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设计(2019年全册)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
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内容1.草原
教学要点
本课描写了大草原的自然风光美和草原人民热情迎客、情待客、深情话别的人情美。重点是朗读课文,领略草原的美好风光,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蒙汉情深”
课时

教学建议1.情境。
2.
2
深刻含义,借助语和想象。
2.丁香结
本课作者从形状、颜色、香味等方面描写了丁香的美好,及丁香结幽怨和对丁香结的理
1/401

1.感受文字的美,分
2



解。重点是追随作者文字描述,感受作者热爱丁香结和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情怀,体会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喻。
2.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作者感知情怀,体验生活的乐趣。

3.古诗词三首
本课三首古诗词分别描写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的自然景观。重点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三首诗词的大意,读懂诗词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读通、背诵这三首诗词,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1.点词语的意思,感受自然美。
2.引领学生走去,悟诗情、明诗理。
4*.花之歌本课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写出了花的生存空间以及所作出的贡献和高尚的追求。
11.反复诵读,揣摩感悟。
2.借助联想指导理解赏析。
习作:变形记以《草虫的村落》为例,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变形后生活的世界将发生怎样的变化。重点是把自己想象成石子儿、路灯等另外一种东西,并用一种新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世界,记下有意义的见闻。
2论:怎样用新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练习写一写。
语文园地学习对比阅读,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和好处,感知分号的作用和用法,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2
来学习排比句、分号和古诗;用直观
2/401



比阅读的好处。
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2.本单元重点:
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内容
5.七律·长征
教学要点
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点是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这首诗歌。
课时

教学建议1.情境。
2.
2
述的情景,体会红乐观主义精神。

6.狼牙山五壮士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战士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
3/401

1.朗读课文,理清文
2章结构。
2.句,体会文章的思



雄气概。重点是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学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写作方法。
7.开国大典
课文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重点是朗读课文,理清课文中描述的典礼的几个环节,感受典礼场面的宏大和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的激动、自豪,感受毛主席的领袖风采及人民对领袖的爱戴。
8*.灯光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重点是体会郝副营长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口语交际
根据演讲内容拟定题目,写演讲稿,参加演讲活动展示自己。重点是掌握演讲技巧。
112
想情感,使学生受陶感染。
1.自读自悟,领悟思想感情,学法。
2.手,深刻体会文本内涵。
啊”和“灯光”这分析,体会郝副营长的奉献精神。
秀演讲稿,学习写稿,观看演讲视频学习演讲技巧。
习作
本次习作要求从校内外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中,选择一项写下来,练习记叙活动过程。重点是抓住重点写,点面结合。
1
写下来,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下来,
动作、神态、语言。
4/401



语文园地
学习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了解运用相同句式写句子和用不同表达方式表示“说”的方法,学习说法创作方法,积累爱国名句。

学生先感知,增加感性认识,然
2
法,尝试运用。

第三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要求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2.本单元重点:
1)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训练点。《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①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③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课文要求按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①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②人类能否移居火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①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②为家人介绍景点。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学到的方法来有侧重点地阅读。
2)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竹节人》一课,作者在描写玩竹节人和老师也在玩竹节人两段内容时,就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和对传统玩具的喜爱。《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生命之谜的好奇心和科学家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写事物时融入感情。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5/401



9.竹节人
本课写了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竹节人带给人们的快乐和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的事实。重点是明白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本课作者先介绍了一些天体知识,提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问题,然后讲出了人类生存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科学家在排除了好多行星之后,认为火星上可能有生命,但经过科学探索之后,这个可能也排除了。尽管如此,宇宙生命之谜并未揭开。本课重点是教学生学会探究不同的问题,要学会不同的阅读方法。

本课为了详细介绍故宫博物院,共提供了四份材料。这四份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故宫。重点是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去完成两个不同的任务。

学生分组,分务去读课文,然后小组汇报,教师点
2拨指导。

受文字的美,分析
10.宇宙生命之
2说明文语言准确、
逻辑性强等特点。不同问题,然后汇导,使学生学会采法来阅读课文。
1学生分组,然完成的任务,尝试读课文,搜集筛选导。
11*.故宫博物院

出示一些让生活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美食、旅行、梦想等,
1来美好的活动,然后范文引路,学生练习,完成后交流
习作:让学生先说说这些活动的作用,生活更美好
再来围绕话题写作文。
6/401



提建议。
语文园地
学习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阅读;积累并练习写人入迷的情景,学会逐项说明理由;理解积累古诗《春日》

1
自我感知,然后听教师指导,再练习巩固。
第四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桥》《穷人》《在柏林》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2.本单元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写出了令人感动的情节。如:《桥》一文中老支书在桥头指挥全村人过桥的情节,《穷人》一文中桑娜从邻居家宝来孩子后等丈夫归来的情节,《在柏林》一文中老兵的妻子在车厢里数“一、二、三”的情节等。这些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有感情地读出这些情节。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深刻感受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内心情感。作者利用多种手法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想象来虚构出动人故事的,并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另外,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要逐步学会语文本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学习老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桑娜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可怜老兵的悲惨命运,愤恨可恶的战争。
内容
教学要点
本课描写了老支书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人过桥撤离,舍己为人的故事。
7/401

