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童年》文本解读一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尔基的《童年》赏析
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武传艳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第一部。本文试图从《童年》的创作背景、作品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写作特点、现实意义及艺术地位等五方面简要的阐述和分析高尔基的这部作品——《童年》
一、《童年》的创作背景
高尔基,生于1868316日,卒于1936618日,他是前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曾经评价他是“无产阶级文学最杰出代表”,同时他还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前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高尔基从小就命运多舛,在童年就失去父亲,因此童年就在外祖母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生活的磨难并没有让高尔基变得消沉悲观,反而激发了他勤奋好学、热爱创作的斗志。高尔基和列宁一直保持着伟大的友谊。高尔基曾经常和列宁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在列宁的鼓励下,高尔基有了将他青少年经历的生活写成书的想法。最终高尔基以自身的经历创作的三部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问世。这些作品中,高尔基以第一人称“我”讲述作者从童年至青少年间的成长经历。
二、《童年》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童年》中塑造了众多形形色色、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勇敢的阿廖沙、善良的外祖母、自私的外祖父、贪婪狠毒的舅舅们等等。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是这部小说中的主要形象。
1、高尔基的外祖母形象
阿廖沙是高尔基童年时的乳名。阿廖沙的母亲在他的父亲逝世后,另嫁他人。但不幸的是,她的新任丈夫却是个十足的赌徒和酒鬼。生活的不幸和苦难让这个女人变得非常冷漠,因而她对高尔基没有尽到母亲的本分。童年的阿廖沙所受到的“母爱”,全是他那伟大的外祖母给予的。
阿廖沙的外袓母生活在黑暗、腐朽的沙皇专制的时代。外祖母出身贫贱,是一个女仆的女儿,从小靠乞讨为生。9岁时,为了帮助母亲养家糊口外祖母学会了织花边,并且技艺精湛,誉满全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外祖母从小就是一个有志气、勤奋的女性。有这一技之长后,这并没有改变外祖母悲惨的命运。祸不单行,在她成家后,她又拥有一个野蛮混乱的家庭。阿廖沙的外祖父性格暴躁,经常毒打阿廖沙的外祖母。而她的两个儿子,贪婪、狠毒,

可以说是无恶不作。他们曾经将阿廖沙的外祖父染坊里的年轻帮工折磨至死;还曾毒害阿廖沙的父亲以至其大病一场。更可恶的是,他们还将外祖父的染坊给毁于一旦。而她的女儿,也就是高尔基的母亲,也是个苦命的女人。家人种种的恶劣形迹和苦难,都没有使外祖母心生绝望,她心甘情愿、毫无怨言的把生活中的一切压力都肩负起来。高尔基的外祖母是那个年代俄罗斯千千万万穷苦而又坚强、勇敢劳动妇女的一个缩影。
由于阿廖沙的身世非常坎坷,无法像正常小孩那样享受父母的关爱。外祖母非常心疼这个可怜的小外孙。在每个晚上的睡前,外祖母都会抱着小阿廖沙,给他唱着童谣,讲着各种丰富多彩的小故事。高尔基的外祖母可以说是位民间的诗人,在高尔基的印象中,外祖母给他讲的诗几乎都没有重样的。因此小阿廖沙在外祖母的熏陶下,从小就埋下了喜爱文学的种子。
因此在这部小说中,外祖母是一个充满人情味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动人形象。在生活中,她是虽身处逆境但仍然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女性;在情感中,她又是俄罗斯民间文学的传播者。她感情细腻、性格温柔,给高尔基以丰富的精神食粮。正是由于她的培养和熏陶,高尔基才能在恶劣、混乱的生活环境中依然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热爱生活的人。这一形象被人称之为“俄国真正的外祖母”
2、高尔基的外祖父形象
和高尔基外祖母的善良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尔基的外祖父形象。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外祖父形象的描写,他矮小、干瘦,仅仅有外祖母的肩膀高。经常无缘无故的对人非打即骂,甚至经常因为芝麻小事而大动肝火。而他对家人、对工人伙计无一不是残忍粗暴,他虐待给他打工的伙计,将给他辛劳终生的格里戈里赶出家门,甚至经常殴打和自己生活一生的老伴。他还非常的自私和贪婪。他在暗地里向贫苦农民放高利贷、接受典当,并让手下的小工匠去偷窃。通过小说中对外祖父种种行为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不过外祖父的这种外表下,偶尔也会闪耀出人性的光芒。例如他将小阿廖沙打昏过去后,他也有后悔。他主动找阿廖沙并对他说:“你好,小爷子……不要生气了……我给你带了礼物……我当时是对你太过分了……”外袓父边对阿廖沙道歉,边抚摸着阿廖沙的头。他曾经也教过阿廖沙识字,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外祖父并没有完全泯灭人性。另外,外袓父还曾和阿廖沙讲述他年轻时在伏尔加河上当纤夫的过往而露出的真诚而又兴奋的表情,这些都能表现出外祖父残忍暴戾的外表下也会有真情流露的时候。只不过,这些仍然改变不了他自私、残忍、暴躁的形象。外祖父的形象显示当时黑暗社会下小市民阶层的普遍丑恶嘴脸。
3、高尔基的童年——阿廖沙的形象

