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讽刺人的经典语句

发布时间:2019-04-07 00:41: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三一文库(www.31doc.com

2016讽刺人的经典语句〕

  *篇一:2016年古诗赏析训练(有答案)
  2、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4、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
  篇一:爱国忧民(11首);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一.《过零丁洋》中考试题集萃一个“深”字,表现了。10、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也有____________1、诗中第二联,运用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草茂人稀,荒凉萧(卸甲归田的惆怅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5、这首诗前两句中的“”2016年古诗分类赏析
  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5、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的悲哀;借和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2)(国破家亡惶恐滩零丁洋)6、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7、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二.《春望》中考题集锦1、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3、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句。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1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1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心。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渴望也溅泪,鸟亦惊心。)4、首联中""""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作用。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三.《己亥杂诗》中考题集锦(“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深”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诗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思5、“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想感情?的景象?(借景()抒情(间接抒情)(1),诗人抒发了继(“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续为国家(民族)效力(或:对理想和信念执著追求)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的思想感(1)。)6、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2、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政治抱负个人志向)(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3、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7、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和命运。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的一片痴情。)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怀。)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花的生命并未终8、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结,而是获得了新生。它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哪两层意思?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执著追求。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9、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自珍诗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啊!1
  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浩荡离愁(离愁)。)四、《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考题集锦1、简要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作者以满腔义愤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语言刚正率直,说理入木三分,表现了深刻的思想性。)2、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3、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五、《泊秦淮》中考题集锦1、上诗的最后两句表面上写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另有弦外之音。那么,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析。(讽刺哪些王公大臣、官僚贵族等封建统治者,因为当时的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们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2、“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5、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12、一个“”字,概括了塞外景色的总体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特征;“,”概括描写做“赋壮词”)了边地荒凉冷落的景色。(异;千嶂里,长烟落8、本词上阕描写,写了、(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日孤城闭。)和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13、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个画面;下阕描写了、的战4、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作一简要分析。斗场面。(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幅怎样的图景?6.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限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骑快马拉雕弓)2个字)。(雁去)(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充分地(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5、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六.《渔家傲秋思》中考题集锦1、上阕中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异”在(1)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飞向衡阳,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实际上写塞下极寒,与家乡吴地大不相同。(2)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构成塞下特异的“边声”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闭城门,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渴望建立军功的思想感情,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2、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7、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七.辛弃疾《破阵子》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其它如“壮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收复中原,统一国家。)8、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1分)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梦回连营”亦可)9、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2分)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4、这词首融与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体,富于浪漫色彩。10、“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梦幻(梦境、理想)现实)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6、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秋景与中原的不同。(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1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7、为什么说《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了双鬓;看剑,听号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2
  表达了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可怜”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考题集锦1、第①段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2、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胸襟蓄势。)3、怎样理解“长夜沾湿何由彻”这句话?(答:作者慨叹生活的困窘和无奈,只希望能早点天亮,反映了作者眼前生活的艰难。)4、你认为此诗之所以能震撼读者的心灵,除了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以外,最重要的是什么原因?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你的看法。(这首诗之所以震撼人心,最重要的原因是诗人忘我的精神、博大的胸襟,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诗句,表现出作者在自己生活极度艰难的情景下,依然不忘忧国忧民,情真意切,感人至深。)5、本诗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
