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答案

发布时间:2020-05-21 23:49: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答案

一、材料中心话题:对于人生三种境界理解与看法。

材料内容:

第一是“骆驼”的阶段,千辛万苦地努力去满足社会对人的要求,大多数人都在这个阶段挣扎;第二是“狮子”的阶段,即“要到自己想要”,这是一个功成名就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人们憧憬得到更多的财富、更大的名誉和更高的个人价值。第三阶段,“婴儿阶段”,即回归本性,这一阶段的人更多的是想去实现人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材料含义:

1、从骆驼角度:人生初级境界像骆驼。

骆驼是“沙漠之舟”,刻苦耐劳,意味著人在年轻的时候要接受训练,承受传统的包袱;服从别人的指令、没有自我;比如装得谦卑是为了隐藏;表现出痴狂而忘记了智慧;取得进步时受到各种诱惑;为了真理追求知识却忽略了去提升高贵的灵魂等等。

2、从狮子角度:人生中级境界像狮子。

要成为狮子,就要承担自我、为自己负责;选择与限制;想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就不要怕失败等等。

3、从婴儿角度:人生高级境界像婴儿。

婴儿意味著「完美的开始」,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当一个人抵达婴儿的阶段,代表心灵重新回归原点;人们需要对自己生命进行的肯定;这个世界是自己的等等。

4、从综合的角度:

①重新出发;②珍惜当下;③传承与发展;④纯真的力量等等。

二、 本题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材料是古人的名言,意思是:道在近处,却到远处去寻求;事情本来容易,却往难处去下手。这是一种舍本逐末、舍近求远的做法。

第二段可以看作是概括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事例。对于“道”,生活中有人在“近处”求,有人去“远处”求;对于“做事”,有人从“易处”入手,有人从“难处”入手。这表现出人们在为人处事时不同的方式与方法。

本题目的关键词有“求道”“远近”“做事”“易难”,对这些词的解读如下:

“求”可理解为“寻找、探索”等。“道”可理解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道义、规律、政治主张、思想体系、门派学说等。

“近处”“远方”作两种理解:一为“空间中的概念”,如近处、远处;二为“时间中的概念”,如现在与过去、未来。

“做事”可理解为“从事某项工作或者处理某件事情”。“易”“难”分别理解为“容易”“困难”。

两段材料的内容都分为两方面,一是不同的人“求道”的方式、方法的不同,二是不同的人做事的方式、方法的不同。考生可将第一段的名言作为立意基础,也可将第二段的现象、事例作为立意基础,也可综合两段材料的内容,选择立意的角度。

题目中的材料是作文选取角度、确定立意的出发点,作文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是否在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范围内写作,是判断作文是否属于“符合题意”的关键。所以,审题的重点应该弄清材料的“内容”和材料的“含意”。我们认为,对“内容”的理解,侧重于文字的表层信息;对“含意”的把握,偏向于材料的隐含信息。

材料的“内容”(文字的表层信息)

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说“从近处或远方求道,从易处或难处做事”的问题,具体有:

从“求道”的角度立意

1.“道”在近处,求道不宜舍近求远。

2.“道”虽在近处,但亦不妨从远方求得。

3. 有些“道”需在近处求得,有些道则需从远方求得。

4. 求“道”从身边(小事、平凡事、小善)做起

5. 远方虽有道,身边也有道(不要忽略身边的道)

从“做事”的角度立意

1.做事应往易处去做。 2.做事应向难处努力。

3.不同的事做起来方式不同,有些事需向易处去做,有些事则应向难处努力。

材料的“含意”(材料的隐含信息)

从“从近处或远方求道,从易处或难处做事”的内容上挖掘,隐含在材料中的信息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人们求道、做事的思维方式(习惯、方法)2.人们在求道、做事过程中体现的精神品质 3.人们对道的认知决定其行为

三、1.审材料。作文材料很简单,却分两部分。前一部分述说“独生”年代的特点:独立、独处、独行、独享……;后一部分强调“独生”的“独特之处”,是说“独生”子女都有其特别的东西,审题时需要我们好好地思辨,这也是作文立意的重心所在,考生在确定立意时可就“独立、独处、独行、独享……”其中的一方面或几方面来考虑。

