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发布时间:2020-02-14 18:50: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

(宋)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________”(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

2)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

【答案】1)依然

2)写横塘的景中,如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与离情别绪直接相连;结尾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

【解析】【分析】(1)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了。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

2)末句以景结情(寄情于景、拟人等),写横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烘托离别之情。末句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与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抒情之笔写景,颇具情韵。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1)此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做此类题,要注意理解全诗的意思,重点理解石桥朱塔两依然的诗的意思。

2)此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主要围绕情景交融的写法来展开,要注意围绕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来分析。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描写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句进行赏析。

【答案】 1)首句描绘了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诗人通过描绘这种暮春景象,渲染了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把离别的愁绪托付给明月; 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

【解析】【分析】(1)首句描绘杨花落尽子规啼,是一句自然环境描写,可从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来分析:表明的时间季节,渲染了凄凉冷落的气氛,烘托了离别忧伤的心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您一直到夜郎以西。这句诗将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拟人化,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同情、关切和慰藉。

故答案为:首句描绘了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诗人通过描绘这种暮春景象,渲染了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把离别的愁绪托付给明月; 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诗歌,注意作者的人生经历、所处环境,结合诗句的意思和表现手法进行赏析。

3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

1    这首诗写了_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重阳节;九日登高

2)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解析】【分析】(1)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故园菊也具有重阳节的节日特色。

2)诗人抒发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之心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登高有望远思人的意义,诗中故园,表明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写于长安被陷之时,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遥怜直抒胸臆,运用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壁残垣间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的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故答案为:重阳节;九日登高

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平时注意对节气的了解和我掌握,注意从诗句中去领悟,辨析,要结合具体的诗句或词语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的情感进行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标题信息、诗句中的意象等进行分析,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

4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解释客路的含义。

2)尾联抒发作者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次:停留/停宿;客路:旅人前行的路/游子流浪的路。

2)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里采用设问句式,看出作者想寄一封书信到自己的家乡,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1次北固山下的意思是停泊在北固山下面的意思是停留客路青山外的意思是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客路的意思是旅人前行的路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尾联遥应首联,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故答案为:次:停留/停宿;客路:旅人前行的路/游子流浪的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里采用设问句式,看出作者想寄一封书信到自己的家乡,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结合抒情语句和诗歌的意象等理解感悟诗人的情感。

5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潮平两岸阔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2)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         B. 诗的颔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 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 全诗写景逼真,虚实结合,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答案】1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视野也因之开阔。

2D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潮平两岸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理解。A项、首联:写诗人在船上,停泊在北固山下,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住在北固山还未到故乡,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有误;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颈联,不是颔联,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使人顿生惆怅之情错误;C项、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 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有误。D项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1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视野也因之开阔。(2D

【点评】(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可以从字的词性或运用的修辞或其他方法入手,然后根据运用的方法来分析该词表达的效果。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原文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D项无误。

6阅读下面两首李白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第一首诗中,诗人在暮春时节,听到友人被贬谪的消息,又无法与友人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________,向友人遥致思念;第二首诗中,作者同样是与友人分别,用________来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

2)在古诗文中,还有许多歌颂友谊,抒发怀友之情的句子,请你再写出连续的两句。(本套试题中出现的诗词除外。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答案】 1)明月;地点转换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分析】(1)第一首诗结合对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的理解可填写第一空。第二首诗中: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地点的转换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

2)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歌颂友谊,抒发怀友之情的句子即可。注意不要有错别字。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故答案为:明月 地点转换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注意结合重点诗句的理解把握。

本题考查诗句的积累,注意内容是歌颂友谊,抒发怀友之情的,写出连续两句。

7古诗阅读鉴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抒发满腹愁绪时,写到了哪些景物?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1)杨花,子规

2)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解析】【分析】(1)此诗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故答案为:杨花,子规;

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8古诗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什么感情?

【答案】 1)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拟人。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和同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杨花比喻漂泊无定所;子规,即杜鹃,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这两种景物的选择契合诗歌的氛围,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赏析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浅层含义),表达了(深层含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和同情。

故答案为: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拟人。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和同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请分析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字用得好在哪里。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B.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C. 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 诗歌想象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 1是听闻的意思,可见诗人对友人非常关心,时刻都在关注友人的动向,体现了他们友谊的深厚。

2A

【解析】【分析】(1)一个字,突显了地域的阻隔,讯息的滞后,命运的叵测。句中虽未明言、尽言,但自有千般愁绪、万种滋味,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既呼应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又为后面的抒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了铺垫。

2A项,表述错误。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零落和子规啼叫的哀伤,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故选A

故答案为:⑴“是听闻的意思,可见诗人对友人非常关心,时刻都在关注友人的动向,体现了他们友谊的深厚;

⑵ A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星星

臧克家

我爱听

人家把星

叫作星星。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

星星是它的子民,

谁也不排挤谁,

彼此密密地挨近。

它们是那么渺小,

渺小得没有名字,

它们用自己的光圈,

告诉自己的存在。

仰起脸来,

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

一,二,三,你数!

呵,它们是那么多,那么多……

194684日午于沪

1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传达出诗人希望现实生活中________

2)诗人用星星象征________,二者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如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节诗中自己的光圈指什么?

4)这首诗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 1)人与人之间要平等、友爱、团结合作

2)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都非常渺小,默默无闻;数量都很多

3)星星对夜空的贡献,象征人民对社会的贡献。

4)诗人通过对星星的描绘,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赞美了默默奉献的平凡的民众,号召人们应平等、团结,各尽其能,为社会做贡献。

【解析】【分析】(1)结合这首诗内容和主旨分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排挤 利用势力或手段使不利于自己的人失去地位或利益想把他的合伙人从挤出去。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排挤,而诗人创设的这个理想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没有排挤,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团结互助。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2)结合诗歌内容和主旨分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把现实和理想联系起来即可知道诗人用星星象征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二者的共同之处比较多,如数量都非常多;都非常渺小,都很平凡,默默无闻等。

3)星星虽然很渺小,但也有自己的光圈,也能给浩渺的夜空做出自己的贡献,联系其象征意义可知,自己的光圈” 也象征人民对社会的贡献。

4)结合诗歌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分析,诗人给我们创设了一个理想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他们互相帮助,团结合作,每个人都能做出自己的贡献。诗人之所以创设这个理想的境界,就是他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满。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人与人之间要平等、友爱、团结合作

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都非常渺小,默默无闻;数量都很多

星星对夜空的贡献,象征人民对社会的贡献。

诗人通过对星星的描绘,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赞美了默默奉献的平凡的民众,号召人们应平等、团结,各尽其能,为社会做贡献。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体会诗句的内涵。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诗歌的形象一定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而要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则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关键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其表面意义的基础上再结合诗歌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主旨的能力。分析诗歌的主旨,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诗词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较为含蓄,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

【附诗歌鉴赏】

    《星星》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自己深切的感受。诗歌赞颂了大自然中茫茫银河里不可胜数的星星,它们是那样的纯洁、无私,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全诗采用了象征的手法,以星星象征广大的人民群众,它们亲密无比、纯真团结。星星虽然渺小,但它们却用它们的光圈,驱赶黑暗和邪恶,充分展示了它们的存在和价值。从诗人对星星的赞美中体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历史作用的深刻认识,同时又从诗人对星星所聚居的另一个世界的赞美中,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bcbe023b7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61.html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