  请你用现代观念,结合上文评价杜甫的思想。(答:杜甫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他虽遭不幸,但还忧国忧民,为民呼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7、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_________;下阕重在。(叙事(描写)、抒情)
  8、词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之心怜悯之情,自始至终洋溢于字里行间,自然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诗人最后的慨叹更引人深思。4、古代诗歌中有很多反映劳动人民生活悲惨艰辛的诗,请你再背默一首。喊,即使自己被冻死也心甘情愿;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更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6、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
  (答:如:①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九.《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考题集锦
  1、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3、“江城子”是这首词的_______,“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词牌名题目)4、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拿魏尚自比,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用典的作用是:。(委婉含蓄)6、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古人自比,
  (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御敌建功的爱国情怀。)(①这首七言古诗,借用乐府就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9、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__________的宏大壮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②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___颔联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的很壮美,其中呜咽的角声,的豪情壮志。(2分)
  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③颈联中“易(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1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的刺客荆轲的《易水歌》。④分)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尾联中的“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的燕昭王所筑,引用这10、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_____”。个典故,作用是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1)(倾城)
  将士的称颂。)1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3、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这是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定的政治立场,这里所说的“报君”、“为君死”跟封建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时代臣子的“愚忠”有着本质的区别,“君”这是中央集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权的象征,“为君死”即为维护中央集权战死。从这个意12、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义上说,这两句也可算得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了。)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十一.《观刈麦》中考题集锦12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困穷苦食不果腹的实质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表明农民劳动生活艰辛的句子:足蒸暑土气,背13、“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灼炎天光。表明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力尽不现了作者________之情。知热,但惜夏日长。表现丰收在望的句子:夜来(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
  南风起,小麦覆垄黄。表现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14、这首词用一个“________”字贯穿始终,显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属________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________A这是一首诗写作者观看农民收割麦子时的所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_______,见因此作为观刈麦.抒发了________B这首诗叙写了一家农户收麦忙和一贫妇人拾(狂豪放举止神态胸怀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麦两件事,实际上是当时社会中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十.《雁门太守行》中考题集锦C这是一首讽喻诗,表现了民间疾苦,抨击官吏1、首句用压城的黑云暗喻,的罪恶,直接为民鼓与呼。一个“压”字把敌军的的情况淋漓D这首诗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的感尽致地揭示出来。慨,本诗围绕主题也采用了对比手法。2、阅读全诗,试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
  E作者对农民生活艰辛和贫妇人悲惨处境的同情3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篇二:雄心壮志(4首)十二、《观沧海》中考试题集萃1、这首诗以“表达了诗人。(观;“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3、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3分)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①观沧海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表现出苍凉慷慨,悲壮激昂)5、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写的是动景,“”写的是静景。(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6、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
  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在何处?文中""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天下的雄心壮志)。)作用。3、诗中采用“”和“7、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具体描绘了(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哪些所见实景和所想虚景?想。(垂钓碧溪乘舟梦日)3、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4、诗中名(海水、山岛、树木、秋风、洪波、日月星辰等)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从山的背表现出诗人的性格。8、在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这是一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信(答(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位怎样的诗人形象?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积极”“豁达”“倔强”“乐观”等也可))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5、全诗没有一个""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行太行雪满山”运用了4、“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表现了一位胸怀宽广、踌躇满志、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9、简要赏析画线句。(答:“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互文见义,是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表达了诗人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十三、《望岳》中考题集锦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望高大雄伟)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3、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4、“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
