
比例50.185.644.432.372.321.811.711.110.860.8671.28
3.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就业情况

2020届毕业生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就业的共有1688人,占比为85.04%见下表。
1-92020届毕业生“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就业情况
单位:人数(人),比例(%
一带一路沿线就业
陕西省广东省内蒙古自治区
上海市浙江省甘肃省福建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辽宁省

人数14155735302825221813
比例71.282.871.761.511.411.261.110.910.65

23



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重庆市云南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吉林省总体
1
128765431688
0.600.400.350.300.250.200.1585.04
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包括:
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重庆

24



第二章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为深入了解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相关情况,对毕业生的单位就业相关指标进行问卷调查,调研包含毕业生的求职影响因素、就业途径、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人职匹配度、工作稳定性、工作强度和工作其他方面等方面。
一、2020届毕业生就业过程分析

(一)求职影响因素分析
调研数据显示,2020届毕业生的求职影响因素主要是学历(65.96%、实践/工作经验(48.36%、个人素质(30.59%、持有相关资格证书(27.63%、专业背景(23.36%)和母校声誉(16.28%。详见下图。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2-12020届毕业生求职影响因素

(二)就业途径
调研数据显示,2020届毕业生求职途径主要为“校园招聘会”37.50%招聘网站”(29.61%、“家庭亲友推荐”(20.07%、“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15.63%。由此可见,学校在推动毕业生就业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学校就业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详见下图。

25




40.00%37.5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
3.13%
8.39%
20.07%
15.63%
10.69%
7.40%7.24%
5.92%
1.48%
29.61%



/







校园渠道其他
2-22020届毕业生就业途径

注:本题为多选,故各项之和大于100.00%

二、单位就业相关分析

(一)就业现状满意度
调研数据显示,2020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现状满意度为84.71%,其中“非常满意”占比7.99%,“比较满意”占比42.22%,“满34.50%。总体来看,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较高,在未来的就业工作中,学校可进一步关注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及专场招聘活动。详见下图。

26
/
0.00%




7.99%非常满意42.22%比较满意


34.50
满意

12.20不太满意


3.09%很不满意
2-32020届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

(二)工作岗位与专业相关度
1.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调研数据显示,2020届毕业生总体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6.39%。详见下图。

76.39%
专业相关度
2-42020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2.工作与专业不相关的原因

进一步对毕业生工作与专业不相关的原因进行调研,调研数据显示,毕业生专业不相关的原因主要是“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17.21%、“对本专业工作15.91%)以及“本专业工作不符合个人职业期待”13.96%)等。详见下图。

27



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对本专业工作没有兴趣
本专业工作不符合个人职业期待
本专业工作招聘单位少
本专业工作要求高本专业工作收入水平低



17.21%

15.91%

13.96%

12.99%

12.66%
9.42%7.14%
本专业工作地点不合适

其他

5.52%5.19%5.00%
10.00%
15.00%
20.00%
本专业工作环境差
0.00%

2-52020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不相关的原因

(三)薪资水平
1.毕业生月平均薪资及薪资满意度

调研数据显示,2020届毕业生总体薪资满意度为83.72%,其中“非常满意”占比11.63%,“比较满意”占比40.43%,“一般”占比31.66%。详见下图。

83.72%
40.43%
非常满意
31.66%
比较满意
一般
薪资满意度
Salary


2-62020届毕业生薪资满意度

28


2.工作福利

调研结果显示,2020届毕业生有就业保障的占比为88.91%,其中“提供四险一金(一金指住房公积金”的,占比57.25%;“除提供四险一金外,还提供其他保障和补贴”的,占比25.94%;“提供基本保障-四险(工伤、失业、医疗、养老共四险,生育险与医疗险已合并统称“四险””的,占比5.72%。详见下图。


2-72020届毕业生福利保障情况

(四)职业匹配度
调研数据显示,2020届毕业生职业匹配度为78.35%。近八成的毕业生认为目前签约单位与理想单位相契合,说明毕业生对就业岗位和工作内容等方面均比较认同,目前已落实的工作整体比较符合自身的就业期望。详见下图。
78.35%
2-82020届毕业生职业匹配度

