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隐诗的常见典故

发布时间:2023-02-06 09:29: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归隐诗的常见典故1地点明归情桃源——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理想世界。白的“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王维的“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杜甫在诗中说:“多垒满山谷,桃源何处求?”旭问道:“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王之焕诗曰:“莫听声声去催棹,桃溪浅处不胜舟。”无不是在诉说着这样一种可以想见却无法达到的忧愁。东篱——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炯《庭菊赋》:“凭南轩以长啸,坐东篱而盈把”,宋陆游《读吕舍人诗追次其韵》:“言归镜湖上,日日醉东篱”,以东篱言闲居之雅。东山——东晋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如清照的“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以隐居东山的安称比筵上的寿诞主人,可谓臻于至极了。唐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王维的“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均以东山指隐居之人。三径——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诩辞官回乡,于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仲来往。后多以三径指退隐家园。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就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此外如孟浩然的《中寄远上人》的"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端臣有“万点苍山何处是,修竹吾庐三径”,以三径来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2人物显隐情
严光垂钓——严光少有高名,与秀同游学。秀即位后,严光乃隐名换姓,避至他乡。秀思其贤,便派人四处寻找,有人报告说有一披着羊裘在富春江边垂钓的就是严子陵。于是汉光武帝派太监去请严子陵,遭到断然拒绝。后世遂形成“羊裘垂钓”的典故。如柳永的“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以严陵指清幽之处,清照也曾写过“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的诗句,诗中对严子陵表示崇敬之情,对为名缰利索所羁的世人作了形象的刻画。当然,对于严光垂钓亦有不少文人有自己的看法,认为他是沽名钓誉,有作秀之嫌。如轼的“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笑严光当年白白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陆游的“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也是说严光虽拒绝光武征召,但还有求名心。陆游因此觉得“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子路问津——典出《论语》《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桀溺讽刺子路跟着孔子到处奔走,迷不知返,并嘲笑孔子徒劳无益,还不如归隐田园。辛弃疾有诗云“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像孔子那样忙忙碌碌地东奔西走,还不如像长沮、桀溺那样隐居来得逍遥自在。从而进一步突出词人自己然、欣欣然的归耕之乐。孟浩然的“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漫漫无边,恰似诗人迷茫的心情。慧远卜居——东晋高僧慧远,净土宗初祖。隐居于庐山三十年,迹不入俗,影不出山。孟浩然曾写道“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表达了庐山和高僧慧远的一片向往之情。3引歌以言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ad520667b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a.html

《归隐诗的常见典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