自幼丧父且缺少生母关爱的阿廖沙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继承了外袓母坚强乐观的性格。他十分讨厌他的外祖父,这能表现出他不向恶势力低头、敢于抗争的精神。面对他人受辱时,他都会感同身受,这又说明他是非常善良的。后来,阿廖沙的外祖父搬到了卡那特街,有两个形象相反的房客。一个是进步知识分子,外号叫“好事情”,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非常好且深刻的印象。第二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从这我们又看出阿廖沙是正直且又爱憎分明。不久后,外袓父家破产,母亲病逝。在经历一系列的打击后,阿廖沙辍学开始步入社会谋生。生活虽然充满痛苦,但是阿廖沙一直都是坚强地活着,他始终向往着美好生活地到来。在这部小说中,阿廖沙的人生之路代表着俄罗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通过革命创造新生活的奋斗之路。
三、《童年》的写作特点
《童年》在写作上是采取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结合的方法。在描述阿廖沙父亲死时,者以一个3岁孩童的心态来描写,“在幽暗的小屋里,我父亲躺在窗下地板上,他穿着白衣裳,身子伸得老长老长的,他的光脚板的脚指头,奇怪地张开着,一双可亲的手安静地放在胸脯上,手指也是弯曲的:他那一对快乐的眼睛紧紧地闭住,像两枚圆圆的黑铜钱,他的和善的面孔发黑,难看地龇着牙吓唬我。”通过儿童的视角,既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又增加文章的真实性。而以成人的视觉对生活感悟的描写,又增加了这部小说的深刻性和思想性。一方面,这部小说的语言描写非常生动形象,高尔基非常善于将每个人物形象的动作、表情都刻画得惟妙惟肖。
四、《童年》的现实意义
《童年》这部小说,正因为描写的是髙尔基的亲身经历,因此这部小说才更具有说教意义。这部小说体现了高尔基对苦难生活勇敢无畏、坚强如钢的精神,表达出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百态的深刻剖析。因此这部小说可以说就是作者丰富、多姿内心世界的再现。通过阿廖(即童年高尔基)的视角,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阿廖沙的成长经历。他在生活底层与大众人民的直接接触,深入社会、接受社会、接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和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吸取知识养料使他真正成长起来。这也反映了高尔基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五、《童年》的艺术地位
正因为《童年》所表现出来的巨大的感染力及强烈的艺术效果,因此把《童年》称为高尔基作品中最优秀的也毫不为过。《童年》凭借其巨大的艺术价值、深刻的内涵及思想内容和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在世界文学史上亦是一

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选自《北方文学》201112月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107e1101b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0.html

《名著导读:《童年》文本解读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