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有关“我看‘佛系青年’”的写作指导与示例

发布时间:2018-06-13 16:46: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有关我看‘佛系青年’的写作指导与示例

有关我看‘佛系青年’的写作指导与示例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网络流行词佛系青年,指的是那些崇尚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生活方式的青年人。他们的典型语言是都行可以没关系随它去等。双11,抢着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

请以我看‘佛系青年’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参考】

年轻人,真的佛系了吗?

20171211日石羚《人民日报》

今天一早,我翻开朋友圈,被佛系的90后吓了一跳。网友总结出佛系粉丝、佛系员工、佛系甲方甚至佛性前任,考试、恋爱、健身、网购等行为也找到了佛系的方式。

什么是佛系?举个两个简单例子,大家感受一下。比如,佛系员工,被描绘成交代下来的任务从不推辞,但是也绝对不会给自己揽工作;工作质量永远保证合格,但从来不会有惊喜。再比如,佛系恋爱,是不温不火,不会夺命追魂call,主要相处方式就是一周一两次见面。

怎么看这样的佛系?这当然跟大乘佛教所言众生皆有佛性不同,更多是网友的夫子自道而已。像很多事情一样,我们还是可以分两面来看佛系的状态。还原到生活场景,一方面,这可以是不争不抢、不钻营不吹捧的随性、豁达;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面对竞争、面对压力时候的怠惰、消极。好与不好,存乎一心。

应该说,年轻人天性是热烈的、向上的,对生活充满热忱、对世界充满好奇。不过,佛系一词能让很多人觉得深有同感,也让人感受到一些共同的状态。业绩只能更快更好,成绩总要再创新高,房价高、物价贵、好工作也难找,经常要使出浑身解数,往往要委曲求全,神经总是紧绷、压力总是山大……有拼搏、有奋斗,有成功的热望、有向前的激情,不过,也难免会有缓下来、松下来的念头——毕竟弦不能绷得太紧,容易断。所以,即便不是生活的常态,佛系一说,也承载了一种对于生活中快与慢、进与退的思考,乃至追求。

本质上,这样的佛系人生,跟我们是谁的咆哮体,跟葛优躺感觉身体被掏空的吐槽,跟第一批90后脱发了,也都有些相似。不过,佛系‘之说,在无奈之外,更多了一些不焦躁、不执著、不强求的态度,也未尝没有不愿给人添麻烦的心情。这难免让人联想到日本的低欲望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吃饱穿暖不是问题;随缘的人生,没有大的野心和抱负;城市生活便捷,连跟人的交往都能降到最低……人们从中,也会看到世代换之后人生观、价值观的悄然型。

在佛系之前,还有个年轻人喜欢用的词——丧。丧已经是消极了,更消极的是,连丧都懒得丧。或许,不管想要怎样、能够怎样,年轻人终究还是要嗨起来。毕竟,消极不是放纵,沉稳不是慵懒,有所节制不是无欲无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非无喜无悲。不尽人事,怎能徒听天命’?Deadline迫在眉睫,佛系员工可以视若罔闻吗?希望不作、不矫情,佛系男子可以坐等爱情从天而降吗?

佛系与90后相遇的背后,潜藏着保温杯泡枸杞的中年隐忧。曾经拒斥90后这一标签的90后,或是困惑于现实,或是迷茫于选择,于是给自己贴上了佛系的标签。积极也好消极也罢,佛系跟不久前流行的油腻一样,也不过是个标签,并不足以指代丰富多彩到无所不有的人生。我们还能看到理工男、萌大叔、女汉子、社交宅、铲屎官,青年既惧怕被归类,又希望得到认同;既要彰显个性,又要互相取暖,说到底,这或许只是年轻人在探索自己的人生定位、社会定位,在追寻人格层面、精神层面的成长。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我们可能也只是看到了标签,而没有看到佛系心中那不屈不挠的斗战胜佛吧。所以,不妨也佛系一下:不必太当真,也不能不当真。

这正是:事事随缘有佛性,不可遇事心如冰。

也说佛系青年

20171213日刘念《人民日报》

油腻大叔还没走远,佛系青年又刷屏了。您别误会,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借这个符号,讲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双11,抢着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

无可无不可的佛系一夜风行,其实是击中了现代社会的一个痛点:累。生活节奏快、事业追求高、精神压力大成为常态,一看这文章,心里激灵一下。哪怕扭过头,扒拉两口饭又改文案去了,活不成这样,但也想给它点个赞,发一下。

