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教导处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0-04-11 08:34: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教导处工作计划

根据2018学年区督导室对学校进行“发展规划督导评估”的反馈意见,梳理问题如下:(拟在2019-2021三个学年内逐步改善)

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研究不深入。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校教学管理、基于课程标准的校本研修、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实践,都还没有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有效做法。

二、校本研训实效不凸显。学校的学科研训活动确立了研训专题,但研训的过程和方法还不完善,教研促教学的实效还不凸显。

三、教学质量提升不明显。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稳定,但未达到“稳中有升”的持续发展态势,教学质量提升不明显,个别学科有所退步。

本学期

工作重点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拟定工作重点如下:

一、深化“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形成校本有效做法

二、优化“校本研训”的过程与方法,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

三、强化“常态管理”和“精准帮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具体实施

一、深化“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形成校本有效做法

(一)深化“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教学”

1. 优化基础型课程——规范教学,流程管理,减负增效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工作、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落实《2019xx小学课程计划》,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以“五控一改流程管理、同研杯教学研究课、教学个性化设计、全学科质量监控”等工作为抓手,落实“减负增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充实拓展型课程——寓教于乐,以乐促智,以技增能

持续构建好“城市学校少年宫”平台,提升学校拓展型兴趣活动课程品质;持续规划好专题教育和班团队活动,积极发挥和保障德育教育主阵地的育人功能;持续开展好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少年儿童体验生活、获得感受、明理导行、提高素质。

3. 完善探究型课程——加强体验,丰富经历,创新实践

持续推进“博·爱——同探、同晓、同守”课程,并深度研发“同游——海洋STEM课程”。紧紧抓住xx地区“本土化STEM教育”的契机,立足中国航海博物馆、xx自然博物馆、xx大学深海探索馆和xx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等社会资源,依据学生兴趣与年龄认知水平研发“海洋STEM课程”,加大育人的内涵和外延,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二)深化“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评价”

1. 进一步规范“等第制评价”,作业、测验、考试(查)一以贯之

小学生学业评价严格实行等第制;小学阶段不进行期中考试或考查;小学一、二年级可进行期末考查(一年级不得进行书面考查);三、四、五年级期末考试仅限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其他学科只进行考查,考查形式可灵活多样;不组织学生参加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联考或月考。全学科全学段规范实施“等第制”评价,不用分数评价、不排名,日常作业、练习、测验和考试(查)一以贯之。

2. 进一步探索评价的校本化实施,形成有效做法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积极探索建立以校为本、基于过程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各教研组深入研读《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评价指南》,充分利用校本研训的形式,组织学科教师学习和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评价”,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继续在市、区、集团、校级公开课中推行包含评价方案的新版教案,并逐步完成以教研组为单位编制“学科评价方案(含学科评价案例),形成评价校本化实施的有效做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3. 进一步结合“创智云课堂”项目建设,拓宽学习评价的方式

以学校“云课堂”试点年级为基点,充分利用pad即时反馈的功能,开展“评价伴随教学”的研究和数据收集,为学校面上开展此项工作积累经验。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试点的基础上,将此项评价研究逐步向其他学科推广。

二、优化“校本研训”的过程与方法,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

(一)继续加强“校本研训专题教研”建设,以教研促教学

“让教研活动的内容充满思想和学术,让教研活动的过程充满魅力和愉悦,让教研活动的结果充满智慧和启迪。”

1. 加强“校本研训专题教研”内容的建设

现阶段,围绕学校教学研究一级主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各教研组结合学科特点和市区教研主题,制定学科专题教研的二级专题,从“教学”和“评价”两个方面来开展形成系列的研究和实践,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做整体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学质量,三年内逐步完成以教研组为单位编制《xx小学**学科评价方案(含学科评价案例)》,形成评价校本化实施的有效做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 加强“校本研训专题教研”形式的建设

各组推进教研建设的同时,教研组长要带领组员积极思考和实践“专题教研”的有效形式,学习(文件、工具书……)、实践(备课、上课、……)、交流(评课、专题讲座……)相结合,优化教研过程,提升教研质量,以研促教。

(二)强化教学研究课功能,加速研训成果落地

1. 更名“同研杯”,修订章程,强化功能

为了更好地呼应“同”字系列校园文化,将原先含有校名的“xx杯”更名为更具教学研究课属性的“同研杯”,修订方案,优化形式,进一步发挥教研促教学的积极作用。

基于“减负增效”的宗旨,学校对校本研训专题教研、教学开放日、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教学展示、教师教学考评等多项工作整体规划,2019学年开始,各年级以“循环课”的形式(其中一年级结合每月的“教学开放日”活动)深入夯实教研建设,强化“同研杯”教学研究课的载体和平台功能,推动学校教学质量发展。

