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根据古诗秋晚的江上写作文

发布时间:2023-12-18 15:56: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四年级根据古诗秋晚的江上写作文
秋天不像春天那样百花争艳,芳香怡人;也不像夏天那样有那么多的小生灵在歌唱;也没有冬天那么美丽。可是,它在我心中却是最美的。
秋天虽然没有春天那么艳丽,可它有一种颜色是天下一绝的——红。枫叶只有在遇见秋天时才会脸红,远远望去,像朝霞一样红,把山都染红了。风吹来,枫叶像红色的雪一样,飘了下来。好让人们前来欣赏。
秋天虽然没有夏天一样有那么多的小生灵,可秋天落叶的景观可比它们美多了。当风吹起来时,叶子就随风而落,还时时发出声响,好像在大声地告诉大家:“谁说秋天没有蝴蝶?我不就是吗?怎么样,漂亮吧!”
秋天虽然不像冬天有洁白的衣服,可是它那桔黄色的衣服也不错呀!而且比冬天的那件白色衣服暖和多了。 秋天也有很多独特之处。
到了秋天,植物好像争先恐后地跑到理发店去过。有人可能会问:“它们去理发店干嘛?”当然是去染发啦,它们也要赶时髦呢!
到了秋天,桂花树上的桂花都开了,让老远的人们都能闻到那醉人的香味。 到了秋天,它会让农民伯伯非常的开心,因为他们辛辛苦苦种的粮食、果子等,都丰收了。哇,想起我最喜欢吃的青桔出桔了,口水都流了下来。
秋天,是一个让我思念的季节,那院子落叶和我的思念都积了厚厚一叠,可是那饱满的稻谷,更幸福了我心中的世界。
《秋晚的江上》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都呈示出泰戈尔与日本俳句的风格。 全诗原文如下:
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著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20世纪20年代,写作新诗的诗人受旧诗词的影响很大,所以那个时候的新诗都有很浓重的旧诗词风格。除了是用白话来抒写之外,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往往和旧诗词没有多大差别。这是当时诗歌的一大特色。
此诗的作者刘大白也正是如此,他虽试着去写纯粹的白话诗,但这首诗在格律上还些许遵循古典诗歌原来的要求,所以还是可以看出来其受旧诗词影响的痕迹。《秋晚的江上》便是在这种环境下创作出来的。
“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倦游的鸟儿想回巢去。这时候,天色已晚。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是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黄昏的景色,在诗人的笔下,带着一股悲哀的美。
“倦”“驮”是关键二字。归鸟倦了,这是诗人的想像,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鸟倦实在也是人倦。而驮字,一方面是景致的进一步的渲染和奇丽的想像,另一方面也是突出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正是太阳。这样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一种景致,而包含诗人对生活的体验。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诗人原只注意江上的飞鸟,照在飞鸟身上的夕阳。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才注意到夕阳在江面上的倒影。这夕阳的倒影好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飞鸟本来已经倦了,但背上还驮着斜阳,并不觉得是沉重的负担。在诗人看来,正是飞鸟驮了斜阳去点染江面。情景十分动人。
第二段是第一段情景的继续与开展。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这是极富表现力的。它是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与其说是鸟驮斜阳的自然延伸,毋宁看作是诗人想像力的深化,它使夕阳沉入江心,这一瞬间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同时,鸟翻双翅,抖落斜阳,在情绪上也是一种发展,它表明鸟不堪沉重的负担,希冀于一种自由的生活。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诗人把眼光从江上转移到江边的芦苇。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从飞鸟的双翅到江面,到芦苇丛中,眼前的景物是一片红色。构成秋天黄昏江上一个美丽的画面。 整首诗富于旧诗词的情调,寥寥数笔,即勾画出一幅静中见动、声色俱备的美丽图景,同时又有诗人自己的风格,就像最末两句,通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人格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秋天来了,天空蓝得好像用画笔画出来似的。
空气特别新鲜,好像过滤了一样。早上,我坐在上学的路上,吸了一口气,头脑似乎清醒了好多,真是秋高气爽! 花园里,有许许多多的花,粉色的芙蓉花,红色的大丽花,色彩最多的是菊花,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黄的似金。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0522838a7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0e.html

《四年级根据古诗秋晚的江上写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