朋友圈中,有一个干媒体的哥们的发打动了我:工作之外,真想这么干!——请注意,他也向往,但加了一个前提。

这让我想起了乔布斯。同款牛仔裤、T恤衫,可能得有十几条不止。脏了随手一换就得,不在这方面花心思。可是,在工作上,一个细节不满意,能把自己和下属都折腾个半死。金庸笔下的张三丰也这样,一件青道袍污秽不堪,人称邋遢道人,但是大节大义不含糊。

云淡风轻、浑不着意好不好?太好了,但必须守住一条:总得有走心的地方。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那只能是淹没于人潮、迷失掉自我。

有所坚持之后的佛系生活,本质是断舍离,是极简主义,是聚焦。是心系做实验把怀表搁锅里煮,是撞上大树还道歉,不拘小节,不理细务,是所求者大,是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点上,好求一针捅破天。

自然界中,也有佛系动物。比如老鹰和老虎,鹰立如睡,虎行似病,瞧着可随意了,可是一旦锁定目标,咔嚓一下,闪电一击,也不睡了,也不病了,往往一下毙命。本质上也是抓大放小。如果真是啥也不用心,那是肯定通不过自然选择的大剪刀的。脖子上挂饼不知道,只能饿死嘛。

除了坚持与随意的辩证法,还有一层分寸感的道理。古人也好闲好从容,但讲究偷闲,不从容,人生太急;太从容,生命浪费,其要在度。终日碌碌不是美好生活,但光轻轻松松、敲锣打鼓,美好生活肯定也实现不了。

有人戏言,佛系也行,愿做一个斗战胜佛系青年。西行路上,那悟空会玩耍、敢担当、勇打拼,做下偌大事业,此真有志者言。

佛系生活实为逃避

20171218 王钟的 《光明日报》

近些天,关于90后崇尚佛系的讨论在网上备受。所谓佛系,不是说他们在宗教信仰方面皈依佛门,而是经

常沉浸于一种淡然的心态——凡事不愿较劲,不想折腾,别人提供的服务就算自己不满意,也趋向于平静接受,对爱情也不再患得患失。

作为90后的一员,笔者看到这样的文章,却没有多少共鸣和点赞,反而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伤感。生理年龄不大,心理年龄却步入中年,大概是当前90后面临的困局。现实可能是,我们还没有积累足够跟生活较劲的资本,却在挑战来临时缴械投降,看似解脱,实则逃避。难怪有人评价说,这哪里是什么佛系,明明是懒系。不怨、不怒、不争,就是不善于维护自己的权益,不把理想和信念当回事。

或许,不该用这么消极的语言来评判佛系90后。一个年轻人要活得佛系,需要很多条件,并非自己的意志所能左右。生活无忧但远非经济自由,工作稳定但上升通道狭窄,情感充实但并不轰轰烈烈,佛系青年的画像大抵如此。他们未必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却一心期待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世间最大的浪费,就是对时间的挥霍和对未来的透支。

我们也要看到,很多同龄人还没达到佛系的境界,他们依然为了社会阶层的上升而奋斗,为了一份小确幸而殚精竭虑。

应该说,佛系青年是不害怕失去的一代人。在相对富足的环境中成长,接受还算开明的教育,又有大把的机会阅尽大千世界。打车不计较司机绕路,健身光知道走路,这是因为还有底气——至少不必为了柴米油盐费心,也觉得高血压、高血脂的油腻中年生活离自己尚远。如果出门总要计算哪种公交换乘路线更省钱,还有什么闲情逸致谈佛系?

蒋方舟化用智利诗人聂鲁达回忆录的话说,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对自己,这位20世纪80年代末出生的女作家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是,很多90后可不这么认为,没有沧桑恰恰成了他们最大的沧桑。岁月静好,只缺烦恼,遭遇一点挫折就会被迅速放大,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就以为暴雨将至,这是幸福,也是缺憾。

沧桑越少,越容易怕麻烦,有了小小的麻烦就急急忙忙断舍离。追求舒适的生活,当然麻烦越少越好。但是,躲避麻烦不是缺乏担当的借口,这一点值得朝着佛系大道上一路狂奔的每一个人谨记。

