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繁育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18-06-30 23:37: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泥鳅繁育注意事项

泥鳅亲鳅的选择

亲鳅除了要求体形端正,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色正常等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雌鳅1冬龄的雌鳅已达性成熟,个体大的雌鳅怀卵量大,繁殖的鳅苗质量好,生长快,因此要选择23冬龄,体长10厘米以上,最好1520厘米;体重18克以上,最好3050克的亲雌鳅;腹部膨大且柔软有弹性,体色呈橘黄色具有光泽,腹部白色,特征明显的个体。

2)雄鳅也要选择23冬龄,体长10厘米以上,最好1520厘米;体重12克以上,最好2040克的亲雄鳅,行动敏捷的个体。

泥鳅亲鳅的培育

选择泥鳅亲鱼后可将雌雄分开或混在一起培育。培育池应设专池,不能用网箱或竹笼代替。培育前可以用高锰酸钾每立方米水体20克药浸泡,以杀灭病原体,培育时每6672(即1亩)放养量不宜超过200千克。在亲鳅培育过程中,应加强施肥,切忌施生肥,一定要施发酵好的熟肥。保持水质中性或微碱性,水色呈黄褐色或绿褐色。亲鳅可投喂蚯蚓、蝇、蛆、畜禽下脚料或豆粕、麦麸等饵料。适当添加酵母粉及维生素。在水温1517℃时,饲料中的动物蛋白含量控制在10%左右,植物蛋白含量在30%左右;水温在20℃左右时,动物蛋白量增至20%,植物蛋白含量减至20%。日投饵为泥鳅体重的5%7%。水温在 25℃左右时,动物蛋白量增至30%,植物蛋白含量减至10%。日投饵为泥鳅体重的6%8%.

泥鳅繁殖前的准备工作

繁殖泥鳅必须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为产卵孵化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保证顺利产卵和孵化,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 1 )产卵池的准备

  可采用家鱼人工繁殖用的产卵池,或者选择稻田、池塘、沟渠,水深保持在 15 20 厘米。也可用网片或竹篱笆围成 3 10 2 的水面作为产卵场所。若能保持微流水则更佳。另外,水泥池、大塑料盒、桶、水缸或其他容器均能作为产卵用设施。产卵场所使用前都要消毒,水深 20 厘米时用生石灰消毒,每立方米水体施15 20 克。也可以用漂白粉消毒,每立方米水体施 4 克药。

  ( 2 )鱼巢的准备

  鱼巢宜选用质地柔软、不易腐败、能漂浮在水中的材料,如棕榈片、杨柳根须、金鱼藻等,近年来也有用柔软的绿色尼龙编织带,织成宽 5 厘米、长 80 厘米的人工鱼巢,用前都要经过消毒处理。用 2 %浓度的食盐水浸泡 20 40 分钟,也可用高锰酸钾每立方米水体 20 克药化水浸泡 20 分钟左右;还可用漂白粉消毒,每立方米水体 4 克药化水浸泡 20 30 分钟。浸泡后吊在池中离水 10 厘米处,上方用芦席或草包遮荫,备用。

鳅成熟度鉴定及雌鳅的怀卵量

解剖泥鳅的卵巢,发现泥鳅的卵巢中存在着几种不同大小的卵,有的呈金黄色半透明,几乎游离在体腔中,这是已成熟的卵;有的是白色不透明,卵粒较小,紧包在卵腔中,这是还没有成熟的卵。雄鳅的精巢为长带形、白色,呈薄带状的不成熟个体居多,呈串状的成熟个体为少。这就是说泥鳅为分批产卵的类型。泥鳅的怀卵量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有差异。体长在10厘米以下的雌鳅怀卵量为0.6万一0.8万粒;1215厘米的雌鳅怀卵量为1.0万一1.2万粒;15 20厘米的雌鳅怀卵量为1.5万一2.0万粒。人工喂养的雌鳅怀卵量可达4万粒以上。

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近几年,我们在利用稻田改造后养殖泥鳅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现介绍如下:

1、泥鳅育苗场地及环境条件的选择

水源以管引水库水、溪水或井水为好。地理环境要求在避风向阳、光照充分的地方。一般为长方形水泥池,孵化池面积5平方米左右,池深06m;育苗池面积20—40平方米,池深07m。池边设有出入水管。所有水泥池在使用前15天左右,用水浸泡并冲刷多次,去除池十的碱性,经曝晒后待用。另外亦可采取将网箱放在大塘里的办法。最好有几个池可用于泥鳅种的培育。