29



(五)工作稳定度
调研结果显示,2020届毕业生工作稳定度为91.24%,其中“非常稳定”占26.48%,“比较稳定”占比39.89%和“稳定”占比24.87%。详见下图。

26.48%




工作稳定性

非常稳定


39.89%
比较稳定


24.87%
稳定
2-92020届毕业生工作稳定度

(六)工作强度
调研数据显示,2020届毕业生认为工作强度大的占比为65.11%,其中认为“强度非常大”的占比28.62%,“强度比较大”的占比36.49%。详见下图。


强度大
------------------65.12%

比例

非常大28.62%
比较大36.49%
一般25.40%
比较小6.62%
非常小2.86%
2-102020届毕业生工作强度评价

30



(七)工作其他方面的评价
调研数据显示,2020届毕业生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的满意度均为93.92%对工作氛围的满意度为93.74%,对工作地点的满意度为90.88%。整体来看,毕业生对工作各个方面的满意度均较高,满意度均在90.00%以上。详见下图。


1.43%4.65%27.55%

1.43%4.65%27.55%

1.79%4.47%22.54%


2.86%6.26%23.43%



40.43%


40.43%



37.57%
35.24%

25.94%



25.94%


33.63%

32.20%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
2-112020届毕业生离职率

31



第三章2020届毕业生专项就业分析


毕业生专项就业分析包含毕业生的创业情况、升学情况和未就业情况,其中包含毕业生的创业、升学和未就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创业毕业生的调研创业的原因和创业的反馈,升学的原因以及升学的一致性,未就业的原因以及未就业的反馈。
一、2020届毕业生创业情况分析

(一)创业的基本情况
2020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共有14人,创业率为0.51%。其中男性毕业生创业的有11人,女性毕业生创业的有3人,创业的行业主要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详见下表。
3-12020届毕业生创业基本情况

单位:人数(人)
创业行业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总计
352111
2
总体55
1
31
3
14


(二)创业的原因
调研数据显示,2020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首要原因为“对创业充满兴趣、37.50%,其次为“有好的创业项目”(25.00%)和“希望通过创业实现个人理想”(25.00%,再次为“受他人邀请创业”12.50%。创业过程伴随风险与不确定因素,梦想驱动创业方能奠定成功基因,毕业生将创业过程作为实现自身理想与价值的途径,具有较为清晰的认知。详见下图。

32




对创业充满兴趣、激情,37.50%



受他人邀请进行创业,12.50%
有好的创业项目,
25.00%


希望通过创业实现个人理想,25.00%

3-12020届毕业生创业的原因

(三)创业的反馈
1.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调研数据显示,2020届毕业生自主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创业团队的组建”“创业项目的选取”“创业资金的筹备”“办公场所等软硬件环境的准备”以及“企业创办手续审批”。对大部分创业者来说资金的筹备和人脉的扩建都是创业初期的难点,学校应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和扶持措施的宣传力度,加强创业指导帮助,助力毕业生创业。详见下图。

20.00%18.00%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00%

17.39%17.39%



13.04%13.04%13.04%

8.70%
8.70%
4.35%
4.35%


3-22020届毕业生创业中遇到的困难


33


2.希望学校加强服务工作

调研数据显示,2020届毕业生希望学校提供的创业服务主要有“提供资金与平台”“创业讲座或论坛”“创业实训与模拟(如仿真实训、沙盘)。学校应针对毕业生提出的建议,举办创业讲座或论坛,为毕业生提供创业指导,通过创业实训与模拟,增强毕业生创业能力。详见下图。
18.00%
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00%