  距离是自而,时间是从至,并由望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寓岳联想到将来登岳。(远、近朝、暮)含着无限的悲慨。6、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后两联着力7、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表现的是。(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化?7、本诗的主旨是什么?(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诗人早年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远大抱负)程的期盼再到坚信。)8“齐鲁青未了”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下确的一项是(C)既写出了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A.前四句写计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天耸立的形象,又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的精美食物,却因心中难以排解的烦恼,无法下十四、《登飞来峰》中考题集锦咽。“停”、“投”、“拔”、“顾”四字,写出了诗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2分)人的苦闷抑郁。B.中间四句把诗人心中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指困难、挫折、障碍等)追求交替地表现出来,传达出诗人复杂的心理。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计人在极为痛苦的情况下,坚定了探寻出路的信念后发出的感叹,该句是后两句言志前的发问。(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任何时候都不要D.结尾两句反映出诗人倔强、自信的性格,表现怕困难、挫折))出诗人“长风破浪”的坚定信念主沧海扬帆的勇气。十五、《行路难》中考题集锦9、形象的比喻和善于用典是这首诗的写作特点。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后人请说说“行路难”比喻什么?并写出诗中的一个称道,试简要分析典故(用句中文字作答)及诗人运用这个典故的用意。(3分)(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比喻:仕途受阻(1分)典故:长风破浪(垂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钓碧溪、乘舟梦日边)(1分)用意:希望实现岸。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政治理想(希望得到皇帝的重用)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2、诗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篇三:友谊送别(4首)十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引用姜太公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的心情。(悲苦哀怨)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4
  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5、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十七、(甲)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这两首送别诗中,甲诗《送元二使安西》中作者表达了的感情,乙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作者抒发了。(离别难舍旷达宽慰之怀)2.甲诗的送别地点是,乙诗的送别地点是,两诗的共同点是。(渭城长安(答“城阙”亦可)都通过对饯别情景的描写,表达了挚友之间的深情厚意。)3.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所蕴涵哲理的理解。(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4.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出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
  (答:①八月飞雪苦寒图②军营饯别奇寒图③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的感情。
  东门惜别惆怅图④别后雪地思乡图)
  十八、《夜雨寄北》中考题集锦⑵“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断肠人在天涯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字好在哪里?整句有什么妙处?人)(意思对即可)(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答:“忽”字不仅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而且传出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喜的心声。以春花(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3、第二句除明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还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也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绵绵密密,涨满了秋池。)4、三、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一种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似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5、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6.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了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感情。(与友人团聚;渴望与友人离别重逢。)十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⑴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一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变幻成一片春意盎3、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奇寒而是欣喜、暖意和生机。充分展示了作者乐深秋晚景图观、开朗的情怀。)4、诗歌在充满萧瑟秋景的气氛中,为何要写“小⑶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桥流水人家”?两句诗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小桥、流水、人家三样景物写出了家庭的温暖和对家庭的思念。反衬作者人生的苍悲,表达(答: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却不能实现的痛苦。)渡到送别。手法上,运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5、简要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结尾卒章显志,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⑷诗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6、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的写法,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寓情于景断肠)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试描述一下在你脑7、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海中出现的画面。(限40字)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28,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答: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思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二者都写8、在这首小令中,作者借助于出了分手时凝望友人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山路盘旋,大雪纷飞,诗人向友人招等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事物,渲染了一种手,友人的身影越来越小,诗人的手还停留在空的气氛,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心情。中。已看不见友人身影,只看到雪地上留下一串(3)(.古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串马蹄的足迹。)夕阳(2分)悲凉凄苦)篇四:思乡(2首)《天净沙秋思》中考题集锦二十一、《次北固山下》二十、1、颈联中的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1、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序交替的哲理?(3分)感情?(生入)5
  4、“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④“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5、请描述加横线的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2分)(潮水涌涨起来,两岸相距更显宽阔,风正好吹在高高悬挂着的船帆之上。)6、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相近即可))篇五:热爱自然(2首)二十二、《钱塘湖春行》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篇二:2016高三一模汇编.诗歌.学生版
  高三一模汇编之2016诗歌鉴赏
  海淀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
  却说沧州牢城营里管营首告:(甲)杀死差拨、陆虞候、富安等三人,放火延烧大军草料场。州尹大惊,随即押了公文帖,仰缉捕人员……
  且说(甲)与柴大官人别后,上路行了十数日,时遇暮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紧起,又见纷纷扬扬,下着满天大雪。行不到二十余里,只见满地如银。昔金完颜亮有篇词,名《百字令》,单题着大雪,壮那胸中之气: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珍珠索。____。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沾旗脚。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与谈兵略。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13.下列填人《百字令》(又名“念奴娇”)横线处的诗句,与整首词最相合的一项是(3分)
  A.战罢玉龙三百万,残鳞败甲满天飞B.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14.按要求完成(1)(2)题。(10分)
  (1)上面文字出自我国古代文学名著____,作者借《百字令》一词的场景描写烘托了小说中(甲)____这一人物形象。这一手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也以赤壁“________,卷起千堆雪”的壮阔景象,烘托周瑜“____,谈笑间,____”的英雄形象。(7分)
  (2)上面文字以《百字令》烘托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
