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画虾

发布时间:2015-01-09 16:34: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名家名画之三

——齐白石画虾

    齐白石(1863-1957),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原名齐璜,纯芝,字渭青、号白石、濒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曾任美术家协会主席等,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齐白石画虾可说是画坛一绝,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神韵充盈,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墨成金,笔笔传神。细笔写须、爪、大螯,刚柔并济、凝练传神,显示了画家高妙的书法功力。画家写虾,来自生活,却超越生活,大胆概括简化,更得传神妙笔。

4、三虾

5、四虾

1、虾趣 1951 纸本设色 83×45cm 北京画院藏

 2、群虾  1945 纸本设色 60.5×33.5cm 北京美术馆藏

 

3、对虾

 

 6、五虾

 

7、八十三画虾

 13、周恩来和齐白石老人在一起

 8、高龄虾

 9、虾族大家庭

 

10、虾鱼、虾鸟

 

11、虾荷

 

12、虾蟹

 

14、齐白石老人

收藏齐白石绘画之我见

        齐白石作为中国近现代书画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师,其书画作品在民间及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均有不同数量的收藏。由于他的作品尤其是绘画,从题材到笔墨都紧跟时代,因此受到了上至艺术品藏家,下到平民百姓的广泛喜爱和搜求。
  在今年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上,共有齐白石作品60件,成交率超过94%。其中墨笔《鱼蟹图》以60.5万元(见图1),《松鹰图》轴以83万元(见图2)成交,在1996年以来低迷了将近四年的齐白石绘画市场上重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当今的艺术品收藏界已经有一种普遍的认识,即近现代绘画作品中属于较高价位的画家应首推齐白石。但许多齐白石绘画的爱好者并不了解,"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齐白石绘画的收藏与价格也有一个起伏跌宕的演变的历史。  
  早在二十几岁时,仍然以木匠身份谋生养家的齐白石就已经在家乡湖南有了不小名气,一般画人像在二至四两银子一幅,加上他的师友如王湘绮、胡沁园、夏午诒等人的热情推介,其画名日著。他的制印润格都是著名诗人樊增祥(樊山)亲笔书写的:"常用名印,每字三金。石广以汉尺为度,石大照加。石小二分,字若黍粒,每字十金。樊增祥"。樊氏是文坛名宿,还曾经动员齐白石到清宫慈禧皇太后身边作御用画师,虽然齐白石婉拒了他的美意,
  但以他的身份为齐白石这样一个下层劳动者出身的晚辈书写润格,这在当时不仅被画坛传为佳话,而且等于为齐白石的人品、画艺作了一出最好的广告。三十八岁那年,应一盐商之请,齐白石的青绿山水十二条屏《南岳全图》曾经得到了三百二十两银子的笔润。
  白石五十五岁(1917年)左右到北京,在琉璃厂南纸店挂单卖画并为人刻印。但是,起初十分不顺利,一幅花鸟扇面的标价两块半大洋,仅相当于金城、陈半丁、陈师曾等名家画价的一半,但仍无人问津。后来,倍受冷落的齐白石接受了好友陈师曾的建议,"衰年变?quot;,将过去沿袭八大山人的画风,改为取法吴昌硕的富于篆书意趣的大写意花卉或花鸟,创"红花绿叶派"1922年春末,陈师曾将齐白石等人的画作拿到日本展览,齐白石的作品被销售一空,并带回了许多定单。由于齐白石的绘画受到了东亚以及欧洲收藏者的喜爱,他的作品成为画店里紧俏货。从此,他的画在北京这个人文荟萃之地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欢迎,价格也比刚到北京时上升了几倍、几十倍。30年代初,齐白石的一幅《春耕图》曾在市场上卖到银200两。
  抗战胜利后,齐白石分别在南京、上海搞了两次画展,画展上所有的二百余幅作品均被抢购一空。但由于国民党发行的是几乎没有金融信誉的"法币",所以,白石老人全部的卖画所得还不够买十袋面粉。
  1948--1949年,行将就木的国民党政府又发行了"金圆券",齐白石的一幅画只能卖出两只烧饼钱。老人一气之下,挂出了停止卖画的告示。
  解放后,由于共产党政权初始,百废待兴,实行的是"配给制",因此,齐白石绘画的价格根本无法与抗战前相比,但人民政府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亲自关怀下,妥善地安排了白石老人的生活。即使老人亲笔署明是送给毛泽东的画作,周恩来仍会派人给他送来润笔和礼物答谢。
  50年代,国家各方面都基本稳定下来,以张珩、李一氓等高级干部为代表的收藏者开始搜求古代、近现代的书画。无论从经济条件,还是从文化修养,乃至社会地位上,都无人能与其相比,所以,他们收藏了那些当时最著名的书画家的作品。当然,价格都非常便宜,有的甚至没有花钱,而是画家赠送的,这一部分往往是那个画家最拿手、最精心之作。当时,齐白石的画价就无法用现在以尺论价的规矩计算,因为无论画的什么,都在五、六块钱到十几块钱之间。现在,国内的许多文物店和包括故宫博物院在内的一些博物馆,所收藏的齐自石绘画(图4)上有的还保留着原来的价签,基本上都未出这个价位范畴。

