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唐诗宋词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走进唐诗宋词--的意象分析》
宋帮荣


《走进唐诗宋词--的意象分析》

字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语汇之一。据记者统计,《全唐诗库》中,含有字的有9518首,占总量的22%。宋代词人则偏爱更甚,《全宋词》中,带的多达6526首,近总量的三分之一。
月亮本是自然界的一个天体,但在中国文人墨客眼中,她极具诗情画意,可以寄托不同情怀,因此对月„情有独钟。早在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对的描写。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然后写美人娇美的样子和缠绵悱恻的相思之苦。此后2000多年间,月亮益发有了灵魂,有了性情,与诗人休戚与共,谱写出无数千古绝唱。诗人咏也不分季节,秋月自然为首选,但冬春夏月无不为人所怜。宋代杨万里就有一年月色只腊里,雪汁揩磨霜水的佳句。至于春月,唐人张若虚的一篇《春江花月夜》,可谓字字珠玑,传世不衰。
不独古人喜欢咏月,现代诗人亦为之呕心沥血。鲁迅曾有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的愤然之句。毛泽东笔下的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则显示出革命家的雄浑气魄。而台湾民谣《月夜思乡》: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怅触客愁多,则充分反映了骨肉分离盼望统一的情愫。
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对月情有独钟,就连历法都是依据月缺月圆的周期而制
的阴历。在那一轮圆亮的月上,国人倾注了太多太多的情感,不管识字与否,大抵都知道月中有嫦娥舞动的寂寞广袖在飞扬,都知道有酿造香溢天界桂花酒的吴刚,都知道有孜孜捣药不倦的玉兔。而大凡上过几天学的人,都能背得几首吟月的唐诗宋词。
一轮明月催发了文人的灵感。我一直很喜欢被后世誉为一诗立诗坛的张若虚的那一首诗——《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流弯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每每想起或吟起此诗,眼前就有一幅亮丽的画面在流动,圆而亮的月,绿如蓝的春江水,灿烂若锦的花„„。由天地分而始,这轮明月就穿越时空,为黑夜增添了光华和浪漫。文人们对着一轮明月,饮酒作赋,挥毫泼墨,前赴后继地抒散着

自己的情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仙用寥寥二十个字将月的明、月的净、月的冷全部淋漓尽致地揉进思乡的情中,不由令人发问乡关何处是!而在中秋月圆之夜,东坡先生吟出了后世代代相诵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故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将人生的无奈与希望都付与一轮明月,让她充满了人情。现代又有大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以一篇《荷塘月色》将花月夜的美勾勒得有形有色,其行文如涓涓流水携淡淡花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月圆之夜是恋人们的天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美好的月色恰如催情愫,激发了她他的情欲,听,多少的山盟海誓都在拜托月亮来印证。不论是花香幽幽的春天,还是清风鸣蝉的夏日,不论是红叶烂漫的秋季,还是银装素裹的冬时,皆别有一番情致。春夜里,万物复苏,花团锦簇,恋人们的情与自然的景相交相融,情感如花般静悄悄、羞答答地开放。仲夏夜,月华如水,蛙声片片,蝉鸣阵阵,怡人的轻风撩拨着恋人温柔的眼神,他们的心如波光旖旎的水面在月光中轻轻荡漾。秋夜里,天蓝入席,月光亦一尘不染,一如她他纯情脉脉的目光,片片枫叶尽染红,片片枫叶皆含情!雪后的夜,冰月高悬,被洁白的落雪映得更圆更亮,相拥相偎地缓缓行在雪上,炽热的情如熊熊的火焰驱走了冬的凛冽!月是心灵的净化剂。曾读过一则佛教故事,一山僧方定,有一偷儿潜入,僧察之,朗声道:山寺无他物,送你床头僧袍以避风凉,送你一轮明月照清山路。去吧,阿弥陀佛!次日晨,僧袍被叠得方方正正置于山门外。僧叹曰:我真的送了他一轮明月!是啊!月光如坦荡的水,可涤净尘世的一切!借用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话,在洁净的月光里,侏儒也可变成巨人,巨人也可变成侏儒。天蓝蓝,月光光,置身其间,心灵会纯洁得空洞,所有的邪念、杂念都会羞愧地远去,人就会变成自己的神灵!
带着明月上路,黑暗将不能扰你!带着明月上路,你会拥有淡泊的快乐!让我们一同《走进唐诗宋词--的意象分析》一、有情之“月”
1、别离伤感之“月”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月本无情,人却有意。月亮的阴晴圆缺,其实只是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但它却映射了人世