  15.下面《世说新语》选段中谢朗、谢道韫的语句与上文的《百字令》都描写了“白雪纷纷”的景象,请从二谢语句中任选其一,与《百字令》中任一写雪的诗句进行比较赏析。(6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①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②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注释】①胡儿:指谢朗。②兄女:指谢道韫。
  16.下列诗句以“雪”为吟咏对象的一项是(3分)
  A.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孥。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
  B.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辉。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唐·陆畅)
  C.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五代·李煜)
  D.沙头十日春,当日谁手种。风飘香未改,雪压枝自重。(宋·黄庭坚)
  西城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8题。
  杂诗王赞①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②③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
  ④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师涓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注】①王赞,西晋文人。②商、参:二十八宿之中的二个,永不同时出现于天空中。③鸧鹒:又作仓庚,指黄莺。④师涓:先秦时代卫国的著名乐师。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二句以写秋景起笔,不仅写出了悲凉肃杀的时令特点,也流露出“思归”意绪。
  B.三至六句自述战事不断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C.第十句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使用的手法相似,都是以物类比自身情感。
  D.诗歌最后两句的感叹,表达出征夫内心的痛楚、郁结,以及那说不尽的思乡之情。
  16.下列诗句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曹丕《杂诗》)
  B.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曹植《杂诗》)
  C.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阮籍《咏怀》)
  D.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古诗十九首》)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
  在中国古人的文化生活中,不同的时令往往关联着不同的社会活动。比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所记,在温暖明媚的春日,①“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咏而归”,人们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愉悦和对新一年的祈福;春日游园同样是文人必不可少的活动,陆游曾在《钗头凤》中写下了②“,黄藤酒,”的美好回忆。
  当然,同样的时令也可能会引起人们截然不同的感受。比如在王赞的《杂诗》中,征夫眼中的秋景是“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的冷意;在飘零异乡的女词人李清照眼中,秋天是③“,,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的凄凉;而在当年意气风发的毛泽东眼中,秋日则是④“鹰击长空,,”(《沁园春·长沙》)的生机勃勃:正所谓,景同而情不同。
  18.本诗“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两句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二者又有所区别。请结合诗句,比较它们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6分)
  参考资料:
  诗经原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节选自《诗经·小雅·采薇》
  参考译文: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雨雪飘飘飞满野。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东城一模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9题。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吴潜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
  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
  大愁难着。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注释:【1】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
  改任福建安抚使,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里西风”三句颇有气势,写出了词人登临滕王高阁时的兴致。
  B.“正槛外”三句,写凭栏所见壮观之景也表现了词人心潮的激荡。
  C.“何处征帆木末去”,既写出词人伫立之久,又暗含前途未卜之意。
  D.“秋渐紧”,“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凄怆之感。
  16.雨,是中国文学传统的抒情意象,下列诗句中,“雨”所承载的意境与其他三句不同
  的一项是()。(3分)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都张十八员外》)
  B.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C.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秦观《好事近》)
  D.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蒋捷《虞美人》)
  17.解释“乾坤虽大愁难着”一句中加点字的意思,说说本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18.请任选一个角度(内容、结构、语言……)赏析词尾画线句的妙处(4分)
  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5分)。
  “登高”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种别具特色的民俗现象,春秋时期就有“君子登高必赋”
  的传统。以有限之身面对无限时空,能见前之所未见之景,抒情之所未抒之情。王勃登滕王阁,见“鹤汀凫渚,;桂殿兰宫,”。顿觉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杜甫登白帝城外高台,见“,不见长江滚滚来”。不由慨叹身世飘零、老病孤愁;而辛弃疾等郁孤台,则借水怨山,“,,”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情思。
  朝阳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8题。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2】李纲
  【1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
  【3】周雅何曾专美!
  注释:【1】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2】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3】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开篇写景,描写长江白浪涛涛,奔腾千里,是阻隔南北的天然界线。
  B.“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
  C.“结阵当蛇豕”中的“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在这里比喻凶残的敌人。
  D.“延晋祚,庇烝民”写东晋在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
  16.下列诗句中的“鹤”,与“夜闻数声鸣鹤”中的“鹤”所表达的意境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小雅·鹤鸣》)
  B.闻鹤唳而心惊,听胡笳而泪下。(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赋》)
  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
  D.夜鹤晓猿时复闻,寥寥长似耿离群。(宋·林逋《山中寄招叶秀才》)
  17.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写“淝水之战”有何用意。(5分)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古诗文中经常会写前代的人和事。刘禹锡《陋室铭》中的“①,②”,是以古代明贤自比;杜牧《泊秦淮》中的“③,④”,用陈后主荒淫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统治者;陆游《书愤》中用“⑤,⑥”两句,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意,更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慷慨悲凉。
  石景山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19题。
  感鹤
  【唐】白居易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1】。
  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翾【2】。同游不同志,如此十余年。
  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3】牵。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不唯怀稻粱,兼亦竞腥膻;不唯恋主人,兼亦狎乌鸢【4】。
  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一饱尚如此,况乘大夫轩。
  注释:【1】盗泉:古泉名,故址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北。《淮南子?说山训》“曾子立廉,不饮盗泉。”【2】翾(xuān):低空飞翔。【3】矰(zēng):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缴(zhuó):拴在箭上的生丝绳,用于射鸟,可以靠它收回来。【4】鸢(yuān):一种小型的鹰,以昆虫和小型爬行动物为食,也吃腐肉。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落笔即写鹤的耿介贞姿,高翔于田野之上的野鹤与翩翩轻飞的杂鸟形成鲜明对比。
  B.“一兴嗜欲念,遂为缯缴牵”是说野鹤不幸被捕获,偶然变故引发了后来命运的逆转。
  C.作者以“不唯”“兼亦”反复表现野鹤自甘堕落,与群鸡争食,与乌鸢为伍,令人唏嘘。
  D.作为一首寓言诗,本诗以生动的故事性描述为主,兼有议论,以浅映深,抑扬跌宕。
  17.本诗以鹤喻人,托物言志。下列诗歌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两项是(4分)..