  70年代末期,一些从文革开始后久已停业的书画店开始营业,一件齐白石的绘画售价为一百块钱上下。但当时国内的市民个人月收入仅为几十元,对于他们而言,收藏艺术品仍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奢侈享受,因此,买画还只是局限在某些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高于"及其子弟们很小的圈子内。这一时期,由于国内藏家之间较少藏品流通,因此,画价相对变动不大。海外虽然早有较为稳定的齐白石绘画的收藏队伍,但价格一直比较稳定。那时,即使是十二、三平尺的晚年花卉作品,一般拍卖价每件都在一万至两万港币即可买到。所以,1980年香港苏富比以十二万港币拍卖齐白石四平尺多点的《红衣罗汉图》轴(见图4)之后,当地许多报纸都给予报道,引起了很大轰动。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由于文革以来对于民间艺术品买卖的"关禁"显现出些许松动的迹象,国内一部分有先知先觉的书画收藏家开始利用各种关系和渠道搜罗藏品,大批的东南亚、港台旅游者和艺术品藏家和经营者也纷纷来到中国内地"寻宝"。文物管理部门辖下的各地文物公司、文物店,不管是为了换取外汇完成上级下派的销售任务,还是纯粹为了赢取利润,纷纷翻出了自己手中库存的老货底。80年代的书画市场,与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一样,呈现出一种沉寂过久而突然迸发的灿烂、繁荣,充满了活力。近现代书画名家如"海派"、张大千、溥儒、齐白石、李可染等人的作品由于时代靠近或画家仍健在,从鉴别与价格上较古代书画都更为简便和容易接受,从而成为最受欢迎的名头。中国近现代书画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外流,海外市场上齐白石绘画数量开始悄然上升。
  由于当时政策还不允许私相买卖,所以,大陆市场上的反应比港台地区慢了不止一拍。虽然国内市场上齐白石的画价较70年代翻了几倍,但仍比海外便宜许多。仅从香港地区的拍卖落槌行情看,略去扇画不计,1980--1983年,每场上拍作品都在4件到10件之间,单件最高价位在3万到5万多之间。单价突破10万港元是1984年,上拍数量到1986年突增到30件以上。至1986年,香港市场上连续出现了五件单价超过10万港市,其中有两件达到了19万。19871988年,用一两万元在香港艺术品拍卖市场上,除了齐白石绘画中常题材的扇画小品,已很难买到立轴或手卷等比较像样的东西了。这两年间,佳士得和苏富比公司的82件拍品中,成交价在10万元以上的有18件,20万以上的6件,30万以上的2件。19881月,香港佳士得公司有件《花果》四条屏,落槌价高达180万港币,如果加上手续费,单件价格已直逼50万港元。
  1988年到90年代初,国内中国画市场的价格终于对海外市场的现状有了回应,迎来了一次普遍的大涨。虽然当时书画的价格之低廉与当今有天壤之别,如1993年齐白石的常题材作品如花卉、虾蟹等,约一万到两万每平尺,如是"贝叶工虫"(见图5),算法则除了画幅本身的尺寸,一片贝叶加价一尺,一个工虫加价一尺。"贝叶工虫"三、四平尺大小的,画叶和虫各有四五个的,当时在香港拍卖,一幅大致都能卖到50万以上。而在国内文物店买,一般是30万左右就能到手。随着信息传递的日趋便利以及和海外人士的频繁接触,一些敏感的中国画收藏者和经营者仿佛看到了一线曙光,开始有意识的大量收进齐白石的绘画,一波新的涨潮已初露端倪。

