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知玄《五岁咏花》 - 一字之师

发布时间:2020-09-06 09:38: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陈知玄《五岁咏花》——一字之师

文/赵方涛

中国古代有所谓“一字之师”。相传,唐朝有一位诗僧,法号“齐己”。有一天,他拿着自己写的一首《早梅》诗,去见自己的诗人朋友郑谷。诗中有两句说:“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郑谷看后,说道:“既然说‘数枝’,就算不得早了。不如把‘数枝’改作‘一枝’。”齐己听后,立刻恭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从此,他便将郑谷视作自己的“一字之师”。

今天,我不揣冒昧毛遂自荐,也要做一回“一字之师”。晚唐还有一位著名的诗僧,法号“悟达”。悟达法师俗名陈知玄。他自幼聪颖,据说五岁时就曾写过一首咏花诗。其诗曰:

花开满树红,

花落万枝空。

唯余一朵在,

明日定随风。

到底是五岁孩子写的诗,诗意简单明了,无需任何解释。我要改的是最后一句——“明日定随风”——中的“定”字。我以为不妨将它改成“又”字。“定”字表示判断,意思是说,这剩余的一朵花,明天一定会被风吹落。而改为“又”字之后,就大不相同了:首先,“又”字说明此前的那些落花,也是被风吹落的;其次,“又”字既表现了诗人对此前那些落花的惋惜之情,又表现了诗人对明天又要被吹落的唯一一朵花的惋惜之情;再次,诗人借对落花的惋惜之情,还表达了自己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之情。而“定”字,则只是表现一种斩钉截铁的判断,没有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正如钱钟书先生说王安石的诗喜欢“把锋芒犀利的语言时常斩截干脆地不留余地”。

正当我自鸣得意之时,马春晖女士提出异议说,如果将“定”字改成“又”字,虽然意蕴更含蓄丰富,却显得老气横秋。而“定”字更符合五岁孩子的心理特征,有种自以为是的自信。

马女士此说甚是。据说,释迦牟尼佛出生后,无需大人扶持,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向四方各走七步,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此种气势,正与陈知玄的“明日定随风”有相通之处。我不自量力想给人家陈知玄小朋友做一回“一字之师”,反不料让马女士做了我的“一字之师”。难怪孟子曾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13ffa1053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3.html

《陈知玄《五岁咏花》 - 一字之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