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

发布时间:2015-03-09 11:06: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难探索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把实现中国现代化作为重要目标提了出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新中国成立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构想。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在20世纪内,分两步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构想,并设想用100年时间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1956年又把这一任务列入党的八大所通过的党章中。

经过多年的实践,在逐步提高了对科学技术在发展国民经济、实现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后,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宣布:“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并把它作为在20世纪内奋斗的目标。

1975年,当人们对“文化大革命”中在阶级斗争名义下人为制造的无休无止的争斗十分不满、对中国的前途感到渺茫的时候,周恩来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了这一目标,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精神,鼓舞了人民的斗志。但由于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等重大问题缺乏始终一贯的科学认识,使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2.“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

邓小平同志是“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倡导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开始进一步思考如何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研究四个现代化的进程问题。这时距20世纪末只剩20余年时间。邓小平在此期间访问美国、日本,加深了对现代化的认识。因此他提出,实事求是问题涉及四个现代化。

19793月,他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邓小平关于“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新说法,意味着他已经开始思考20世纪末中国的现代化究竟可能达到什么水平的问题。同年10月,他在谈到实现现代化时第一次明确提出要修改原来关于现代化的具体目标。他说:“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个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特别是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来说不会很高。”

197912月,他第一次使用了“小康”的概念。小康社会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所熟悉的一个概念,是人们十分向往和追求的一种比较富足的社会生活。小康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色彩的概念。据考证,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其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人们有劳有逸,日子就能好过。后来儒家把比大同社会较低级的一种社会称之为小康。按《礼记》的描述,所谓大同社会就是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社会。而所谓小康社会则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人们能维持中等生活水准的社会。对历朝历代广大贫苦农民来说,大同只是美好而无法实现的梦想,过上小康日子,才是他们现实可行的奋斗目标。邓小平用我国历史上“小康”的概念,赋予新的内容,表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定时期内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邓小平同志指出: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八百美元,这样就必须是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这一万亿美元,反映到人民生活上,我们就叫小康水平;反映到国力上,就是较强国家他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更重要的是,那时我们可以进入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以上的国家的行列,这样的国家不多。”

19801月,他把到20世纪末的20年分为两个10年,初步提出分“两步走”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构想。这个战略构想,后来在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党的十二大的报告中得到肯定。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分两步走,20世纪末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实现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战略,并确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一系列正确方针。

20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以后,再往前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在党的十二大召开前夕,邓小平曾指出,如果能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就取得了一个新的起点,再花30年到50年时间,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不是说赶上,更不是说超过,而是接近。19872月,邓小平更切合实际地把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改为,到21世纪中叶我们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 19874月,他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第一次使用“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这样的提法,明确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同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据统计,三步走的第一步目标,1987年已经达到;第二步目标,到1997年就提前完成;人均800美元的目标,到2000年胜利实现,实际达到854美元。

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为了把第二步战略和第三步战略很好地衔接起来,我们党根据邓小平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对我国到2010年、2020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发展目标做出了展望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成为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行动纲领,意义重大。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将雄辩地向世人证明中国社会主义是成功的,社会主义是优越的。

从“两步走”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的确定,突出地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国情认识的深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品格。我国“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是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参考了国外现代化发展历史经验,总结我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对现代化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这一发展战略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把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bc1e14d87c24028915fc3be.html

《三步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