  A.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姚鼐《山行》)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C.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旋落已成尘。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李益《隋宫燕》)
  D.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E.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咏柳》)
  18.请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序号填写在下面语段甲乙两处的横线上。(2分)
  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形象。鹤性情高雅,形态美丽,看起来仙风道骨,常常用以象征长寿,(甲)和两个成语即用此意。白鹤翩翩然有君子之风,人们多将修身洁行而受到赞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鹤也是高雅的象征,因此有成语(乙)和。
  ①风声鹤唳②龟鹤遐寿③焚琴煮鹤④梅妻鹤子⑤松鹤延年
  19.本诗题为《感鹤》,诗人借鹤的变化寄托了深沉的感慨。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5分)
  丰台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20题。
  清明二首(其二)
  杜甫
  ①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②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③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④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⑤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愁杀白头翁。
  注:①偏枯:麻痹。②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③蹴鞠:踢球。④紫塞:泛指北方。⑤汉主:指唐皇。
  *篇三:2016届上海十三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海十三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资治通鉴》里为什么没有李白姜鹏
  ①作为一部篇幅长达二百九十四卷的煌煌巨著,《资治通鉴》对历史的记载通常被人们认为是详尽的。事实却并非如此。举一个例子,《资治通鉴》对前代的历史记载,以叙述唐朝的内容最为丰富。两汉四百余年,《资治通鉴》不过给了六十卷篇幅,唐朝不到三百年,却占据了八十一卷篇幅。但当一位读者尝试着在《资治通鉴》中寻找李白的踪迹时,他会发现,《资治通鉴》中居然没有李白!
  ②深入核查后,读者们会发现,在《资治通鉴》里失踪的,不仅仅是李白,还有很多跟他们同样大腕的中国历史名人,比如屈原。其他历史小名人,被《资治通鉴》“遗忘”的更是不计其数。这当然不是以司马光为首的《资治通鉴》编纂团队的疏忽。如果真像清代学者李光地所讽刺的那样,《资治通鉴》的疏旷“网漏吞舟”,那它也不可能成为屹立千余年不倒的经典著作,更不可能和《史记》一起构成中国传统史学的双峰。显然,粗心出错的是李光地这样的读者,而不是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
  ③《资治通鉴》为什么会出现这类貌似“疏漏”的现象,[]这并不是真正的疏漏,那它背后的合理性又是什么?我们先来算一笔帐。《资治通鉴》篇幅的确巨大,总字数约三百万不到。[]大家不要忘了,它所记述的历史时段上起春秋战国之际,下至宋代建立以前,纵横一千四百余年。平均下来,每年只能占用2000字左右。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皇帝之一,在位五十四年间,外服四夷,内强皇权,奠定了此后中国历史两千余年的走向。这么重要的历史时期,《资治通鉴》只给它六卷篇幅,平均一卷讲述九年,每卷不超过两万字。我们全面抗战打了八年,试想,若规定用两万字的篇幅把抗日战争叙述一遍,我们能讲什么?把主要战役,指挥将领,牺牲多少同胞罗列一遍,大概也不止两万字。然而《资治通鉴》就在两万字不到的篇幅里,把汉武帝时代波澜壮阔的九年给讲完了,何等惜墨如金!④这样看下来,《资治通鉴》的篇幅成为一个相对的问题。和一般著作比,煌煌三百万言,当然算巨著。但和它所承担的任务与内容比,三百万字却已经是节省到不能再节省的地步了。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相对性?这和上文提到,李白、屈原等历史名人不见于《资治通鉴》又有什么关系?先来看司马光在《进资治通鉴表》中的一段话:
  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⑤司马光这段话包含两层意思,分别能解答我们之前提出的两个问题。中国古人重视历史,尤其是中晚唐以后,历经战乱,皇帝以及宰相等最高统治阶层成员,开始日益重视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并形成阅读、讨论历史的稳定传统。这一传统在宋代得到进一步巩固。但传统的史书,即便是最重要的那部分,积累到宋代中期,分量也已经非常大。今天被我们称之为“二十四史”的正史,在《资治通鉴》开始编修之前,已经完成了十九部,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一直到《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等。仅这十九部历史著作加起来,字数就达到一千五百万左右。这就是司马光在前段引文第一句话中所描述的情况,“迁、固以来,文字繁多”。找个读书专业户,认认真真每天读五万字,读完这些书要花一年时间。以致用为目的的读史,犹需细致认真,不能流于泛泛观览,要做到学与思并行。若用这种方法一丝不苟地读史,对于日理万机的皇帝,以及宰相等高级官员,怎么有时间把这些书读遍?
  ⑥司马光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古往今来的这些历史作一次提炼、总结,缩减篇幅,留下最精华的部分,以便以皇帝为首的帝国高级管理人员有可能对它进行仔细阅读。[]这就是《资治通鉴》的编纂目的。根据这一目的来选择什么样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可以进入《资治通鉴》,什么样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可以忽略,其标准自然也就不难定义。
  ⑦李白不见载于《资治通鉴》,正如司马相如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子虚赋》、《上林赋》不见载于《资治通鉴》,却只选取了他一篇短短的《谏猎赋》。(摘自2015610日《中华读书报》)
  1.第①段“居然”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
  2.作者为什么说“粗心出错的是李光地这样的读者,而不是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3)
  3.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③段空格处的一项是()(2)
  A.因为何况B.如果但是C.假如因此D.虽然但是
  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⑥段[]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①压缩历史、选取叙述对象,必然需要有标准。
  ②这就是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由来。
  ③把什么内容保留下来,什么内容剔除出去,都应该按照这个标准来确定。
  ④司马光讲得很清楚,他编这部《资治通鉴》,是为了给皇帝等国家高管提供历史参考,便于他们汲取历史经验以提高治理国家的水平。
  ⑤而标准的制定,又与写作目的紧密联系在一起。
  A.②④①③⑤B.③②④①⑤
  C.③⑤②①④D.②①③⑤④
  5.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资治通鉴》选择人物看似“网漏吞舟”,其实并非如此。
  B.第③段以抗战八年类比说明《资治通鉴》为什么惜墨如金。
  C.第④段所引用的一段话是为了说明《资治通鉴》编纂方法。
  D.《资治通鉴》的编纂标准决定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取舍。
  6.联系全文,说明《资治通鉴》为什么没有选司马相如最具有代表性的《子
  虚赋》、《上林赋》,却选取他一篇短短的《谏猎赋》。(4)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18分)汪国真其人其诗彭俐
  ①2015426日,再平常不过的星期天。我醒来很迟,习惯性地先看手机微信。“诗人汪国真于今晨210分病逝,享年59岁”的消息,惊得我猛然从床上蹦下来。职业敏感让我立即给“人物版”编辑打电话:“我要写汪国真!”