2、泥鳅种的选育及雌雄鉴别

21 亲泥鳅的选择

需量较少的亲泥鳅来源于沟河捕捞。一般足采集临近产卵期的天然泥鳅,从泥鳅的背面向下观察,见腹部是白色的,即是发育良好的标志,腹部两侧出现“产卵斑”则表明已产过卵了,不能用。最好经强化培育后再进行人工繁殖。

大规模苗种繁育过程中,经常采用人工养殖的泥鳅。一般生态化养殖长大的泥鳅,跟野生泥鳅没有什么区别。很多养殖户不愿购买野生泥鳅繁育出来的种苗,主要是在体色等方面存在品系不纯的问题。采集时亲鳅必须选择2龄以上、体型端正、体质健壮、粘液较多、健康无伤的成熟泥鳅。5月初水温稳定在20℃左右后,选择体长15—20cm,体重30-50g,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性腺发育良好的泥鳅做为亲鳅。大规模苗种繁育时,一般在温室中进行,时间提前到2月中旬,确保4—5月能够顺利出苗。不同地区可根据当地气候作相应调整。这样再放到池塘或田间进行养殖的泥鳅,一般当年就能作为商品泥鳅供市场出售。

22 雌雄鉴别及培育

成熟雌鳅个体明显大于雄鳅,胸鳍宽短,末端钝圆,腹部明显突出,膨大柔软,富有弹性,身体呈圆柱形,生殖孔外翻,呈红色。雌鳅要求体长18cm、体重30g以上。雄鳅要求体型修长,胸鳍宽而长,前缘末端尖而上翘,第二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鳍条上“追星”明显, 亲鳅培育池使用前10天左右,用200g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注水40—50cm,进水时需经40目筛绢过滤,防止有害生物进入池内。在进出水口设置铁丝网防止泥鳅逃逸。把亲泥鳅按雌雄比115放人培育池巾进行强化培育,放养密度为10—15尾/㎡。培育期间主要投喂动物性饵料,如碎内脏、绞碎的蚯蚓肉、鱼粉等,并辅以少量麦麸、糠饼及鲜嫩水草等植物性饵料,日投喂量占亲鳅体重的8—10%。因泥鳅喜欢在夜间觅食,故投喂饵料应以傍晚为主。每2天换新水1次,每次换池水的13左右。

原文转自:http://www.ymt360.com/channel/niqiu

3、人工催产与授精

31 催产条件

以常温下人工催产泥鳅苗为例:时间一般要到5月中上旬,要求水温稳定达到20℃以上。因此,泥鳅人工催产时间要比天然繁殖期晚。天然苗因产卵期不一致,无法得到大量的相同规格的小苗,故养殖的泥鳅苗大部分是通过温室人工繁育苗种的途径获得的。从培育池中选择性腺发育成熟的亲泥鳅:雌鳅腹部圆大,轻压腹部有五色透明的卵粒流出;雄鳅精液充沛,挤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即可。

32 人工催产

注射方法一般采用背部肌肉注射法或体腔注射法。用1ml注射器和四号针头进行注射。肌肉注射部位在背鳍前下方两侧,针头朝头部方向与亲泥鳅呈45°角,插针深度约04cm,雌鳅注射02ml,雄鳅减半。平时我们一般常用的催产药物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垂体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剂量为每尾雌鳅注射HCG300—400国际单位,或鲤垂体1个,或LRH-A5—10Ug,或HCG300国际单位+LRH-A5ug,雄鳅注射剂量减半。注射时间的确定须经小型试验后得出,对不同批次的种鳅,相同剂量催产素,其发情所需时间亦不相同,一般要求亲鳅于次日凌晨达到发情高潮为准。

33 人工授精

注射后的亲鳅放人悬挂在鱼塘水中用40目筛绢制成的网箱内(2m、宽1m、、高05m),每只网箱放亲鳅125条,雌雄比例为115,同时在网箱内放置若干鱼巢。鱼巢为洗净的棕片扎成把,并用20×10-6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才能使用。

