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商鞅南门立木

发布时间:2019-03-27 13:40: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6.商鞅yāng南门立木

——新黑马阅读(五年级

商鞅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他到秦国后,便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公元前356年,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左shù)长,主持变法。

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是很困难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意见,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

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心想:要在秦国进行改革,首先就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只有这样,能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于是,他在新的法令颁布之前,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好办法。

这天清晨,商鞅派人在都城的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柱,并在南门城墙上挂出告示,下令道: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朝廷就赏给他十两黄金。

这个消息立刻在全城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涌向南门,拥在大木柱的四周。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嘿,这倒是稀奇事,扛一根木头就赏金十两。”

“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 pián yi 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这位新来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可就是没人去碰那根木头。更有一些胆小怕事的人,怕惹是生非,自讨苦吃,悄悄地溜走了。因此,尽管这天前来围观大木柱的人成百上千,但是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搬动它。

第二天,商鞅又让人在南门挂出告示,下令道: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黄金。

告示挂出后不久,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 dū nang )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小伙子扛起大木柱,大步流星地朝北门走去,后边跟随的人群汇成了一条长龙。

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

小伙子 cēng )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这时,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为了使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受大王的委任,负责推行新法。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就像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样。可是,要是谁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说完,他便叫人把新的法令条文挂了出来。

商鞅“立木取信”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商有着过人的胆识与魄力,他的南门立木之举,看似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取得了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实,诚信是一个人也是一个民族的美德, 它是做人的准则,是得到他人信任的基础。

1、一锤定音。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相信你是最棒的!

2、请你从下面选择一组最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中(A)。

A.只有……才…… 尽管……但是…… 不但……而且

B.如果……就……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C.只要……不仅…… 虽然……但是……

3、我的感悟。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争取国家富强。

2)文章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统领全文。

3)“小伙子噌增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小伙子为什么喜笑颜开?

不仅仅是因为得到黄澄dēng澄的黄金,还因为他亲眼看到这位左庶长不含糊,说话算话,讲信用。

4、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说说商鞅是一个怎样的人。

商鞅是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赏罚分明、执法严明的人。

5、想象空间。

1)假如“我”是秦孝公,“我”会说:商鞅真是一个不错的人才,我要重用他

2)假如“我”是老百姓,“我”会说:这个官真是言而有信,值得我们去信任

3)假如我是那个小伙子,“我”会说:太开心了,没想到这个官这么言而有信,我发财了

6、课外大拽索。

请你搜集古今中外其他的诚信故事,把名字写下来并与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曾子杀猪;韩信报恩;李勉埋金。

26.商鞅yāng南门立木

——新黑马阅读(五年级

商鞅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他到秦国后,便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公元前356年,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左 )长,主持变法。

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是很困难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意见,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

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心想:要在秦国进行改革,首先就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 这样, 能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于是,他在新的法令颁布之前,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好办法。

这天清晨,商鞅派人在都城的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柱,并在南门城墙上挂出告示,下令道: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朝廷就赏给他十两黄金。

这个消息立刻在全城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涌向南门,拥在大木柱的四周。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嘿,这倒是稀奇事,扛一根木头就赏金十两。”

“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 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这位新来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可就是没人去碰那根木头。更有一些胆小怕事的人,怕惹是生非,自讨苦吃,悄悄地溜走了。因此, 这天前来围观大木柱的人成百上千, 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搬动它。

第二天,商鞅又让人在南门挂出告示,下令道: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黄金。

告示挂出后不久,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 )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小伙子扛起大木柱,大步流星地朝北门走去,后边跟随的人群汇成了一条长龙。

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

小伙子 )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这时,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为了使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受大王的委任,负责推行新法。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就像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样。可是,要是谁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说完,他便叫人把新的法令条文挂了出来。

商鞅“立木取信”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商有着过人的胆识与魄力,他的南门立木之举,看似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它( )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取得了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 )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实,诚信是一个人也是一个民族的美德, 它是做人的准则,是得到他人信任的基础。

1、一锤定音。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相信你是最棒的!

2、请你从下面选择一组最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中( )。

A.只有……才…… 尽管……但是…… 不但……而且

B.如果……就……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C.只要……不仅…… 虽然……但是……

3、我的感悟。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文章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小伙子噌增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小伙子为什么喜笑颜开?

4、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说说商鞅是一个怎样的人。

5、想象空间。

1)假如“我”是秦孝公,“我”会说:

2)假如“我”是老百姓,“我”会说:

3)假如我是那个小伙子,“我”会说:

6、课外大拽索。

请你搜集古今中外其他的诚信故事,把名字写下来并与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26.商鞅yāng南门立木

——新黑马阅读(五年级

一、基础知识

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一般第一段为景物描写,在文章中可能的作用有:为文章渲染气氛,照应标题,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暗示作者心境等等。

其他文体的第一段:常见的有:照应标题,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揭示主题等等

可以根据不同文体,来判定第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还可以是根据这个文段是什么表达方式,即是景物描写,还是叙述事件等等,来判定作用。

通常有两种情况:一个是点题,与题目呼应,也可以是引出中心内容;另一个是设置悬念, 吸引读者。

二、给加点字注音

三、诚信故事

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

①市:集市。 ②女还:你回去吧。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③顾反为女杀彘:等我回来为你杀猪。顾反:我从街上回来。 反,通“返”,返回。彘:读“zhì”,意为猪。

