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

发布时间:2019-02-26 05:45: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

【篇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

萍乡学院中文系 彭豪

绪论

教学目标: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变、性质地位、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等理论知识。 教学重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演变

授课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演变

1.国文教授法(1918-1924

2.国语教学法(1924-1949年)

3.语文教材教法(1950-1978年)

4.语文教学法(论)(1978-1989

5.语文教育学(1989-1997年)

6.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997-现在)

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理论学科,是汉语言文学师范教育专业的一门主要必修课程。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地位和作用

(一)地位

高师院校中文系科的必修课程

培养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课程

集中体现师范性质的重要课程

(二)作用

增强语文教育理论修养

掌握语文教学基本技能

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

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是什么(课程性质)

课程论研究为什么教(教学目标)

教什么(教学内容)

教学是什么(教学本质和规律)

教学论研究怎么教(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得怎样(教学效果评价)

五、《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

1.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

2.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

六、《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阅读法、研讨法、训练法、见习法、实习法

【小资料】

(一)本课程参读著作

1.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

2.孔庆东等《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

3.李海林《言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4.倪文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5.彭豪《语文课程教学理论与实务》(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

6.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7.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8.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9.王松泉等《语文课程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10.刘永康《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二)参读刊物

《语文课程标准》(含初、高中,北师大)

《中学语文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g31

《语文建设》(语文出本社)

《中学语文教学》(首都师大)

《语文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

《语文教学通讯》(山西师大)

《语文教学与研究》(华中师大)

《中学语文》(湖北大学)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大)

《语文月刊》(华南师大)

《语文教研》(浙江师大)

(三)相关网址

中国语文教育网/

中国语文网/

语文网中网/

中国语文教育研究/chinese/

语文新课程资源网/

第一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教学目标:认识语文课程性质与特点,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初中阶段的阶段目标,形成正确的语文课程目标观 教学重点:语文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与要求

教学难点:语文语文课程的含义

授课时数:3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节 语文课程的性质

一、性质问题的历史回顾

语言论:语文是语言,故语文课程的本质是语言

工具论:语言是工具,语文课程就是一门工具课程

文学论:语文课程应以文学教育为主,故文学性是其本质

人文论:语文是人的思想感情、社会文化的负载工具

二、对语文含义的理解

(一)语文名称的演变

1.古代类似语文教育是和经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等结合在一起的,没有独立设科,也就没有名称。

2.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语文单独设科,定名国文

3.1920年,小学设国语,教白话文;初中设国文,教文言文。

4.1949年叶圣陶将学科正式定名为语文,取代以往国文国语的学科名称,自此语文学科名称正式开始全国通用。

(二)叶圣陶解释语文含义

196310月撰文说:什么是语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19642月撰文说:“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书面为,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其后有人释为语言’‘文字,有人释为语言’‘文学,皆非立此名之原意。

(三)语文的现代含义

根据语言学理论,语言言语有区别。叶圣陶没有用言语一词,是因为我国对语言学的研究起步较晚,那时以语言来统称言语已是习惯用法,至今为人们所沿用。

所以语文的现代含义应该是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的合称。

三、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

尽管语文课程不等于语文,但二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既然语文的性质是言语,那么语文课程就是言语课程。

具体表述为:语文课程就是以言语作品(课文)为主要内容,以言语活动(课内外教学)为主要形式,以言语能力(读写听说)为主要目标的文化基础课程。

四、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言语能力的实用功能;

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熏陶学生思想感情的文化功能。

2.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综合性(1)目标的多重性、(2)内容的综合性

实践性(1)学习过程的亲历性、(2)言语运用的技能性

3.形象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形象性:课文中各种鲜活的形象通过描绘性的教学言语,唤起学生头脑中的相关形象并不断生成、变化;学生在语文课上,形象思维十分的活跃。

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目标

一、确定语文课程目标的依据

(一)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

语文课程目标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

(二)确立语文课程目标的依据

1.依据国家的总体教育方针

2.适应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3.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4.遵循语文课程自身的特点

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目标

(一)总体设计思路

【篇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料

1、课程的概念

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狭义: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自身教育目标的需要,为指导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发展学习者的品格,开发学习者的潜能而有计划地编制的学科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

