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简介

发布时间:2015-06-30 15:40: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6年湖北民间工艺作品交流推广活动

目:武汉雕花剪纸

项目简介

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剪纸按流派主要分为南方派、江浙派和北方派,主要操作技法分为“剪”和“刻”,从色彩上分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北方剪纸重剪、南方剪纸重刻。

武汉剪纸是市级非遗项目。属于南方剪纸。武汉传统剪纸以龙凤、虎兽、鹤鹿纹样和各类花鸟居多,有着浓郁的楚文化特点。武汉剪纸作品特点:以刀剪代笔,剪刻并施刀随人意、形出于刀;运转自如,不露锋芒,形态生动,神情逼真。

目:汉绣

项目简介

汉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汉绣起源于西汉,江陵二号汉墓出土的战国中期绣品,与近代汉绣针法极为相似。湖北江陵战国楚墓出土的楚绣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绣,被学者证明是四大名绣之一“湘绣”之源。我们知道苏绣擅长仿画绣、写真秀;湘绣擅长国画刺绣,作品有水墨画般品质;粤绣擅长肖像刺绣,盘金刺绣和丝绒刺绣。如果说四大名绣是写实手法,那么汉绣就是写意手法,图案设计装饰性强、主题鲜明、寓意吉祥。绣色彩浓艳、构思大胆、手法夸张作品设计极具楚韵遗风,是最具湖北地方色彩的绣种。

目:武汉木雕船模

项目简介

武汉木雕船模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千湖之省,水路通达。湖北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木雕船文化的发达。古往今来,大江湖泊上来往穿梭的各种船只为木雕船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被湖北木雕船艺人制作成各种供观赏的小型木船。

木雕船多选用质地细腻坚实的柏木、黄杨木和红木为原料,除使用圆雕、浮雕、镂空雕等传统技法外,还结合各种卯、跨染和缝合技术。尤其注重花纹装饰、镂空花,艺术夸张性和修饰性强,可谓精工制模、技艺精湛,具有较强的湖北地方特色。

目:楚式漆器饰技艺

项目简介

漆器饰技艺(楚式漆器饰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楚式漆器饰技艺”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中漆彩绘木雕类、金漆盆盘类为其主要品类。

楚式漆器的特点是:多使用精加工而成的生漆,其色彩选用天然矿植物色素。可以说是非常环保的。彩色漆料必须经过色料研磨、日晒脱水、色料与透明漆料搅拌、密封存放等多道工序。制作一件器物要经过选料、雕刻、卯成型、磨光、刮灰、砂光、清灰、上漆、绘画、描金等近20道工序。

目:手指画

项目简介

手指画是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有学者认为手指画最早的起源或称为“萌芽时期”可以追溯到三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据史书记载手指画起于唐代张璪,继于明代吴伟,成于清代高其佩。清代是手指画的盛行期。

手指画,别称指墨、指头画,是以指代笔作画。手指画的点、勾、擦泼墨是作画是常用的技法。由于手指的灵活性,软硬兼有的特性,指掌纹理的个性,所形成的艺术效果是毛笔不能代替的。目前,在中国手指画直系传承人仅剩虞氏一脉,经虞氏三代人百年的努力,手指画在理论技法上逐渐完善并以江夏为核心由区域性、家族式扩展到全国如:江苏、浙江、天津等地。

目:呜嘟

项目简介

呜嘟是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嘉鱼县志》曾记载“泥呜嘟,古称吴嘟,为三国东吴时簰洲牧童所创”,随后流传于长江中下游,至今已有2700余年历史。它最初只是顽童撮土而成,“呜嘟”二字就是由其发音而来。古人用鱼形寓意吉祥如意和富裕,故此“呜嘟”的形状沿用鱼形。呜嘟音色圆润,浑厚悠扬、低沉古朴。古呜嘟为泥土烧制,制作简单但是难以保存,所以历代都没有古呜嘟流传于

目:高洪太铜锣

人:朱老师

项目简介

高洪铜锣制作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高洪太”是武汉著名的铜响器制作老字号,迄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1914年,来自黄陂的高青庵在汉口长堤街开办了“高洪铜响器店”。1964年,高青庵令高徒高永运为梅兰芳潜心研制成声似虎啸、响而不的“虎音锣”,在业界声望大增。至今, “高洪太”曾四次创造抄锣的世界纪录,其中两面直径1.63米的世界上最大抄锣令世人惊叹。

目:传统天然染技艺

人:黄华荣

项目简介

传统天然染技艺(植物染料与染色)是利用草木植物提取染料对纺织物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

天然染料是指从植物、动物或矿产资源中获得的、很少或没有经过化学加工的染料。天然染料根据来源可分为植物染料、动物染料和矿物染料。植物染料有茜草、紫草、苏木、靛蓝、红花、石榴、黄栀子、茶等;动物染料有虫()胶、胭脂红虫等;矿物染料有各种无机金属盐和金属氧化物。

目:竹雕

项目简介

竹雕是武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所以竹雕在我国也由来已久,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