间的悲欢离合。在以月破状分离这一意象的词作中,又可细分为两小类:(1伤感别离之“月”
月落乌啼霜满天《枫桥夜泊》张继),千古传诵的名句,在那秋夜的月亮下,诗人泊船枫桥,月亮落下去,如诗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还有那清冷的迷雾不仅弥漫在天地间也弥漫在诗人心头,月光下一切无比凄凉。“多情自古伤离别”(永《雨霖铃》,离别时的那种落没与惆怅的心情是无以言表的,面对即将离去的亲朋好友,只能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时此刻的月亮也带有几分凄切伤感的色调。诸如“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张先《江南柳》;“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周邦彦(风流子。以上送别词中的诗句,具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月”的意象都并非“圆月”“满月”,而是“残月”“新月”。对于这一点,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从自然科学角度分析,古人远行,多启程于黎明之前甚至夜半时分,此时月将西斜,月亮表现出来的特征便是残缺的、低垂的、朦胧的,因此,运用“残月”“陇月”等意象是符合实际的,是真实的客观描写。二是从词语意义的角度分析。“残”“缺”同意,“残月”即“缺月”“残月”与“新月”都是不团圆的象征,所以,天边显现的一弯缺月.正是竟取了分离。是离别之人心理情感生动而贴切的写照。(2伤感怀古、亡国之作中的“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在《虞美人》)。年年花开,岁岁月圆,但常常是物是人非,如今之明月,犹当时之明月,可如今的人事情怀却已大异于当时了。面对依旧高悬于天的明月,此刻心中难免会涌上一种凄楚的感觉,那难以预料的世事变迁,只有明月才能作证,正如张若虚在其《春江花月夜》中所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故尔,欧阳炯在《江城子》中咏道:“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这首以凭吊六代繁华的消逝来寄寓现实感慨的怀古之词,一方面展现了日暮时分金陵古城的全景,一方面又在这些景物的描写中暗寓了历史沧桑之感,词人面对那象征着滚滚而去的历史长河的“无情太”陷人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如今,那轮曾照姑苏台上歌舞的明月,依然象“西子当年的妆镜一样,照临着这


座历尽沧桑的江城,但吴宫歌舞,江左繁华均逐逝波去尽,眼前的金陵古城,是否再要重演相似的一幕呢?全词意境就是借着这姑苏台上的一轮明月而显现出来的。试想,如果全词中不用“月”这一关键的意象来扮演历史见证人的角色,那么又怎能反衬出繁华易逝呢?
再如,南唐后主李煌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这是亡国囚徒眼中的月亮;,同样也是以秋月之无休无尽与人世间多少“往事”的短暂无常相对比。李煌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却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血泪文字。他的词作之所以千古传诵,就在于他对于“月”这一意象的深刻体会与艺术把握。在他的亡国词中总是少不了月的,除了上例外,还有如:“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笛在月明楼。“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拢。”等等。这些“月”都带有历史的痕迹,笼罩着无限哀婉凄凉的色彩。2、爱情之“月”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范成大,这是情人眼中的月亮。爱情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唐宋词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描写男女间纯真爱情生活的作品,读来让人有一种纯朴温馨之感,余味无穷。在这类表达爱情的词作中,“月”的意象除了用来烘托渲染幽会时那种恬静温馨、柔情蜜意的氛围之外,也是借月亮的皎洁无瑕来象征青年男女间爱情的纯真,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这类词中,“月”的意象变得美丽而朦胧,色调也较明朗,不再给人以忧伤的感觉,而且往往与“花”相映,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贺铸(西江月,这两句极其生动地写出了男女欢会时在花光月影环境中卿卿我我、情意绵绵的情态,给人以温馨旖旎的印象。而“闲云归后,月在庭花旧栏角。(晏几道《六么令》又为读者点明了情人幽会的地点环境。云中之月,月下之花,共同构成了一幅优美和谐的图画,呈现出一种迷离徜恍、令人心醉的独特的月夜意境。由此可见,月与花的意象组合是男女爱情的象征。再如张先的《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花不