2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史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

三百千干:《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干家诗》

3、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的全部行为方式。

(其中包括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和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以及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两大类。)

(对于教学的含义在我国的四种理解:一是学习,指自学和通过人教而学两种不途径的学习;二是教授;三是教学生学;四是教师教和学生学。)

4、语文学科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

(1)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现象;

(2)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

5、《礼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教学论专注。

《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著的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学专著。

6、特级老师的代表及其理论内容:

(1)于漪:最突出的特色是教书育人的思想。教师的职责不是教几个拔尖的,应该是教好每

一个学生,且要做到心中不仅装书,还装下所有的教学对象。

(2)钱梦龙:创立了三主四式导读法。(是导读教学的指导思想)

三主理论,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

四式理论,即自读式、教读式、作业式、复读式。

(3)宁鸿彬:重点探索了语文教学中怎样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服

务。提出学生必须突破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局限,不迷信教师、课本和

名人。

(4)魏书生:创立了以语文知识树为体系的六步教学法。探索了语文教学中的民主化

和科学化问题。民主化要解决学生愿学的问题,科学化要解决学生会学的内容。

魏书生的课堂教学六步法

定向: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例如讲《桃花源记》一课,生字有哪几个;词,

虚词的用法,妻子”“阡陌交通古今词意的不同;句,这一课的省略句式比较突出,列为重点;译,哪一段是重点。还要理解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表达的政治理想以及这种思想的局限性。

自学: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逐段翻译。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

答疑: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自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7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

四个学段: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

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

8、语文教材的内容要素

范文系统知识系统

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

9、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倡导自主性,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综合性学习都是从学习主体的特点和需

要出发的。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都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亲身体验,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如七年级下册马的世界,就是引导学生走进马的世界,感觉马文化熏陶,积累、梳理马文化,国赤对马的世界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新的发现。

2)倡导合作性,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承担个人的责任,大家在活动中相互支持,

相互配合,进行评估。在群体活动中增强合作精神。如八年级上册莲文化的魅力。学生分小组活动,去搜集关于莲的资料,参观莲塘荷池,在组内各种讨论、争辩关于莲的各种问题。

3)倡导探究性,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

的获取新知的途径。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支持学生在现成答案之外,寻找新解尝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教学提出,三味书屋是作者写出优秀作品的关键,它是作者生命历程的一部分。与以往老师说,三味书屋是对鲁迅身心的摧残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

10、语文教学目标表述的要求:

(1)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可评价,可理解的;

(3)行为目标陈述有两类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

(4)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条件;

(5)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

(6)语文教学目标表述的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11、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

1)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3)适应社会需要。

12、㈠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散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㈡现代的阅读教学理念:

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写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2)阅读对话教学把文本从作者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把它置于与读者的关系之中来看待阅读的本质。

3)学生与教师的地位与角色的变化。

13、语文学科教育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2)正确的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4、阅读教学的常规过程:引导——研读——运用。(三个环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㈠引导过程:阅读活动的准备期,作用在于引起注意,唤起动机,确定目标,激活经验。预习

解题:

板书课题:如于漪教《茶花赋》,只写茶花二字,学生喊:掉了一个字!然后再加上字,并由此展开讲解内容。

揭示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如《父子情》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方法间接揭示主题。介绍有关资料:

介绍作者,如许多作家的笔名颇具有深意,莎士比亚的英语愿意是挥动长矛作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战斗风格。

说明写作缘起。如《狂人日记》

介绍时代背景。如《鸿门宴》,讲清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形势,理解作品就有

了依据。

介绍作品的社会影响。如《鲁迅选集》出版时,按鲁迅的意见把《藤野先生》作为第一篇

播放有关音像资料。如学习《七根火柴》,可让学生听壬愿坚的讲话录音。

课前谈话:

开门见山承前启后问以致思轶闻趣事

㈡研读过程:阅读活动的展开期,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作用在于通过阅读实践学会阅读。感知阶段:主要任务是整体认识

认读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辨认文字符号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包括:

认识生字新词;

通读——视读、默读、教师范读、学生试读、自由阅读、分角色读、班组齐读了解内容概要和辨认文章体裁;

