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

发布时间:2013-03-30 13:00: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蔺阳中学高2012级高一下学期语文备课教案

2013

教学内容:《诗经》两首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
1学习诗歌赋、比、兴和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掌握生动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2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2掌握《诗经》的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
1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2通过主人公感情的变化,分析人物性格。

三、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炼性。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文中主人分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氓》中的比兴手法的分析。
3、运用设问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三课时

预习设计:

1. 结合文本及相关资料了解《诗经》的相关常识。

2. 诵读课文,了解文本大意。

3. 积累生字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爱情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重要的话题。我们的先民为之奋斗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陌生而又熟悉的瑰宝……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关雎》)
——以雌雄二鸟和鸣起兴,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 子衿》)
——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以致度日如年,精神恍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蒹葭》)
——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的愁情恰似苍茫的秋水,萧瑟的芦苇。
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诗经》中的其他作品。(板书:《氓》)

二、 朗读感知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3.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
4.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三、基础积累

1、《诗经》相关常识。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赋”直陈其事,即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 物,《关雎》,由小鸟依依联想到男欢女爱。往往“兴中有比,比中有兴”,因此有了现今的“比兴”修辞手法。在历史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与 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2、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氓:méng 蚩:chī 愆:qiān 将:qiāng 垝垣:guǐ yuán shì 咎:jiù 于:说:tuō 陨:yǔn 徂:汤:shāng 渐:jiān 罔:wǎng 靡:夙:咥:隰:泮:pàn 裳:cháng
晏:yàn

3词汇掌握

a.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于 脱等)

b.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的词语(至于 以为 泣涕 贿 宴)

c.找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其黄而陨:黄,名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士贰其行:贰,数量词作动词,有二心。

二三其德:二三,数量词作动词,经常改变。

四、整体理解

1、提问:刚刚大家都读了这首诗,对它应该有了个初步了解,谁能告诉我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女性形象,故事相当完整。

2、梳理课文行文思路。

诗歌共六章,按“恋爱——婚变——决绝”这样的思路叙述。(板书)

五、课堂练习

1、《诗经》原名《 》或《 》,共收录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 首。它是我国第一部( )《诗经》六义是指( )。

2、熟读课文,直至背诵。

六、作业布置

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氓》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

1、《诗经》相关常识。

2、抽查生字词以及通假字等。

3、试着背诵《氓》。

二、研读讨论

A、赏析课文内容

1“恋爱”部分(一二章)

1)学生集体朗读此部分后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明确] 相见 定情 送别 约期

2)品味“相约送别”场景中的语言,概括两人性情。

[明确]氓:急噪 任性

姑娘:温柔 体贴 痴情 迁就男子 这也预示两人今后的悲剧婚姻生活。

集体背诵一二章

2、学习 “婚变”部分(三 四五章)

1)请一学生朗读,提问:开头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

[明确]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文中的比兴有何特点?

[明确]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集体朗读这部分。

3、学习“决绝”部分(六章)

1)自由朗读,注意感情基调:悔恨但不哀伤。

2)提问:女主人公最后做出怎样的选择?从中反映出什么性格特征?

[明确]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其清醒 刚烈的性格特征。

3提问:这一段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对比,将昔日的“信誓旦旦”与今日的结局作对比。

4)提问:纵观全文,女主人公在回忆往事时和作出清醒的抉择时,并没有任何的修饰和渲染,那么是如何表达的呢?

明确:直接陈述,叙事的过程,也就是运用了“赋”的表现手法。

B、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教师强调概括人物性格特点,要从课文出发。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加以总结)。

女:温柔热情 忠贞勤劳 坚强刚烈
男:急躁真挚 无情善变 始乱终弃

三、主题归纳

《氓》按事实发展的过程叙述这一悲剧的始末,运用“赋”“比”“兴”及对比的艺术手法,将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增加了叙事的感染力和抒情的深度,全诗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却不失坚强的妇女形象,她的遭遇值得我们同情,她的人格值得我们尊敬。

四、拓展延伸

应如何看待诗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

五、课堂练习

完成研讨与练习1

六、作业布置

1、背诵《氓》。

2、预习《采薇》。

板书

《氓》

(情节)    恋爱                 婚变                 决绝

(基调) :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刚烈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采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复习《氓》,再次回顾《诗经》的相关知识。

二、基础积累
()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岁亦莫()止 猃狁(xiǎn yǔn )之故 (zài)饥载渴
王事靡盬(gǔ) (yù)雪霏霏 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鱼服
靡室靡()家 不遑(huáng)启居
() 掌握以下重点词语
通假字
1 岁亦莫止( )
2 彼尔维何( )
3 维常之华( )
4 猃狁孔棘( )
词类活用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动词,雨雪犹落雪。)
象弭鱼服( 象,用象骨装饰。鱼,用鲨鱼皮制作。 )
重点词语,注意其中古今异义 的词
1 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2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3 彼路斯何( 路,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今指道路。 )
4)薇亦作止(作,指薇菜冒出地面)
5)岁亦莫止(止,句尾语气词)
6)靡使归聘(使,指使,委托。聘,问)
7)载饥载渴(载,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
8)岁亦阳止(阳,指阴历十月)
9)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很。疚,痛苦。来,回家。)
10)彼路斯何(斯,语气词,无实义)
三、整体理解
1、诗歌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明确:
1—3回忆军旅劳顿,交待不归原因,表达强烈思归之情。
4—5直写战争之惨烈
6对比写归途之悲伤、痛苦。
2、概括归纳全诗中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明确: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3、找出本诗中表现人物强烈思乡情感的诗句,加以体会。
四、研读讨论
全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起到了什么效果
▲1-3 采用了重章叠句和兴、赋的手法
薇亦作止
采薇采薇, 薇亦柔止
薇亦刚止
岁亦暮止
曰归曰归, 心亦忧止
岁亦阳止
作用:
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4-5章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
诗歌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阅读下面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明确:
1、今昔对比,以虚衬实。凯旋之乐与内心之伤悲对比,以乐衬悲。昔日杨柳依依与今日之雨雪霏霏对比,有今不胜昔之悲。
2雨雪霏霏之景与载饥载渴之情境相合,情景交融,更突出内心之伤悲、哀痛。
本章对比衬托,情景交融,语调低沉,气氛悲怆。充分表现作者内心的伤悲、痛苦。
五、作业
结合我们所学的《诗经》两首,归纳《诗经》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将两首诗熟读成诵,用赋、比、兴的手法尝试作一首诗或写一段文字来表达你的某种情感。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02696755acfa1c7aa00cc76.html

《《诗经》两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