2. 精细磨课,研训落地,提升课效

教学循环课以备课组为单位,组内教师接棒执教。建议各组由备课组长、骨干教师或青年教师执教第一棒或展示棒,通过精细磨课来优化过程,提升课堂效益和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加速“校本研训专题教研”成果的落地。

利用周五下午的集中时间,每学期开设两次“同研杯”教学展示课专场,在若干个教室同步开设各学科展示课。全校教师自选课程观摩“同研杯”,并邀请家委会成员和部分家长代表一同观摩,增强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接受家长的评价和监督,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强化“常态管理”和“精准帮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强化“常态管理”

1. 牢固树立“教学质量生命线”意识

学校的办学口碑很大程度上是看学生的学业成果,教学质量也是家长、社会最关注的教育实事工程。众所周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长效管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唯有教师不断以职业道德来要求自己,不断解读大纲、研读教材、分析学情,并持之以恒地上好每一节课,设计、批改和指导好每一次作业,学生的学业成果才能一点一滴地进步。

2. 强化常态管理,保障常态教学质量

学校层面要加大流程管理和考核的力度,持之以恒地做好随堂听课(校长+教导)、备课检查(教学个性化设计——修改和随笔)、作业设计和批改检查(全部作业受检)、全学科质量监控(全样本结合小样本)等工作,不可查一查紧一紧,放一放松一松,以强化“常态管理”来保障常态教学的质量,并最终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强化“精准帮困”

1. 提出“精准帮困”的背景

文明单位和绩效考核均对全区五年级教学质量监控做出量化考核,分为“高位稳定、大幅提升、稳中有升、基本稳定、明显下滑”五档,对应分值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我校在近年五年级质量监控中,学业成绩总体平稳,但有个别学生个别学科考试成绩不合格,导致学科没有达到区平均分,所以这两组考核中“学业成果”这一项都自评为“基本稳定”,分打不高,影响了学校的办学声誉。

2. 实施“精准帮困”的措施

经行政会议讨论决定,从本学期开始在四、五年级学生中实施“精准帮困”,其中,四年级为语数英学科,五年级为参加区质量调研的八个学科。帮困对象基本为上一学年期末考试(考查)中等第为“须努力”的学生。执教教师在期初上报,教导处审核后立表建档(在原有的“个别化教学”表基础上调整)、过程管理、动态跟踪(收集对象学生的单元测验卷,比对数据,看变化和发展)、学期考核(视对象学生的进步程度追加不等额奖励)。要求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源头对对象学生“精准帮困”,也鼓励教师给对象学生抓差补缺,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树立学习信心。

四、其他工作

1. 继续推进“创智课堂”建设。进一步以“创智课堂”理念为引领,在基础型课程中积极实践关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在校本研训中进一步加强《创智课堂评价量表学科解读量表》的研究和学习,解读学科教学指标,实践教学行为,提升“创智”效能。在前期学校“创智云课堂”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创智课堂”实践力度,增加项目组团队成员,加速完成基础数据建设工作(常态课、公开课、校园活动、教师培训、资源建设等)。学校要积极为中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新的平台,本学期拟完成区级公开课2-4节,校级常态课260节。在上一轮荣获“区优秀项目校”称号的基础上持续发展。

2. 优化学校体育艺术项目。着力发展学生的技能和体能,聚焦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保证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1小时,认真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小学一到三年级落实“四课、两操、两活动”)。在现有“跳踢拍”的品牌基础上,打造“篮球”新亮点。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报,加强学生体质,在原先体质监测达标率98.74%的基础上,逐年稳步提高。在前期集邮、救护、软笔书法等特色学生社团的基础上,继续引进优质师资,新开设天文、大提琴、课本剧表演等拓展型课程,培植学生艺术兴趣和特色,积极参与市区级文化艺术活动,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3. 继续开展好学科主题周活动。以“学科周”为载体,拓展学科学习外延,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本学期参与学科为英语+科技+艺术+体育(下学期为家校学习节,参加学科为语文+数学+体育)。各组要合理设计活动,有序组织活动,精心展示活动,同时做好过程资料的积累。

4. 健全语言文字服务体系。以提升学生朗诵能力为契机,邀请专家走进校园,开展系列培训工作,提升小学生朗读能力。继续开展校小学生古诗文大会等活动,推进中华经典诵读工作。

5. 积极主动参加集团教研学习共同体活动。继续借助集团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参与集团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派遣优秀的成熟教师“一对一”加入集团中高团队的课程建设。本学年“中高合作团队工作坊”教师名单:

² 语文学科:

² 数学学科:

² 英语学科:

² 德育学科:

6. 积极主动回应社会需求,安排好“校内放学后看护工作”,全体教师参与管理。

7. 做好新教师见习规范化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各类培训和学习,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8. 规范课务和学籍管理工作,建立各类学生档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256890f58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d.html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教导处工作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