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孟浩然

发布时间:2019-10-11 20:59: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我心中的孟浩然

高一(11)班  高智颖 指导老师 张向阳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花落知多少”幼时奶奶抱着我坐在老屋前背《春晓》时的那一幕,至今仍记在心头,上小学时方才知晓这首诗原来是孟浩然所作,也知晓了孟浩然原来在我的故乡襄阳度过了大半生。

我心中的孟浩然“骨貌淑清,风神散朗”。张泊曾亲眼见过王维所绘孟浩然的画像,据张泊的题识说,其画“虽轴尘缣古,尚可窥览。观右丞笔迹,穷极神(禾)妙,襄阳之状欣而长,峭而瘦,衣白袍,靴帽重戴,乘款段马——一童总角,提书笈负琴而从——风仪落落,凛然如生,总之,诗如其人,人如其诗。

我心中的孟浩然向世人眼前的人,山水诗被他提升到了新的境界,主要表现在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再仅是彼此衬托,多了一份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也因为剔除了一些不必要,不协调的成分,从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那种结构也变得更加完美。正如那首《万山潭作》“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我心中的孟浩然是一位对家乡有着无限热爱之情的人。在汉江荡舟时,陶醉于那闲适宁静的景中,“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夜已降临他却不忍离去,害怕再难见到家乡这美景;在《岘潭作》中又流露出因热爱家乡而产生的自豪和得意的情感,“试垂竹竿钩,果得槎头鳊。美人骋金错 ,纤手脍红鲜。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浩然对于家乡的特产似有得意,自豪之感,像一个小孩在炫耀自己最喜欢的玩具一样,这就不仅仅是热爱还有自豪了。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什么处境,孟浩然心中都热爱牵挂着自己的家乡。这种情感不因时间推移而减一分,不因岁月的磨练而褪色。

我心中的孟浩然还是一个重情义的人,古人有登高望远,畅怀古今,思念故人;远游思亲,不忍离别,更是诗人的共性。在孟浩然的《秋登万山寄张五》中,诗人登上万山俯视山下,“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若月。”

这就是我心中的孟浩然,他丰神俊朗,纵情山水,热爱家乡,注重情义的人。

 

 

我心中的孟浩然

高一(11)班  陈兮寒 指导老师 张向阳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家喻户晓的诗曾经勾起了多少客泊他乡游子的情怀。没错,这首诗是古代伟大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所写。我呢,是一位襄阳人,而孟浩然呢,也是一位襄阳人。作为一名襄阳人,我以和孟浩然是老乡为荣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贵的张九龄等有往来,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

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道:“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王士源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疏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而我心中的孟浩然是一位具有崇高品质,不乐于趋承逢迎的君子。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值得我尊敬。

在一个乱世,庞德公的时代,对于某种特别性格的人,入山采药,一去不返,本是唯一的出路。但生在“开元全盛日”的孟浩然,有那必要吗?然则为什么三番两次朋友伸过援引的手来,都被拒绝,甚至最后和本州采访使韩朝宗约好了一同入京,到头还是喝得酩酊大醉,让韩公等烦了,一赌气独自走路呢?正如当时许多隐士倾向的读书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着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隐)神圣的默契而隐居。在他这回,无疑的那成立默契的对象便是庞德公。孟浩然当然不能为朝宗背弃庞公。鹿山不许他,他自己家园所在,也就是“庞公栖隐处”的鹿门山,决不许他那样做。

在当今社会中,能像孟浩然这样具有崇高品质的人已经不多见。而孟浩然作为我们襄阳文化的引领者,为襄阳文化创下了不朽的诗篇,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孟浩然这种不乐于趋承逢迎的精神,并要把这种精神弘扬和传承下去,让世世代代的人都做文化的传播者。

孟浩然的文化值得我们传播;

孟浩然的精神值得我们弘扬;

孟浩然的诗词值得我们学习。

朋友们,来吧!让我们一起重游襄阳故地,踏访鹿门山,观光浩然居,开启一段多彩的旅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c8918355ef7ba0d4a733bf1.html

《我心中的孟浩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