2.审要求。要求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请以“生于‘独生’年代”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这是标题作文。标题只是规定了作文的取材范围,并没有明确立意(主旨),这就给考生以广阔的思辨空间。第二部分:既可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又可以发表议论。这是提示考生可以选择的作文文体,可以写记叙文或者抒情散文,也可以写议论文。第三部分是常规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三、立意参考:

1.自计划生育以来,我们便生于一个“独生”的年代,在这个缺少了许多兄弟姐妹的年代,我们更需要学会独立。独立需要勇气;独立也需要目的;独立更需要行动。

2.在我看来,“独生”是利弊共存的。

生于“独生”年代虽然能带给人利益,但相对的是人失去的东西更多。生于“独生”时代的人,往往只能独行独处。往往生于“独生”年代的人因为从小的独行独处,便很早学会独立。生于“独生”年代的人或许会因为自己的我行我素单独行动而缺乏团队意识。

3.生于“独生”年代,一个人的世界,生活不精彩。

生于“独生”年代,一个人独处,生活不精彩。生于“独生”年代,一个人独行,生活不精彩。生于“独生”年代,一个人独享,生活不精彩。所以,我们要学会与别人交流,学会与别人相处,让生活因有朋友相伴而精彩。

4.有人独处、独行、独立,有人依赖、懒惰,正好相反。

生于“独生”年代,造成能力不相似的两类人。生于“独生”年代,有的人学会独立。生于“独生”年代有的人却十分依赖家人无法独立生活。

5.生于“独生”年代,必须学会独立自强彰显个性……

生于“独生”年代,每个人都想要彰显个性。

6.当下社会,独生子女问题日益严峻,有由于父母工作忙碌,在家中无人相伴,从而在外误交损友;也有家庭条件优越,从小万千宠爱集一身,长大以后却与社会格格不入的。

生于“独生”年代,使人狂妄。(我爸是李刚)生于“独生”年代,使人虚荣。(郭美美)生于“独生”年代,使人懂事。

7.生于“独生”年代能培养我们的优点。

生于“独生”年代能激励我们走向成功。生于“独生”年代让我们更加快乐。

8.我们无法决定生于什么年代,但我们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方式。

我们要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得到生活的真谛。生于“独生”年代,我们要独立。生于“独生”年代,我们不能独享。

9.生于“独生”年代的我们需要拥有更优秀的品格。

四、 本材料主要围绕该不该出国留学问题议论,所以必须扣住出国留学或不出国留学的意义来展开议论,主要落实在在“具备什么条件的情况下去留学;为什么留学;如何留学才能利大于弊”。

大致可分为以下立意角度:

1、从赵佳父亲角度:①留学不可盲目跟风 ②面对留学热要理性谨慎 ③留学不一定好,要依据个人实际情况来决定

2、从赵佳角度:①缺乏明确追求目标的留学弊大于利 ②没有主见,人云亦云,只会让留学害了自己 ③盲目留学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3、从赵佳母亲角度:①留学能开阔视野 ②留学能增长见识 ③走出去总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五、 材料展示了著名作家麦家对人生的解读, 指出面对人生际遇应持的态度:看远,看细,看透,看淡与笑看人生等等。面对人生,有时候,我们要用望远镜,看远方,看到前路的希望;有时候,我们要用显微镜,用苛刻的眼光去发现自身的不足,正确认识自己;有时候,我们要用放大镜,把人生世事都看清楚透彻了,会觉得人生没有过不了的坎;有时候,我们要用太阳镜,对功名利禄,保持一种淡然心态;有时候,我们要用哈哈镜,面对厄运困苦,一笑而过……

考生可从五个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来立意,也可以选取几个方面来写,也可以写我们许多人往往拿错了眼镜,该拿太阳镜时拿了显微镜,该拿望远镜时拿了放大镜,所以经常把事情办糟糕,从而提出关键是要选对眼镜。