批划评点和质疑问难。

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各个局部的具体认识

结构分析;

内容要素分析。如《变色龙》中警官的五次,既是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又戏剧地揭发了任务的性格特征。

写作技巧分析。如《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从丧家的资本家的这三个层次来驳斥论敌的。

语言分析。如鲁迅语言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警句特别多。

重点分析(特点、要点、难点、疑点)

合阶段:主要任务是整体理解和把握,基本任务是概括中心思想和总结写作特点

概括中心思想:审题引申、段意综合、寓意显现、弦外之音

总结写作特点。如《伐檀》和《硕鼠》最基本的写作方法就是对比。

㈢运用过程:阅读活动的发展期,作用在于促进保持和迁移。(知识能力)

特别注意背诵训练,如背《桃花源记》

运用过程的基本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特别是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迁移能力。

15、(1)写作教学

老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了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和个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老师在哪些方面对学生写作指导:

写前指导:教师面对班集体进行指导,提出要求明确重点,指导审题,拓展思路,提供必要的材料,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指导方式以集体为主,一般采用讲解法、谈话法和讨论法。

作文过程中的指导: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帮助学生解决在执笔行文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指导方式以个别为主,适当采用咨询,答疑的方法;二是学生写出初稿交给老师

批阅前,指导他们修改文章。

3)写作、作文、写话、习作

写作属第三个学段(5-6年级)

写话属第一个学段(1-2年级)

般地说,在语文教学理论中,写作作文两个概念是通用的,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只不过,当我们强调学生语言表达接近成人的特征时,用写作这个概念;当我们强调学生语言表达的基础性时,用作文这个概念。至于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写话习作写作等多种概念,只是为了强调从小学到中学学生书面表达发展的阶段性而已。

4)写作的本质(写作是什么?)

写作是人们学会用书面语言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体认生活的过程。写作,表层结构虽是语言链条形成的潜在文本,内层结构却是生命意识的流动

16、作文批改的方法:教师批改,学生参与。最高境界是,第批改一次作文,就是教师和学生进生一次思想感情的交流。

作文批改的方法:批:眉批、总批;改:增、删、调、换

具体的方式:a.教师批改;b.学生批改;c.师生共同批改

17、作文批改的要求

(1)有针对性,讲求实效;

(2) 多批少改;(启发性原则的运用)

(3)内容兼顾形式。(文质兼美)

18、如何写好作文批语

运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表扬;

运用幽默的语言进行批评;

选择恰当的句式写评语。(如陈述句、疑问句、省略句、不肯定句等)

实事求是,突出重点,有启发性

19、作文修改的主要内容:

中心思想是否鲜明突出

文章体裁是否恰当得体

条理是否清楚,结构是否完整,详略是否得当

语言是否准确,简洁,通顺,优美

感情是否真挚,立意是否深刻、新颖

命题作文的内容和题目是否符合,是否切题

字词、标点、行款、格式是否得当。

【篇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授课教师:王淑玲

一、课程与课程论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定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其基本任务是研究为什么教学教什么和学什么

? 它是以语言文字为其学习对象和内容的最重要的信息载体,目的是形成学生认识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语文素养。

? 其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要建立一系列正确而深刻的概念、定义、定理、原则、程序等,并构成严密的逻辑体系的一门学科。

二、教学与教学论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活动,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对话、辅导等重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 教学论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其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是什么怎么教学 ? 律,和一切教法的规律,一切学法的规律的理论。

第一节学科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的语文教育源远流长,对语文教育的研究 也有很长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对语文教育现象作了深入的观察分析,提出了许多深刻精辟的见解 。后来,历朝历代都有一些文

人学者对语文教育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

:宋代朱熹的《朱子读书法》,

元代程端礼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清代唐彪的《读书作文谱》、《父师善诱法》,

王筠的《教童子法》等。

? 程在学校开设,是20世纪以后的事情。

? 它的诞生和发展历程大体是这样的

一、 学科萌芽期(18971921

(孕育于教育学与教授法时期

1896年,梁启超撰《论师范》一文,主张自办师范学堂。欲革旧习,兴智学,必以立师范学堂为第一义。并举日本师范学校设置有教育(学)课程。

189612月大理寺少卿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上海交大的前身)分为四院,即外院(小学)、中院(中学)、上院(大学)和师范院。师范院于18974月建立,任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当时招生仅40人。

