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论文浅谈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0-07-18 19:34: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幼儿园教育论文 浅谈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



  文章摘要:大班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年,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对大班幼儿进行良好整理习惯的养成教育,包含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的态度,井然有序的生活习惯,培养时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多种形式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教师家长要作表率,严格要求,反复抓,多鼓励,另外家园还要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整理习惯 培养 大班

  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3—6岁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新《纲要》在社会目标中也提出:“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整理能力,是幼儿日常行为规范中良好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大班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年,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让幼儿学会整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有助于他们形成爱整洁,生活有序,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等良好习惯,也能使幼儿在整理中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动作发展;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还可以使环境保持整洁,同时能使教师减轻负担,不用将许多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理上,好的整理习惯还可以让幼儿顺利的进入小学的生活学习,此后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由此可见,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一、班级幼儿不良整理习惯的具体表现

  开学初班级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

  镜头一:晨间活动结束后,柜子里的物品杂乱无章,几种拼图混在一起,计算操作的材料放在了语言角,美工托盘里放满了废纸、剪刀和双面胶,油泥盖子和罐子分了家。

  镜头二:气象观察记录做完,听到琴声幼儿迅速的收拾整理,可是整理的质量却很差,地上有几个笔套,桌上有几支笔没放进笔筒,而观察记录本也没摆放整齐。

  镜头三:社会性游戏结束后,小吃店的碗筷没放在规定的地方,围裙头巾没有挂在勾上,服装店的服装有的没叠好有的没挂好,小学校的黑板没擦,笔没放好。

  镜头四:图书看完后书架上一片狼籍,有的图书倒着放,有的图书斜着放,有的图书封面和书分开了散落在一旁,还有的图书掉在地上。

  镜头五:户外活动结束回到教室许多幼儿将自己的衣服直接往装衣服的筐中一扔,少数幼儿一团塞进筐里,只有个别幼儿叠整齐后才放入筐里。

  二、培养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具体措施

  针对幼儿的种种整理的不良坏习惯我们进行了分析,经过近一学年的实践研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幼儿逐渐接受并慢慢强化,整理能力有了显著发展。

  1、教师的榜样作用,幼儿潜移默化受影响

  《纲要》明确指出:“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非常明确地强调了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和幼儿朝夕相处,是幼儿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给幼儿以耳濡目染的影响,在教师的潜移默化长期熏陶下,幼儿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并以此来检验和调整自己。因此我们老师对班级里的物品都要固定位置摆放,让大家都知道物品摆放的固定位置,并且规定了“哪里拿,哪里放,用完了就放回去。”的规则,老师们也逐渐都遵守了。教师有了良好的整理习惯,柜子上、钢琴上、活动室到处整洁了,没有看到多余的东西了,孩子们在不经意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了。只有自身正,才能正孩子。

  2、 师幼共同商讨,制定规则设计标志

  新《纲要》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列在前位,处处渗透“尊重意愿,满足需要”,凸现“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所以我们提倡让幼儿自己建立规则。幼儿积极参与讨论“怎样让我们的教室变得干净整洁?”“游戏区的物品应该怎样收拾?”“图书角的图书应该怎样摆放”“怎样整理我们的箱包”等等。孩子们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规则如:物品从哪拿的还放哪去、外套随时脱随时叠整齐放好、笔和笔套不可以分家、图书角的图书应分类摆放等等。最后孩子们用图标的方法给每个区角都设计了相应的规则。为了保证让物品不随便摆放为了让幼儿较快的收拾整理,孩子们还在每个区域给物品贴上了和物品相对应的图标,收拾起来就很容易归位。由于规则是大家共同制定也是大家亲自设计的,因此幼儿有了很高的责任意识,收拾整理时能很快乐很积极地投入,幼儿的收拾整理习惯就养成并内化了,环境也更加的干净整洁了。