创业实
训与模
提供资创业讲在线创
拟(如师资力
金与平座或论其他业课资
仿真实

训、沙盘)
8.33%

创业项目孵化
创业协
创新创创业相(如创
会或俱
业大赛关课程业基
乐部
地、孵化园等8.33%
8.33%
4.17%
4.17%


比例16.67%16.67%12.50%12.50%8.33%
3-32020届毕业生创业中希望学校提供的帮助

二、2020届毕业生国内升学分析

(一)国内升学基本情况
2020届毕业生中,共有86名毕业生选择在国内升学,国内升学率为3.15%在国内升学的毕业生中,男性毕业生有38人,女性毕业生有48人。详见下图。


男生,[CELLRANGE],
[]

女生,[CELLRANGE],
[]


3-42020届毕业生分性别升学情况

34


分专业来看,自动化、书法学以及传播学专业的毕业生升学率较高,分别为12.50%9.30%、和9.09%。从升学人数上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升学9人,金融学、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升学均为8人,升学人数较多。详见下表。
3-22020届毕业生国内升学情况
单位:人数(人),升学率(%
专业自动化书法学传播学商务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英语电子信息工程
中国画网络工程日语物流管理金融学行政管理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工商管理能源与动力工程
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环境设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际经济与贸易
护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
注:专业升学率=专业升学人数/专业总人数。
升学总人数
3433249131381132483252461
专业总人数
2443333524551301550206117423237349982077956152113253435126
专业升学率12.509.309.098.578.337.276.926.676.005.004.924.604.354.354.114.084.083.863.803.573.291.771.581.380.79

从毕业生国内升学学校来看,2020届国内升学毕业生升入的高校主要为西安邮电大学(10、西安工程大学(8、西安石油大学(5)以及西北政法大学(44所大学共27人,占国内升学总人数的31.40%。详见下表。

35


3-32020届毕业生国内升学学校情况
单位:人数(人),比例(%
升入学校西安邮电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体育学院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
湘潭大学青岛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山西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山西医科大学
人数1085433333322221111111111
升入学校南通大学渤海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新疆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延安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
中南大学河北传媒学院宝鸡文理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天津农学院兰州财经大学五邑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西安财经大学云南艺术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沈阳农业大学
总计
人数1111111111111111111111186

(二)国内升学的原因及升学一致性
调研数据显示,2020届毕业生升学的主要原因有“提升学历层次”52.69%“增加择业资本,提升就业竞争力”(23.66%、“对专业感兴趣,愿深入学习”12.90%。详见下图。

36



提升学历层次
增加择业资本,提升就业竞争力
对专业感兴趣,愿深入学习
提升综合能力
延缓面对择业的困难
家人期望

52.69%
23.66%
12.90%7.96%1.72%0.65%0.43%
其他

3-52020届毕业生国内升学的原因

调研数据显示,2020届毕业生升学前后专业一致性为81.63%。说明大多数升学毕业生仍然选择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深造,升学前后专业一致性较高。详见下图。


专业无关,18.37%


相近/相关,31.63%


一致,50.00%


3-62020届毕业生国内升学前后专业一致性

三、2020届毕业生出国/境情况分析

(一)出国/境基本情况
1.出国/境基本情况

2020届毕业生选择出国/境的共36人。详见下表。

37


3-42020届毕业生出国/境情况

单位:人数(人)
出国、出境
大学莫纳什大学昆士兰大学悉尼大学纽约大学伯明翰大学诺丁汉大学悉尼科技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兰卡斯特大学雷丁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纽卡斯尔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
深造
澳大利亚大学波尔多第三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JCL外国语学院东京中央日本语学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澳门城市大学日本东京太阳树外语学院
英国阿伯丁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英国约克大学伦敦国王学院马来西亚大学
工作

人数43211111113211111111111111136

国家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美国英国英国澳大利亚英国英国英国澳大利亚英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澳大利亚日本日本澳大利亚澳门日本英国英国英国英国马来西亚日本

瑞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总体
2.出国/境深造的国家

2020届出国/境深造的毕业生中,在澳大利亚有16人,占出国/境深造毕业生总人数的45.71%。另外,在英国深造的毕业生人数也较多,有12人,占出国/境深造人数的34.29%。详见下图。

