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答案

发布时间:2019-09-07 16:28: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愚公移山》复习要点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语音

   太行(háng 万仞(rèn 惩(chéng 塞(sè) 汝(rǔ) 曾(céng 诸(zhū) 箕(jī)畚(běn 荷(hè) 孀(shuāng 龀(chèn 叟(sǒu

   匮(kuì) 亡(wú)以应 厝(cuò) 雍(yōng 冀(jì)

   三、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山

   6、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

   四、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 河: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 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 指: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古义:乃,并 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 诸: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古义:负荷, 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 息: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 虽;古义:即使, 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10、惧其不已也 已:古义:止, 今义:已经

   11、无陇断焉 陇断:古义:山川阻隔, 今义:把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 何苦:古义:怎么会,哪怕 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五、词类活用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止: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止,使……停下 

   2、面山而居 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3、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 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5、惩山北之塞 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6、聚室而谋曰 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集

  六、一词多义

   1、方:(1)方七百理(古代称面积用语,纵横)(2)今方来,吾欲辱之(将要)

   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4)固若金汤(坚固)

   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

   3)蝉则千转不穷(尽)(4)非咨询不穷其致(追究到底)(5)穷凶极恶(极端)

   4、如:(1)其如土石何(如……何:把……怎么样)(2)闻水声,如鸣佩环(好像)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及)(4)如法炮制(依照)(5)如意算盘(符合)

   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4)政通人和(顺利)(5)通计一舟(全,整个)

   七、重点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 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 塞:阻塞

   3、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

   4、聚室而谋曰 室:家

   5、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你

   6、杂然相许 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8、以君之力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 损:削减 丘:小山

   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

   11、且焉置土石 且:连词,况且 焉:疑问代词,哪里

   12、投诸渤海之尾 诸:之于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挑 夫:成年男子

   14、叩石垦壤 扣:敲,凿

   15、始龀 龀:换牙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交换 节:季节

   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彻:通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

   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负:背

   八、特殊句式

   1、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

   2、帝感其诚 被动句

   3、何苦而不平 宾语前置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定语后置

  九、理解性默写

   1、“愚公”移山时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初定计划时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2、“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驳论部分。“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批驳的方式是驳论据;其结果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十、重点语句翻译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泥箕、筐子装上士石运到渤海边上。

   十一、课文内容理解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表现了智叟不智或自作聪明;“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的“长息”表现了“愚公”不愚或胸有成竹;“笑”和“长息”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

   2、“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杂然相许”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

   3、从愚公之妻和智叟说话的语气来分析,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这两个人说的话对情节的发展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

   *1)愚公之妻的话是关心的语气,她并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要解决“焉置土石”的问题。

   2)智叟的话带有轻视的(或讥讽的、挖苦的、责备的怀疑的)语气,以阻止愚公移山。

   3)前者“献疑”引出了讨论运土的问题。

   4)后者“笑而止之”引出了愚公的反驳。

   4、下面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

   A、愚公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子孙后代。

   B、本文采用神话的方式结尾,目的是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伟大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愚公年近九十还亲自上山“扣石垦壤”,说明他对移山很有信心,这主要来自他对人和自然关系问题的正确认识。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揭示了故事的寓意。愚公眼光长远却命名为“愚”,智叟鼠目寸光却命名为“智”,这样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

   5、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嘲讽、怀疑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语言、动作的某些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十二、开放性试题

   1、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挖山不止的顽强意志,排除非议的坚定信心。答全两点得2分;如只答出一点,但能说透彻,也可得2分;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得1分,言之有理且有新意,得2分。

   2、《愚公移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说明了克服困难要下定决心的道理,教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今天,站在保护大自然的角度,谈谈你对“愚公”挖山的看法。

   *示例:像愚公这样挖山不行。因为山上的草木植被遭到彻底的破坏后,会导致沙化、生态失衡,会给人类生存带来祸患。(答案必须是否定的,凡在保护环境、大自然的前提下,从其他方面指出危害或指明做法、提建议均可)

   3、在你所熟悉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名称,不少于两个。*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4、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2e895db52d380eb63946d49.html

《《愚公移山》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