  3、 开展多种活动方式,强化整理习惯的形成

  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有的要求一开始做得挺好,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我们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重复这样的行为,这样持之以恒、一贯要求、反复强化,建立动力定型,最终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1) 丰富多彩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为此,我们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如:“小超市”、“服装店”、“小吃店”、“巧手坊”等,让幼儿随时都有机会在活动区参加活动,使他们有条理地收拾玩具、爱惜游戏材料巩固了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这样,幼儿的良好整理习惯经过多次重复,自然而然地、习以为常地形成与习得。

  2) 整理书包和箱包

  书包是小学生必备的用品,整理书包是小学生每天必做的事情和应该具备的能力。为了让幼儿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的需要,让他们了解整理书包的重要性,在幼儿在园的最后一个月,我们让幼儿每人带一个小书包入园,通过讨论的方法,说说怎样使书包里的物品摆放的更整洁,总结整理书包的方式方法,学会整理书包。我园是寄宿幼儿园每位幼儿都有一个箱包,为了培养幼儿自己收拾整理箱包的好习惯,每周四的晚上都让幼儿整理自己的箱包,我们还经常检查小朋友的箱包,看看里面的衣物是否按要求收拾好了,并给按要求收拾好的小朋友奖励,在小朋友中树立收拾整理箱包的好榜样。并让收拾能力强的幼儿与收拾能力弱的幼儿之间结对,进行一对一帮助,使能力弱的幼儿尽快学会自己收拾整理。

  



  文章摘要:大班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年,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对大班幼儿进行良好整理习惯的养成教育,包含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的态度,井然有序的生活习惯,培养时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多种形式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教师家长要作表率,严格要求,反复抓,多鼓励,另外家园还要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整理习惯 培养 大班

  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3—6岁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新《纲要》在社会目标中也提出:“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整理能力,是幼儿日常行为规范中良好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大班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年,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让幼儿学会整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有助于他们形成爱整洁,生活有序,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等良好习惯,也能使幼儿在整理中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动作发展;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还可以使环境保持整洁,同时能使教师减轻负担,不用将许多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理上,好的整理习惯还可以让幼儿顺利的进入小学的生活学习,此后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由此可见,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一、班级幼儿不良整理习惯的具体表现

  开学初班级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

  镜头一:晨间活动结束后,柜子里的物品杂乱无章,几种拼图混在一起,计算操作的材料放在了语言角,美工托盘里放满了废纸、剪刀和双面胶,油泥盖子和罐子分了家。

  镜头二:气象观察记录做完,听到琴声幼儿迅速的收拾整理,可是整理的质量却很差,地上有几个笔套,桌上有几支笔没放进笔筒,而观察记录本也没摆放整齐。

  镜头三:社会性游戏结束后,小吃店的碗筷没放在规定的地方,围裙头巾没有挂在勾上,服装店的服装有的没叠好有的没挂好,小学校的黑板没擦,笔没放好。

  镜头四:图书看完后书架上一片狼籍,有的图书倒着放,有的图书斜着放,有的图书封面和书分开了散落在一旁,还有的图书掉在地上。

  镜头五:户外活动结束回到教室许多幼儿将自己的衣服直接往装衣服的筐中一扔,少数幼儿一团塞进筐里,只有个别幼儿叠整齐后才放入筐里。

  二、培养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具体措施

  针对幼儿的种种整理的不良坏习惯我们进行了分析,经过近一学年的实践研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幼儿逐渐接受并慢慢强化,整理能力有了显著发展。

  1、教师的榜样作用,幼儿潜移默化受影响

  《纲要》明确指出:“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非常明确地强调了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和幼儿朝夕相处,是幼儿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给幼儿以耳濡目染的影响,在教师的潜移默化长期熏陶下,幼儿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并以此来检验和调整自己。因此我们老师对班级里的物品都要固定位置摆放,让大家都知道物品摆放的固定位置,并且规定了“哪里拿,哪里放,用完了就放回去。”的规则,老师们也逐渐都遵守了。教师有了良好的整理习惯,柜子上、钢琴上、活动室到处整洁了,没有看到多余的东西了,孩子们在不经意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了。只有自身正,才能正孩子。