  ②记得那是1989年的秋天。
  ③与诗人汪国真第一次见面,是在舞蹈家杨丽萍的家中。他戴一副眼镜,温文尔雅,说话不紧不慢,声调不高。当时的他还没有出版诗集,小有名气,但是他目光犀利,谈吐自信,一副笃定的样子。回家途中,我们骑着自行车,谈起各自的爱好,都喜欢写诗,也都发表过一些作品,于是很有共同语言。
  ④大约一两个星期过后,我有些意外地接到汪国真的来信。他寄来一沓他发表过的诗作,附带一纸信函。他的诗,的确让我感到一种轻松和愉快,诗句不长,也不晦涩,不像当时和现在许多暗语、经咒、密码式的诗歌写作,需要费神费力又不讨好地猜测,最终沮丧地怀疑自己的智商出了问题。而他的附信措辞非常得体,请我为他的诗歌写一篇评论。我怎么能够拒绝呢,同是年轻的诗作者。
  ⑤这篇评论发表在20多年前《北京日报》“广场”副刊,题为《一支红蔷薇——读汪国真的诗》。
  ⑥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北京日报》虽属大报,却只有4个版,可谓寸土寸金。当时的副刊(一周仅有两期)都刊登哪些作家、评论哪些作家的文章呢?作家有刘白羽、管桦、刘绍棠、草明、韩少华、启功……,被评论的作家有艾青、浩然、刘恒……。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诗作者汪国真,不惜版面地给予隆重“推出”,应该
  说是非常有魄力,有眼光,也是非常难得的。
  ⑦如果说《北京日报》最早发现、报道了后来轰动诗坛的诗人汪国真,而且最早给他的诗歌以及艺术风格颁发了褒奖的“证书”,并且有详细论证、一锤定音的深远效果(即便今天看来也一点儿不过时)的话,那么,这里确有跨世纪的文字为证:
  ?汪国真的诗从不虚张声势,最多不过二十几行,如山间小溪蜿蜒流淌,清冽甘甜,款款注入心扉。
  ?读罢汪国真那一篇篇短小凝练,却意味深长的作品,不禁感慨系之。既为青年诗人执著的艺术追求所感动,同时也为诗坛吹来一股清新年轻的风而庆幸。
  ?汪国真的组诗《年轻的风》,集中体现了诗人笔耕的特色。在《美好的情感》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总是从最普通的人们那里,我们得到了最美好的情感。风把飘落的日子吹远,只留下记忆在梦中轻眠……’从中不难看出他锤炼字句的非凡功力和古典诗词的深厚修养。
  ?……汪国真受家庭熏陶,从小就迷恋琅琅上口、气度从容的唐诗,许多名篇佳作已经倒背如流。在暨南大学语言文学系读书时,他能每天将《唐诗三百首》中的十首背诵下来。汪国真偏爱李白、李商隐的作品,受其影响,他的诗篇清丽潇洒,同时又不乏警句。汪国真不断追求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境界。
  ?佳句妙语如珍珠玛瑙,在汪国真所营造的琼楼玉宇般的诗作中俯拾即是。
  《热爱生命》中有‘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中’……
  ?短小、凝重、清丽、隽永,这或许是汪国真作品的艺术风格吧。但是,诗人为什么会做到惜墨如金呢?让我们用他自己的诗句来回答吧:‘过于慷慨,有时,倒不如,过于吝啬,一支红蔷薇,要比一簇红蔷薇,更富有魅力’。?