38


50.00%45.00%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

45.71%



34.29%



8.57%

2.86%

2.86%


2.86%


2.86%




澳大利亚

英国日本美国法国澳门马来西亚
3-72020届毕业生出国/境深造国家分布

3.出国/境深造的大学的QS世界大学排名

2020届出国/境深造的毕业生中,有16名毕业生深造的学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的前205,其QS世界大学排名第35位的的纽约大学有1名学生,第40位的悉尼大学有2名学生。详见下表。
3-5出国/境深造的部分大学在QS世界大学中的排名
单位:人数(人)
QS世界大学中的排名
35404655879399133135205

学校纽约大学悉尼大学昆士兰大学莫纳什大学伯明翰大学谢菲尔德大学诺丁汉大学悉尼科技大学兰卡斯特大学雷丁大学
人数1234111111
国家美国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英国英国英国澳大利亚英国英国
注:排名的数据来自202-2021QS世界大学排名。

(二)出国/境的原因
调研数据显示,2020届毕业生出国/境的原因主要是“提升综合能力”59.18%,其次是“对专业感兴趣”(23.47%。详见下图。

39



延缓就业压,6.12%
父母意愿,3.06%
其他,8.16%

对专业感兴趣,
23.47%
提升综合能力,
59.18%


3-82020届毕业生出国/境的原因

四、2020届毕业生未就业情况分析

(一)未就业基本情况
2020届毕业生共有2731人,其中未就业毕业生有577人。分性别来看,男性毕业生未就业243人,女性毕业生未就业334人。分院系来看,经济系和艺术系未就业占比较高。详见下表。
3-62020届毕业生未就业基本情况
单位:人数(人),比例(%
院系经济系艺术系传播系管理系护理系外语系电信系机械系土建系计算机系总计
男生53231063154326811243
女生89339109491315485334
未就业人数
1425619172501858301616577
院系总人数
382173788032531104032111211972731
院系未就业率
37.1732.3724.3621.4219.7616.3614.3914.2213.228.1221.13
注:院系未就业率=院系未就业人数/院系总人数。

40



(二)未就业原因
调研数据显示,2020届未就业毕业生中,有就业意向的毕业生占比80.42%其中“正在择业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占比35.00%;“在准备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各类招考”的,占比24.17%;“在等待单位签约”的,占比21.25%2020届未就业毕业生中,无就业意向的毕业生占比19.17%,其中“在准备升学考试”的,占比为15.00%;“暂时不就业”的,占比为4.17%。详见下图。





正在择业尚未落实就业单位
35.00%
在准备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各类招考24.17%
在等待单位签约21.25%

在准备升学考试15.00%
暂时不就业
0.00%
4.17%10.00%
20.00%
30.00%
40.00%
3-92020届毕业生未就业原因

(三)未就业反馈
1.未就业毕业生求职时关注的因素

调研数据显示,2020届未就业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最重视的三个因素依次是“工作待遇”(68.15%、“个人发展空间”(65.19、“工作环境”(40.00和“工作稳定性”34.07%。一方面,反映出毕业生在毕业初期择业时对于经济基础的考虑,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毕业生能从发展的角度考虑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详见下图。

41


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
40.00%
34.07%
26.67%
17.04%
9.63%
7.41%
5.93%
68.15%
65.19%

3-102020届未就业毕业生求职关注的因素

注:本题为多选,故各项比例之和大于100.00%

2.未就业毕业生求职遇到的困难及希望获取的帮助

调研数据显示,2020届未就业毕业生求职时遇到的困难主要是“缺乏就业实践经验”(58.52%、“待遇和条件不符合预期”(42.96%)和“获取招聘信息的34.81%。学校应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信息,同时应加强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另外,招聘单位的选择上应更加合理、慎重,切实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和渠道。
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




符合预经验
获取招
专业对求职方
聘信息社会关就业歧
口岗位法技巧
系缺乏的渠道
缺乏
太少
其他
58.52%42.96%34.81%34.81%21.48%21.48%16.30%