  2、 师幼共同商讨,制定规则设计标志

  新《纲要》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列在前位,处处渗透“尊重意愿,满足需要”,凸现“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所以我们提倡让幼儿自己建立规则。幼儿积极参与讨论“怎样让我们的教室变得干净整洁?”“游戏区的物品应该怎样收拾?”“图书角的图书应该怎样摆放”“怎样整理我们的箱包”等等。孩子们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规则如:物品从哪拿的还放哪去、外套随时脱随时叠整齐放好、笔和笔套不可以分家、图书角的图书应分类摆放等等。最后孩子们用图标的方法给每个区角都设计了相应的规则。为了保证让物品不随便摆放为了让幼儿较快的收拾整理,孩子们还在每个区域给物品贴上了和物品相对应的图标,收拾起来就很容易归位。由于规则是大家共同制定也是大家亲自设计的,因此幼儿有了很高的责任意识,收拾整理时能很快乐很积极地投入,幼儿的收拾整理习惯就养成并内化了,环境也更加的干净整洁了。

  3、 开展多种活动方式,强化整理习惯的形成

  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有的要求一开始做得挺好,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我们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重复这样的行为,这样持之以恒、一贯要求、反复强化,建立动力定型,最终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1) 丰富多彩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为此,我们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如:“小超市”、“服装店”、“小吃店”、“巧手坊”等,让幼儿随时都有机会在活动区参加活动,使他们有条理地收拾玩具、爱惜游戏材料巩固了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这样,幼儿的良好整理习惯经过多次重复,自然而然地、习以为常地形成与习得。

  2) 整理书包和箱包

  书包是小学生必备的用品,整理书包是小学生每天必做的事情和应该具备的能力。为了让幼儿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的需要,让他们了解整理书包的重要性,在幼儿在园的最后一个月,我们让幼儿每人带一个小书包入园,通过讨论的方法,说说怎样使书包里的物品摆放的更整洁,总结整理书包的方式方法,学会整理书包。我园是寄宿幼儿园每位幼儿都有一个箱包,为了培养幼儿自己收拾整理箱包的好习惯,每周四的晚上都让幼儿整理自己的箱包,我们还经常检查小朋友的箱包,看看里面的衣物是否按要求收拾好了,并给按要求收拾好的小朋友奖励,在小朋友中树立收拾整理箱包的好榜样。并让收拾能力强的幼儿与收拾能力弱的幼儿之间结对,进行一对一帮助,使能力弱的幼儿尽快学会自己收拾整理。

  



  文章摘要:大班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年,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对大班幼儿进行良好整理习惯的养成教育,包含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的态度,井然有序的生活习惯,培养时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多种形式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教师家长要作表率,严格要求,反复抓,多鼓励,另外家园还要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整理习惯 培养 大班

  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3—6岁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新《纲要》在社会目标中也提出:“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整理能力,是幼儿日常行为规范中良好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大班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年,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让幼儿学会整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有助于他们形成爱整洁,生活有序,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等良好习惯,也能使幼儿在整理中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动作发展;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还可以使环境保持整洁,同时能使教师减轻负担,不用将许多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理上,好的整理习惯还可以让幼儿顺利的进入小学的生活学习,此后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由此可见,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一、班级幼儿不良整理习惯的具体表现