发情时,雌泥鳅产卵前在前面游,雄泥鳅在后面紧迫,泥鳅发情多活动于水表面。在临近效应时间时,若发现雌雄亲鳅追逐渐频,有雄泥鳅用身体蜷曲住雌泥鳅身躯,雌鳅呼吸急促等现象,说明已到发情高潮期。此时挤压雌鳅腹部有游离的金黄色卵子流出来,说明可将亲鱼捞出进行人工授精了,人工授精需在室内进行。先用干净毛巾擦干泥鳅的体表水,1人将成熟的雌鳅用纱布裹住,露出肚皮,并轻轻挤压腹部,将成熟卵子挤入干燥的搪瓷盆中;另1人轻轻挤压雄鳅的腹部将精液撒在卵子上面;再1人用羽毛轻轻搅拌,使精液和卵粒混合均匀,并加入少量清水以增加精子活力,以期提高受精率。待卵子充分受精后,将受精卵漂洗儿次,并将卵撒在鱼巢上,放人孵化池中进行人工孵化。整个授精过程的进行应避开强光的照射。

4、人工孵化及泥鳅的培育

41 孵化前的准备

孵化前的半个月左右,将孵化池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待药效消失后,再进水40ClB。把粘满卵粒的鱼巢坠人孵化池的水面下,以2—3万粒卵/m2为宜,室外池孵化时,池顶需遮阴,避免强光照射。

42 孵化管理

在同一孵化池小应放人相对集中在同一时间内产出的受精卵。孵化用水要清新,富含氧气,无任何污染,溶氧量要求在5mg/L以上,pH值中性。孵化期间,为了防止水质恶化,胚胎发育缺氧而死亡,须向池中加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流量应控制在微流水状态。同时为防止卵子发生水霉病,定期用药液浸洗鱼巢。当仔苗全部出膜后,应迅速把死卵捞出,以免死卵腐烂后造成水质恶化而殃及鳅苗。

泥鳅孵化的适宜水温为20—28℃,最适水温为25℃。水温在24—25℃时约30—35小时孵出鳅苗,水温20℃左右时,3—4天可孵出鳅苗。刚孵出的泥鳅苗体长3mm,不能自由活动,吸附在鱼巢及池壁上。鳅苗孵出后应继续在原池内用缓流水暂养,刚孵化出来的泥鳅苗靠吸收卵黄的营养维持生命,3天后开始游动,此时可取出鱼巢。待大部分仔鱼卵黄基本消失后,开始向池内投喂煮熟的用纱布过滤后的蛋黄,以每天万尾鳅苗1个蛋黄为准。连喂2—3天后,泥鳅的肌节明显,胸鳍显著,摄食较为活跃.孵出第4天的鳅苗,体长约为6mm。待鳅体颜色由黑转为淡黄色时,即转入育苗池中培育。

45 泥鳅苗的培育

为了提高其成活率,必须满足泥鳅苗开口饵料的供应。在卵黄消失后的1个多月内,主要以水中的轮虫和水蚤为食。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专池培育轮虫、水蚤等浮游动物,来保证泥鳅苗所需饵料的供应。

育苗池使用前半个月,先用生石灰02kg/㎡带水清塘消毒,池底铺10—12cm的腐熟粪肥作基肥,再注入新水30cm,待水色变绿色,透明度为15cm,可放人泥鳅苗进行培育,般放养密度为l 000尾/㎡。应沿池边

投喂轮虫、水蚤等浮游动物。

一般来说,孵出后第7天的鳅苗,体长约为8—9mm。第22天体长达25mm,形似小鱼,可摄食水生昆虫的幼虫和有机物碎屑等食物,这时可投喂打碎的动物内脏、血粉、鱼粉等动物性饲料及豆粉、玉米粉、米糠、豆饼等饲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开始时日投饵量占泥鳅苗体重2—5%左右,以后随着泥鳅苗的生长,日投饵量可增加到10%。第28天体长约35mm左右,个别达40mm。孵出1个月时,最大达50mm,已经完全是小泥鳅的样子了。孵出第38天时,平均重131g,第45天时,平均重21g;第50天时,平均重3g左右,此时应分池转入稻田或池塘饲养,也可成批出售泥鳅苗种了。

在此应注意,为了使泥鳅苗有足够的天然生物饵料,要不断地向培育池中增施肥料。猪粪、化肥等是培养泥鳅饵料的良好肥料,因此每周应泼洒2次发酵粪肥每立方米50—100克或泼洒溶化的尿素每立方米2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a321a0c79563c1ec5da7195.html

《泥鳅繁育注意事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