课时

教学建议
1.感情地朗读,找出写老支书神态、动作、言的句子,结合相关情


12.重点是感情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利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塑造人物的写法,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2节,深刻理解课文。
2.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讨论结尾点明人物关系的好处。
13.穷人
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桑娜和渔夫在自己家生活十分贫穷的情况下,收养了邻2居家的两个孤儿。课文赞美了穷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重点是通过自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了解文中人物对话、心理活动以及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1.引导学生感受主人公的美好心灵,分析作者运用对话和心里活动描写以及环境描写的好处。
2.了解作者托尔斯泰的情况。

课文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令人凄楚的故事:一位后备役老
1.指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2.讨论探究课文中两次出现“静”都是在什么情况下。
14*.在柏林兵已经在战争中失去了三个儿1
子,但还是被迫把妻子送进疯人院后再去参战。重点是读懂课文,从多层面理解课文,
口语交际:
1
1.小组内的同学分角色扮演,模拟与老师交流的过程。
2.和同学交流:面对不同的人,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学会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做
一件事情”,重点是交流时,把具体的理由说清楚。

学生复习本单元的三个故事,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提示学生认真读
习作:笔尖例,引导学生根据已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1
8/401



编虚构的故事。材料,注意到材料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格等限制词语。
语文园地
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和情节描写刻画人物,通过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了解情节描写的作用,1了解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尝试写出人物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积累古诗《回乡偶书》。
指导学生先回顾课文中的几个人物形象,结合课文来想一想人物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多次读相关句段,感受“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节描写的作用,了解重点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尝试写出恰当的心理活动细节。古诗积累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阅读故事,了解同龄人的1成长经历,体验成长故事阅读的乐趣。重点是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借助文本,开发文本的功用。从课本单一地读懂内容,拓展出思想教育和学习写法的方面,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渐渐爱上阅读。


第五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夏天里的成长》《盼》两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9/401



2.本单元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两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都很适合小学生阅读。《夏天里的成长》写的是万物在夏天里都在长,文章最后点明了“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道理。《盼》写的是小姑娘蕾蕾得到了一件新雨衣,于是天天盼望下雨。有一次放学后下雨了,可妈妈有不让蕾蕾出去,她只能干着急。第二天,蕾蕾终于穿上了雨衣。
2)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作者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意思,是选取了绿蔓、竹林、高粱、稻秧、甘蔗等生物的生长情况和水、瀑布、河、铁轨等没有生命的物质长的情况来写的,这些事例真实地体现了中心。《盼》一文,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作者选取了等下雨、找借口出去、想象雨点落在雨衣上的情景等几件事,刻画出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形象。
内容
教学要点
作者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有生命的东西和无生命
课时

教学建议1.容。
2.分析课文,中心意思。
16.
本课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等下雨、找借口出去、想象雨点落在雨衣上的情景等好几个具体事例,真实地表现出小姑娘的心理。

1.知,知道课文的主
15.的东西来写。重点是看看课文是
怎样围绕中心来写的,具体写到2了哪些动植物。
2要内容。
2.分析内容,事例有哪些,找出动描写,分析其作用。


了解“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
10/401
11.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方面或者选取不同事例来写”好处;学会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判断选择的材料是否能体现中心意思。
写”的好处,然后教师指导。
2.做练习题。
习作例文
教学《爸爸的计划》,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爱订计划的爸爸这一人物的,体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写文章的好处。
1习《爸爸的计划》习《小站》

出示一组汉字,想象汉字的文化内涵,确定中心意思,选择
1生领悟汉字内涵。选出材料后交流,改。
习作:围绕中心合适的材料写一篇习作。意思写

第六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三黑和土地》《青山不老》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单元重点:
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
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三黑和土地》“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
11/401



是不会老的。”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内容
17.古诗三首
教学要点
三首诗分别生动地描写了黄河、江南和乡村的美丽景色,表达出作者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学习重点是理解诗句的含义,诵这首诗歌。
课时2
教学建议1.利用课件出示风景图片把学生带入情境。
2.抓住重点词语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18.只有一个地
课文围绕保护地球这个中2心意思,分别从“地球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三个方面讲了人类破坏地球的严重后果,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重点是找出关键句,了解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看看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这个结论的。

19*.三黑和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翻1身农民三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重点是抓住关键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关键句子,境,体会翻身农民热爱土地的感情。

20*.青山不老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青山1不老”的深刻含义。重点是读课文,了解老人为绿化大山做出的贡献,感悟老人的高尚情怀。
抓住“青山不老”这个关键句子,分析故事发生的“大环境”和老人所处的“小环境”,进而了解老人的无私胸怀。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抓重点词句,会作者的观点。
3.分析重点段落,学习说明方法。
学会与大家协商来解决生1
12/401
学生看示例,学


