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04-30 20:39: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目送》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鸭子口乡中心学校 李德平

A文本解读:

读罢作家龙应台的《目送》,让人十分感动和温暖。这篇亲情散文是在港台和海外流传最广的一篇。此文叙写作为母亲的龙应台送儿子去上学,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几条街,直到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那时的儿子一边往前走,一边不断地回头;待到华安十六岁赴美去做交换生,已是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了,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这次第如何教人不落寞?记得自己当年由父亲送去任教的大学报到,直到他的小货车不见了,她还站在那里,怅然若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离乱来台的父亲最终魂归故土,远在异国的儿子必会独面人生,作为女儿和母亲,似乎只能把这个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伤逝’”铭刻在心,诉诸文字。古人云:四十不惑。人过四十后,经历过许多次的生老病死的场面,再读《目送》这类亲情散文,感悟很多,特别是《目送》中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人在生命的路途中,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平静中透露着的哀痛,让人不甘又无奈。永远记得儿子在第一次拿到学习成绩单时的情景,手拿奖状,在人群中急切地寻找我地样子,那时的我就是他的天;大学四年,每次打电话时,即便是在脚骨折卧床时,他的声音是欢快的语调,第一句话永远都是“妈妈,我很好!”我很感谢儿子的孝顺,但心里也明白,儿子长大了,能自己担待所有的伤痛,对父母的依恋会越来越少,每每想到这,那种酸楚而又心存喜悦的无奈,瞬间会填满我整个胸膛。读《目送》会我又一次地感受到送父亲走时的那种撕心裂肺的哀痛,也会想到了每次回家看母亲时,母亲那欢愉的目光和不停叨唠的话语。世间大小小起起落落的事,最后还是沉寂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目送》所描写的都是人们所经历的,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读《目送》总有想流泪的感觉,为逝去的或正在远去的亲情,挽留不住的是匆匆的生命脚步,能留下的就是记忆;读《目送》懂得了对于生命,最好的态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读《目送》有些更深的感悟:再多的遗憾不舍都不过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往前走,用现在来填补过去的空白和伤口,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

B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让学生领会善待亲人、珍视亲情的主题。3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完成相关的作业。

二、 学习要点:通过分析我与华安和我与父亲之间的隔阂,让学生领会善待亲人、珍视亲情的重要性。

三、 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 过程设计:

1、 启发导入新课。龙应台有这样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对于人生最珍贵的亲情,她为什么会如此解读,让我们一起欣赏作家龙应台的《目送》

2、 整体感知文本:

1本文共写了几次目送?

2给这几次目送分个类

3.学生活动预设:

用文章的原句导入课文,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6次目送后明确:

a我在维多利亚校门口目送华安上小学;

b我在机场检票门口目送华安去美国读中学;

c我在楼上窗口目送华安坐公交上大学;

d我在单位侧门口目送父亲离开;

e我在医院玻璃门口目送父亲进病房;

f我在火葬场炉门外目送父亲进棺木。

学生思考,明确:

前三次是目送儿子,后三次是目送父亲。

4.思考探究:

本文所写的6次目送都跟一个字有关,而且这个字多次提到了,你能把这个字找出来吗?过渡文章中出现了这么多的“门”字,我想应该是有深意的。那么,我、华安、父亲和门之间有怎样的联系?请发挥想象,谈谈你的理解。

插入:

我们不断的打开一扇门
又关上另一扇门
我们大多数时间会迷失在门的迷宫里
有时候,门敞开着,高叫着
你进来吧!你却不敢跨入半步
有时候,门紧闭着,你穷尽一生的力气去敲
门依旧紧闭
我们在太多的时候总是紧闭自己
我们彼此猜疑着对方门里的东西
我们这一辈子
都会走过生的门
还有死的门
我们其实只是在这两扇门的中间逗留

5.语言赏析:

⑴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和华安之间有一扇门?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幻灯片展示)

这个时候的儿子对我是一种什么态度?

上中学的儿子对我又是一种什么态度?

上了大学的儿子对我还是很厌烦吗?

从依赖到厌烦再到不理我,儿子的变化给我带来了怎样的感受?请用文中一个词语回答。

前文通过描述我三次目送儿子的经历及儿子的态度,了解了我的落寞,那么我三次目送父亲是不是也有一种落寞之情呢?我和父亲之间难道也有一扇门吗?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深意。(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后半部分)

⑶作者的这种感慨在文中有所体现,你能找到这段话吗?把它读出来。

怎样理解两个“慢慢地”?

6.学生讨论交流后小结:

人生的道路上,朋友或者亲人之间,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误解隔阂。如果我们不多一些沟通和包容,这扇大门将永远关闭着,我们要做的就是推开那扇门,让我们的人生不再孤独与寂寞。

7.学生作业训练:

1请简要分析题目目送的含义
(2)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线的词可以换成括号内的词吗?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a在海关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没入)一扇门,倏忽不见。b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望)
(3)下面的细节描写,分别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a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
b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4)读完文章,你又何体会?受到怎样的启发?(不超过50字)

8.板书设计(略)

9.教学反思(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5eac8e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9.html

《目送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