8.89%
3-112020届未就业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注:本题为多选,故各项比例之和大于100.00%

调研数据显示,2020届待业毕业生希望学校提供的帮助主要有“政策帮扶”45.93%加职位信息”45.93%)和“求职技巧培训”(40.74%。除此之

42


外,毕业生还希望学校能够进行求职补贴和求职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帮助。详见下图。

政策帮扶
45.93%

增加职位信息求职技巧培训
45.93%40.74%

求职补贴
37.04%

其他
14.07%

求职心理辅导
10.37%

3-122020届未就业毕业生希望获取的帮助

注:本题为多选,故各项比例之和大于100.00%

43



第四章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就业,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院就业指导中心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教育部、陕西省教育厅的工作要求,在学院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和各系的全力配合协作下,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服务为宗旨,市场为导向,稳定毕业生就业率、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为目标”,坚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精准施策,全力确保我院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学院党政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严格落实“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院领导和系领导为组长的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机制,为确保我院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总体稳定,及时应对突发情况发生,提供了组织保障。
针对我院就业工作实际,分类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形成工作合力。我院定期召开由学院书记主持各系分管学生就业工作的主任参加的就业工作推进会,及时分析就业现状,自查督导就业问题,分享就业工作经验,积极部署各系下一阶段就业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定期召开各系学生工作主管和毕业班辅导员就业工作布置会,定期通报各系、各专业、各班级就业进展情况,针对就业形势和政策的不断变化及时布置各阶段就业工作专项内容,严格按照国家和陕西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完成相关工作任务,为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提供保障。
二、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

针对疫情影响,2020届毕业生无法正常返校的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实施“一生一策”+“网格化管理”+“实时化就业监测”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
首先对全院毕业生进行一次全覆盖的摸排,针对每名毕业生的情况,根据其就业需求、就业进展、就业观念的个体化差异进行分类,根据毕业生的不同需求建立个人档案,制定个性化的服务对策,精准施策。

44


疫情的影响减少了就业工作者与毕业生的直接接触时间和次数,尽管利用各种空中联系方式能够起到较好的沟通与交流作用,但一个辅导员联系200多毕业生,具体执行情况无法有很好的掌握和判断。我院实行了“辅导员-班干部(党员)-宿舍舍长”三级网格化管理,每个辅导员所负责的班级由主要干部(党员)分别负责几个宿舍,每个宿舍舍长负责本宿舍同学,为有效推进和高效推进各班毕业生就业工作,针对性强,效率高,信息准确,落实到位。
制定就业监测表,对各系、各班毕业生就业进度情况和每个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做到实时总体掌握,为下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三、做好疫情期间稳就业工作,提升服务效能

我院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编写了针对毕业生的《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就业指南》、《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毕业生信息册》、《大学生就业创业手册》,更好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
鉴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我院就业指导中心响应国家“促就业、稳就业”的工作要求,结合学院就业工作实际,先后制定了《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等文件,为毕业生的稳定就业提供了制度保障。
我院就业指导中心第一时间在学院就业信息网、智慧就业平台,毕业班辅导员QQ群等公布了疫情期间就业手续的办理流程,简化手续办理,优化工作方式。密切联系各系、各部门,统筹协调、优化信息沟通机制,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就业服务咨询热线、心理咨询服务热线,24小时在线帮助毕业生解决问题,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就业服务不断线。
由于疫情影响对毕业生未来规划的冲击带来不确定性,我院就业指导中心和北森生涯合作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大学生职业测评与规划平台专属服务活动”,为毕业生提供专属职业测评,帮助毕业生解决求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职业困惑、职业规划等问题。我院就业指导中心和中公教育合作开展了《疫情下的就业形势》的空中就业讲座。先后通过智慧就业平台开展了《毕业生用邮箱投简历应该注意的问题》、《八大求职陷阱-需擦亮眼睛谨防受骗》等培训,提升毕业生的求职技巧。

