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发布时间:2019-10-03 16:36: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五单元测试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基础知识积累(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D

A.怪(diān 戒(chéng 乳(fǔ) líng

B.然(chàng 乐(yú) 恿(cóng duò)

C.伏(juăn shùn gù) (sè)

D.wăng qiè) 跚(pán 待(nüè)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A.若有若无 提心掉胆 怪诞不经 畏罪前逃

B.怅然若失 狼奔豕突 一缕酸辛 大相径庭

C.神彩奕奕 敛翼俯冲 不露痕迹 念念不舍

D.妄下断语 兴高彩烈 怒气充天 迫不急待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生命的历程中,人们往往丢掉当时觉得不重要的东西,抛掷时毫不    ;等到时光逐渐流去,失去的东西在流光中却不停地    ,在回忆里逐步被放大。时光虽缓,渐渐也远逝了,等有一天终于    ,光阴却已永不回头。

A.惋惜   闪烁   醒悟          B.怜惜   闪耀   醒悟 

C.怜惜   闪烁   悔恨          D.惋惜   闪耀   悔恨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写景物时,适当调遣笔墨,使动静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那么,所写的景物也就更生动而富有情趣了。

B.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做摘要,但只限于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C.要想摆脱教育困境,只有实行改革,因地制宜,才是教育出具有个性学生的根本手段。

D.统筹城乡区域发展,逐步使大多数流动人口在城市和农村各得其所

【解析】C项“因地制宜”意思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不符合句意。应改为“因材施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 

A.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B.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C.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D.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解析】B项,不合逻辑。“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2倍”不是“优势”;C项,成分残缺。在“自救互救”后添加“的方法”;D项,搭配不当。“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应改为“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深刻的思考”。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 B

A.契诃夫写过许多有影响的小说,故事性并不强,但都能牢牢抓住读者的心。

B.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找到什么样的美登木?植物学家了如指掌。

C.细细的秋雨――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了吧――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D.“完了?”赵大爷不觉失声地说,“哪里会完得这样快呢?

【答案】B【解析】问号改为逗号,这里没有疑问,只有陈述。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让适当的人处在适当的位置上,承担适当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________。大雁这种团队性强的动物,总是能给人以无限的启发。

①雁群会挑选一只最强壮的大雁担任头雁,掌控方向,带领所有的大雁飞翔。

②雁阵中也蕴含了这个道理。

③爱护、关怀、鼓舞每一只大雁,防止它们掉队。

④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团队的飞行效率,又保护了新生力量的成长。

⑤然后挑选另外两只强壮的大雁断后,让它们照顾年幼体弱的大雁。

A.①⑤④③② B.①②④③⑤ C.②①⑤③④ D.②①④③⑤

8、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A.《猫》这篇课文记叙“我”家里先后喂养的两只猫的特点和遭遇,写出了有赖于人的爱抚而生存的小生命的不同命运,表现出对弱者的同情与关怀。

B.《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长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它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神奇怪异的故事。

C.《狼》的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明代杰出的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聊斋志异》。

D.《动物笑谈》的作者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二、名著阅读。(3分)

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人参果。”八戒道:“甚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道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

9、①以上文段节选自古典名著《西游记》。事情发生在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经a. 五庄观 时发生的,后来事情败露,两个童子不依不饶,悟空一怒之下把树推到。b. 镇元大仙 知道此事后把唐僧一行人抓了起来,逼他医好果树,悟空求救各路神仙都不能解救,最后千方百计把观音菩萨请到那里,用玉瓶里的水把树救活。(2分)

②下面与猪八戒有关的选项有( A C F G )(1分)

A.高老庄 B.五行山 C.戏嫦娥 D.闹天宫

E.金身罗汉 F.净坛使者 G.贪吃懒做 H.慈悲坚韧

三、现代文阅读。(21分)

(一)阅读郑振铎《猫》选段,完成10—13题。(11分)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多。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10依据文中“我”对第三只猫情感的变化过程,完成填空。2分)