  这时,中国近现代画买家最集中的香港市场在六、七年的蓄势之后,在拍品逐年递增的背景下,1989年,单件作品价终于超越120万,这与1988年相比,单件价格翻了一倍还多。而与1980年那件引起舆论哗然的12万的《红衣罗汉图》相比,则整整翻了1倍。
  1994年后,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逐渐放开与活跃,各地涌现出了大量的画廊、艺术品拍卖公司和中介机构,它们都不约而同地把近现代书画特别是齐白石的作品当成主要的征集对象,使得齐白石书画的价格超越了任何近现代书画家,呈现出一种突飞猛进的"窜升"行情。如1994年中国嘉德春季书画专场,齐白石的十二开设色《山水图》册(见图6)以500余万元的价格为国内一家企业所得,而另两件齐白石的山水题材的立轴,即尺寸相同的《松屋闲话图》和《蕉林书屋图》也分别以198万元和297万元的天价成交。如果按照书画收藏中惯用的以尺论价的方法计算,上述的三件作品每尺的价格应为:《山水图》册约合42万元、《松屋闲话图》轴和《蕉林书屋图》轴分别约合18万和27万元。以《山水图》册为例,同样是十二开设色画,尺寸也无太大悬殊,而1990年香港苏富比曾拍出过一件《山水人物佛像图》册(见图7),且质地是撒金笺,内容比嘉德的这一册更为丰富,价格亦不过130多万港币,两册的成交仅差短短四年多一点的时间,齐白石绘画的价格就翻了将近四倍。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尤其是北京市场上,顿时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炒卖狂热。1995年,全国仅齐白石绘画的成交数量就高达近400件。人们仿佛刚刚醒悟过来,以往数十年来被斥为"四旧"的书画作品竟能带来如此丰厚、令人嗔目结舌的收益和回报。于是,出现了人人都以能"淘换"到一两件齐白石画为能事,好像只要手里有齐白石,就肯定能挣大钱。另一方面,许多对艺术品市场了解甚少又属新入市的买家,看到齐白石如此受人追捧,无论是由利益驱动还是追求时尚,也一古脑地涌入了收藏齐白石绘画的行列,往往连真假好坏都不大计较,齐白石绘画的价格由此达到了最高点,并由此成为象征近现代艺术品拍卖荣衰的一面旗帜。而像前面提到的"贝叶工虫",在各地拍卖会上仅仅是起拍价一般都高达五六十万元。
  但好景不长,1994--1995年的上涨狂飙仅仅在高位维持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便以与飞升同样让人目瞪口呆的速度急剧下滑。个中原因大致有三:

1.由于行情看涨,出现了大量赝品。这不仅伤害了热情正高的收藏者,而且,更令占了市场中尤其是拍卖会上八成多的新入市者由无所适从,到上当后对齐白石敬而远之或落荒而逃。笔者曾在同一个拍卖季节,在北京某两家公司准备上拍的绘画作品中,看到完全相同的白石早年山水轴?quot;双胞胎"中没有一件是齐老真迹。遇到这种情形,啼笑皆非之余,令人不禁对刚刚兴旺的艺术品收藏暗暗担忧。