  开学初班级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

  镜头一:晨间活动结束后,柜子里的物品杂乱无章,几种拼图混在一起,计算操作的材料放在了语言角,美工托盘里放满了废纸、剪刀和双面胶,油泥盖子和罐子分了家。

  镜头二:气象观察记录做完,听到琴声幼儿迅速的收拾整理,可是整理的质量却很差,地上有几个笔套,桌上有几支笔没放进笔筒,而观察记录本也没摆放整齐。

  镜头三:社会性游戏结束后,小吃店的碗筷没放在规定的地方,围裙头巾没有挂在勾上,服装店的服装有的没叠好有的没挂好,小学校的黑板没擦,笔没放好。

  镜头四:图书看完后书架上一片狼籍,有的图书倒着放,有的图书斜着放,有的图书封面和书分开了散落在一旁,还有的图书掉在地上。

  镜头五:户外活动结束回到教室许多幼儿将自己的衣服直接往装衣服的筐中一扔,少数幼儿一团塞进筐里,只有个别幼儿叠整齐后才放入筐里。

  二、培养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具体措施

  针对幼儿的种种整理的不良坏习惯我们进行了分析,经过近一学年的实践研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幼儿逐渐接受并慢慢强化,整理能力有了显著发展。

  1、教师的榜样作用,幼儿潜移默化受影响

  《纲要》明确指出:“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非常明确地强调了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和幼儿朝夕相处,是幼儿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给幼儿以耳濡目染的影响,在教师的潜移默化长期熏陶下,幼儿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并以此来检验和调整自己。因此我们老师对班级里的物品都要固定位置摆放,让大家都知道物品摆放的固定位置,并且规定了“哪里拿,哪里放,用完了就放回去。”的规则,老师们也逐渐都遵守了。教师有了良好的整理习惯,柜子上、钢琴上、活动室到处整洁了,没有看到多余的东西了,孩子们在不经意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了。只有自身正,才能正孩子。

  2、 师幼共同商讨,制定规则设计标志

  新《纲要》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列在前位,处处渗透“尊重意愿,满足需要”,凸现“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所以我们提倡让幼儿自己建立规则。幼儿积极参与讨论“怎样让我们的教室变得干净整洁?”“游戏区的物品应该怎样收拾?”“图书角的图书应该怎样摆放”“怎样整理我们的箱包”等等。孩子们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规则如:物品从哪拿的还放哪去、外套随时脱随时叠整齐放好、笔和笔套不可以分家、图书角的图书应分类摆放等等。最后孩子们用图标的方法给每个区角都设计了相应的规则。为了保证让物品不随便摆放为了让幼儿较快的收拾整理,孩子们还在每个区域给物品贴上了和物品相对应的图标,收拾起来就很容易归位。由于规则是大家共同制定也是大家亲自设计的,因此幼儿有了很高的责任意识,收拾整理时能很快乐很积极地投入,幼儿的收拾整理习惯就养成并内化了,环境也更加的干净整洁了。

  3、 开展多种活动方式,强化整理习惯的形成

  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有的要求一开始做得挺好,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我们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重复这样的行为,这样持之以恒、一贯要求、反复强化,建立动力定型,最终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1) 丰富多彩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为此,我们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如:“小超市”、“服装店”、“小吃店”、“巧手坊”等,让幼儿随时都有机会在活动区参加活动,使他们有条理地收拾玩具、爱惜游戏材料巩固了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这样,幼儿的良好整理习惯经过多次重复,自然而然地、习以为常地形成与习得。

  2) 整理书包和箱包

  书包是小学生必备的用品,整理书包是小学生每天必做的事情和应该具备的能力。为了让幼儿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的需要,让他们了解整理书包的重要性,在幼儿在园的最后一个月,我们让幼儿每人带一个小书包入园,通过讨论的方法,说说怎样使书包里的物品摆放的更整洁,总结整理书包的方式方法,学会整理书包。我园是寄宿幼儿园每位幼儿都有一个箱包,为了培养幼儿自己收拾整理箱包的好习惯,每周四的晚上都让幼儿整理自己的箱包,我们还经常检查小朋友的箱包,看看里面的衣物是否按要求收拾好了,并给按要求收拾好的小朋友奖励,在小朋友中树立收拾整理箱包的好榜样。并让收拾能力强的幼儿与收拾能力弱的幼儿之间结对,进行一对一帮助,使能力弱的幼儿尽快学会自己收拾整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fe89b1058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7.html

《幼儿园教育论文浅谈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