不喜欢(漠视) →愤怒→② 难过(自责、内疚、悔恨)

11、下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答: 对比、比喻、反复。将猫的无抵抗的逃避与“我”的暴怒虐待作强烈对比,把“我”对猫的暴怒和虐待比作针,并进行反复强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内心的刺痛,表现了“我”冤枉了猫后内疚、自责、悔恨的心情

12、前文“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和文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两句所包含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答: “好久不养猫”是对失去美好事物的伤心。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再养的想法。(2)“永不养猫”的情感是:因主观臆断至猫死掉,而内心后悔内疚。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了的想法

13、第三只猫的遭遇留给我们哪些启示?说说你的看法。2分)

答: ①凡事不能单凭想象,主观臆断,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弱小——命运不能自立。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它们的悲剧命运是具有必然性的。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不受欢迎的人,往往成为冤案的牺牲品

(二)阅读老舍先生的《母鸡》一文,完成14-17题。(10分)

母鸡 老舍

我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的咬一口,咬下一撮毛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 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 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小雏鸡的鸡母亲。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一个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当它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很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4、本文意在赞美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但作者在文章开头却先说印象中的母鸡之令人生厌,这在文章写作中属于 欲扬先抑(先抑后扬) 的写法。(2分)

15、文章开头写一向讨厌母鸡,请归纳主要原因。(3分)

答: 喜欢乱叫或扯长了声如怨如诉;②喜欢欺侮鸭子或其它母鸡;③下蛋后喜欢发狂地叫炫耀功绩

16、本文末一句说不敢再讨厌母鸡,之所以用“不敢”一词,集中表达了作者对母鸡什么样的感情?( B (2)

A.喜欢 B.钦佩 C.畏惧 D.欣赏

17、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感触?试把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出来。(3分)

答: 可怜天下父母心!连动物的母爱都如此伟大,更何况人呢!因此,我们要更加孝敬父母

三、古诗文阅读。(30分)

(一)诗歌鉴赏。(3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A.诗歌标题和第二句中的“龙标”都是指作者被贬官的地名。

B.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C.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诗歌想像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解析:A项从题目看,“龙标”指王昌龄“左迁”之地,并不是作者李白贬谪之地;诗歌第二句的“龙标”代指王昌龄。C项,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描绘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惆怅的气氛D项,李白主要诗风属浪漫主义风格,不是现实主义风格。

(二)默写填空。(4分)

19、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及弟子《论语》)

20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21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2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梦述志的句子是: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13分)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3、下列各句中对“其”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场主积薪其中(指麦场) B.一狼洞其中(指柴草堆)

C.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D.意将隧入攻其后也(指狼)

2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A.恐前后受其 盖以诱

B.一狼得骨 有剩骨

C.目似瞑,暇甚 将隧入攻其后也

D.又数刀毙 复投,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5、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狼阴险狡诈的一句是( A )(2)

A.缀行甚远 B.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C.目似瞑,意暇甚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6、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译: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27、文章结尾的议论有什么作用?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

答: 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告诉我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什么花招,总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10分)

——蒲松龄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①行室②,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③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④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⑤,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注释]①遗:留下。②行室:俗称“窝棚”。③顾:然而,可是。④豕:猪。⑤移时:过了一段时间。

译文:有一个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田间休息处,他就跑进去躲藏在里面。凶恶的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于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然而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夫)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捆起来。出去一看,狼全身胀得像牛,大腿直伸不能弯曲,嘴张着合不上。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

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令不可 离开 2狼所逼: 3缚以带:

29、翻译下列句子。(2分)

惟有小刀不盈寸。

译: 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

30、你认为屠户是怎样一个人?(3分)

答: 屠户是机智、勇敢、果断的人

3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2分)

答: ①屠户都很机智勇敢,狼都很凶狠。②人各有所长,物各有其用

四、写作。(50分)

32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那么他就学会头脑冷静地生活......请以“我生活在 之中”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注意:(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内容要真实。(3)情感丰富,语言流畅。(4)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44e35b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f.html

《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