云淡风轻固然好,但别忘了世上还有长河落日的雄浑壮丽。追求理想总是需要一些刻骨铭心,或许无缘大风大浪,但也要学会驾驭一叶轻舟。与隐遁在千万人之中沉默寡言相比,孤独的远航、划破天际的呐喊更值得尊敬。

谁也不能阻止一个人佛系生活,但我们所处的时代还远远不能容许大多数人不争不怨。建立有规则、有秩序的现代社会,厘清公民权利与义务,营造真正健康的市场环境,需要社会大众共同努力。这其中,自然包括用不那么佛系的姿态去争取理应争取的东西。

面对佛系生活,有的人找到懈怠的理由,有的人发现奋斗的方向。人生可以不急不缓,生命却容不得随意辜负。做大事业、有大担当、展大才干,何尝不是人生的大境界。

没有坚守的信条,佛系不如称之为懒系

20171219 陈之殷《中国青年报》

最近一段时间佛系生活方式成了特别热门的词汇。这个词最先火于饭圈(粉丝圈)自嘲,而变成佛系追星,不吵架、不控评(操控评论),对爱豆绯闻心如止水,偶像人设崩了就换一个爱豆追。此后佛系又迅速延伸到了各个领域和职业,比如佛系员工、佛系公司、佛系点赞、佛系乘客、佛系外卖等等,成了90后自嘲的生活方式。

然而,与佛家真正的心如止水、无欲无求不同,佛系心态是求之而不得只能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从更深一层来说,是认识到自己欲望无法实现又无法排遣时,与世界的和解。追星太深入,感到巨大空虚而佛系爱偶像;淘宝申诉退换货太麻烦了,自动确认收货懒得给差评;公司竞争太激烈升迁无望,本职工作绝不推辞但也绝不会主动揽活,按时按点完成但绝不会超标准做好;经营感情太累了,能自己解决绝不找对方撒娇。

佛系总令我想起心理学上认知失调的概念: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对自我的积极正面认知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产生不舒适感。为了缓解这种不舒适,人们需要采取方法去化解这种失调。很多人采取消极回应的做法。从我可以努力改变我自己实现目标变成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干嘛要费这么大劲去实现做人嘛最重要的是开开心心。这样的无欲无求内心毫无波澜一旦引起共鸣,就成了佛系的社会流行心态。

除了佛系刷屏朋友圈,这段时间第一批90后已经秃了第一批90后已经买不起房了第一批90后已经离了等文章在朋友圈热。原本应该充满朝气,如同初升太阳的年轻人与一些形容中年人的标签紧密到一起。在我看来,佛系正体现了陷于都市焦虑的年轻人应对第一批90后已经系列的解决之道。

挣扎在温饱线的人是不会佛的,他们要不断努力工作,才能得到一个容身之所,养活自己和家人。而在解决了基本生活需求之后,年轻人在获得个人价值和社会认同的过程中产生了迷茫,难以获得自我价值实现感。在物质世界购物、网络社交、买房、买车的成本太高,更难获得自我满足。比起颓废生活,佛系生活倒是多了一些抗争意味:我不满意现有的生活,但我知道自己根本不会影响庞大社会机器的运,所以老老实实完成本职工作。但是,循规蹈矩生活并不意味着妥协,我绝不为外物所累,给自己保留心中的一点执念。

以此调侃倒也无妨,毕竟在消费主义构造出的虚幻世界里,如果要满足所有欲望,人也就被物质异化了。房价太高、生活成本太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社会阶层流动变难……生活太艰难,不如洒脱些与之和解。但是,不论事业、家庭、学业还是爱好,人生在世总要有点执念并为执念做点什么,有自己坚持的信条。否则,全方位的佛不如称之为懒。如果年轻人都抱着暖水壶,泡着枸杞水,蜷缩在椅子上佛了,那整个立地成佛的社会估计也不会太好。

佛系青年只是自我调侃

20171221 辛省志《南方周末》

互联网上的热点话题总是风水轮流。上个月的爆款是手捧保温杯的油腻中年男。这个月就轮到了90后,一大批《第一批90后已经xxx》的文章出炉。尤其是《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刷屏,让佛系青年成为网络热词。

当然不是真的出家,而是说青年们对生活、工作的态度,怎么都行,不走心,看淡一切,已经修炼到了佛祖的境界,做到了无欲无求,不喜不悲,心如止水。

生活中无所谓:中午吃什么?这个行不行?行。要不那个吧?也可以。工作中无所谓:你觉得这两个方案哪个更好些?都可以吧。

佛系一词最早出现在2014年,日本媒体把喜欢独自待着,自己兴趣爱好和生活节奏,不想在谈恋爱上浪费时间的男性称为佛系男子。但2017年底在中国火爆网络的佛系,显然含义更广。