六、【思路导引】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卖缸人之所以大步往前走,是因为他明白再看多少眼也无法变成完整的缸。这就启示我们:当出现了失误(损失)的时候,如果我们一味停留在失误(损失)上,只会对自己伤害,而无益于事情的改变;放弃对“缸”的眷恋与惋惜,继续赶路才是聪明之举;放弃意味着新的开始,前面的路还很长,会有更多补偿的时候。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卖缸人的态度就一定对吗?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正因为害怕检讨自己的失误,害怕反思而失去了得到教训的机会,以至多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在同一个地方、同一条路上跌倒吗?这就启示我们一旦出现了失误或者说错误,首先应当毫不犹豫地停下来“看”一眼,反思检讨,才能走得更好更稳。这种立意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能开拓我们的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

(3)辩证立意:把正反两方面的立意结合起来思考。既要有卖缸人的果敢,又要听从路人的忠告反思检讨,该走就走,该“停下来看”就看。这有利于思维的进一步发挥,使我们能够进行恰当合理的逻辑推论,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文章来。

【构思举例】

  一、从肯定“卖缸人”的角度立意:对于已经破裂的无法还原的事物、生活中的失误缺憾,一味留恋,止步不前,是不明智的。大胆往前走,才是聪明之举。

  二、从否定“卖缸人”的角度:一旦出现了失误损失,首先必须毫不犹豫地停下来看一看,以避免犯更多的错或者付出更多无谓的浪费。“停下来看”有时需要比“不回头地走”更大的勇气与承受力,有时甚至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三、从自身经历的角度谈自己因对“过去的事物恋恋不忘,以致无心前程,无法发现前面路上的美好”,从而得出要敢于放下过去的那些“摔破了的缸”;也可写自己不敢面对生活中的失误,总如卖缸人一样逃避,结果是摔得更惨,得出要直面失误,勇于反思的哲理。

七、(一)材料解读与立意参考角度

1.儿子角度(关键词: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

与儿子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这应该是本次作文立意的关键句。审题的核心要素是如何看待自我行为,“自己”一词为立意的关键点。当然,对于表现出不健康思想的文章,即使紧扣“自己”这一角度,教师也要从严扣分。从另一个角度看,材料还有一个如何看待他人与外物的角度,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辩证思维的空间。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1)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 (2)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

(3)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 (4)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

(5)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 (6)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

(7)别人只是观众; (8)快乐的感受因人而异;

(9)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0)人要根据需要去控制物,而不能成为物的奴隶。(物的价值在为人所用,而非为了好看。)

2.父亲角度 (关键词: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

与父亲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父亲想引导孩子照常规穿袜,孩子却不听从,父亲生气也是人之常情。但父亲也不能不尊重孩子感受,不能一味要求孩子按惯例做事。毕竟,孩子的做法是建立在真实感受上的,看似违反常规,却不违反常理,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作为父亲有必要予以尊重,这对培养孩子的个性很重要。孩子的童真不应该被扼杀,只要孩子的举动不违背常理,只要适合其成长轨迹都应该被理解、尊重、甚至引导、鼓励。因此,面对孩子的另类表现,家长怎样处理就是一门成长教育的高深学问。

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1)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

(2)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

(3)要多考虑他人感受。

3.综合角度

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规范。

写作要求中明确规定,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因而可从男孩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从父亲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综合男孩及父亲的观点立意。对人物观点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二)对材料片面和错误的读解

1.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的方向立意的,应视学生行文的情况评分,如果行文能紧扣原材料,并凸显“走自己的路”这层意思,内容可判二等;如果未能扣紧原材料,行文过多地突出“让别人去说”这层意思,内容可判在三等中至二等下。

2. 从“变通”的方向立意的,视行文情况,内容可判在三等中至二等下。

3.从“外表美与内在美”“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倾听父母的教诲”的方向立意,内容可判三等。

八、写作提示:这则素材的理解重点要放在“正能量”一词位居年度热词榜首。因而,立意既可以是对“正能量”的理解,也可以从论述“正能量”为何位居榜首入手。

立意角度:

1、 社会呼唤正能量。

2、 正能量永远是社会的主流。

3、 正能量给人带来希望。

4、 正能量是力量的源泉。

5、 增加并弘扬正能量。

6、 正能量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

7、 正能量是道德的底线。

8、 无论世事如何沧桑,正能量永远是人们的首要追求。

9、 生活需要正能量。

10、带着正能量上路。

11、打造充满正能量的社会。

九、【分析材料】

1、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

说明痛的普遍性与现实性。现实生活中,痛客观存在,既然是客观存在,也就难以避免,因此,如何面对种种的痛才是思考的重点,由此也引出了如何面对痛的三种言论。看到痛的客观存在,更要思考痛的不同层次。“种种的痛”,说明痛是有不同类型、层次的。有个人学习、生活、工作产生的痛,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阵痛,有国家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痛。对痛的不同理解,反映了考生思维的深浅,视野的大小。

2、有人说,痛了,就直接说出来,这是本能。

在承认痛的客观性的基础上,提供面对痛的一种途径,那就是直接说出来。应该说这是我们面对痛的普遍做法,几乎是条件反射式的,是一种动物本能。本能是一个中性词,无所谓褒贬。正如“有了快感你就喊”,同样“有了痛感你就说”。这样的本能反应往往是释放痛感、宣泄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正如伤心的人哭过了会平静,郁闷的人倾诉了会平和。因此,“痛了,就直接说出来,”有其可取之处。

3、又有人说,痛而不言,体现了人性的坚强。

“痛而不言”和“痛了,就直接说出来”形成对比,“痛而不言”就是指有痛感,但是不说出来,而是自己一人承担、解决,这样的做法体现了人性的坚强。痛有可能是外在施加,也有可能是内在产生,但不管是外在施加还是内在产生,面对痛的始终是自己,因此问题的解决还是依靠自已。痛了,不唉声叹气,不怨天尤人,不愤愤不平,不自暴自弃,而是坚强地面对,这种做法有其合理性。但同时也要看到,一味地痛而不言,未必就见得是一个积极的方法。长久地痛而不言,会让人对痛感麻木、灵魂僵化,以致最终屈服于现实压迫,逆来顺受。如何辩证地看待“痛而不言”,体现考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4、还有人说,痛而善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这句话既和第三句形成对比,又对第二句进行补充,不仅要说出来,而且还要善言,善于去说,表达痛苦,这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对这句话的理解,重点在于何为“善言”,同时这种“善言”应是一种智慧。而“善言”二字,则为考生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言既可以理解为言语,也可理解为文字,更可理解为行为,因为肢体语言也是言的一种,一连串的肢体语言整合在一起,就是行动了。因此,面对痛为何要善言,善言如何体现,应是考生思考的重点。

【参考立意】

通过逐则分析材料,对比解读后,我们对题目形成这样的认识:人生在世,痛是客观存在的,无需逃避,而应面对。面对痛有不同的做法,一是直接说出来,释放痛感,宣泄情绪;二是痛而不言,坚强面对,但对于痛也不能麻木,甚至逆来顺受;三是痛而善言,恰当地用言语、文字、行动表达痛感,既不麻木于痛,也不鲁莽冲动,而是善言。同时,考生要想写出一篇立意深远、思想深刻的文章,还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仅仅罗列人生中的种种痛,而应写出对痛的思考以及面对痛的做法,二是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人之痛,而应延伸至对社会阵痛、国家民族历史现实之痛的认识与思考。

十、【审题构思】材料提供的是一个新闻事件,以及人们对这个事情的简单评价,要求写出你对这个事情的所思所想或者类似的经历体验。

对于单独设立男生班“阳刚教育”,既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只要理由充分,自圆其说即可。

也可以由单独设立男生班“阳刚教育”说开去,分析“阳刚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何谓“阳刚”?这是首先要明确的,这是文章的立意基础。

阳刚当然不只是就身强体健、高大威猛而言,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品质修养、人生态度、道德操守、思想情怀……

比如说:乐观开朗、积极向上、自尊自信、自强不息、勇敢、大度、有追求、有原则、有担当、敢想、敢说、敢爱、敢恨、敢闯、敢干、敢冒险、不怕困难、不怕失败、不怯弱、不自私、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宽容、大气、有爱心、懂感恩、视野开阔、胸襟博大、不畏强权、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所谓男子汉大丈夫,所谓顶天立地,所谓浩然之气,所谓正义凛然,所谓铁骨铮铮……

【参考资料】

现状分析:

一提及女性之美,人们油然想到川润水浸的娇柔娴雅;一提及男性之美,人们则想到阳刚、俊朗,想到果敢、有担当。可现如今,不少孩子的性别色彩似乎不那么泾渭分明了,有的男生一口娘娘腔,满身脂粉气,娇媚得让纯正的女生自叹弗如。甚至“伪娘”还一度走红,越来越多的“阴柔男”在各种娱乐节目中频频亮相。“‘男孩危机’日趋严重,正在使中国失去一代男人。而最为可怕的是,人们很少意识到或根本不相信‘男孩危机’的存在。”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一语道破制约当代男孩成长的首个误区,将阳刚教育问题推向风口浪尖。

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不少男孩过于阴柔,缺少自信,胆小怯懦,与同龄的女生相比,男生学习成绩也要逊色不少。

著名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在其《拯救男孩》一书中列举了男孩的“节节败退”:2006―2007年、2007―2008年连续两个年度全国约5万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中,大学女生人数均为男生的2倍左右;与此相对应,男性青少年网民上网成瘾比例为13.29%,女性为6.11%;男孩患多动症、自闭症、学习障碍、智力障碍等方面的比率也比女孩高。当然,不必以学习成绩论英雄,但不少男生女性化是不争事实。

原因分析:

【家庭方面】男孩出身于独身子女家庭,家长对他们有众多的限制,时时刻刻护着他们,比如有一篇小学生的作文里写道:放假的时候妈妈不许他出去,就买了只小动物陪他,他看着那只小动物在往外爬就想到连动物都想得到自由,自己为什么得不到自由。

【学校方面】学校,特别是幼儿园、小学的老师70-80%都是女性,少数男教师也女性化了,培养出来的男孩子就没有自己的主见,被老师批评起来只会唯唯诺诺。眼下,学校和教师基本采取的“降低风险,平安第一”的教育方针,有些学校担心学生运动出事而被家长起诉,所以禁止课外活动。多以减少本应向学生提供的锻炼机会和相关教学内容为代价。

【社会方面】社会普遍需要的是乖巧、听话、顺从的人,那些有点叛逆精神的男孩很快被视为异类。

【教师构成方面】全国政协委员邵一鸣指出,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机构中,男性教师的匮乏引起孩子成长中出现诸多问题。他在提案中介绍,我国现阶段男女教师比例呈“倒金字塔”结构,幼儿园几乎没有男性教师,小学的比例也较少,我国的“阳刚教育”太少了。他建议,增加男性教师比例。

【不同性别老师对男生的影响方面】外界更多的把这一问题归咎于男女教师比例失衡,并建议学校以招纳更多男教师作为唯一对策。当今校园里的女教师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女人味”,她们中的绝大多数较男教师更耐心、细腻,更易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形成细致、温柔的性格,甚至使男孩变得“娘娘腔”。男孩活泼好动本是天性,女教师如果一概用听话、顺从、认真、仔细等标准来管理和评价他们,即使在课间和课外也只让男孩安静看书,或做一些安静的游戏,约束他们嬉闹便可能引发一些极端现象。从这个角度上说,男教师大多会认可男孩追逐、奔跑、嬉闹等各种行为,还会带领、引导他们开展一些运动量较大的活动,的确比女教师更有利于培养男生的阳刚气质。

十一、审题:(一)把握关键词,理清中心

关键词:战士

中心:战士是需要的。

作者情感态度:肯定战士的社会价值,否定懦夫与苍蝇。

(二)明确题目中隐含的问题。

何谓战士?哪些人可以称得上战士?为什么需要战士?如何对待战士?

分析:为什么不需要懦夫和苍蝇?