口语交际
活中的一些问题,在意见有分歧的时候要学会细心听取不同意见,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寻求解决途径。
习换位思考,态度平和地与人交际。
习作
了解倡议书的用途,学习写1倡议书的正确格式。
语文园地
学习理解古诗词的方法,1会从一段话中找到表示作者观点的重点句,学会乘坐公交车时选择合适的路线。积累“五行、五谷、五音、五彩”的有关知识。
以倡议书为例,
讲解格式,了解什么书。
学生从学习和生活实际先感知,增加感性认识,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技巧和方法,尝试运用。

第七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艺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伯牙鼓琴》。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文言文二则》中选入了两个故事:《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两篇故事一说音乐艺术的高雅境界,一说名画作品也有瑕疵,都与艺术相关。《月光曲》讲了贝多芬创作名曲的一个传说,让我们领略了大音乐家“音乐为大众服务”的高尚情怀。《京剧趣谈》一文分“马鞭”和“亮相”两部分讲了京剧的艺术特色。
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每篇课文中都给我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伯牙鼓琴》中俞伯牙的琴声让钟子期想到了高山流水,我们的耳边仿佛也想起了那优美的琴声;《月光曲》中贝多芬在月光下弹奏的第二首曲子让穷兄妹俩看到了异常美丽逼真的景象。《京剧趣谈》中马鞭的运用和双方战斗时的突然静止与耍杂技场面带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而这一切都是各种艺术形式带给大家的美感。
13/401



内容21.文言文二则
教学要点
两则文言文分别讲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牧童指出名画错误的故事。重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心情,想象故事中描述的美好景象,体会艺术之美,背诵《伯牙鼓琴》
课时2
教学建议学生通过朗读、结合注释、讨论探究等多种方式学习文言文,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22.月光曲课文为我们讲述了贝多芬2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故事。重点是学习第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背诵着一段。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抓重点词句,会音乐描绘出的美好画面。
引导分析第一部分,自主练习读懂课文;用学习第一部分分。
出示图片,学生欣赏书法作品,引出话题。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指导。
23*.京剧趣谈课文讲了“马鞭”这一道具1在京剧表演中的运用,讲了舞台上双方作战时两种表演手法的作用。重点是从描述中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
口语交际
同学之间通过口语交际了1解我国古代的著名书法家和他们的故事,学习欣赏名家作品,谈一谈学习书法过程中的感受和学习书法的好处。
习作
写出作文《我的拿手好戏》1要求句子通顺,重点突出。
考:什么是拿手好戏,自己的拿手好戏是什么,怎样炼成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做到详略得当。列出提纲,再写作文。
14/401



语文园地
交流做课堂笔记的方法;1习一些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并说出意思;学习运用合适的说明语言说明事物;理解积累一些与艺术有关的词语。
学生从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先谈谈自己的经验和认识,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加深认识,增长新知。


第八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近鲁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包含《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文。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讲述的事情,了解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少年闰土》通过描写听闰土讲“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故事,表达了“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好的故事》通过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继而切入昏昏欲睡的梦境,最后又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中,书写了一种对于美丽的梦的失落和追念。《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下场,赞美了鲁迅先生一心为人的高尚品格。
2)借助相关资料,理解主要内容。了解本单元的这四篇课文,都有可以借助的资料。如,《少年闰土》一课为了看出闰土30年前后的变化可以给学生提供《故乡》中闰土30年后与鲁迅再次见面的一段文字。《好的故事》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当时寂寞孤独的心情,可以给学生提供鲁迅当时关于《新青年》解散的一段文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给学生补充鲁迅先生的家人简介,《有的人》可以补充当时的写作背景等。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5/401




24.少年闰土
课文讲了“我”和闰土相处的过2程中,闰土给“我”讲了四件事,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可爱活泼、聪明能干和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当时的心情。
1.学生熟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内容,对作者当时的心情有直观感受。
2.分析课文,抓住关键句子把握主要内容,归纳人物形象。

25.好的故事
作者是在一种开头和结尾2互相衔接与呼应的"圆形结构"中展开构思的。散文开头写""自身的现实处境,继而切入昏昏欲睡的梦境,最后又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中,书写了一种对于美丽的梦的失落和追念。
1.文,理清文章结构。2.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心情。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1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抓住关键句子,想象鲁迅先生的作为,感受鲁迅先生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习作
课文以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两种1人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下场,赞美了鲁迅先生一心为人的高尚品格。
分析对比手法,展诗句描述的内容,导学生深入思考,感悟诗人情怀,培养学生鲜明的爱憎感情。
作文前,提示构思方法和审题技巧,以范文为例,教学生写出生动具体,情感真实的文章。
学习作文前先构思,认真审题,1把事情写具体,把情感写真实。
16/401



语文园地
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1学会拟题目的技巧;学会分析词语;了解柳体的特点;积累鲁迅先生的四句名言。

学生从学习和生活实际先感知,增加感性认识,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技巧和方法,尝试运用。


课题
1、草原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5.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
难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9个生字,理解“绿毯、渲染、勾勒”等词语。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3.品味课文美景,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具
、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准备课件:歌曲《天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分
以草原歌曲导入,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
17/401



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创设出大草原蓝天白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云、一碧千里的氛围,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美,激发学习兴趣。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23日-19668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

了解作者及写作
家。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响。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以及课文朗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

