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主题的十种形态

发布时间:2019-10-31 14:13: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电影主题的十种形态

(一)暴力与屠杀:(人本性的善与恶)

在处理这个主题的时候,多数的导演都是从批判暴力与屠杀的角度入手来讲述自己的影片。同时进行人本性的善与恶的思考。

一些商业性的电影制作,已经把展示暴力作为吸引观众的筹码。观众因为暴力走进电影院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实生活的压力无法排解。而电影恰恰可以满足观众的追求刺激的愿望和想法。而残酷的暴力、屠杀则是最好的表达方法。

马尔科·里西《团伙》描写了一伙少年丧失人性的表现,他们强奸了两个旅游的少女,然后又把她们卖给了村民。展示出他们的冷漠和傲慢。

昆廷·塔伦帝诺《水库狗》分析了一伙暴徒在一次攻击失败后的行为。可以看出作者试图对这一残忍现象进行深入的考察和思考。

罗穆阿德·卡马卡尔《杀人者》分析了人性中的病态的攻击性。

《危机四伏》中表现了一个残忍而又伪善的丈夫,对夫妻情感中的不稳定、不信任因素进行了思考。

奥利弗·斯通《天生杀手》则深入的探究了人的本性,谴责电视把罪犯捧成大众媒体的偶像。

哈埃尔·汉内克《有趣的游戏》讲述了两个相当有文化的年轻人残忍的杀死一家人的故事,从而对现有的教育进行了反思。

(二)战争(——暴政——权力):(战争与和平)

在表现这个主题的时候,导演的态度是站在和平的立场上审视战争带来的罪恶以及对人性的摧残。也有的导演把战争场所看作是孩子游玩的乐园,反观战争对人类秩序和儿童心理的扭曲。

表现这一主题的影片可以说多如牛毛,战争实际上是一种集体暴力与犯罪。是暴政和权力的直接产物。而产生战争的根源可以有三个方面:政治冲突《太极旗飘扬》、民族冲突、经济利益。

1、从民族冲突方面切入的影片:

梯奥·安哲洛普洛斯《尤里西斯的目光》对世界政治敏感地巴尔干的特性做了一次出色的、全面的分析。

戈兰·帕斯卡列维奇《火药桶》(又译《巴尔干酒馆》)是一部有几个短故事组合而成的影片,讲述了几个人的命运,分析了由宗教信仰引起的民族悲剧为什么会在宗教意识相当淡薄的社会里频频发生。(根据杜可夫斯基话剧改编,讲南斯拉夫解体后的贝尔格莱德如同开发前的美国西部,充满毫无意义的暴力,一切道德规范似乎已经消失。片中有五个平行的故事,片名中的巴尔干酒馆讲一个神经有点不正常的人,在一家酒馆表演一出宣扬无政府主义的政治剧;其他还有类似人物抢劫巴士等情节。)

2、与暴力相关的暴政现象,从刽子手(现实的人与隐性的道德和习俗)和受害者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贝特朗·塔维尼埃《柯南上尉》表现了一类战争人,这种人在和平时期就会手足无措。(《激情燃烧的岁月》)

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表现了千百年来形成的恶习和传统对女性的摧残。

罗伯特·泽梅基斯《阿甘正传》表现的是由于一种彻底的精神控制而形成的荒谬悖论,阿甘因为智力低下反而成了幸运的受害者。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辛得勒名单》表现了德国法西斯的惨无人道和灭绝人性,这是一部对人性恶和人性善的影片,而这个主题体现在主人公辛得勒身上。这是一部对人性和战争具有深刻反思的影片。是对暴政(法西斯)和战争的控诉。

3、政治引发战争:

《野战排》等一系列对越南战争的反思。

康佑硕《实尾岛风云》则是对南韩和北朝鲜之间的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进行反思的影片,以国家名义进行的所谓合理杀人。

姜帝圭《太极旗飘扬》通过一个文盲哥哥对弟弟的爱,展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扭曲。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太阳帝国》通过一个孩子的视点展示了日军侵华的史实。

库布里克的《全金属外壳》对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做了深刻的剖析。

(三)追忆往事与过去(对历史史实的改编和再创作)

史帝文、斯皮尔博格《辛德勒名单》和《拯救大兵瑞恩》揭示了一段不为人知的二战史实。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通过回忆展示了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

《美国往事》 《台湾往事》《天堂电影院》 《天使爱美丽》几个人的不同往事与情感

(四)孤独、游离与恐惧(人与之间关系的封闭与开放的主题)