竹雕是以竹为材料,经过特殊处理后,再雕刻成各类小件雕刻作品,其细若缕,精巧冠绝。雕刻的表现手法有,圆雕、透雕、浮雕等。

目:西兰卡普

项目简介

土家织锦“西兰卡普”是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土家族织锦,土家语称“西兰卡普”,意为“土花铺盖”或“土家铺盖”。它与蜀锦、云锦、宋锦、壮锦并称中国五大名锦,是土家族民族艺术的奇葩。

土家织锦是以麻、棉、丝、纱等材质,构图取材土家山寨的山光水色、花卉鱼虫、飞禽走兽、民俗风情、物体形态等,用自然纹样和几何纹样有机地结合,整个图案既有生活情趣,又具有鲜明的土家族特色。土家织锦工序十分复杂,有纺线、染色、倒线、挑织等12道工序,其产品坚韧厚实、经久耐用。

目:仙桃贝雕

项目简介

仙桃贝雕是省级非遗项目,湖北沙湖水乡盛产淡水珍珠贝,品种繁多、壳质坚硬、色彩绚丽,具有晶莹的珍珠光泽,因此从清代末年起,沙湖民间艺人用本地贝壳作原料,制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由此诞生仙桃贝雕。仙桃贝雕利用沙湖珍珠贝壳,汲取中国画、牙雕、木雕、石刻等传统技法,经过贝雕艺人精心设计、雕磨、镶拼而成的一种装饰工艺品。 一副大型贝雕品往往需要由成百上千雕刻小件镶拼而成。因此,仙桃贝雕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受到国内外人士青睐,远销西欧、北美等五十多个国家。

目:黄梅挑花

项目简介

黄梅挑花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广泛流传于湖北省黄梅县。相传,黄梅挑花起源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末清初。长期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农家妇女的精研细作,这门工艺日臻完善,以明快的色彩组合、精巧的图案构想显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黄梅挑花属挑、补、绣这一民间刺绣的范畴,其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图案精美,色彩富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黄梅挑花重在写意和传神,而非逼真,其作品对人们的思维、想象力有强烈的扩张力和穿透力。每件作品在挑制的过程中均从中心处下针,最后回到起针处收针,不可出现结头、漏针,并且正反两面十分整齐,都可看出相同的图案。

目:仙桃麦秆画

项目简介

麦秆画源于明末清初,据清史『艺镜』载:乾隆于湖广民宅视中堂对联,自然金色,满堂生辉,遂购入宫,爱如珍宝,曰:『得此画,胜百十佳丽耳!同治年间,湖广沔阳州举子邓绰堂「字雅儒」进京殿试,候榜期间盘缠告罄,于郊外取材制作麦秆画面市,王公大臣争相购买,聚京举子莫不惊羡。故进士及第、钦点翰林后,编修闲暇研磨此画日益精进,成就一门独特之艺术而密传子嗣。麦秆画将精选之麦秆变成融书、画及多种艺术于一体之精品。画面金色天成,因意简繁,层次丰富,艺术感染力强。其精雕细刻之作品,栩栩如生,神形兼备,无不展现自然美,典雅美,和谐美。

目:叶画

项目简介

中国叶画被誉为"绿色艺术、环保书画",叶画材质以芭蕉叶、紫荆花叶为主。多采用矿物质料绘画。

叶画是利用叶片的自然形状、色彩、纹理、茎脉、褶皱、破损来随类依势作画。它从根本上突破了人类绘画界传统“方框方画”的格局,产生了“内圆外方,方圆结合”的视觉效应。

青铜器铅锡刻镂技艺

项目简介

铅锡刻镂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目前在湖北荆州地区传承。“铅锡刻镂”是荆州敖氏家族用于制作、复制古代青铜器的核心技术,利用铅锡的独特性,通过打击、扭曲、编织、挤压、

刻镂等手法,把平面纹饰和立体、扭曲、镂空等造型结合起来,把器物形状和动物形态结合起来,最终完成精致的模型。铅锡刻镂技艺要求极高,有二十多道复杂的工序,所以一个精致的云纹盒,要耗时 8 月才能完成。

荣昌夏布

项目简介

荣昌夏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夏布又名苎麻布,是由纯苎麻纤维手工纺织而成,古代因用于制作夏季服装和蚊帐,而得名夏布。其透气好、防菌、防霉、防蛀等功效,又被尊为天然纤维之王。夏布特殊悠久的手工织布工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被誉为纺织的活化石。

叶瓷

项目简介

叶瓷是非项目叶画的高端衍生制品,其制作工艺与瓷器烧制相结合。作品更加古朴、精美、大方。同时防腐、防霉、防干、防裂、防虫、防蛀。依据叶画艺术的绘画风格、技法与题材等,采取不同的款式装裱。有壁挂、台座、宣册等。叶画及叶画衍生品的制作与工艺已获国家专利百余项,其物理特性胜于画纸画布的远久性,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独一无二的收藏价值。