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全词用花、月的意象贯串而成,借“花前月下”象征昔日相恋,借“花谢月朦胧”象征爱情受阻,借“花不尽,月无穷”象征对爱情的美好期愿与执着追求,词人就是这样通过花月意象所显示的不同象征意义而表现出其情感精神所经历的发展变化的。3、相思之“月”
1、思乡怀故之“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这是思念亲人时看到的月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宋.范仲淹《苏幕遮》。以月写相思,自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胭,隔千里兮共明月”之后,代不乏人。因为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无论是身处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然而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和戍边的征人来说,泪却是常流的,有谁能抵御那久别家乡亲人的孤独之苦呢?如曹组的《青玉案》所咏:“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漫凝娣。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从中我们可以想象出一个人对着一盏孤灯,凝望天空中那轮唯一与自己相伴的明月,凄清寂寞,百无聊赖,独自在漫漫长夜中咀嚼着分离的痛苦,这种情景是何等的凄婉欲绝。“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对永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宋.柳永《戚氏》。长空万里,银河清浅,皓月当空,如此良辰美景,更引发出诗人“思绵绵,夜对永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之叹。“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柳永.《玉蝴蝶》斗转星移,岁月如梭,何时才拥有再聚首的欢欣。无不衬托诗人对友人的思念。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种相思,几分离愁,今夜月下,在外的游子是否也有诗人那样淡淡的乡愁?明月夜,短松冈”———这是苏轼悼亡妻的名作,在梦与现实不断交替中,最终恍惚万分凄凉,那明月下的短松冈,就是诗人年年断肠处啊!此刻的月,多少凄凉,照人以魂断处,无处话凄凉!同时悼念亡妻,还有那环佩只应归月下,细钗何意寄人间,月下只看见妻子的遗物,又怎能不痛心,不痛楚?
月啊!你究竟是何物,可以让人喜悦,也可以让人肝肠寸断,可以让人喟叹,可以让人悲伤,都借于你,借你寄托,借你来表达。
2)、闺怨之“月”。男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那些多愁善感的女子了。“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满月之夜,清辉照人,花前月下,本应是

情侣们倾诉衷肠的美景良辰,但对于因为情人或丈夫的远征行役而不得不独守空房的女子来说却最容易触景生情,勾起相思的痛苦,离别的愁绪,独居的孤凄。又如沈痊期的杂诗“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黄龙”(沈痊期《杂诗》)。诗人在其诗作中归结为:闺中少妇与征人的互相思念、怨恶无休止的战争,特别是中间两联,借月抒情,轮廓鲜明地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一幅月下想思图。因此,在唐诗宋词中明月似乎与离人,尤其是思妇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借明月来烘托她们的离愁别恨以及深深的怨情的思妇词俯拾皆是:如:白居易的《长相思》:“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韦庄的《更漏子》:“钟鼓寒,楼阁嗅,月照古桐金井。牛娇的《更漏子》:“香阁掩,杏花红,月明杨柳风。”欧阳炯的(三字令:“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李清照的《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些词句中的月都不再是朦胧的,而是明亮的,并且往往与“楼阁”、“朱阑”相映,塑造了一位登楼倚阑望月的思妇形象。在明亮如霜雪般的月光中,楼阁会显得更加的高大孤立,此时登楼远眺,可见思妇是何等急切地盼望丈夫归来,真是“皓月泻寒光,断人肠!”,“伤高怀远几时穷”?“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拢。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张先《一丛花令》这样,以月明表现夜静,又以高楼静夜反衬出女子内心的思潮汹涌,进一步突现了人的孤独。从而有“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自怨自艾之慨。
另外,再如:阮逸女的《花心动》:“梦回处,梅梢半笼残月。”温庭箔的《菩萨蛮》:“花落月明残,锦袅知晓寒。”温庭绮的《更漏子》:“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虚阁上,倚阑望,还似去年惆怅。”韦庄的《清平乐》:“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这里所举的例子中的月大多是“残月”、“斜月”的意象,这主要是想表现思妇们由于丝丝哀愁,缕缕离恨而整夜难眠,展转反侧,直到天明。真是独处深闺,幽梦难寻,灯尽梦回,更觉寂寞难堪。这种以象表意,以景结情的“残月”更有一种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4、抒情寄怀之“月”
1)、借“月”抒情。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中,经过