社会发展,经济前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远,人与人之间越来越不信任。从而使得这个主题成为一个热门。

安东尼奥尼《云上的日子》(《云中深处》)以悲歌的调子感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和疏离。

蔡明亮的《爱情万岁》和《洞》同样表现了人类对孤独的恐惧。

五)生与死:

1、在有关生存的题材中,死亡占着突出的位置。而好莱坞的审美观长久以来是忌讳死的话题(这跟凶杀是两回事)。不过我们都应该明白人都会死的。

阿提拉·扬你什《漫长的黄昏》中描绘了人怎样有尊严地面对必不可免的结局。他以一系列梦境与幻觉的组合逐一表现了垂死的主人公经历的一个阶段:震惊、反抗、绝望,最后顺从。

尼克·哈兰《少女之夜》叙述一个女仆如何使她的女伴平静的渡过生命中最后几个月的时光,哈兰认为,人们是可以帮助一个人跨过生与死的界限的。

2、比如何去死更经常提出的问题是怎样活下去?

埃里克·罗麦尔《四季故事》(法国存在主义的精神领袖,这一派电影充满了笛卡尔式的对人与人之间理性的充分信任。)

生命的价值往往在一些极端的情境中显得更为鲜明:吉姆·谢里登《我的左脚》里将一个残疾人当作影片的主人公。

极端的情境也有助于我们以更尊重的态度去看待别人的价值观,例如阿图洛·里普施坦《没人给上校来信》中那个破落的拉美军官,对他来讲,保持荣誉就是最高准则。

:迈克尔·雷德福《邮差》表现了西西里岛上一个普通的邮差在偶然的情况下邂逅了帕布罗、聂鲁达,因而第一次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六)爱情与性

160年代性解放和社会对影片的检查日益宽松,一些过去被导演回避或改用暗示手法表现的性爱场面得以更为直接地表现出来。通过对的直接描写反思的份量,同时思考对情以及其他社会活动的影响。赤裸裸的表现性那是色情片,不是我们考察和学习的范围。

《偷情家族》《春夏秋冬》《本能》

2、对情感缺失情感泛滥反省。

英格玛·伯格曼《隐私的自白》和《不忠》描述他母亲婚外情的剧本。

彼得·格林纳韦《八个半女人》把集体淫乱和同性恋表现成对劳累过度的企业家们的一种治疗方法。

斯坦利·库布里克《紧闭双眼》讲述了一对相爱的夫妇经历了疯狂的嫉妒和外来的诱惑以后重新投向彼此的怀抱。这是一个回归的主题。

杜瓦荣《太多(少)的爱》,描述了一个已近不惑的好色之徒,在追逐一个个女性后的失败,虚度一生。

3、赞美情感真挚初恋情结,表现美好的恋情。

·雅克·阿诺《情人》侧重描写感性的直接的淋漓尽致的恋情。

贝尔纳多·贝尔托卢奇《偷香》 1996 Stealing Beauty》也是描写了感性之爱。

理查德·林格莱特《日出之前》和张艺谋《我的父亲母亲》侧重精神之爱。

4、另类的爱情观点。

北野武《焰火》把男主人公杀死他病入膏肓的妻子的行为表现为爱情的最崇高的象征。耶日·施图尔的影片讲的都是爱情代价这个问题。

5 、同性恋:批判与维护

詹姆斯·艾弗利《莫里斯》 李安《喜宴》 王家卫《春光乍泄》

马克斯·费伯尔贝克《埃玛与美洲豹》提出了希特勒政权对女同性恋态度的问题。克里斯托弗·汉普顿《卡林顿》描述了一个女画家和她的双性恋情人争夺爱情的影片。格斯··桑特《我亲爱的爱达荷》讲述了一个男妓的生活。

(七)家庭的价值与回归、血缘(收养)主题

与家庭相对的必然是背叛,在表现家庭这个人类生存的基本单位问题上,导演的态度就代表了影片的主题。有的认定家庭是人的自由的坟墓,有的则认定家庭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有的侧重从孩子角度入手阐释家庭问题中存在的不安因素或者父母情感的破裂;有的从妻子的角度阐释婚姻中的不信任以及回归问题的思考;或者从丈夫的角度指出婚外恋的原因;也可以从血缘关系入手解析非血缘关系的父女、母子情;又可以从私生子引发的财产分隔问题剖析亲情里的杂质,等等。每一个不同的角度都可以成为你的影片的主题。