  ⑧正是因为这样“一支红蔷薇”,汪国真和我慢慢从陌生到熟悉。
  ⑨后来,他只要一有诗集出版,就会约我庆贺一番。从1990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年轻的潮》开始,一发不可收,《年轻的风》《年轻的思绪》《年轻的潇洒》……一本比一本畅销,动辄十几万或几十万册。于是我们的话题一边倒地谈论他的成功。他兴奋地讲述社会各界读者的反响,不住地念叨诗集天文数字的发行量以及盗版量,慨然有南面之意,我也不便打断他。这倒不能怪他,谁让事情那么邪性呢——“汪国真热”席卷全中国。
  ⑩汪国真是有争议的人物,而如今有人还肯为你争议,就表明你不是无足轻重。交响乐是音乐,小夜曲也是音乐。你的作品,是诗歌中的小夜曲,轻快,委婉,不失典雅,有点儿宋词现代版的味道,很像晏几道。你在中国现代诗中独树一帜,自成一格,玲珑一塔,清溪一脉,从不故作高深,亦不玩弄技巧,更不拒人千里地释放烟雾,而是把彩虹的鲜明绚丽捧给读者,那是雨中人苦苦等待的结果。
  (摘自2015年第6期《新阅读》)
  7.第④段画线句的作用是(3分)
  8.第⑥段为什么列举了许多作家?(3分)
  9.对第⑦段的引述,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6分)
  A.对汪国真其人其诗做了全面评价。
  B.充分肯定了汪国真诗的艺术价值。
  C.汪国真的成就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D.汪国真对诗的创作态度是认真的。
  E.汪国真的诗主要是语言精美绝伦。
  F.汪国真的诗与宋词中婉约派相近。
  10.联系全文,赏析第⑧段。(3分)
  11.第⑩段用了第二人称,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2.1)可堪孤馆闭春寒,。(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2)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八声甘州》)
  (3),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4)吾尝终日而思矣,。(荀子《劝学》)
  (5),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操千曲而后晓声,_______________。(刘勰《文心雕龙》)
  (7_______________,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8)黄钟毁弃,____________。(《楚辞·卜居》)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315题。(8分)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①。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①瑞脑:一种香料;金兽:铸有兽形的香炉。
  13、按字数这首词属于。(1)
  14.对这首宋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这首词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对亲人的思念情怀。
  B.前两句写出词人从白天到夜晚难以排遣的孤独寂寞。
  C.“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的“凉”表现秋季清凉。
  D.全词温婉蕴藉,意趣高雅,切合词人的身份和情致。
  15、最后一句“人比黄花瘦”广泛传诵,分析本句好在哪里。(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17分)
  ①①常林字伯槐,河内温人也。年七岁,有父党造门,问林:“伯先在否?汝何不拜!”林.
  曰:“虽当下客,临子字父,何拜之有?”于是咸共嘉之。②太守王匡起兵讨董卓,遣诸生于属县微伺吏民罪负,便收之,考责钱谷赎罪,稽迟则夷灭宗族,以崇威严。林叔父挝②客,为诸生所白,匡怒收治,举宗惶怖,不知所责多少,惧..
  系者不救。林往见匡同县胡母彪曰:“王府君以文武高才,临吾鄙郡,土广民殷,又多贤能,惟所择用。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华夏震憟,雄才奋用之秋也。若欲诛天下之贼,扶王室
  之微,智者望风,应之若响,克乱在和,何征不捷?苟无恩德,任失其人,覆亡将至,何暇匡翼朝廷,崇立功名乎?君其藏之!”因说叔父见拘之意。彪即书责匡,匡原林叔父。
  ③并州刺史高干表为骑都尉,林辞不受。后刺史梁习荐林宰南和,治化有成,超迁博陵太守、幽州刺史,所在有绩。文帝为五官将,林为功曹。太祖西征,田银、苏伯反,幽、冀扇动。文帝欲亲自讨之,林曰:“昔忝博陵,又在幽州,贼之形势,可料度也。北方吏民,乐安厌乱,服化已久,守善者多。银、伯犬羊相聚,智小谋大,不能为害。方今大军在远,外有强敌,将军为天下之镇也,轻动远举,虽克不武。”文帝从之,遣将往伐,应时克灭。
  ④出为平原太守、魏郡东部都尉,入为丞相东曹属。魏国既建,拜尚书。文帝践阼,迁少府,封乐阳亭侯,转大司农。明帝即位,进封高阳乡侯,徙光禄勋太常。时论以林节操清峻,欲致之公辅,而林遂称疾笃。拜光禄大夫。年八十三,薨,追赠骠骑将军,葬如公礼,.
  谥曰贞侯。
  (摘自《三国志》)
  【注释】①常林的父亲,字伯先。②挝,zhuā,打。
  16.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有父党造门()(2)不知所责多少()..
  (3)为诸生所白()(4)林遂称疾笃()..
  17.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遣诸生于属县微伺吏民罪负,便收之,考责钱谷赎罪,稽迟则夷灭宗族,以崇威严。
  18.概括常林见胡母彪时陈述的主要意思。(2分)
  19.常林接连升迁,请具体分析有哪些原因?(5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025题。(14分)
  袁州州学记李觏
  ①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①;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②。
  ②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侁,闻而是[],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北隅。厥土燥刚③,厥位面阳,厥材孔良。瓦壁门庑,黝垩丹漆④,举

2016讽刺人的经典语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37014e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b.html

《2016讽刺人的经典语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