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吗?(板书:美)
师:草原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板书:风光(景
新课色)美人情美)
教学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
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展示读。
2.师: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爱写字、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真情。

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
品读句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
法,为养成良好的学习
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
18/401



快。”
朗、晴朗)。”
习惯打下基础。
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


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清鲜、明朗的准确。
品读句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出示草原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积累词语: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品读句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
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柔美”的感觉。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
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
知识拓展:中国画(按照范围来分;分为人物画、花鸟画、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山水画。笔墨纸砚是中国画的工具,中国画的技法分为工笔和写意,中国画的线条美、构图美、章法美,所表达出
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
料的方法。来的意境美、形式美、艺术美。)

品读句4:“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这一环节的设计
说话练习:用“既……又……”说一句话,能连用两次更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学好。
习探究,自己与文本对
品读句5:“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
话,并能够与作者对
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话,让学生成为课堂真
句子比较:
正的主人,为以后学习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
课文、欣赏优美的文章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打下基础。

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
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

心情。
这一环节是为了
师: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
教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这样的感受?
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画面欣理解文章和体会作者
19/401



赏音乐《天堂》
情感而设计的,这是理
3.师小结: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解文章的一个重要方
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法。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用图片、声音来刺
4.师: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激学生感官,使学生更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直接地感受到草原的
风光之美,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留下深刻印象。
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道欣
课堂小背诵优美的段落,结及拓赏了草原上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
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
展延伸动,就是想马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
句,可以提高学生的语)分
去仰望蔚蓝的天空。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在脑海中吧。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那达慕”大会上,赛马的骑手们手执马biān一字排开,个个身穿华丽衣shang,扎着彩色腰带,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一声令下,只听见马tí()声响,一群人jīn)飘带舞,如一道彩hóng)一般从绿tǎn)上飞向远方。射箭、jiāo等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许多漂亮的蒙古族姑娘也rěn不住要来看一看。羞sè()的面庞,婀娜的身姿,悦耳的笑声,为赛场平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给下面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在相应的括号里。疾: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猛烈
群马疾驰(疾恶如仇(积劳成疾(疾苦(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寂静(羞涩(拘束(洒脱(回味(四、结合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20/401

文的爱好。


1.“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话中“这种境界”指的是(
A.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B.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C.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D.羊群像白色的大花,小丘像中国画。
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A.作者看出了骏马和大牛的心思。B.这是作者根据当时的情景想象到的。C.骏马和大牛确实在回味草原的乐趣。【答案】
一、鞭二、④
三、安静害羞拘谨潇洒体会四、1.A2.B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具准备
1.探究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增强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设计意图
检查背诵环节的设计,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草原》。通过上节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
导入
容?(草原景色美,草原的人美)
分钟
欣赏草原风光图
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围绕草原写了哪两部分内好衔接,又是让学生重
温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师: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
现在我们就走入草原,走进蒙古包,去了解那里的民族风情。
21/401




1.作者初入草原欣赏了草原美丽的风光,还感受到了草原另一个特点,请你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并说说你是从哪个句子、哪个词中体

会到的?

2.品读句子。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二、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之“大”
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①你怎样理解“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人情之美。
新课
1.师: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
教学分钟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
老舍一道,走进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草原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要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会用哪个词?(板书:热情好客)
3.品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4.交流讨论。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见到我

抓住重点词语
“洒脱”来理解课文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了解在草原上开车的情形,并引导学生从这一角度来了解草原的特点。
此环节是用词语来概括文段内容,这一
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设计是考查学生的概
括能力也就是从整体左右与前面引路。
出示图片体会“襟飘带舞”——师:瞧,热情好客的上把握文章的能力。
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

飞奔前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体会写法:在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22/401



将飘舞的衣襟衣带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2:奶茶倒上了,……手抓羊肉。……敬酒──回

设计填空这一环
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节,可以培养学生的概会心的微笑”……还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括能力和准确运用词
师:草原人民热情款待远方的客人。与客人一起联欢,
语的能力。
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太阳已经偏西,可是谁也不肯走。
让学生分组学习,
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逐步感受草原人民的
体会句意: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
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热情,培养学生合作探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体现,同时也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是呀,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留连不已,难分难舍。
四、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草原人民热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款待客人,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
究能力和对优秀文本
师: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的欣赏能力。

依次学习“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各个环节,可以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深刻的印象。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学习作者的这种表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达方法。
2.草原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
每学完一个环节
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我们真心希望蒙汉两族人后,让学生带着感情读民的深情厚谊永存,也祝愿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永远一读本段课文,既可以和睦。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作为我们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堂课的结束语
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
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
)分钟
的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迎客待客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
23/401


课堂总结使学生又一遍回顾了课文中描写的美景和草原人


下了深刻印象。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民族团结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风光美(初见草原)
板书内容
草原
人情美