佛系青年火爆网络,自然是因为年轻人觉得说的就是他们自己,扎心。90后们刚刚从学校走进社会,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突然大增,佛系生活方式成为他们应对压力的选择之一。此前曾火爆的丧文化,其实和佛系是一脉相承的。面对生活的压力,年轻人选择退回到自我,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享受内心的平静,不与别人争短长。

佛系的生活态度,似乎符合古圣先哲无欲无求、顺其自然的教导。不过,如果所有人都这样生活,社会的进步可能要慢下来了。因为进步,总是因为渴望更好生活的欲望引起的,如果没有了欲望,就没有了动力。

不过,长者们也不必为90后太过担忧,所谓佛系,也只是他们的一种宣泄而已,打开这篇热文,点个赞,回头还是该奋斗的时候奋斗,该精致的时候精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尽管上一代总是觉得下一代是堕落的一代,但是年轻人总会取代上一代,成为社会的中坚。

除了佛系青年,上周在朋友圈刷屏的还有某42岁的中兴员工欧某,疑似因为要被公司裁员,而选择从公司大楼一跃而下。这位70后面对压力时,选择了与佛系青年截然相反的应对方式,抛下妻儿父母,一死了之。这时候,家人朋友肯定宁可他是一个佛系中年。工作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被裁员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是一直存在的风险,真被裁了,也只是这一份工作的结束,而不是事业的结束。即使在工作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也还有内部申诉、劳动仲裁等救济的途径。

面对生活的压力,我们不必像佛系青年那样不争不抢、无欲无求,但也不应该像欧某这样轻易放弃生命,毕竟生活中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期待。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佛系:社交网络的符号表演

2018426 李飞(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社会科学报》

201711月下旬,佛系开始大面积刷屏:佛系青年、佛系少女、佛系粉丝、佛系员工、佛系乘客、佛系恋爱、佛系购物……一夜之间,佛系成为社交网络上最为流行的修饰词。

无欲望作为一种欲望

在这一场符号狂欢中,佛系的基本所指是无所欲求,顺其自然。无欲望成为佛系的理想形态。但是,无欲望表面上是和资本主义相冲突的。

法国思想家德勒兹认为,欲望的生产和再生产是资本运作的核心秘密。正是因欲望被不断地生产出来,幸福生活才总是被延宕,人们才有充足的动力进行生产活动。因此,在资本社会中,人的生存所需固然容易得到满足,但是,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多。借用一下德勒兹的概念,资本社会其实是进行欲望生产和再生产的欲望机器。

在当下,欲望机器毫无疑问处于生产过剩的状态。关于主体成就的欲望不断地被制造。在中国的影视剧尤其是青春、都市剧里,主角很少受到经济限制,生活中的问题似乎只在于没有碰到真爱。甚至有人戏称,国产电视剧是没有穷人的乌托邦。一个月薪八千的女白领,却和头等舱、高尔夫、频繁出国、豪华公寓融为一体,这在电视剧中丝毫不成问题。通过在影视剧中虚构都市白领的薪水根本无法企及的生活状态,物欲在暗中成为观众移情的前提。在网络小说中,欲望的生产更为明显。网络小说大多遵循以下模式:一个弱小的个体(中间阶层的自我隐喻),通过克服困难,变成一个极有权势/物质的强大主体(欲望中的自我)。其中,克服苦难这一环节并不具备展示困境的功能,而是为了给读者提供爽感。

另一方面,媒体也在不断地制造欲望。在佛系刚刚流行起来的时候,《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几乎是立即分别发表了评论文章——《也说佛系青年》《佛系生活实为逃避》,前者鼓励青年要做斗战胜佛,后者教导青年应该发现奋斗的方向。总体而言,这表达了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样一种欲望叙事。这一点,只需要追踪《人民日报》的官方就可以发现。

当下的欲望叙事,有一个假定存在的前提条件:这是一个公平、流动的社会,只要你努力,就可以实现你的欲望。但是这样一个前提条件掩盖了社会的分化。在马克思看来,越来越大的财富分化是资本社会的根本矛盾。事实上,当下的社会分化和阶层固化问题,一直缠绕中国社会。只要在互联网上沉浸一段时间,就会发现焦虑和不安才是青年人的真正的心态。毫无疑问,现实和欲望的鸿沟非常大。

