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感受李白

发布时间:2020-01-29 22:58: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感受李白

B15150115 孙可凡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是诞生于盛唐的伟大诗人,他的诗雄奇飘逸,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他的创作能力和诗歌以及他本人表现出的风格与气质更是折服了从古至今不知多少读者。

我从小到大自然接触了很多李白的作品,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就是他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在我眼中,李白的其他作品同样出色,能让人感受到他瞬息万变的情感。但我认为这首诗是凝聚了李白一生感悟的诗篇,诗人的一生尽系此篇。

李白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安史之乱开始前不久,在这之前,这个天才一般的诗人从最开始的意气风发,怀着远大的理想任职于长安,到被人中伤辞官而去开始自由自在的漫游生活,其中经历的大起大落外人可想而知。这正是诗中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对于李白来说,那是一段往事不堪回首的岁月。本以为自己已成为唐玄宗眼中不可缺少的一位谋士,但自己豪迈奔放的性格以及自己不愿去巴结权贵的性格注定他自己无法在官场完成自己的抱负,李白自己也明白幸福的日子终究难以挽留,只得自己递交了辞呈。

这短短几年的为官让李白看清了官场上的黑暗以及朝中的腐败,在失望的同时,他的反抗精神也更加强烈。“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从这句诗中便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从中,我们读到了他的失望,他的不满,但同时也能够感觉到,他并没有因此消极避世,从此走上游山玩水的日子,他依然还对建功立业抱有一丝幻想。所以这首诗的第二句便是“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在他心中,想要远离官场的同时,又时刻关心着国事,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还是在不断地激荡着,李白正是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写下了这一句。

这首诗是一首饯别诗,这第三句甩开了之前的那些苦闷的感觉,转到了更加广开晴朗的空间。“送”和“酣”字也是明确点出了饯别的意思。但就我的理解,还有着别的意思。就像世人所评价的那样,礼拜的诗歌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他喜欢用豪放的语句表达自己,在诗中毫不遮掩,毫不节制的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在我理解中,这句诗也表达了世人自己的豁达。自己的满腔抱负没有机会去实现了,但是他也并不会因此而郁郁寡欢,相反的是,他可以极快的从哪些负面的情绪和思想中将自己解放出来,后文的几句也是表达了诗人这样的想法。“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抽刀断水,水反倒奔腾的更加流畅,举杯痛饮想要忘记烦恼,愁思反倒更加浓烈。人生如果过的并不尽如人意,那不如散发登上江中的一叶扁舟。李白是在诗歌中如此开解自己,不要再去烦恼那些自己无法改变的事情。

但是文中还有一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说实话这句话在我理解的时候着实让我烦恼了一下。就整首诗的基调来看,李白应该是在饯别友人的同时,抒发自己过往的郁闷,表达出自己不再纠结于此的情感。这句话却是让人感觉到了李白对谢朓这个人的倾倒,借此表达自己的抱负。但这是否与诗歌所要表达的意思有所矛盾呢?

李白既然还有这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寄情于山水,从此逍遥度日,而不是像杜甫等人一样依然无时无刻不在自己的诗歌中表现出忧国忧民或是怀才不遇的情感呢?

我想这可能与道教有关。据后世学者的考究来看,李白应该是一位虔诚的道教徒,他曾经游历各地,求仙访道,甚至炼过丹、受过道箓,随意从这方面解释应该能行的通。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道教始于公元2世纪,至今有1800多年的历史。道教盛行于唐代。由于唐朝皇帝大力的推动下,道教得以迅速发展,进入了繁盛时期。这已是李白成为道教徒的重要原因。道教主张清净,无为,不争,素朴等等,总之是有消极避世,麻痹人性的一面。李白仕途失意,发现自己的一腔豪情等待来的只是一盆冷水,这使得李白避世弃俗,产生了渴望远离尘世,避世隐居的想法。从“明朝散发弄扁舟”这句话中应该能体会到这样一种情感。