《美国丽人》对家庭情感危急的思考。

托马斯·温特博格《胜利》和亚努什·萨斯《惠特曼兄弟》攻击了僵死的家庭体制。哀叹家庭价值的丧失和变味。

·洛奇《瓢虫,瓢虫》把一个母亲与家庭和子女隔断了联系看作是一种灾难性的事情。

(巴西)瓦尔特尔·萨列斯《中央车站》,一个女性无私的收养了一个孤儿,但是最终还是屈服于血缘关系。

史帝文·弗里尔斯《小胖子》和《大篷车》指出家庭关系是危难时刻的主要支撑力量。

多萝塔·肯泽沙夫斯基《乌鸦》指出家庭是检验代沟的试纸。

米克··迪埃姆《性格》指出家庭是对非婚生儿爱恨交织的引爆剂。

《中央车站》非血缘关系的情感与血缘关系情感的比较与冲突。

(八)存在之谜人生要义问题的思考。

存在之谜人生要义是哲学中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即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们的精神支柱是什么?

这些对哲理的探讨的影片在艺术方面是很有分量的,这也让我们在制作电影的时候需要思考一些更深刻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可以成为你的影片的主题,或者你的影片某些地方探讨了更深刻的哲学问题,这些可以让你的影片具备光彩和亮点。因此,电影的制作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它同样是一个哲学问题,是一个思想表达的载体和工具。

大家要看一些哲学方面的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哲学,自然主义哲学、佛教与道教思想、基督教义、天主教义等等各种信仰与哲学思潮。如果你认为人死去之后有灵魂的存在那也未尝不可,如果你相信鬼神论那么就可以制作恐怖电影或者拍摄《人鬼情未了》这样的感人影片。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十诫》通过10个小故事,体现了摩西在西奈山上领受的戒律。这是对教义的探讨。

《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里探讨了人与人之间关系哲理涵义。

彼得·威尔《无畏》讲述了主人公在从一次空难中逃生后发现自己已从此获得永生,这时的他觉得以后的生活就像是一条漆黑的隧道,只在尽头有一个小小的亮点。

蒂姆·罗宾斯《死囚路上》讲述了一个律师试图为一个残酷杀人者辩护的故事,这个律师的行为引起了两种反映——反对和赞成。

拉尔斯··特里厄《破浪》,主人公为了让深爱的人康复,甘愿去做罪孽的事并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种深挚的信念让人感动。

(九)电影对自身的反思、以及以电影作为线索和手段的怀旧影片。

艺术家越来越经常的涉及艺术家自身和艺术创作的过程,或者进一步深入思考创作过程的本质以至艺术本身的意义。有的是整部影片都在探讨这一个问题,有的是影片中部分的探讨这个问题。比如其中对电影的怀旧情节。

阿仑·雷乃《吸烟/不吸烟》就是探讨创作过程,片中故事不时地分解成两种相互排斥的方案,以女主人公吸烟还是不吸烟而定。

南尼·莫雷蒂《四月》表现了影片主题思想的形成过程,先是政治事件干扰了导演的歌舞片创作,后来在政治片的创作过程中又插进了第一个孩子的出生的事件。

梯奥·安哲洛普洛斯《永恒与一日》探讨了一个作家,把亲人的爱都奉献给了文学,现在站在墓前的他失去的是什么?

《天堂电影院》讲述了导演是如何从童年开始爱好电影然后走上了导演的道路。

(十)对灵异世界和外星生命、和未知世界的探讨,但最后都落实到情感和人性善恶这个主题上来。

越来越多的恐怖片和科幻片被生产出来。《外星人》《星际大战》《第三类接触》《异型》《苍蝇》《刀锋战士》《侏罗纪公园》以及日本的《午夜凶灵》《咒怨》最后在主题方面都落实到了我们前面谈到的几个问题。

1. 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2. 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风平浪静。在纷杂的尘世里,为自己留下一片纯静的心灵空间,不管是潮起潮落,也不管是阴晴圆缺,你都可以免去浮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轻松自如地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3. 花一些时间,总会看清一些事。用一些事情,总会看清一些人。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神经病。既纠结了自己,又打扰了别人。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4. 岁月是无情的,假如你丢给它的是一片空白,它还给你的也是一片空白。岁月是有情的,假如你奉献给她的是一些色彩,它奉献给你的也是一些色彩。你必须努力,当有一天蓦然回首时,你的回忆里才会多一些色彩斑斓,少一些苍白无力。只有你自己才能把岁月描画成一幅难以忘怀的人生画卷。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e4adc1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a.html

《电影主题的十种形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