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 其三》课文教学

发布时间:2023-10-17 15:48: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归园田居其三》课文教学过程与方法:
(课堂应该充分体现学生对田园诗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理解,老师则应做提炼与升华的工作。课程重点难点:
穿过语言的表象领悟陶渊明诗意田园的内涵。课程实施理念:
以诗歌本身所具有的魅力牵引着学生“披文入情”,再辅以优扬的音乐、美丽的图片,让他们能够身临其境般地重返诗意的田园。课程实施:课前的指导
1熟读《归园田居》这首诗,并搜集诗人的相关资料。2有能力的同学写出对田园生活的理解的文章。3给陶渊明画肖像。4、找到适合的背景音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前奏:播放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同学们听听这首
歌唱出了乡间的什么样的景色和心情?渲染气氛,为学生理解本诗打下基础。一、导语
在上这节课前,我想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1、如果摆在你们面前有两条路:
A做官,名利双收B做农民,平平淡淡。
你们会怎样选择?找一二位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不作点评。二、走进作者: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说的是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41岁,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三首。三、解题
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明确:“归”
2、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明确:(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四、放配乐朗读录音,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1、明确:官场
2、明确:官场腐败黑暗、尔虞我诈,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224b88e33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95.html

《《归园田居 其三》课文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