但尽管如此,我想李白依然没有放弃心中那小小的梦想,只是把它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我之所以喜欢李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尽管在精神上有着苦闷和重压,但没有因此放弃自己所追求的。

在安史之乱爆发后,永王李璘出师东巡。李白果然还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于是他应邀入幕。但可惜的是,这次上天依旧没有眷顾他,不久永王李璘便战败。李白再次投入崔涣幕下,几经周折,但最终还是没能被朝廷重用,反而被长流夜郎。最后在上元三年的时候,李白病重,在病床上赋《临终歌》后与世长辞。

我们说李白晚年之作是“悲壮”的,并不是空穴来风,他晚年的诗风基是如此,如《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一诗,这是李白诗集中最长的一首诗,该诗以时间先后为序,展现出当时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岁月,及其广阔的社会背景,同时,也是诗人李白生活的时代背景,诗中把叙事、抒情、说理有机结合统一在一起,笔力道劲,风格悲壮。在《天马歌》中:“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腾昆仑,历西极,四足无一蹶。鸡鸣刷燕晡秣越,神行电迈蹑慌惚。天马呼,飞龙趋,目明长庚臆双凫。尾如流星首渴乌,口喷红光汗沟朱。曾陪时龙蹑天衢,羁金络月照皇都。逸气棱棱凌九区,白璧如山谁敢沽。回头笑紫燕,但觉尔辈愚。天马奔,恋君轩,駷跃惊矫浮云翻。万里足踯躅,遥瞻阊阖门。不逢寒风子,谁采逸景孙。白云在青天,丘陵远崔嵬。盐车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伯乐翦拂中道遗,少尽其力老弃之。愿逢田子方,恻然为我悲。虽有玉山禾,不能疗苦饥。严霜五月凋桂枝,伏枥衔冤摧两眉。请君赎献穆天子,犹堪弄影舞瑶池。”李白借物此兴以寄不幸。李白把自己比作天马,天马的不幸亦是李白的不幸。李白通过天马的不幸遭遇,写出了唐代王朝由盛而衰的现实状况,反映出作者对理想抱负至终未实现的内心积愤和痛楚,全篇起伏跌宕,抑扬顿挫,表现出无限的悲壮。再如《玉壶引》“君王虽爱蛾眉好,无乃宫中妒杀人”抒发出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怨愤和惘怅。

尽管李白直到临终也没能完成自己的理想,但是毫无疑问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那些令人赞不绝口的诗篇,还留下了很多未解之谜。李白的身世是扑朔迷离的,有的说他是陇西人,也就是现在的甘肃。有的说他是四川人,有的说他是山东人,也有人说他是出生于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的地境内。李白的出生是个迷,没有具体的史料能确切说明他的生世,就是李白本人在不同的场合都会说出不同的籍贯;但可以证实的是李白从五岁以后的二十年里都是生活在四川,其父李客在其五岁时迁居到四川绵阳,当时的绵阳青莲乡;因此,李白在后来也有了“青莲居士”的称号。李白的父亲是个商人,曾经几次迁居,其名“客”也值得人们深为探讨;李白曾自称是飞将军李广之后,但也有人认为李白祖上可能与皇室有关。总之,李白的身世一直没能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除了在诗词上的成就,李白在其他方面也是十分的出色。都说唐朝有三绝,一是李白的诗词,二是裴旻的剑术,三是张旭的草书。其中在唐朝裴旻的剑术是第一,那第二绝对非李白莫属,据说李白游览于山水时,曾经仗剑杀虎,因其技艺之高超,也被后人冠以酒剑仙之名。

李白的书法也是不错的,世间唯一流传下来的李白的真迹是他的《上阳台贴》,孟綮曾在他的《本事诗》中这样评价,“笔迹遒利,凤峙龙拿。”可见他的书法水平也是不低。

李白以他高超的才艺,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他是中国文化的珍贵财富,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世人能做的也只有仰视。正如李白的知音。杜甫所评价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161b0167c1cfad6185fa76c.html

《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感受李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