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桥边的老人》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02-26 22:23: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桥边的老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语言风格。

2.分析人物形象。

3.把握小说的主题。

【教学方法】

讲读、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篇短篇小说。说起海明威,我想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这句话:“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这出自什么作品?

明确:《老人与海》

海明威曾经在他的作品《老人与海》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强悍的老人形象——“硬汉子”圣地亚哥。这个古巴老渔民在海上苦斗了84天,终于制服了一只比他的船还要大几倍的马林鱼。然而,成群的鲨鱼却轮番袭击,吞食老人的捕获物。老人决不屈服,用鱼叉、船桨等排名抗击了三天三夜。最后,马林鱼还是只剩下一付骨架。老人虽然未能战胜厄运,但他确实一位精神上的强者。他留下了一句响当当的名言“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2、海明威也正是凭借《老人与海》获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大家知道海明威在创作上有何特点?

明确:海明威曾提出“冰山”创作原则:“冰山在海上移动很是宏伟壮观,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的,‘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来,能为读者感受到的。”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起来啦!”

所谓的冰山理论,通俗一点的理解就是:把写作比作海上漂浮的冰山,用文字表达的只是海面上的八分之一,而海面下的八分之七是作家省略掉的部分,但这部分读者可以感受到,深刻的内涵蕴于字里行间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欣赏他为我们叙述的故事及人物形象。

二、阅读小说,整体感知

小说首段介绍环境,主体部分由对话构成情节,最后一段交代结局。

三、品味小说的语言风格及思想内涵

(一)阅读小说第一段,讨论叙述语言的特点

问题1:第一段交待了哪些内容?

明确:交待了主人公及故事发生的环境:桥边的老人、避难的人群、运送物资的士兵、踯躅zhí zhú的农夫。  

问题2:由本段看,小说的叙述语言有何特点?

明确:语言简约,不事渲染,淡化主观色彩;但包蕴丰富的内容,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

本段用简明的语言展现形象与情节,几乎一笔一景,叙述客观真实,少用华丽或带有主观色彩的词语,尽量摒弃对环境的渲染和对人物心里的描写。这种不渲染的素描式的叙述,却可以个人强烈的视觉感受,激发读者丰富的想象。)

(二)阅读小说主体部分,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理解小说主旨

问题1、对话人分别是什么身份?依据是什么?

“我”是谁?

讨论:由课文有关介绍:“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

推测:“我”也许是与法西斯对立的阵营中的战士,也许是个战地记者。

老人是谁?

讨论:由课文有关介绍:“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推测:一个年老孤苦的老人,看管动物的,可能是个饲养员。

问题2、我”与老人的问答有多处矛盾,试举例说明?

我”与老人在桥边展开了对话,对话中,两个人的问答往往有矛盾。“我”问什么时,“老人”关注的却是什么或者有答非所问的地方呢?而老人问什么时,“我”却关注的是什么?

【理解:“我”问的的是老人有没有家,老人只简单的回答一下,就岔开话题,回到了动物的话题上,牵挂动物的安危。我问老人的政治态度怎样,老人却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说政治跟我不相干,答非所问。老人问“我”动物能否挨过炮火,我“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说的时候注视着远处的河岸,显然是心不在焉

明确:如:(1)“我”问老人的家及政治态度时,老人的“敷衍”;(2)老人问“我”动物能否挨过炮火,“我”的心不在焉。

问题3、为什么会产生“答非所问的对话?

明确:两人身份不同。“我”作为反法西斯战士,关注自己的战斗任务,最多也只是对老人境况关心;而老人远离政治与战争,内心关注的是与自己相伴的动物的生命。

问题4:老人的形象与故事的主题有何关系?

明确:老人充满爱心,其形象闪耀着普遍的人性的光辉,与践踏人类生命的残酷战争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旨在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斥责非正义战争给世界带来的灾难。

老人形象

1小说主要情节以对话形式出现,老人的主要话题与什么有关?

明确:动物

2请找出老人对待那些动物的态度的语句,来分析老人的形象

对待那些动物的态度的语句“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

“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

老人形象:关心牵挂动物的生命安危,心地善良,充满爱心,其形象闪耀着普遍的人性的光辉。

3)老人为什么对动物的安危这么牵挂?因为战争

战争的危害

1再次浏览全文,概括出老人的过去是什么样的,老人的现在是什么样的?

过去:年老孤独,照看动物,有几个动物与他相伴,让他幸福温馨。

现在:被迫逃离家园,抛弃与之相依为命的动物,使他痛苦无奈。(“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这一变化是由谁造成的?(战争)

战争的危害:炮火中失去家园,失去无数的生命,包括动物的生命,践踏生命。没有战争场面,可也一样感受战争的残酷。

故事的主题老人对动物生命的珍视与关爱和战争对生命的践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表现对战争的谴责和对人性爱心的呼唤。

四、阅读小说最后一段,讨论结尾的表达作用

问题:小说结尾除了交代故事的结局,还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1.点明故事背景(法西斯挺进)

  2.渲染氛围,烘托心境(天色阴沉,乌云密布)

   3.象征手法,暗示中心(复活节、仅有的幸运)

五、布置作业

阅读海明威作品《老人与海》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600537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66.html

《公开课教案《桥边的老人》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