民的热情,明确了中心,升华了感情。抄写和背诵两道作业题的布置是为了让学生勤于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热情迎接(迎客)盛情款待(待客)深情话别(话别)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句子中加点词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1、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清爽,天空是那么明朗。
2、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潇洒自由自在随意,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3、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害羞,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二、照样子,写词语,并造句。
1、忽(飞)忽(落)忽(上)忽(下)忽(强)忽(弱)忽(高)忽(低)忽(明)忽(暗)
2、一(碧)千(里)一(诺)千(金)一(字)千(金)一(发)千(钧)一(掷)千(金)12两组中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一诺千金——小明一诺千金,从不食言。三、默读课文,填空。
老舍在《草原》一文中,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联欢。读后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奇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24/401



四、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五、填空。
《草原》是著名作家写的一篇散文,通过具体的记叙与描写,表现了草原秀美的和蒙古族人民的。最后,作者以“”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热爱草原、赞美草原人民的真挚情感。
教学反思
《草原》是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我将目标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段,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展开想象,感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美好意境。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感受自然风光美时,让学生找找第一段中的景物,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什么?体会“一碧千里”这个词语,让学生说说这种情景。关“渲染”“勾勒”这两个中国画的专业术语,我出示了两幅中国画,让学生对比比较,学生就能体会到老舍为什么用“渲染”这个词语。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还设计了写话练习,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句式练习写话。体会人情美。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对待客人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迎客待客话别)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学生默读课文时,就能从文中的语句感受到蒙汉情深。这些情境的创设、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深刻的感悟中,在语言的练习中,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得到了很好的突破。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以下不足的地方。
25/401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老师在二至五段的学习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2.教师语言还不够优美,激励评价还应更有针对性。3.课堂上读的层次和形式还应更多样一些,有效一些。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欢迎远客、盛情款待、深情话别的动人情景,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介绍】
舒庆春(189923日-19668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19668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
平湖投湖自尽。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奶茶:
奶茶原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日常饮品,至今最少已有千年历史。自元朝起传遍世界各地,目前在中国、印度、阿拉伯、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都有不同种类奶茶流行。
26/401



中国境内的的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藏族和蒙古族等均有制作奶茶的习惯。新疆奶茶的原料是茶和牛奶或羊奶。乌孜别克族烧奶茶一般用铜壶或铝锅,先将茶水煮沸,然后加入牛奶烧煮,搅匀,待茶乳完全交融后,再加适量的食盐即成。饮时把奶茶盛入碗中,稍加酥油或羊油、胡椒即可。
藏族、蒙古族的奶茶以砖茶、羊奶或牛奶、和以酥油煮成,加盐调理使味道偏咸。南方的港式奶茶又称为"丝袜奶茶"当地饮用奶茶的习惯起源于英国的下午茶,但制法有所不同,以红茶混和浓鲜奶加糖制成,用乳量及糖份较多,冷热饮均可。奶茶,是藏族、蒙古族牧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奶茶所用的茶叶是青砖茶。砖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单宁、蛋白质、酸、芳香油等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奶茶包括时下最流行的港式奶茶/丝袜奶茶/鸳鸯奶茶、果汁、泡、冰红茶/绿茶、泡沫红茶、绿茶、调味茶饮、酷乐冻、芋头妈妈、优格八大系列200个品种。奶茶的一般做法先将茶捣碎,放入白水锅中煮。茶水烧开之后,煮到茶水较浓时,用漏勺捞去茶叶之后,再继续烧片刻,并边煮边用勺搅拌茶水,待其有所浓缩之后,再加入适量鲜牛奶或奶粉,用勺搅拌至茶乳交融,再次开锅即成为馥郁芬芳的奶茶了。
奶豆腐:又叫奶干,蒙古语称“胡乳达”,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见的奶食品。用牛奶、羊奶、马奶等经凝固、发酵而成的食物。形状类似普通豆腐,但不是豆腐。因像豆腐而得名。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浓郁,牧民很爱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远门当干粮,既解渴又充饥。还可以做成拔丝奶豆腐,是宴席上的一道风味名菜。
手抓羊肉:手抓羊肉是我国西北蒙、藏、回、维等民族喜爱的传统食物,相传有近千年的历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吃法有三种,即热吃(切片后上笼蒸热蘸三合油、冷吃(切片后直接蘸精盐、煎吃(用平底锅煎热,边煎边吃。特点是肉味鲜美,不腻不膻、色香俱全。
鄂温克:鄂温克族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在俄国被称为埃文基人。鄂温克是鄂温克族的民族自称,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
鄂温克民族的语言文化具有独特性,属阿尔泰语系,在日常生活中,鄂温克人多数使用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鄂温克人是从游牧发展到定居的,从事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人群。他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丰富性,最为突出的是服饰文化和饮食文化
27/401



蒙古包: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包内宽敞舒适,是用特制的木架做围栏支撑,用两至三层羊毛毡围裹而成,之后用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而成,其顶部有支架并盖有篷布,以呈天幕状。其圆形尖顶开有天窗,上面盖着四方块的羊毛毡,可通风、采光,既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适于轮牧走场居住。
蒙古包独特的制作技艺,体现了蒙古族的审美观与高超的技能。蒙古包有着不可替代的观赏价值,同时具有实用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
陈巴尔虎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北部,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东部和东北部分别与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接壤,东南与海拉尔区毗邻,南边接着鄂温克族自治旗,西与新巴尔虎左旗交接,西北与俄罗斯隔额尔古纳河相望,中俄边境线总长193.9公里(系水界)【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歌曲1.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作曲:阿拉腾奥勒
作词:火华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啊啊哈嗬咿
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水清草美我爱它草原就像绿色的海,毡包就像白莲花牧民描绘幸福景,春光万里美如画啊啊哈嗬咿
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歌曲2.
天堂
28/401