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还有一轮孤月和自己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找到了慰藉。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借月寄语,多少望月思乡之悉!以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将一幅鲜
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2)、以“月”寄怀。我国是一个有着二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那个时代,在森严的等级制和严格的家长制束缚中,连男子都要遵守许多封建礼法,就更不必说青春年少的女子,她们被绑缚在严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伦理规范之中,几乎被剥夺了最起码的人生自由,她们无权随意走出闺阁抛头露面,无权自主爱情婚姻,从肉体到精神上都遭受着严重的摧残。然而,她们毕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的少女,对自由美好幸福的爱情婚姻的追求正是她们这个年龄的特征。可是她们隐密的“闺情”又能向谁倾诉?只有那轮天边的明月才是知音,才是她们痴痴倾吐情慷的对象。正如韦庄在《女冠子》中写道:“除却天边月,没人知”把明月引为知己,这倒更显出了人间的孤独,“明月不知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其实,明月的“知”本属子虚乌有,而“没人知”就更凸现了少女无限的寂寞与无尽的悲哀。
在这一类表达少女“闺情”的词中,“月”是作为一个虚实结合的意象出现的,此时常常和“梦”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表达一种“觉来知是梦,无胜悲”的情感,说明少女们把月作为她们倾诉对象的空虚缥缈,迷茫惆怅。这样便能达到虚实相间,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5、纯结、美丽而多情之“月”
“庐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唐诗宋词中写女子伤春惜别之情时,常常用“月”来比喻象征这些纯结、美丽、多情的女子形象。如晏殊的(烷溪沙中“鬓弹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他用“月”与“霞”来隐喻女子的眉和脸,从而让人可以想象出这位姑娘的美艳。再如晏几道的(蝶恋花中描写一位少女午睡醒后的闲愁时是这样写的:“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作者跳出了依托明月遥寄相思的传统作法,自出新意.以“绿云”暗喻少女乌发,以“新月”暗喻少女整于乌发之下的愁眉,这样,通过景物的暗示性与象征性,使少女容态与自然景致相映,不仅让读者获得联想生发的广阔天地,而且造成了浓重的情绪

气氛,读后倍觉生意跃于纸上,情思溢于纸外。此时的这种比喻比《诗经》中的比兴可以说具有了更加细腻的情感,更形象,更生动。6、高洁之“月”
在唐诗宋词中常以“松风”“山月”来象征高洁的意象,衬托诗人的形象。王维的《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里,渔歌入浦深”在徐徐的清风中轻解衣带,在皎洁的月光下独坐弹琴。情与景,人与境与此非常自然地融为一体。又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动静结合,简简单单的十个字塑造了一个明净超脱的意境。再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想照”似乎可以瞥见诗人情怀:我高雅出尘的情致得不到理解,这有什么关系?自有告戒的明月明白我,明亮的月光安慰我,陪伴我。诗人是何等的潇洒出尘的意境。另外,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这是突发奇想时看到的月亮;二、无情之“月”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以上的六大类中,显而易见“月”都是深深地打上了人的情感烙印的,有喜有悲,有着丰富的情感内蕴。但有时,月亮似乎又不那么多情,欧阳修在他的《玉楼春》中不是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吗?细细体味一下,其实不然,应该说此处的“月”的意象内涵更加深刻丰富。如果从情感上说,此处的否定正是对前面所分析的六大意象内涵的肯定,因为正是那些“有情之月”才使得欧阳修有了独创新境的“无情之月”。他认为李后主之《虞美人》词中的天边明月与楼外东风,固原属无情,何干人事?不过就是有情之人观之,则明月东风遂皆成为引人伤心断肠之媒介了。事实上,他是从情感上转人了一种理念上的反省与思考,是透过了理念才更见出深情之难解,是对离别无常之悲慨陷人极深之后发出的对人生乃至整个世事沧桑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叹与自慰。黄庭坚《西江月》“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同样也是看似打破了传统词中以“月斜”“人散”的意蕴,其实是从另一角度去发人深省。
以上从几个方面归类分析了唐宋词中关于“月”的意象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当然不仅只限于此,还有一些个别的,不常见的意象内涵,如中国人心中的神话之月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那盘银月,曾经给予了中国人无限的幻想和憧憬!
明月清辉依如故,月下的思绪仍在飘散,归去,何时又乘归来?那片月下的天地竟如此让人沉醉!
山月临窗近”———自己不过还是坐在今天的月下———“一钩淡月天如”“月光如水水似天”“露似珍珠月似弓„„多少关于月的意象不断浮现。起身出———“中庭月色正清明”“月移花影上阑干”“今夜月明人尽望”“今人不见古时”“我寄愁心与明月”“卷帷望月长叹
会心一笑,一轮月下,有多少情怀,多少感概!
乘月归去,最终乘归来,却始终抹不去那轮心中的明月。


选题理由:
1、对唐诗宋词情有独钟;
2、唐诗宋词中关于“月”的诗句频频出现,唐诗宋词家喻户晓;
312月是我个人的书法作品展,想以“月之歌”为主题,创作一些作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bd0bb5b312b3169a451a40e.html

《《走进唐诗宋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