(三)回归材料分析:

1、战士的含义

战士是指拥有知识、信仰和坚强意志的人,他可以是战争年代那些在战场上冲锋在前的英雄、英勇杀敌的勇士、运筹帷幄的谋士和指挥家,也可以是战争后方的老百姓、医务人员、文学家、地下党员等等为人民服务的人;也可以是和平年代在不同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先锋标兵以及在各自的岗位默默奉献的普通老百姓。

战士不一定完美,战士也可有缺点,但战士他必须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是保护国家统一、安定、团结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人,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2、需要战士的原因

①社会需要战士的精神——崇高的信仰和坚强的意志。

②社会需要战士的知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发展。

3、对待战士的态度

①高度肯定战士的价值,宣传战士的精神,为战士创建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环境。

②严厉打击中伤战士、扼杀战士的不良行为。

③鼓励和号召更多的人成为战士。

4、分析懦夫和苍蝇。

懦夫和苍蝇是战士的对立面,他们要么懦弱、贪生怕死,要么散播谣言、中伤战士,扰乱社会秩序。这两种人都对人民、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是应该批评甚至严厉打击的。如求和派、懦夫、汉奸、无良媒体等。

二、立意参考:

1、社会需要战士。2、别苟求战士完美。3、平凡人也可以成为战士。4、严厉打击中伤战士的行为。5、战士,需要您的肯定。6、和平年代,你也可以成为一名战士。7、战士,您是最可爱的人。8、战士与懦夫的较量。9、保护战士,必须要扑灭苍蝇。

十二、【思路导引】

一、对材料的把握和理解

1、把握材料中关键词的内涵:

关键词:“平视”、“仰视”、“俯视”,这是人生的三种姿态,这三种姿态意蕴丰富,不同的姿态,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映照出不同的未来,我们要从多角度来理解这三个关键词的内涵。

“平视”:即平着向前看,可以理解为平等地看,以平常心看待。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平视”?面对生活中虚幻的荣耀时,面对平凡真实的生活时,面对功名利禄时,面对远方的梦想时……为什么我们要“平视”?平视能使我们不被物欲虚荣蒙蔽双眼,淡然处世;平视能使我们看得更真切,正确认识世界和自己;平视能使我们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优劣,以不卑不亢的姿态面对人生;平视能使我们平等对待众生万物,尊重每一个生命……怎样才能做到“平视”?平视,需要心的端庄和正直;平视,需要情的纯洁和高尚;平视,需要识的广博和深邃;平视,需要度的准确和合理;平视,需要以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脚踏实地,坚定前行,不自卑,不自鄙,不自傲,不自大,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

“仰视”:即往上看,更深层的可以理解为“景仰、仰慕的姿态”或“向往更高的追求、志向”。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仰视”?面对高尚的行为精神,面对真理与智慧,在成就面前,在伟人、前辈面前,在精神的巨人面前……为什么要“仰视”?仰视,是对高尚灵魂的崇敬和敬仰;可以借鉴前辈的经验和精华,为我所用;让我们戒骄戒躁,谦恭地取得更大的成就;让我们展望理想前景,不断进取;让我们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怎样才能做到“仰视”?需要积极进取,不满足于现状的决心和信念;需要雄心壮志,有大志,有大求;需要谦卑好学的态度;需要虚心谦恭的心态……

“俯视”:即往下看,站在一个高的视角和层次上看待,更深层的可以理解为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一种反思、反省的姿态,一种宏观把握,运筹帷幄的姿态。理解成“目空一切”则不符合出题者意图。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俯视”?面对困难挫折时,看待过去的错误时,回首过去时……为什么要“俯视”?让我们坚定必胜信心,重新振奋精神;能战胜苦难,获得成功;以更高的角度看清过去的错误,才能在改正中不断进步,以鞭策自己不断前进……怎样才能做到“俯视”?需要不怕困难的勇气和克服挫折的信心,需要低调、隐忍……

2、理解句子的含意:

“恰当运用”,暗示着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合适妥当地运用其中的一种或多种人生的姿态。 “收获精彩人生”,说明这三种姿态对我们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影响,可以是精神上的收获,可以是心灵上的洗涤,可以是某种成就、成果等。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可以恰当运用这三种人生姿态中的一种或多种,那么我们就能够收获精彩人生。

3、把握出题者的情感倾向:

肯定或赞美这三种人生姿态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精彩的影响。如果从反面或否定的角度去理解“平视”、“仰视”、“俯视”的内涵,则不够切合题意。

二、强化审题思路

可以从三种姿态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也可以把这三种姿态贯串在一个人身上,或全面理解这三种姿态在人生中成一整体,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写,都要写出收获的精彩人生,即可以是精神上的收获,可以是心灵上的洗涤,可以是某种成就、成果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f80ffa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3b.html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