填词:腾格尔谱曲:腾格尔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哎耶,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哎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哎耶,还有你姑娘,这是我的家哎耶。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老舍的文章
内蒙风光(节选)
1961年夏天,我们——作家、画家、音乐家、舞蹈家、歌唱家等共二十来人,应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夫同志的邀请,由中央文化部、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文联进行组织,到内蒙古东部和西部参观访问了八个星期。陪同我们的是内蒙古文化局的布赫同志。他给我们安排了很好的参观程序,使我们在不甚长的时间内看到林区、牧区、农区、渔场、风景区和工业基地;也看到了一些古迹、学校和展览馆;并且参加了各处的文艺活动,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到处,我们都受到领导同志们和各族人民的欢迎与帮助,十分感激!
以上作为小引。下面我愿分段介绍一些内蒙风光。
渔场
这些渔场既不在东海,也不在太湖,而是在祖国的最北边,离满洲里不远。我说的是达赉湖。若是有人不信在边疆的最北边还能够打鱼,就请他自己去看看。到了那里,他就会认识到祖国有多么辽阔,而内蒙古也并不仅有风沙和骆驼,前人所说的那样。内蒙古不是什么塞外,而是资源丰富的宝地,建设祖国必不可少的宝地!
据说:这里的水有多么深,鱼有多么厚。我们吃到湖中的鱼,非常肥美。水好,所以鱼肥。有三条河流入湖中,而三条河都经过草原,所以湖水一碧千顷——草原青未了,又到绿波前。湖上飞翔着许多白鸥。在碧岸、翠湖、青天,白鸥之间游荡着渔船,何等迷人的美景!
我们去游湖。开船的是一位广东青年,长得十分英俊,肩阔腰圆,一身都是力气。他热爱这座湖,不怕冬天的严寒,不管什么天南地北,兴高采烈地在这里工作。他喜爱文学,读过不少的文学名著。他不因喜爱文学而藏在温暖的图书馆里,他要碰碰北国冬季的坚冰,打出鱼来,支援各地。是的,内蒙古尽管有无穷
29/401



的宝藏,若是没有人肯动手采取,便连鱼也会死在水里。可惜,我忘了这位好青年的姓名。我相信他会原谅我,他不会是因求名求利而来到这里的。
风景区
札兰屯真无愧是塞上的一颗珍珠。多么幽美呀!它不象苏杭那么明媚,也没有天山万古积雪的气势,可是它独具风格,幽美得迷人。它几乎没有什么人工的雕饰,只是纯系自然的那么一些山川草木。谁也指不出哪里是一“景”,可是谁也不能否认它处处美丽。它没有什么石碑,刻着什么什么烟树,或什么什么奇观。它只是那么纯朴的,大方的,静静的,等待着游人。没有游人呢,也没大关系。它并不有意地装饰起来,向游人索要诗词。它自己便充满了最纯朴的诗情词韵。
四面都有小山,既无奇峰,也没有古寺,只是那么静静地在青天下绣成一个翠环。环中间有一条河,河岸上这里多些,那里少些,随便地长着绿柳白杨。几头黄牛,一小群白羊,在有阳光的地方低着头吃草,并看不见牧童。也许有,恐怕是藏在柳荫下钓鱼呢。河岸是绿的。高坡也是绿的。绿色一直接上了远远的青山。这种绿色使人在梦里也忘不了,好象细致地染在心灵里。
绿草中有多少花呀。石竹,桔梗,还有许多说不上名儿的,都那么毫不矜持地开着各色的花,吐着各种香味,招来无数的风蝶,闲散而又忙碌地飞来飞去。既不必找小亭,也不必找石礅,就随便坐在绿地上吧。风儿多么清凉,日光可又那么和暖,使人在凉暖之间,想闭上眼睡去,所谓“陶醉”,也许就是这样吧?
夕阳在山,该回去了。路上到处还是那么绿,还有那么多的草木,可是总看不厌。这里有一片荞麦,开着密密的白花;那里有一片高粱,在微风里摇动着红穗。也必须立定看一看,平常的东西放在这里仿佛就与众不同。正是因为有些荞麦与高粱,我们才越觉得全部风景的自自然然,幽美而亲切。看,那间小屋上的金黄的大瓜哟!也得看好大半天,仿佛向来也没有看见过!
是不是因为札兰屯在内蒙古,所以才把五分美说成十分呢?一点也不是!们不便拿它和苏杭或桂林山水作比较,但是假若非比一比不可的话,最公平的说法便是各有千秋。“天苍苍,野茫茫”在这里就越发显得不恰当了。我并非在这里单纯地宣传美景,我是要指出,并希望矫正以往对内蒙古的那种不正确的看法。知道了一点实际情况,象札兰屯的美丽,或者就不至于再一听到“口外”“关外”等名词,便想起八月飞雪,万里流沙,望而生畏了。
载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人民日报》