2.无计划、无节制的市场资源开发无情地冲击了刚建立起来并开始为大众认同的价格定位。回顾1995年,各地兴起了拍卖热,北起东北三省,南到深圳、海口,偏远如甘肃、陕西,各种艺术中介和拍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遍及全国,国人遇什么事儿都是好一哄而上的毛病,给正热火朝天的艺术品市场兜头一盆凉水。同时,只要有公司开张,就要有业务运作,就要征集作品,这不但分散了货源,也分散了藏家,更使那些本已具有相当知名度和良好信誉的公司面临了严峻的挑战与考验。这种矛盾在大都市尤为突出,一个城市中经营艺术品的公司多达十几家,有的甚至几十家,某些实力不足或货源短缺的小公司,为了也能从艺术品拍卖这个诱人的海碗中抢得一杯羹,不惜以次充好、以假当真的事情亦时有发生。这种只图一时之利的行径也在很大程度上损伤了买家的利益,打压了齐白石绘画的价格。
  3.大量的齐白石作品从海外回流,在一定程度上促成并加速了正处于历史顶点的价格的回落。这时,由于国内的齐白石绘画的价格已远远超过了海外,受利益的驱动,许多港台藏家开始将自己的一些藏品陆续拿到国内来上拍,有些精明的国内艺术品经营者也跑到海外购买东西回来再倒手卖出。市场上那些收藏老户在货品极为充足的情况下,虽然可挑选的余地大了,但他们起手收藏齐白石画的价位都不高,因此,相对于"初学者",头脑都较为冷静,或是一旁静观其变,或是卖出一些自己不喜欢或不算太精的藏品,一般很少买进,即使买进,也是挑自己缺少的题材或极精的。而大量的"新手"有的按照做股票的方法,忙于在高位买进,大有要收尽天下齐白石,稳坐"庄家"的架势,有的已朦胧地觉察出某些异样,正在犹豫不决之际,"香港收藏家杨永德藏齐白石专场"以庞大的阵容出现在人们眼前。虽然这场拍卖上有许多难得一见的精品佳作,而且,许多藏家以很低的价格买到了自己心爱的画作,但不容否认的是,一下子上拍如此大量的作品,早、晚、精、次统统揉杂在一起,只是让一些藏家优中选优,"拣了漏儿",并没有再如以往那样创出新高。同时,占了场中很大比例的新炒家。在这批人的购买热情最需要稳定和培养时,他们发现,市场上好像永远都会出来买不完的齐白石的精品和"精品",并不像炒作股票或期货那么容易、快速得到优厚回报,他们已萌生退意。这批当时最富经济实力的买家的退缩或离去,更加速了价位的下滑。
  1996--1998年,国内各地拍场上已风光不再,成交价在100万元以上的齐白石绘画仅1件,即使单价在30--50万元的作品也属凤毛麟角,1997年齐白石绘画的价格下滑到1994年以来的最低点,重又回落到1992年国内市场启动之始的水平。这种不景气,不仅只体现在齐白石的绘画作品上,而是整个艺术品市场都处在一个回落、盘整的时期,只不过是由于齐白石曾经辉煌,更加引人注目而已。1997--1998年,齐白石的价格曾有一个短期的拉升,但由于整个近现代艺术品市场不景气,加之东南亚金融危机作崇,这一拉升过程幅度很小并又重拾跌势。
  新千年春季的这次回升,又给齐白石绘画的爱好者与收藏家以新的希望。从各个方面看,此次回升有别于三年前的那次,并且,基于对齐白石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客观分析,基于国内经济的稳定与持续繁荣和收藏队伍的不断壮大、成熟,展望未来,齐白石绘画价格总体趋势上不仅不会下滑,反而会以一种"盘升"的状态稳步前进,而且,不排除在某些情况下出现急度上升的可能性。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
  一 齐白石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无论是绘画取材还是绘画语言上,齐白石都堪称是以任伯年为首的"海派"之后,中国绘画史上最有艺术创新精神、绘画内容最丰富多彩、笔墨技巧最精湛多样的大师。尤其是他的写意花卉和禽鸟虫鱼,以生动有趣的形象寄托和表现了画家对自然和生活热爱,真正做到了老人自述的"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他在多年的创作中总结出的"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理论,成为指导继他之后写意花鸟画家创作的"座右铭"。齐白石以数十年的艺术实践对现代中国绘画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其艺术成就与历史地位至今仍无人能够企及。可以毫不过分他讲,如果对于齐白石缺乏一定的认识和研究,很难能称得上是一个中国近现代艺术品的爱好者或收藏者。正基于此,相对于其他人的作品,齐白石绘画的收藏及其价位即使有暂时的下滑,但整体水平仍始终处于潮头位置。