45



四、拓展就业市场,搭建招聘平台

1、搭建校园招聘平台,提供充足优质就业机会
提前筹划,主动邀请多家国企、世界500强、各类集团等重点企业来我院开展专场宣讲会,合计专场宣讲会62场,提供岗位8236个;举办中小型招聘会4场,参会企业39家,提供岗位1402个;大型招聘会2场,参会单位176家,提供岗位8874个;网络招聘会3场,参会单位277家,提供岗位21403个。按整个年度来看,较上年企业提供岗位总数同比增长31%。特别是增加了网络招聘会场次,充分拓展就业渠道、挖掘就业、实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招聘平台。
2、做好精准及时推送,开展线上就业招聘服务不打烊
向学生推荐教育部“24365”、陕西省教育厅网招招聘、猫头鹰、学院就业信息网等网络招聘平台,明确要求学生主动关注,积极参加、投递简历。同时学校202025月疫情严重的期间,就业中心收集各类招聘信息,每天更新发布不少于5条招聘信息,拓宽了学生签约的渠道。
3、合作建设就业实习基地,开展学生就业实习实践
积极与各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据统计本年度共与陕西中快餐饮有限公司等3家用人单位签署协议并授牌。
4、与地方人社局、重点单位开展交流合作
邀请中国环境保护集团、浙江省龙泉市人社局、奉化县人社局、湖州区人社局携多家用人单位进校选聘我院毕业生,并开展交流合作座谈会,签署人才合作协议,开展人才引进、就业实习、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学校争取资源支持。
五、深化协同育人,聚合优势资源

学院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并配备了一只精干、高效的就业工作队伍,学院还专门组建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由院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由院长任组长,负责领导协调、研究部署全院学生就业工作。各系由系领导牵头,配备辅导员、班主任等协调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学生工作评估、专业学科建设、招生指标挂钩,形成了以学院为主导、以系、部为基础、以学科专业为支撑,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良性协同育人机制。
针对当前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就业市场的新要求,我院不断强化就业实训

46


基地建设,通过努力,我院先后与厦门众冠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签订并实施了就业实训基地,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也产生了巨大的辐射效应。在日常工作中,定期加强与各单位的交流与沟通,就毕业生就业与招聘工作及时磋商,共同促进高校与企业的互联互动。
六、强化双创建设,深化就创融合

近年来,我院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为目标,不断丰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深化就业创业的深度融合。
首先,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在全院学生中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方法与实践》、《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把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各年级教学,对提高我院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针对性,提高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和经验。邀请校外创业专家来校通过报告、讲座、座谈、沙龙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和经验,也是我院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几年来,特别是近一年来,已有多位创业专家来学院以各种方式与学生交流,使学生更加贴近创业人物,分享创业内涵。
另外,配合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我院实施了创新创业基础训练,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通过举办创业论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金点子创意大赛等活动,营造了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城市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作为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实践基地,学院投资建成了大学生VR实训室、大学生3D打印、激光切割操作实训室、大学生STEAM3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七、建立长效机制,实施精准帮扶

我院按照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上的有关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到精准帮扶。我院在原来的困难群体毕业生基础上,把湖北籍毕业生划入特殊帮扶群体内,构建了全方位的就业指导精准帮

47


扶体系。我院今年建档立卡毕业生为近几年人数最多的一次,加上疫情的影响,帮扶难度加大,针对这一现状我院积极研究部署对策,成立了以学院书记为组长、学生处处长为副组长,各系负责学生工作主任为成员的就业帮扶领导小组。积极发挥各院系、学院团委、资助中心、心理健康中心的联动作用,在学院层面为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提供支持。
对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建立帮扶档案,实行“班级—院系—就业中心”的轴心帮扶策略,并加强落实,对不落实的责任人,实行定期通报,为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拉好警戒线。
从就业手续办理上,针对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就业手续办理,优化就业工作流程,第一时间解决学生问题。从就业心理上,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定期和特殊群体毕业生保持联系,提供暖心服务。从就业能力与技能上,建立长期有效地帮扶机制,突出就业帮扶的差异性,帮助其制定个性化的就业决策。从就业渠道上,我院就业指导中心主动联系就业单位并联合校企合作单位,对特殊群体毕业生优先进行岗位推荐,为特殊群体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提供支撑。从政策上,积极宣传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切实做好落实工作。做好三支一扶、西部计划、预征入伍等国家基层项目的宣传与动员工作,保障特殊群体毕业生能及时了解政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经济上,做好困难群体毕业生的经济援助。我院高度重视困难群体毕业生的经济援助工作,派专人负责、专门管理,保障各项申请的畅通、公开、顺利。建档立卡毕业生已经享受到了相应的学费补偿与减免等政策。
八、严格就业统计,落实就业核查