贡砚

项目简介

中国贡砚始于唐代手工作坊;北宋大书法家、大诗词家黄庭曾以砚馈赠苏东坡等人;清代修水人万承风(道光帝之师),持砚献帝道光帝悦而赐名“赭砚”,列为贡品,故又称“中国贡砚”。

贡砚珍品中有金晕、鸡血藤、鱼子、水波纹等天然纹理,宛如山水画,怡然悦目;砚质不坚不燥、温润细腻、滑而不涩;发墨速而细稠、贮水久而不涸。贡砚色泽和质地都别具一格,加之制作时选料精良,高档贡砚构图特别强调意境、悟性,须细观石质纹理,令人神思飞扬,因色因纹而象形,使人工天然,巧为一体,尽得其妙。一方精砚的制作,须费百日之工,故历代丹青翰墨者视为珍品。

金箔制作技艺

项目简介

金箔制作技艺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轻如鸿毛薄如蝉翼为特色,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一张名片。本系列产品颠覆了传统黄金工艺品的设计,通过独一无二的技术,将24k黄金金箔融于特质溶液中,后注入以精品水晶为原料的载体内,不但取金水相生之美

意,又以另一种特殊工艺展现出金箔的飘逸及柔美,是具备观赏性、收藏性的精美金箔工艺品。

曹氏香包

项目简介

曹氏香包1914年始创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曹氏香包作为徐州香包的代表,因手艺精妙、材质讲究、工序复杂、美观实用,大展神韵,备受媒体和参观者的赞叹和欢迎。小香包在第二代传人曹凤英老人手中发扬光大,曾获得徐州市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6江苏旅游商品博览会金奖等一系列荣誉。

惠山泥人

项目简介

惠山泥人,是江苏无锡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之一,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无锡当地艺人取惠山东北坡山脚下离地面约一公尺以下黑泥所制,其泥质细腻柔软,搓而纹,弯而不断,干而不裂,可塑性佳,适合捏塑之用。惠山泥人以其造型饱满,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形态简练而蜚声中外,其精湛的工艺技巧和完美的艺术造型,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惠山泥人始于南北朝时期,盛于明代,距今已逾千余年。

木制作技艺

项目简介

肥城是闻名中外的“中国桃都”“佛桃之乡”“桃文化胜地”。肥城桃木雕刻源于古代“桃符”,形成于隋唐,发展于宋明清时期进入鼎盛发展阶段,出现了一批雕刻技艺精湛的工匠。然而,随着文化的没落,桃木雕刻制品交易跟着萧条起来,桃木雕刻技艺也几近失传。直到近几年国家重视非遗和市场需求增加后,肥城桃木雕刻民俗才逐渐被重视。

团扇

项目简介

团扇又称宫扇、纨扇。中国汉族传统工艺品及艺术品。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团扇起源于中国。扇子最早出现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团扇,也叫合欢扇。当时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

三河羽扇

项目简介

三河镇历史悠久,羽毛资源丰富,自春秋时就有制作羽扇工艺。据《唐书》记载,“其扇风缓而凉、病弱者用之,亦伤风感冒,孕妇尤为适宜。”三河羽扇制作是以禽鸟的羽毛作原材料,按照羽毛的自然花纹特征,精心整理分类,制作成品种繁多的羽扇制品。这种羽扇制品毛片平薄,质软风柔,制工精致,式样美观,常被人们称为:“清凉悠悠鸟毛扇”,历来广受人们的喜爱。

泥哇呜

项目简介

泥哇呜,回族边棱气鸣乐器又称泥吹吹、吹吹子、泥箫、泥娃娃、啊欧子,泥牛和牛角箫。流行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尤以是西海固一带最为盛行。泥哇呜由土制乐器演变而来,因吹出来的声音呜呜哇哇而得名。通体用黄胶泥捏制而成,其形状、大小、音孔数量和位置各不相同。大者与鹅卵近似,小者有如核桃。外形式样有椭圆形、枣形、鱼形、桃形、娃娃头形、牛头形、牛角形、 蝶形和扁方形等等,不胜枚举

蛋画

项目简介

蛋画材质可以是天鹅蛋、鸵鸟蛋、鸸鹋蛋等等。蛋画颜料全部采用藏族矿植物颜料俗称“唐卡颜料”,绘制唐卡所用的颜料 , 全部取自天然物质 ,以产于雪域的天然矿物、植物为主要生产原料 , 色泽纯正、品质优异 , 耐光极佳、耐候性极强 , 事实证明其历千年而不明显褪色 , 因而享誉四海。

瓷器

项目简介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中华民族瓷器制作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而景德镇“瓷都”的美名也早已享誉天下。我公司研发的“武汉八景”瓷礼、福寿康宁茶具、瓷版画、瓷镶器等瓷器均由景德镇高档白瓷精心烧制而成,同时绘以极具特色的景观、人物图,是定制赠送的佳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f5090fa02768e9951e738e2.html

《非遗项目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