30/401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熟读课文,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lèlēi)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yùyū)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3.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yǐnwěn)隐有鞭子的轻响。4.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jǐnjīn)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5.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bábō)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二、辨字组词。
竟(陈(啼(差(境(阵(蹄(羞(
蛟(忍(毯(便(跤(涩(毡(鞭(三、按要求写句子。
1.草地上的羊群就像绿毯上白色的大花。(缩句)
2.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仿写句子),好像
3.草原人民与远客语言不通。草原人民与远客却十分亲热。(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这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按照文中的叙述顺序把下列各环节排列起来。
深情话别盛情款待尽情联欢热情迎接激情相见
五、重点段落品析。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
31/401



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这句话是从哪一方面来介绍草原的?(
1)颜色2)形状3)气味4)大小2.“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了什么?
3.“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
4.从这一段的描写中,除了感受到美丽的草原风光之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请写出来吧!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请发挥想象,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会跟我们说什么?做什么呢?(自由发挥)

参考答案:
一、1.xuànlè2.yū3.yǐn4.jīn5.bō
二、究竟环境陈设阵雨啼叫马蹄相差羞涩蛟龙摔跤忍住羞涩毛毯毡子方便鞭子三、1.羊群就像大花。
2.几只小鸟在枝头鸣叫在歌唱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32/401



3.草原人民与远客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却十分亲热。四、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五、1.42.说明牧民们骑马的速度快。3.我从这句话中看出了牧民们大老远就来迎客,说明他们十分热情好客。4.我还能感受到草原人民粗犷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
六、示例: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微笑着说:“欢迎你们来到草原作客,草原的美丽景色让你们大饱眼福吧!草原的美食更让你们大饱口福!”说完主人端出了奶茶和手抓羊肉招待我们。


课题
2、丁香结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
教学目标
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3.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重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
、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准备课件:歌曲《天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图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图片)文学作品中谈话的方式带领)分

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学生入境,这样,既激
33/401



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让学生根据课题设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课件出示3:丁香图片】疑问,为接下来的理解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板书:丁香结)3.介绍作者。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
重难点做好铺垫。

了解作者及写作
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
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
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
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真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新课教学
1)认读生字、新词。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
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出示字词:缀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模糊
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2)学写字词。
师指导书写“幽、薄、缀、雅”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34/401
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幽雅:幽静而雅致。
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

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愁怨:忧愁怨恨。

断断续续:不连续的。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分段并概括段意。师:这篇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每

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总结如下: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
3)理解词语。
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体写丁香花样貌。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学习作者组织材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内容,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体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料的方法。

悟。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我们读了课文,你能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
《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
35/401



生认识。
四、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总结感悟
师: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
对文本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和总结,
后让学生再次朗读自课堂小
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
结及拓己喜欢的部分,并说出
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自己展延伸
自己喜欢的原因,这样)分
喜欢的部分。
的设计进一步加深了
1)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2.布置作业
1)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zhuìmǎnyōuyǎfúànbènzhuōdānbómóhu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潇洒(参差(莹白(妩媚(朦胧(
三、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丁香在形状、颜色、气味方面的特征。并结合文章,说说作者
36/401




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答案】
一、缀
二、潇洒(超脱)参差(杂乱)莹白(洁白)妩媚(柔媚)朦胧(模糊)
三、①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②花开有紫、红、白等色;③淡淡的幽雅的甜香。原因有二:①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②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第二课时
1.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2.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3.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究
教学目标
文本的兴趣,教师的问导入
2.谈话导入新课: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
分钟题也帮助学生自然过
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丁香花什么
渡到下面的教学活动。
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3自然段。
新课教学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分钟
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

的句子。
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3.学生交流。
37/401



4.学生汇报。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悟,自主探究,注重培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
师适时呈现:
能力。其中,本环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1)有的宅院里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通过朗读,使学生对文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本的内容有更加清晰回头望。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的认识,然后再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的句段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揣摩体会句子的含义,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娇小,姿态动人。
2)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学习效果。

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丁香花的颜色、气味。)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每学完一个环节后,让学生带着感情读
“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香气直一读本段课文,既可以透毫端”说明了什么?(说明香气非常浓郁。)为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8/401



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能力,相互促进,相得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益彰。

5.思考: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学生回答。师梳理:
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2)颜色:紫色、白色;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视觉、嗅觉)
(板书:形状颜色气味(视觉嗅觉)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划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6.再指名读第13自然段。(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46自然段。思考:在这部分,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读后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1)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指名回答。
师适时呈现: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39/401



师:在这几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格外妩媚,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2)师适时呈现:
代赠二首(其一)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摊破浣溪沙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思考: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
指名回答。
师:“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3.研读第5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1)交流。2)师指名朗读: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
40/401



