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

发布时间:2019-11-28 07:56: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蒹葭》课堂实录及简析

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唐风宋韵的飘逸婉转流传千古,我们的血液里涌动着诗的灵魂。“诗意,是从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直接提供出来的、经过创作者的感动而又能够激动别人的、一种新鲜优美的文学艺术的内容的要素。”(何其芳《<工人歌谣选>序》)诗意化的课堂,就是以诗歌为载体,用诗化的语言将诗的美情美境感悟、述说,最终达成诗意在心头的再生成…….

然而,喧嚣的现代物质生活沉沦了诗歌,湮没了诗意。古诗词的课堂急功近利。如何拯救、激发学生的诗意呢?请看《蒹葭》

(古筝曲《在水一方》渐停)

师:有人说,华夏先民的诗意是从心底长出来的,它源于生活,尊崇内心。今天,我们就穿越千年去虔诚拜谒。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走进《蒹葭》。

师:先分享预习成果。请大家拿出导学案,先交流一下字词的读音和字义词义。生1(朗读导学案中的第一部分)

溯洄:溯,是逆流而上,洄,是顺流而下……

师:这个同学的字词预习非常精准。我们一起朗读。(学生齐读)下面,我们再来共享导学案中的文学知识部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到春秋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2:诗经从内容上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各地民歌,是诗经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3:诗经从艺术手法上分“赋”、“比”、“兴”三种,其中的“比”指比喻,使人物的情感依附在事物的表现上。“兴”,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师:大家的预习做得很好,对于诗经的基本常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用一分钟时间将以上知识快速记忆(学生快速记忆)

师:课前的预习中,你一定诵读了这首诗歌,那么,你觉得这首诗在形式上和你以往读过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呢?

l:这首诗每句话是4个字的。以前读的古诗基本是五言和七言的。

2:这首诗有三段,三段的内容和形式差不多,像我们大合唱的歌词。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诗经在结构上的特色。(屏幕展示)

生齐: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迭唱的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效果。

【析:课前导学,是理解诗意的前提。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上交流高效地将本诗的有关常识做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梳理。】

师:在刚才的预习交流中,我们发现了这首诗有着特殊的格律和表现手法,因此也具有了不一样的美。那么,美读诗歌要注意什么呢?

l:要了解字词的意思,要读准字音。如,湄、唏、跻等。

2:注意诗歌的节奏。师:你来范读几句可以吗?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师: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他的朗读?

3:吐字很清楚,停顿也正确,不过,就是有点过于……过于铿锵了。

师:你刚才使用的“铿锵”这个词很妥当。这也是很多学生在朗读四言诗时候容易犯的错误。老师范读几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美读诗歌还要注意什么呢?

4:要找到诗歌的韵脚。

师:非常重要的一个提醒。我们一起来找找看。

生齐:苍、霜、方、长、央……

师:很好,哪位同学可以把刚才美读诗歌的要点做一个小结?

5:美读一首诗,要找到韵脚,要读准字音,还要把握诗歌的节奏。我再加一点,我认为还要清楚地了解字词的含义。

师:太好了,概括到位,还加了自己的观点。老师这里也有自己的总结。

(屏幕展示:美读诗歌的前三要素: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律)

下面请大家依据以上要点,自由朗读。(学生自由诵读后齐读)

【析:美读诗歌,是感悟诗意的基础。通过学生的个别发言,总结概括,提炼出了美读诗歌的要点。】

师:初读诗歌,我们的眼前首先出现了一片秋露未干的蒹葭,也即芦苇。这种客观存在的物象被赋予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后,我们称之为意象。

(屏幕展示:古诗中的意象。如:垂矮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这首诗中的意象“蒹葭”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

1: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

2:是秋天特有的,感觉有点凄凉。

师:同学们的总体把握还是很不错的。(屏幕展示:古诗有“枫叶荻花秋瑟瑟”,这种芦荻一般都象征秋天的萧瑟寒冷肃杀之意,同时象征着人生遭遇逆境时的悲哀愁苦,有着较为浓重的悲情色彩。)

(学生齐读感悟)

师:就让我们走进诗境,置身于水边,和这样的一株蒹葭同驻,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屏幕展示:活动一——品诗中景。学生静心思索)

1:我似乎看到了一个白衣飘飘的诗人,在河边愁眉不展。他左顾右盼,却找不到他的心上人。我仿佛听到了风吹芦苇的声音,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

2:我的眼前有一个美女……(学生笑)

师:美的概念是很丰富的,这位同学用的词不错。请继续你的想象。

2:我的眼前有一个美女,在河的那一边若隐若现。诗人看到了,却追不到,只好沿着河上下奔跑。我还听到了苍鹭的呜叫呢。

师:加入的鸟呜声符合诗境。

3:我看到了太阳刚升起来,芦苇上的露水还没有干透。露水染湿了诗人的鬓角。

师:“露水染湿了诗人的鬓角”,多美的一个细节化的想象。让我们为这些同学的精彩发言鼓掌。(学生鼓掌)师:那么,假如你置身于水边,与这样的一株蒹葭同驻,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屏幕展示:活动二——悟诗中情。学生静心思考)

1:我感觉到了心上人见面时的重重困难。

师:你从哪些诗句中感觉到的呢?