因此,佛系根本不是青年人的真实生活状态,而仅仅是社交网络上的符号表演,用以想象性弥补现实和欲望的差距。既然欲望中的生活在现实中难以实现,那不妨直接抛开欲望。更为值得注意的是,佛系在内容上是无欲望/低欲望,但是在形式上仍然是一种欲望。也就是说,佛系隐含的渴求无欲望的欲望,欲望的对象就是无欲望。正因为佛系仍然是大众文化机制生产的欲望形式,而非真实的主体心态,我们才能理解这些佛系青年依然容易被民族主义所召唤,依然沉溺于大众文化的欲望叙事。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理解,佛系为何采用一种分裂的形式。比如,佛系乘客仅仅指的是打车时的片刻幻觉,佛系购物仅仅指的是购物时的片刻幻觉。这些片刻幻觉并不是主体对于佛教的认同,恰恰相反,这些仅仅是无欲望这种欲望的象征性满足。

佛系欲望是社会结构的投射

因此,以无欲无求,顺其自然为特点的佛系是当下最时髦的欲望形式。拉康认为,欲望是将主体组织起来的重要手段。实际上,欲望也是社会结构的投射。无欲望这样一种欲望形式,就典型地体现了资本社会的阶层结构。

我们发现,在社交媒体上,富豪们既不是脑满肠肥的压榨者,也不是雄心勃勃的野心家,更不是一身铜臭的暴发户。相反,他们是一种飘然世外的形象,一种摆脱了欲望纠缠的形象。在社交网站上,有一则视频广为流传。此视频将中国富豪的采访视频剪辑、拼贴在一起,并被配上颇有反讽意味的背景音乐和人物装饰。在视频中,马云说他根本不会花钱,身上也不带钱;马化腾说自己家是普通家庭,就是房子大一点而已;王健林说先完成一个小目标,先挣一个亿;刘强东说自己脸盲,不知道爱人漂亮不漂亮。视频中的富豪们,说这些的时候都非常潇洒,非常云清风淡。这个视频的反讽效果,在于内容和形式的张力。在内容上,几位富豪用非常轻松的语调谈论一些观众永远无法达成的欲望,而在形式上,配乐和人物饰品却采用短视频直播中的装风格。正是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张力,带来了观看的快感。

拥有无欲望这种欲望的更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中间阶层。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李春玲教授认为,教育的分化将中国的当代青年分裂为两个体:青年农民体、大学生及大学毕业生体。李春玲教授团队的调查显示,在16-35岁的青年人口中,青年农民工占45%,大学生及大学毕业生占40%。虽然青年农民工在数量上比例更大,但是在媒体上他们却是不可见的,同样也没有佛系的准入资格。换句话说,出门打车,下班去星巴克的硕士学历的女孩子才会在社交网站上自称佛系少女;富士康的辍学女工,恐怕不会知道什么是佛系少女。因此,佛系虽然是一种欲望,但却是自媒体专门为中产阶层生产的欲望。而作为符号的佛系,此时起到恰恰是法国思想家布尔迪厄所说的区隔(distinction)的作用,它可以有效果地建立起中产阶层区别于青年农民工的符号身份和自我想象。

学诚法师谈佛系青年:逃避不是办法,必须面对现实

2018310 《新京报》采访节选

新京报:去年以来,佛系成为网络上的流行词,一些佛系青年开始佛系上班佛系恋爱。你认为出现佛系的原因是什么?

学诚法师(中国佛教学会会长):现代社会在物质领域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成果和经验,但在精神领域的丰富和提升方面还有较大空间。特别是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各种商品极大丰富、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一些年轻人,无论是经济能力、专业经验、知识储备,还是生活阅历、心理素质都处于起步阶段,驾驭外部世界和自己内心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如果没有高远的人生志向,就会因为对现实的无知、无措而产生无聊和无奈。所谓佛系的随缘,其实并不是佛法中对缘起的清晰洞察和灵活把握,而是时下年轻人内心无力感的一种自嘲和排遣。

佛系有佛系的困窘,因为逃避不是办法,嘴上可以说怎么都行、随便,但各种现实问题却必须去面对、人生责任必须去承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f1fbf9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c.html

《2019高考语文有关“我看‘佛系青年’”的写作指导与示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