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本义: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3)作者多年赏花,为什么今年突然明白了丁香结的内涵?
雨后赏花的触动。
补充介绍:作者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
4.研读第6自然段。
1)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
交流,师适时点拨: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达、积极的。
师适时呈现: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师:古人寄托在丁香结的情感是愁思,是忧怨,这从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就可以体会到。而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阔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2)出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指名读,全班齐读。
41/401



师:谁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交流。
师呈现: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也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3)师: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学完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学生发言。
4)全班齐读第六自然段。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1.师总结:

总结全文,使学生
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也给了我们对文本要表达的主题尺幅千里的功效,让我们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愉。多少年了,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芭蕉此基础上揭示文章的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然而,一主题就是水到渠成的次雨中的偶然发现,给了作者新的感悟:结,是解不事了。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然而正是这解不完

课堂小结的结,才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充满了乐趣。这
及拓展延
正是我们要找到的答案。


)分钟(板书:丁香结人生才充满乐趣)

2.揭示主题。

师: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

想感情?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
作业布置,让学生学
常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有所得,学有所用,引的补充,所以,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导学生体会和学习本“结”: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文的写法仿写作文,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现从课内向课外的延
42/401



挂肚,百转千回。
3.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课时练。
2)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丁香结
板书内容

伸。
形状颜色气味(视觉嗅觉)丁香结人生才充满乐趣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浑浊(平淡()枝头细雨()妩媚)银装二、阅读《草原》片段,回答问题。
①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现出两片(,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的潇洒,)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1.根据课文内容,将短文补充完整。
2.第①②节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了丁香花?(A.第①②节分别从色彩、香味描写了丁香花。B.第①②节分别香味、色彩描写了丁香花。C.第①②节分别从触觉、味觉描写了丁香花。D.第①②节分别从味觉、触觉描写了丁香花。
3.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

43/401



三、填空。
《丁香结》是著名作家写的一篇散文,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答案】
一、浑浊(笨拙)平淡(无奇)(缀满)枝头
细雨(朦胧)(格外)妩媚(半树)银装二、1.茂盛雪白星星般2.A
3.(丁香花的颜色、气味。(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三、宗璞丁香诗句花蕾,丁香空结雨中愁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
1.自由朗读课文,面向全体,还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第二步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字词;第三步是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了这三步,基本就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通过这几个环节,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其中,本环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后再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的句段揣摩体会句子的含义,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老师在教学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44/401



2.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我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丁香结》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作者介绍】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7月生于北京,常用笔名宗璞,笔名有:丰华、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县,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194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人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铁箫人语》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
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铁箫人语》2009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西征记》200141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东藏记》
45/401



《南渡记》和《东藏记》是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第一、二卷。后两卷《西征记》和《北归记》分别描写西南联大学生投笔从戎、在滇西战场抵抗日寇和抗战胜利、返回家园的情景。这四部作品既是一体,又各自独立。主要成就: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1986年国际名人录之一。《弦上的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东藏记》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丁香:为木犀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广泛分布于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岛等地,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为哈尔滨市市花,是著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古代诗人多以丁香写愁。因为丁香花多成簇开放,好似结。称之为“丁结,百结花”
丁香属植物还有较强的耐旱性,46月,气温从10℃迅速上升到28℃左右,此时各种丁香正迅速生长、开花.
紫丁香花的所有种类,播种34年后,实生苗即可开花;而拟女贞亚属的种类,播种后45年才开花,但扦插或嫁接苗12年即可开花。5年后开花渐盛。
丁香花喜充足阳光,也耐半荫。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虫害较少[2]。以排水良好、疏松的中性土壤为宜,忌酸性土。忌积涝、湿热,一般不需要多浇水。丁香要求土壤肥沃、排水好的沙土。丁香花不喜欢大肥,不要施肥过多,否则影响开花。【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美文赏析
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46/401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47/401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赏析: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诗中的“姑娘”,我们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但我们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wǔ)媚。
B.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蒙眬lóng..
C.在我住了断续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俯(fǔ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
D.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chā)的绿,然后才见到那两扇红窗。二、辨字组词。
缀(案(雅(拙(境(按(鸦(茁(
三、“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赋予在这些丁香花身上的?
48/401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重点段落品析。
④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妖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⑤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的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⑥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立觉得她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⑦小文成后一直搁置,转眼春光已逝。要看满城丁香,须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1.联系第⑥节,说说作者的用意:A.总结全文,告诉我们人生处处都是结。
B.作者以丁香的雪白、甜香,映衬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追求,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C.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所以我们要及时行乐。D.作者喜欢喧嚣的世界,所以希望每天不平淡。
2.文中引用“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的作用是(A.作者经历的春光完全和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有独特的感受。
B.引出下文,为下文作者的抒情做铺垫。
C.从另一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天地。
D.增加文章浓厚的文学色彩,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
49/401



花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
B.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C.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D.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丁香结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一、A
二、缀(缀满)案(答案)雅(幽雅)拙(笨拙)境(环境)按(按时)鸦(乌鸦)茁(茁壮)三、作者将丁香拟人化,使无意识的丁香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四、1.B2.C3.B
五、示例: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课题
3、古诗词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识记本课3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教学目标
2.进一步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50/40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21b1cf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c0.html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设计(2019年全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