1:我从“道左且长、道左且右、道左且跻”等句子中感觉到的。道路很漫长崎岖,追寻很困难。

2:我也感觉到了主人公的困难,但我更感受到了他的执著。比如说,地点一直在变化,从方、湄到涣,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

师:哪位同学还有新的观点,或对以上同学的发言做个评价?

3:我觉得以上两个同学都讲得有道理,不过,我还感觉到了诗人的迷茫和无助,他很着急,却找不到方向,刚才两位同学都没有提到这一点。

师:很有内涵的感悟。哪个同学能提炼出刚才他们发言中的关键词呢

?4:执著、不放弃、迷茫、无助……

师:(屏幕展示)瑟瑟秋景的凄迷,望尽犹见的执著、上下求索的惆怅……一唱三叹,余音绕梁。凄迷、执著、惆怅。由此可见,诗歌的灵魂是——生齐:情感!

师:不错,情感是诗的灵魂,好的诵读就是将这灵魂呈现给大家。

(屏幕展示:美读诗歌的第四要素:“把握情感”)(配乐钢琴曲《水边的阿狄丽娜》;师生配乐朗诵全诗)

师:大家的诵读饱含情韵,是因为我们明了了追寻者和伊人的内心。朱熹说:“……所谓伊人者,在水一方,上下求索而皆不得,然不知其所指也。”你是否也有同感?你的心中对于“伊人”的形象是否有了更深的理解?

(屏幕展示:活动三——析诗中人。学生静心思考)

1:是一个缥缈难寻的美人……

2:也许还是指我们的一些梦想吧,想实现却很难。

3:我同意他的看法。也好像订下的很高的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很痛苦,还不一定能实现。

师:两位同学的发言将诗的旨意推向一个高境界。难以割舍、苦苦追寻的不一定只有爱人,这是人类的普遍情感,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关于“伊人”的理解,是诗歌“主题多义”的体现。我们课后可以再加以探讨。

师:(屏幕展示:物象一意象一意境)由普通的客观物象,到融人情感的主观意象,再把这些意象组合、超越,就融生了意境。请用一句话说出本诗的意境。

1:凄迷、委婉。

2:萧索、悠远。

师:(屏幕展示)老师也用几个词概括:苍凉凄婉、空灵悠远。让我们再次诵读全诗,体会诗的意境。(配乐钢琴曲《水边的阿狄丽娜》;师生配乐朗诵全诗)

【析:品诗中景,悟诗中情,析诗中人,老师创设的这三个课堂活动,层层诱导,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再加上有层次地配乐诵读,课堂渐入佳境,诗意渐渐融生。】

师:此刻,有一种叫做诗意的东西在我们的心头潜滋暗长了,有一种苍凉凄婉、空灵悠远的画面在我们脑中酝酿。我们能不能将这一篇经典诗作,用自己的语言来做一段诗意的表达呢?(学生笔头准备)

1:清晨的露水,还在闪着光,心中的爱人,不知在何方。逆流而上啊,道路太漫长;顺流而下啊,好像在水的一方。

2:白露苍苍水漫漫,道路崎岖又漫长,心中的伊人难找寻,执著的心儿永不变。

3:你是如此迷离又如此真实,你在我的眼中也在我的心中。拨开那片芦苇丛,趟过那湾小河水,我来追寻你——梦想,哪怕跨越困难重重!

师:诗意是心头的一丝触动,是一种情感的进溅。将这种隋感表述出来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感谢他们的勇敢尝试!(学生鼓掌)老师课前也写了一小段,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画面展示,配乐朗诵)

撷一朵相思的白霜

你在水的一方低吟浅唱

伊人啊我疲惫了双足

白发却留不住残阳

追寻了千年

苍老了时光

只为寻你

寻你回眸的宛转

道路却如此漫长

我只能满握这把苍凉

在水的一方

撷一朵相思的白霜

师:谢谢大家的掌声。同学们,当我们面对这喧嚣浮躁的世界时,找个空闲,读一卷诗经,那一脉幽香的诗意,就会穿越千年,回驻到我们心中!

课后背诵本诗,并推荐阅读《诗经·郑风·子衿》。谢谢大家,下课!(古筝曲《在水一方》渐起)

【析:这一部分,在盈盈曲声、融融诗意中,鼓励学生诗意化地改写表达。在学生的尝试中,教师的示范下,课堂成功地实现了诗意的再生成。】

“诗意”是《蒹葭》一课课堂教学的切人口,是本堂课努力让学生达成的目标。从诗意的蕴积,到诗意的融生,最后实现了诗意的二次生成。师与生、生与生的心灵产生诗意的碰撞,“诗意”成功地栖居在了诗的课堂。(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53d12f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3.html

《蒹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