这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的诞生。师范院当时开设的一门课,

叫做教授法

? 1896年起,一些开明官员皆主张设立京师大学堂。由于顽固派的阻挠,189874,光绪才正式批准设立 。后顽固派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禁,1901年慈僖被八国联军轰出北京后,才不得不变法,张之洞、袁世凯积极主张才得以改革。于是在19021月下令恢复京师大学堂 ? 也是中国在近代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以中国最高学府的身份被创立,最初也是当时的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的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事宜。北大传承着中华数千年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名声和地位,可以用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这句话来评价。辛亥革命后(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

? 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开设的中有各科教授法一章,其中也有国文教授法

? 1902年,武昌师范学堂、保定师范学堂、成都府师范学堂、贵州公立师范学堂、全闽师范学堂等相继设立。它们都设有教育学课程。这些师范学堂都是官立的。

? 1902年的

的起始建制,又称壬寅学制。由于学制本身不够完备,再加上清政府对张百熙不信任,未实行。

? 其《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附设速成科,师范馆为速成科的一门,修业4年。所谓学堂开设之初,欲求教员,最重师范。其《钦定高等学堂章程》规定各省高等学堂应附设师范学堂,并按《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章程》办理。其《钦定中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内应附设师范学堂。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是以1902年京师大学堂的师范馆为起点的。

? 北京师范大学以师范馆为其前身,为其最早的名称。

? 1904年, 在新的学制下,类似于今天的语文课的中国文字(初小)和中国文学(高小和中学)课开始从史学、经学和伦理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1904年前后,颁布《奏定师范学堂》中规定为培养师范教师而设定教育学课程,要讲各科教授法,其中各科教授法最早发端。 不过,当时的教授法还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包含在教育学课程之中,是教育学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这说明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最初是孕育于教育学之中的。 这便是中学语文教学论学科最初诞生时的情形。

?1918年秋到1919年,时任南京高师教务主任的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改教授法教学法,且逐渐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学科。1919年,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要教学合一,学术发达,大半靠着这教学相长的精神。因此,有必要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 教育界普遍接受了这一观点,所以我们把教授法的终结时间定在1919年。并率先把南京高师全部课程中的教授法一律改为教学法。教学法的名称便逐渐在全国推开。

1922年,教育部根据现状,在《新学制师范科课程标准(纲要)》上,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 1934年,国民政府颁布的《中学及师范学校教育检定暂行规定》中,规定师范学校设国文教学法

1938年《师范学院规程》中也规定开设国文教学法国文教学法国语教学法成为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重要学科。

三、 学科徘徊期(19491978

四、 学科发展期(19781997

? 1978年教育部在武汉召开全国高校文科教学工作座谈会, 国家教委委托武汉师院、西南师院等十二所院校编写本门课程教材,编写组建议将这门课程定名为中学语文教学法。合编了我国新时期的第一本为全国高校使用的教学法教材《中学语文教学法》.

? 80年代后期,向国外学习,改为语文教育学、语文教学论。

? 19814月《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公布,本门课程定名为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于是,出现了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同时使用、一门课程两个名称并存的局面。

? 19868月,北京师范学院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了《关于变更授

予硕士学位学科、专业目录中教材教法研究专业名称的请示报告》,建议将教材教法研究更名为学科教育学

? 198610月,全国高师理科教学法学科建设研讨会在济南召开,会上提出了开展学科教育学研究的问题,同年12,北京师院率先成立了学科教育学研究中心。随后,各师范院校也相继成立了学科教育研究所,并将各学科教学法教研室改为教育学研究室。

? 语文教学法大多改为语文教育学。

? 1987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文将教育学科的二级学科教材教法研究更名为学科教学论。于是,本学科相应改称

? 其基本特点是在完善操作性研究的基础上增强了理论性研究。这种发展趋势大大提高了这门学科的科学性,使语文学科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出现了空前活跃和迅猛发展的大好局面。

? 语文教学论属于教育学的范畴。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0e885d4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0b.html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