  二 市场中可以流通的齐白石作品的数量
  齐白石以九十多岁的高龄,一生创作不缀,留下了大量的书画作品,据不完全估计,大概有三万件左右,在数量和质量上,有着其他画家几乎无法与之抗衡的优势。丰富的留存为各个社会阶层、各种经济能力的收藏者提供了不同的选择空间,在这些作品中不仅有时代早晚的差异,也有题材内容、精良程度的不同。一般说来,时代较早的作品,无论从成交比率还是成交价格上都比其他作品要高,尤其是他早年的山水、人物以及贝叶工虫,由于留存件数相对较少或创作费时费力,往往在市场上最抢手。应当注意的是,买有工笔草虫的作品,要把齐白石的亲笔和他的儿子的代笔区分开来买早期山水则需要大胆而独到的眼力,注意防伪。其实,白石自己就有许多防伪的办法,如钤钢印,如在画的背面再加题记等(图8),同样的题材,有防伪印、记的相对价值要高得多。从题材上看,如果是尺寸相差不大,那么,他经常画的墨笔写意花卉、花鸟及鱼、虾、蟹、蛙等水族动物,要比那些设色的,哪怕是小写意的昆虫价格低,如果常的花卉题材上点缀有写意昆虫,价格也会比一般的纯粹花卉画价位高,更不要提是工笔昆虫了。即使是上述常题材,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白石老人为自己的好友、学生画的,都是很用心的精品,价格比一般的应酬之作就要高许多,如翰海春拍中齐白石为学生王文农画的那几幅。还有就是有大名头上款的作品,如齐白石为李宗仁夫妇、为郭沫若、为老舍等社会名流所作的绘画,价格有时反而要比无上款的同类作品还高。

从近一年左右的情形看,似乎出现了一种新趋势,那就是:随着藏家鉴赏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只要是真的、好的齐白石作品会越来越少,即使是齐白石的常题材,也照样能拍出不菲的价格,照样能起到保值和升值的作用,这在1994年前后,甚至在1997年,还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但事实证明,即使入手很晚,哪怕在1996--1997年价格低谷时期购进的齐白石常题材的作品,到了2000年,其价值有的也翻了将近一倍。
  三 当代中国画创作现状
  当今中国大地兴起的绘画收藏热与解放前、与改革开放以前、与西方人的艺术品收藏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但有一个最大的区别是:当今的近现代绘画收藏者进行购藏活动时,基本上都是"回溯"式的,即收进的大部分是已故画家的作品,除了启功、黄永玉等极少数人外,很少有当今健在的画家像当年齐白石、张大千、溥儒、傅抱石、李可染、黄胄等那样,被收藏家们列为"必备科目",这不得不令人为当代中国画画坛感到失落与悲哀。
  何以造成今天的局面,不是拙文要阐述的主旨,但有一些不容忽视的因素关系到中国民间收藏的发展和前景,理应引起创作者和收藏家的共同关注。毫不夸张他说,中国画坛当今无大师。除了一些老画家在国家长期动乱中失去了宝贵的年华和钻研机会外,画坛上更多的是:很少有中青年画家能甘于清贫、寂寞,潜心研习传统,而是急于求成,忙于"出名",画那些秃山、恶水、危房、傻人以哗众。不仅如此,更有人别出心裁,热衷于搞各种"实验",完全背离了中国画的甚本语言和审美标准。这是迫使收藏者转而购求已故大师们的作品,并使上述几人的价格逐年窜升。而且同时带动一批民国二、三流画家价位也随风跟涨的最直接的原因。
  四 不同层次与目的的收藏者
  近几年,收藏者的队伍明显地比90年代初壮大多了,由于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和金融事业的发展、繁荣,许多有经济实力的个人和企业都参与到收藏的行列。尤其是一些大企业,往往是决策层对艺术品有着相当的喜好和常识,他们以投资和建立企业文化为目的,在藏品选择上当然不会对齐白石视而不见,在购藏过程中也往往气度不俗,凡遇精品佳作,每每几家之间轮番较量,常常争至高价位才可到手,这个仅烘托了场中买气,更为齐白石绘画价格的回升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一些中小投资者出于爱好和保值的目的,也逐渐意识到齐白石绘画无论在艺术价值,还是在收藏价值上,都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和潜能,从而在中国近现代绘画的收藏中义形成了一股新热潮。
  综上所述,以笔者个人的经验对有心、有力于收藏齐白石绘画的同好提出几点建议:

  1.无论是收藏书画还是器物,无论作品的时代远近,首先应明确的一个原则就是:只要买,就买真、精、新、稀的。
所谓真,道理人人都懂,但要做到却很难,它不仅要求收藏者自己要"有眼",而且还要多跑路、勤请教周围的藏家和专家。真,是一切收藏的基础和前提。精就是真中选优,优要建立在藏家自己对齐白石艺术有相当程度的认识上,事实证明,只有精品才能获得最大回报。新,是指作品保存的品相良好,如果是原装原裱,又完好无损,将成为估价的一个有利因素。稀,是指你要收藏的在齐白石存世作品中较为稀少,"物以稀为贵"。即使在前几年价格大幅回落时,白石的佛像、山水及工虫,因其数量少,并未受到太多冲击。
  2.慎重选择入市时机,在购藏和出售时,切忌随波逐流。
  何时是收藏齐白石绘画的最佳时机,要系统的分析这一画家作品价位的历史和走向。比如,当1996--1997年市场不景气时,齐白石的常题材的作品价格下滑较多;再如,1999--2000年,齐白石的价位出现了上扬的态势,这是否意味着"人气"又回来了呢?许多人看了几场春拍,已开始盘算着留一两件白石画,以这种势头发展下去,谁又能说齐白石的画价就此到头了呢!价位合适时,买入不能犹豫,不要像1994年许多人那样,在最高点进去。另外,也要能抵住诱惑,稍微价钱一涨就耐不住要出手,那不是精明的收藏家,更像"利就走"的画贩。记住,"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正如历史证明了齐白石的地位和价值一样,时间也将证明和回报你的决心和耐心。
  3.任何艺术品的市场定位都有其客观规律,不要贪小便宜上大当。
  前文已讲到,不管齐白石的价格如何变化,他的画价还是处在一种"盘升"、调整,"盘升"的状态,就目前来讲,齐白石一般题材的绘画大致每平尺在三万到五万不等,一些特殊内容或画得较精的要贵得多。因此,前些日电视台艺术投资栏目的同志就曾问,能不能讲讲拿几千或一两万元如何收藏齐白石的立轴,我说,如果你现在只有或只想投入这么多,那你所买的百分之百是假的,因为早在80年代,仅齐白石的花卉扇面就已达到了这一价位,所以,收藏既是一种高雅的享受,也是一种需要高智慧、高财力的劳动和付出,任何收获和付出都是成正比的。
  以上只是基于多年来对于齐白石绘画及其市场动态的把握所作的简要分析,相信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不断繁荣、发展,会有愈来愈多的齐白石作品的爱好者加入到艺术收藏的队伍中来,并逐渐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让齐白石的绘画--这座矗立在人民心中的艺术丰碑闪耀出永久而灿烂的光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a540b40b90d6c85ec3ac6b2.html

《齐白石画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