我院就业指导中心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核查工作的通知》和陕西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精神,严格落实“四不准”要求。要求各系学工办和毕业班辅导员对本系毕业生就业材料逐个进行自查,格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核查,对核查中信息不准确或遗漏的坚决纠正,及时整改。通过要求和反复核查,剔除和更正不符合要求的就业材料。
学生就业中心严格审查就业材料,不断抽查学生就业材料的真实性。我院就业中心对毕业生递交的就业材料采取了初审、录入审查、集中审查和上报前普查等各环节,对各环节审查有问题的材料退给各系或毕业生进行完善和整改。同时,

48


学院就业中心对就业材料信息的真实性从20205月初通过访问毕业生本人和用人单位等方式进行核实,对不合格的就业材料退回各相关系和个人进行整改,确保就业材料信息准确和就业统计的真实性。
向毕业生公布举报电话和邮箱,并鼓励毕业生通过学信网信息监督学院就业工作,对毕业生举报问题及时处理和整改,坚决维护学生就业利益和就业信息真实可靠。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重而道远,今后我院将继续不断完善机制、加强创新,坚定不移的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提高指导水平。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就业创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工作能力。加大就业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增加就业岗位的数量与质量。注重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指导与帮扶,实施精准扶贫与就业工作的联动,保障困难毕业生充分就业。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从新发展阶段准确把握新形势,从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新方向,从新发展格局准确把握新要求,促进我院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确保我院毕业生就业的总体稳定。

49



第五章2018-2020届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


一、就业率趋势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率变化分析
2020届毕业生人数相比前两届有较大幅度增长,与2019届相比,2020届毕业生人数增加了6722018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较高水平,就业率均在92.00%以上。受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78.00%以上,毕业生就业基本稳定。详见下图。
3200

100.00%
2800

2400

80.00%

2000


60.00%

1600

1200


40.00%
800

20.00%

400



2018221094.30%
2019205992.13%
2020273178.87%
0.00%

0人数就业率

5-12018-2020届毕业生规模及就业率变化

(二)毕业生分届别分性别就业率变化分析

2020届女性毕业生就业率为77.91%,男生毕业生就业率为80.07%,男性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女性毕业生就业率2.16个百分点。2018届女生就业率高于男生就业率5.17个百分点,2019届和2020届的男生就业率都高于女生就业率。详见下图。

50



100.00%95.00%90.00%85.00%80.00%75.00%70.00%65.00%60.00%55.00%50.00%




95.23%

90.06%


92.12%
92.15%




80.07%
77.91%


2019男生
女生

2020
2018

5-22018-2020届毕业生分性别初次就业率变化

二、就业流向趋势分析

(一)升学、出国/境变化分析
2020届毕业生升学人数为86人,较2019届增加了24人,较2018届增加1人。2020届毕业生升学率为3.15%,较2019届同期增加了0.14个百分点。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升学逐渐成为毕业生重要的毕业去向之一。详见下图。
1009080706050403020100


3.85%
3.01%

3.15%
4.50%4.00%3.50%3.00%2.50%2.00%1.50%1.00%
852018
622019升学人数
升学率
862020
0.50%0.00%

5-32018-2020届毕业生升学人数及升学率变化

5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a10d11e74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eb.html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