④(曾子欲捕彘杀)之:代词,指猪。 ⑤妻适市反:妻子刚从集市回来。适:恰巧。

⑥特与婴儿戏耳:只不过与小孩子开个玩笑罢了。特……耳:不过……罢了。特,不过,只是。 耳,同“尔”,罢了。

⑦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 ⑧今子欺之:现在你欺骗他。子:你,对对方的称呼。

⑨而:则;就。 成教:教育有效果。 逐烹彘也:于是就杀猪煮肉吃。

【译文】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回家,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杀猪。他的妻子阻止他说:“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小孩是不能和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等着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亲的教导。今天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韩信报恩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当佣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李勉埋金

朝代:唐代     作者:李绰

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此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临绝语勉曰: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于此得疾且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某之仆使,无知有此,足下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及礼毕,置金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洪州牒来,而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选自《尚书谈录》)。

【译文】

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有一个书生游学停留在宋州。当时李勉年纪小又贫穷困苦,和这个书生同住在一家店里。没过多长时间,书生患了病,无法医治。书生临死对李勉说:我家住在洪州,我将到北都(今太原)谋求官职,在这里得病将要死了,这是我的命啊。并从口袋里把百两银子给李勉,说:我的家丁仆人,没有知道这个的,你为我处理完后事,剩下的钱都送给你。李勉答应为他办理后事,等到葬礼结束后,(李勉)把剩下的银子放在坟墓里和书生一同埋葬。几年以后,李勉担任了开封府尉。书生的兄弟带着洪州官府开的证明,不停地寻找书生的行迹。到了宋州,知道是李勉为书生办理了丧事,专门到开封去见他,询问银子的下落。李勉请他们到了墓地,挖出银子交给了他们。

注释

天宝中:天宝年间。天宝是唐玄宗的年号。 旅次:在旅行中暂时停留。次,停留。

宋州:今河南商丘、安徽砀山一带。 作:发作。

绝:死。 语:告诉,对……说。

某:代词,不称自己的名时,常用字代字。

且:将,将要。 囊:口袋。 遗(wèi):赠送。 余:剩下。

许:答应。 置:放置。 赍():携带。 牒:文书。

累:沿着。 诣:往……去见。 诘(jié):询问,诘问。 焉:书生的兄弟。

26.商鞅yāng南门立木

——新黑马阅读(五年级

一、基础知识

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一般第一段为景物描写,在文章中可能的作用有:为文章渲染气氛,照应标题,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暗示作者心境等等。

其他文体的第一段:常见的有:照应标题,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揭示主题等等

可以根据不同文体,来判定第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还可以是根据这个文段是什么表达方式,即是景物描写,还是叙述事件等等,来判定作用。

通常有两种情况:一个是点题,与题目呼应,也可以是引出中心内容;另一个是设置悬念, 吸引读者。

二、给加点字注音

三、诚信故事

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

①市:集市。 ②女还:你回去吧。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③顾反为女杀彘:等我回来为你杀猪。顾反:我从街上回来。 反,通“返”,返回。彘:读“zhì”,意为猪。

④(曾子欲捕彘杀)之:代词,指猪。 ⑤妻适市反:妻子刚从集市回来。适:恰巧。

⑥特与婴儿戏耳:只不过与小孩子开个玩笑罢了。特……耳:不过……罢了。特,不过,只是。 耳,同“尔”,罢了。

⑦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 ⑧今子欺之:现在你欺骗他。子:你,对对方的称呼。

⑨而:则;就。 成教:教育有效果。 逐烹彘也:于是就杀猪煮肉吃。

【译文】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回家,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杀猪。他的妻子阻止他说:“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小孩是不能和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等着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亲的教导。今天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韩信报恩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当佣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李勉埋金

朝代:唐代     作者:李绰

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此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临绝语勉曰: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于此得疾且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某之仆使,无知有此,足下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及礼毕,置金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洪州牒来,而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选自《尚书谈录》)。

【译文】

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有一个书生游学停留在宋州。当时李勉年纪小又贫穷困苦,和这个书生同住在一家店里。没过多长时间,书生患了病,无法医治。书生临死对李勉说:我家住在洪州,我将到北都(今太原)谋求官职,在这里得病将要死了,这是我的命啊。并从口袋里把百两银子给李勉,说:我的家丁仆人,没有知道这个的,你为我处理完后事,剩下的钱都送给你。李勉答应为他办理后事,等到葬礼结束后,(李勉)把剩下的银子放在坟墓里和书生一同埋葬。几年以后,李勉担任了开封府尉。书生的兄弟带着洪州官府开的证明,不停地寻找书生的行迹。到了宋州,知道是李勉为书生办理了丧事,专门到开封去见他,询问银子的下落。李勉请他们到了墓地,挖出银子交给了他们。

注释

天宝中:天宝年间。天宝是唐玄宗的年号。 旅次:在旅行中暂时停留。次,停留。

宋州:今河南商丘、安徽砀山一带。 作:发作。

绝:死。 语:告诉,对……说。

某:代词,不称自己的名时,常用字代字。

且:将,将要。 囊:口袋。 遗(wèi):赠送。 余:剩下。

许:答应。 置:放置。 赍():携带。 牒:文书。

累:沿着。 诣:往……去见。 诘(jié):询问,诘问。 焉:书生的兄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4b0fbe4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9.html

《26-商鞅南门立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